-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
2 # 我是趙帥鍋
在說起赤壁之戰時,大家總覺得曹操是大敗而歸,還覺得曹操當初如果肯先鞏固好荊州,也許赤壁之戰就能打贏。但問題是,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已經成功佔據了荊州最重要的兩個軍事重鎮:襄陽和江陵。
而在赤壁之戰後,江陵和襄陽依然被曹操所控制。而江陵則是在赤壁之戰結束快一年後才丟失的,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就算曹操不進行赤壁之戰,曹操也不可能擁有比這更大的戰果。
換句話說,如果曹操不打赤壁之戰,幾個月後他必然會率軍返回鄴城,只留下曹仁等高階將領鎮守襄陽和江陵。一切是顯而易見的,曹操的軍政中心在河北鄴城,不管有沒有赤壁之戰,他也不可能把軍事、政治重心轉移到襄陽或江陵一線,這也就意味著曹操的軍事主力不可能留在荊州。
在這種背景下,等曹操率領軍事主力離開之後,孫權等人必然會全力進攻江陵,以曹操留在荊州的這枝偏師,如果退守到襄陽,自然足以抵擋孫權的進攻;因為退守到襄陽,意味著後勤補給線和增援部隊救援路程縮短了300多里,曹操就可以更及時、迅速的投入兵力進行救援。
但如果想憑藉江陵抵抗孫權,顯然是不可能的。至少,以這枝偏師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因為相關的後勤補給線和救援路程就會延長300多里,曹操想救援時,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在這種背景下,曹仁和周瑜圍繞江陵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的戰爭,最終還是決定退守襄陽。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赤壁之戰絕不是讓曹操在軍事上受到了多麼嚴重的打擊,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可用於擴張的勢力已經達到了極限,赤壁之戰這是這種現狀的一次外在表現。
換句話說,當時的曹操,在孫劉聯盟不變的情況下,他基本上是不可能打贏赤壁之戰的,或者說,即便沒有赤壁之戰,以曹操在北方的控制局面,最後還是得老老實實把江陵給吐出來,將戰線收縮到襄陽城。
從這層意思上來說,赤壁之戰對曹操而言也真的談不上是什麼大失敗。或者說,以曹操當時的控制力,還有當時南方和北方旗鼓相當的經濟實力,曹操是不可能打贏赤壁之戰的,即便勉強打贏,最後依然改變不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
3 # 亭殿閣
放棄鐵索連環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北方之人不習水性,曹操集團望江興嘆,無計可施。這時候龐統乘機提出鐵索連環之計,讓曹軍用鐵鎖把戰船連成一片。這樣一來,船就不會晃動了,走上去如履平地,當時鐵索連環,其實有一個重大弊端,就是一旦船隻遇到火攻,根本就無法散開躲避。但在歷史上,這並不是龐統得計策,實際上是曹操自己下令鐵鎖連船的,可惜的是整個曹操謀士團,居然都沒有人看出來鐵索連船的弊端,或者說就算能看出來,曹操也沒聽。
實際上曹操完全可以放棄鐵索連環,選擇讓士兵慢慢適應水上,這樣一來,雖然發起總攻的時間要推遲一段時間,但是遇到火攻之時至少可以互相散開,不至於全軍覆沒。
識破黃蓋詐降黃蓋實際上是江東孫氏的老臣,對孫氏忠心耿耿,絕對不可能因為曹操的進攻就輕易投降。可是曹操大概是因為張繡、劉琮等諸侯的不戰而降,內心覺得江東烏合之眾,面對王師進軍投降才是正常的,荊州劉琮帶甲十萬,實力足已抗衡中原,他尚且不戰而降,何況實力還不如荊州的江東呢?而且曹操營中可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怎麼會沒人看出黃蓋的詐降計呢?黃蓋的計謀並不高明,曹操哪怕謹慎一點點,也不至於中計,不可能沒有謀士提出黃蓋可能是詐降的擔憂,只是曹操不以為然而已,他認為現在他的實力已經沒有任何勢力可以與之抗衡,投降是很正常的,負隅頑抗才是最愚蠢的,所以對黃蓋的詐降毫無戒心。
其實,曹操可以用很簡單的辦法試探黃蓋,就是透露出黃蓋準備背叛孫權投降曹操的訊息,這時候,如果黃蓋是真心投降,正好把他逼反讓江東陷入內亂,即使黃蓋因此被剿滅,孫權勢力還是被削弱了,曹操勢力也沒什麼損失,反正也不少他一個投降的。假如黃蓋是詐降的,那正好可以一舉識破,孫權不處置黃蓋,意味著黃蓋詐降計劃的徹底失敗,孫權處置黃蓋,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提前做好應對疾病的準備“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三國志
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三國志
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志
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寫給孫權的信中提到,因為軍中發生重大疾病,主動燒燬船隻撤退的,卻得到了周瑜打敗我這個虛名。可見,曹操認為他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軍中疾病,而不是周瑜的火攻。然而三國志同樣記載,黃蓋透過詐降接近曹操水軍,火燒戰船,火焰透過風勢波及到曹營,曹操水軍幾乎全軍覆沒,不得不敗走南郡。
結合這兩段記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曹軍當時的確發生類似瘟疫的疾病,以至於和吳軍初次交手即敗退。
但是疾病主要是因為北方的水土不服,所以歸屬於曹操的十萬荊州軍並沒有受到影響,周瑜也的確火燒赤壁,但是殺傷的大都是荊州水軍,曹操說讓周瑜得到虛名和主動燒燬船隻,顯然是掩飾自己失敗的託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曹軍主力部隊並未在赤壁戰場受損,曹操撤退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
假如曹操能夠提前預料到南北方氣候環境差異,提前於全國各地徵集醫生和藥材,在曹軍因為水土不服,發生疾病之時能夠及時給予治療,即使赤壁之戰曹軍依然敗退,最多也就是損失一部分荊州水軍和戰船,北方主力還在,實力依然強於孫劉聯軍,完全可以繼續等待時機與孫劉聯軍作戰,不至於水軍被燒了就全線撤退。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4 # 今譚
曹軍在赤壁之戰一敗塗地,幾乎輸掉性命,成為曹操征戰一生中的奇恥大辱。做為現代人,立於古代考慮“曹操要怎樣才能贏得赤壁之戰?”這一軍事問題,似乎很受時空的限制,畢竟我們沒有過冷兵器時代的經歷。但是,歷史我們總是學過的,最不濟也看過有關題材的小說或電影電視劇,因此即便做不出專業的謀略,也能將就說出個一二來。
做出這個回答之前,須要先弄清楚曹操為什麼會在赤壁之戰失敗。譚主經過分析認為,曹操之所以慘敗,有其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主觀上的因素。一是曹操的驕傲自負是主要因素。207年夏,在郭嘉的謀略下,曹操親自出徵,猶如神助,於秋季一舉拿下烏桓,掃清了包括冒頓、袁尚袁熙等各方烏桓勢力,一戰基本實現了北方的統一,於是曹操便有些得意忘形了,還專門跑到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專程祭祀過的“神嶽”碣石山,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那時曹操情緒何其高漲,氣勢何其宏大,心情何其驕傲,簡直要一鼓作氣掃平天下囊括宇宙了!208年正月剛一回到鄴城,曹操便開始鑿湖池、練水兵,罷三公、任丞相,殺孔融、樹權威,兵許都、備南征。經過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七月便率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奪取荊州,攻破劉備後,再一次膨脹了曹操的自負,已完全不把江東水師放在眼裡,戰爭的天平此時已嚴重傾斜。二是有後顧之憂,不能全力以赴對付江東。西涼未滅,臥榻之側尚有馬騰、馬超鼾睡,主力南下,後方空虛,不能不分散曹操的精力和形成後患顧忌。三是出兵過於草率,操之過急是其失敗的另一重要原因。曹操拿下荊州,不等局勢穩定、軍隊休整、糧草補充便急於取江陵順勢而東,過於倚重荊州水師,而主力部隊不習水戰,失敗就不可避免了。四是急功近利,缺乏戰略思想,自從第一軍師郭嘉在北伐烏桓勝利之時去世後,悲痛的曹操便沒有了值得信任的謀士為其出謀劃策,使戰略戰術乏善可陳,在孫權戰與降舉棋不定時,曹操竟然傳書孫權“我統領水軍八十萬人,將要與將軍在吳地一道打獵”,傲慢與冒進,一手促成孫劉聯盟,使敵手實力大增。五是不知己不知彼,犯了兵家大忌,曹操的自負讓其失去了判斷力,號稱八十萬大軍,其實包括七八萬荊州軍在內也不過二十萬,對北方嫡系和荊州軍的水戰實力嚴重高估,同時對孫劉聯軍也缺乏詳實可靠的資訊。
其次是客觀上的原因。一是曹軍降收荊州軍貌合神離削弱了戰鬥力。生性多疑的曹操本身對新降的荊州將士不信任,其嫡系部隊也對降軍瞧不起;荊州軍投降後自宏情緒明顯,士氣低落,而且與江東相安無事多年,突然被曹操引發戰事,厭戰情緒較重,被動消極,缺乏積極性。二是北方將士水土不服,不思飲食,身體狀況差,特別是大戰前突染瘟疫,死病無數,實力大減。三是進入冬季,糧草不足,連馬草都供應不上,影響戰鬥力不說,也影響軍心。四是孫劉兩家是被迫反抗意志力強,將士們在受到被消滅的威脅時所爆發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他們雖然人少又是聯軍,但是心齊勁足戰鬥力強,而且有諸葛亮、周瑜、魯肅等眾多的良謀之士,特別是周瑜文武兼備。五是曹操及其謀士長期在北方活動,對南方,特別是赤壁一帶的季節氣候、水文、地理不熟悉,導致受到火攻毫無準備,沒有應對之策,更無還擊之力,倉皇逃跑也是四處逃竄,慌不擇路,毫無戰略戰術可言,慘敗不可避免。
綜合以上原因方析,譚主做“馬後炮”淺薄認為,曹操要想贏得赤壁之戰須做好以下功課:一是認真謀劃戰略,明確目標步驟,步步為營。擺脫郭嘉死後的“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悲痛困擾,廣攬賢謀,廣納良策(此舉在赤壁戰敗後明白並實施),平定西涼是第一步,拿下荊州是第二步,消滅劉備之軍是第三步,奪取江東是長期目標最後的第四步。畢竟劉備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這個目標必須明確,也必須在滅江東之前,因為劉備弱且無根據地,而江東民富兵強可徐圖之。二是降服荊州後,應加強兩方面軍的整編、休整和訓練,統一思想,形成整體,適應水土,防止病患,提升戰鬥力和水戰技能,特別是尋找並宣傳有利於激發鬥志的出兵理由,調動將士作戰積極性。三是首要目標應先消滅劉備,以此為由頭出兵,結交孫權並給予承諾,最好是聯合孫權共同消滅劉備之軍,即便不成功,也不能讓孫權幫劉備,同時鬆懈孫權戒備,為日後圖謀江東做好戰略準備。四是分化孫劉聯盟,可利用“離間計”“借刀殺人計”,挑起孫劉矛盾,借孫權之手除掉劉備最好,除不掉也要使其二虎相爭,坐山觀虎鬥,待其力量消耗時機,或滅其弱方,或二者一鍋端。五是提前調查研究當地氣候、水文、地理特點,做好各方面準備,做到既防敵攻,又攻之有據,退之有依,勝可攻,退可守。六是最後利用時機攻取江東,待江東勢弱或有可趁之機時才發動赤壁大戰(當然也可是其它更有利的地方)
回覆列表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平定北方後率軍南下。八月劉表病死,劉琮投降曹操,九月曹操到達新野,追擊劉備未成,遂進駐江陵,休整三個月後,曹操率軍沿長江東進,被孫劉聯軍大敗。
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1、曹操輕敵。荊州得的太容易,導致曹操輕敵,不聽賈詡和程昱的勸告,執意東征。
2、軍中瘟疫流行。不知是何緣故,曹軍中很多士兵感染疾病,喪氣戰鬥力,士氣不高。
3、水軍是短板。曹操士卒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而荊州降軍剛剛投降,還沒有完全臣服。
4、曹操大意,未識別周瑜的計策,黃蓋詐降,導致被火攻大敗。
從歷史的角度看,曹操能打贏赤壁之戰嗎?
在此斗膽為曹丞相獻上一計,必能攻破孫劉聯軍,一統天下。
戰略:奪荊南四郡,固守江陵,前出漢水,水陸合圍。
具體戰術:
1、先攻荊南四郡。劉琮投降,曹操佔據江陵(現荊州),遣于禁、張遼、陳群、毛玠領兵三萬,從江陵南渡長江,分兵佔據荊南四郡,鞏固荊南,取其賦稅,曹洪、曹真各領兩千虎豹騎精銳騎兵,作為機動兵力,主要攻擊長江南岸孫劉營寨。
2、曹操本部率軍5萬固守江陵城,沿長江兩岸佈防,水軍設三道防線,固守江陵。設快船二十艘巡邏長江,隨時報告戰況。
3、前出漢水。令趙儼督程昱、張郃、李典、朱靈,領兵五萬,水陸並進,到達漢水與長江的交匯外後,停留在靠漢水一邊,就地駐防,待命。
4、水陸合圍。命徐晃領兵兩千駐烏林,曹洪領兵兩千駐漢水北岸,夏侯惇領兵五千駐樊口長江北岸,探馬時刻探查孫劉水軍去向。
後勤準備:
1、徵調所有長江北岸民船,停靠北岸秘密據點,派陸軍駐守,隨時應對戰爭需要,可快速運輸北岸軍到南岸。
2、砍伐大量樹木,置江陵水軍船上,曹軍是順流而下,如遇孫劉水軍逆流,可拋木打亂孫劉水軍陣型,另置大量木盤裝滿燃油,隨樹木後拋下,火攻孫劉聯軍。
3、徵調五十萬民夫運糧,保證長江以北軍隊。長江以南軍隊由荊南四郡供應。
若孫劉聯軍沿長江逆流而上,令曹洪、曹真率四千騎兵攻擊孫劉營寨,你水軍總要紮營休息吧,紮營只能在南岸,所以由曹洪、曹真攻擊,只襲擾,不戀戰,打了就跑,襲擾孫劉聯軍,讓其疲憊。令在漢水長江口待命的程昱、張郃進長江尾隨孫劉聯軍,同時令江陵水軍出擊,水上合圍。同時令張遼、于禁領兵兩萬,從長江南岸攻擊夏口和樊口,佔領長江兩岸的孫劉營寨,孫劉聯軍必崩潰。
孫劉聯軍是不會進漢水的。漢水直通襄陽,江陵還在曹操手中,去襄陽不是找死嗎,況且漢水寬度及深度均不如長江,岸上陸軍可協助水軍戰鬥,孫劉一定不會去漢水。
此戰江陵是關健,必不可失,嚴防死守。那孫劉聯軍只要進入長江逆流而上,必敗。
不知曹丞相看此計劃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