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出彩的筆

    平時還真沒想過這類問題。當然既然是“生態”那麼不管是陸地還是水上水下;不管是草原、沙漠還是青山、荒山;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經緯高低,都應涉及的是當地生物鏈對環境的適應。至於“特徵”還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 2 # 蟲子咬的洞

    生態旅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態資源,我是西北人,我們那只有,草原,沙漠,冰川,原生森林,戈壁這些資源,湖泊大多數都是人工的,來這邊旅遊的人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南方人居多,南方人習慣了青山綠水,來西北感受荒漠戈壁,我們也一樣,去旅遊也是感受南方的青山綠水,如果說特徵,應該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導致的人文環境的差異性。

  • 3 # 愛明幸福女商

    生態旅遊資源的內涵和特徵其實是相對於同一時間和空間裡的共存人類而言的,沒有了同一時間和空間與人類的共存這個條件,談內涵和特徵就毫無意義!內涵實際上是不能用金錢和物質去衡量的,也無法用科技去替代的產物!生態環境的特徵我個人的看法是,短期認為破壞難以恢復,長期卻可以自我修復,人類即使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沒有了,生態環境卻依然存在於這個地球上,可以自我修復!保護環境,熱愛我們的地球!由於人類的自律性較差,破壞了生態環境本質上也就是在傷害人類自己!如果人類像愛自己一樣愛護環境,所有的生態環境資源其實是無需花錢就應該享用的!利用生態旅遊資源來發展經濟雖然無可厚非,但本質上生態是地球上每個人可以共享的!因為人性熱愛大自然的本性,和人類貪婪的本性結合在一起,生態資源也變成了交換物!即使交換的供需雙方如果都能發自內心的熱愛和保護,交換也是可以的!最怕的是,滿足了一時地方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生態旅遊資源一年不如一年,繼續在不斷惡化!真正理解了生態旅遊資源的內涵和特徵,就會去促進作為資源本身的良性發展狀態!無論是聯合國也好,國家也好,地方政府,生態環境管理部門也好,不是喊喊口號而已,而是落到實處的,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既然暫時無法到火星去,人類目前也沒有找到更好的去處,為何不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地球呢!

  • 4 # 漫遊的cai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是旅遊行業的專業課題,那我就聊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淺薄理解。

    既然是生態旅遊資源的內涵和特徵?那主體先是生態然後才是旅遊資源,近年來也有不少景區提出生態旅遊的概念但真正落實到實踐中我個人認為還需要一段路要走。我覺得生態旅遊的內涵簡單來說,就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強調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還要做好生態保護,才能依託旅遊資源做好合理開發利用,比如各種自然景觀及文化遺產等,讓遊客在迴歸自然中去旅行、探索,享受自然與人的和諧氛圍。

    再者生態旅遊應該是個系統問題,不僅關乎到以景區為主的旅遊資源經營者,還有前去的遊客以及景區周圍參與經營的當地居民都應該成為整個生態旅遊系統中的一份子。在這一點上我比較有感觸。幾年前有一次去刁曼島度假,要出海時租了一條當地漁民的小船,然後讓他帶著去周邊其他小島玩。潛水過程中我們坐在小船上餵魚時,同行的一位朋友說想看看小丑魚。於是漁民下海去抓,等我們拍完照觀賞完後他再次帶著小丑魚跳入了大海。後來詢問才知道,原來他去送小丑魚“回家”了,我好奇他為什麼不直接放在海里而是要潛下海里十幾米深後再放回?答案是“生活在深海里的小丑魚在回去的路上有可能會被其他同類吃掉”所以他才要送回去。

    這件事當時對我頗有感觸,一個普通的漁民他不僅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著他周邊的生態環境,而他的行為無形中影響我的同時,相信也會影響到其他遊客。所以我認為生態旅遊資源的特徵應該把生態環境作為前提,讓自然知識普及和環境保護意識作為核心的基礎上再進行的旅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吧?

  • 5 # 新發現之旅

    【新發現之祣視點】生態旅遊資源的內涵及特徵

    目前,對生態旅遊資源的概念認識各有不同,不同概念各有其側重點,多數較為認同的是以生態旅遊系統的“四端元”分析為基礎,將生態旅遊資源定義為以原生態美吸引遊客前往進行生態旅遊活動,為生態旅遊業所利用,在保護的前提下,能夠產生可持續的生態旅遊綜合效益的一切事物。提升世界公民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內涵及本質特徵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態環境理論素養,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生態旅遊資源作為生態旅遊系統中的客體,存在著時空分佈規律,在空間上具有廣泛性與地域性特徵,在時間上有季節性與時代性特徵。生態旅遊資源作為旅遊業獲得效益的基礎,從資源的角度上看有不可移置性與可更新性特徵。從市場需求上看有多樣性特徵。從旅遊經營上看,具有資源及市場的壟斷性特徵。

    一、生態旅遊資源內涵

    原生態美。即旅遊資源的原真性、原始性、原本性和原真性,這是區別於傳統大眾旅遊資源的根本。生態旅遊資源具備一種特殊的生態美學功能,這種生命與環境之間相互支援互惠共生所表現出來的美學形式成為生態旅遊吸引物。無論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自然遺產及普通自然生態保護區域,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文化遺產還是其它型別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或是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社群或中國少數民族地區融為一體的自然人文生態系統,原生態美是核心和本質。

    吸引功能。凡屬生態旅遊資源都應具有吸引生態旅遊者“返璞歸真”的能力,生態旅遊資源的吸引力源於其原生態美,只有具備原生態美的生態系統才能吸引和滿足人們“返璞歸真”的旅遊需求。這裡的“返璞歸真”包括“迴歸大自然”和“迴歸原人文”,前者係指自然生態環境,後者針對歷史古城鎮、古街區、古村落等。

    效益功能。生態旅遊資源作為一種資源,必須具備經旅遊業開發利用後能夠產生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的基本條件,這三大效益的發揮不僅注意近期橫向的三大效益的協同發展,更應重視縱向上的可持續發展。

    客體屬性。能夠滿足上述三大功能基本條件的客體均屬於生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與客源地之間存在空間距離,透過旅遊通道構成既獨立又統一的整體。但在實際操作中,生態旅遊資源的範疇爭論相當大。不同國家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學者均有不同的認識,這也是生態旅遊研究中爭論的焦點,後面將作論述。

    保護需要。生態旅遊資源及環境是生態旅遊者“返璞歸真”的物件,均為原生或保護較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或人文生態系統或自然人文生態綜合系統,優質但脆弱,易被破壞,需要保護。這一基本特點也是生態旅遊資源區別於傳統大眾旅遊資源的關鍵。生態旅遊資源必須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利用。

    教育功能。特指生態旅遊資源具有潛在或明顯的教育功能,包括暗示、提示、警示、引導、激發、教育作用。生態旅遊資源最大特徵就是其吸引物自身的原生態美,原生態美的事物總是具有明顯的脆弱性,為了維護吸引物的長久性和可持續性,圍繞生態旅遊吸引物附加的旅遊專案、旅遊設施和旅遊服務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暗示、引導、激發的教育功能,或者是潛在的或者是明顯的。

    二、生態旅遊資源特徵

    生態旅遊資源是吸引生態旅遊者“返璞歸真”(這裡不提“迴歸大自然”就是要避免生態旅遊資源的自然資源屬性的誤解)的客體,又是生態旅遊活動得以實施和生態旅遊得以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旅遊資源作為生態旅遊吸引遊客的“資源”,其本身又源於自然和人文歷史過程,在經濟、社會、生態和自然四個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屬性特徵。

    (一)生態特徵

    生態旅遊資源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在其形成上具有原生性與和諧性特徵。在其構成上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特徵。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故需保護。

    原生性與和諧性。原生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是原本自然形成的。原生自然生態系統既包括讓人賞心悅目的山清水秀的森林生態系統,也應包括一望無際荒無人煙的荒漠。原生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生命與當地環境磨合而成的,除了其感觀上豐富的美學外,還有科學及文化內涵吸引遊客。和諧性是指遵循生態學規律,與自然共同創造的、與自然和諧的文化生態系統。這些文化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人與自然和諧,或者說具有和諧之美。

    整體性與系統性。整體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是由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物、動物及當地民族風情等生態因子所組成的一個綜合體。如森林,其生長離不開當地的氣候及土壤等生態因子,其內有與之相互依存的動物,當地人也依靠它生存和發展。系統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系統各組分之間,系統的內部存在著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關係,正是這種關係使其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存在著自己特有的生態結構特徵與能量流、物質迴圈和資訊流,遊客參與到這一系統當中的同時,也對這一生態系統的演替產生重要影響。

    脆弱性與保護性。脆弱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系統對作為外界干擾的旅遊開發和旅遊活動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出這一限度就會影響和破壞這一系統的穩定性。從旅遊開發方面看,不瞭解生態旅遊資源的這一特徵會造成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影響和破壞。若開發者和經營者只顧眼前旅遊經濟效益,進行不顧生態旅遊資源的承載力的超載經營,必將對生態旅遊資源造成破壞。針對大多生態旅遊資源的脆弱性,為了生態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成為必然。在旅遊開發、經營和管理中有效地保護生態旅遊資源,就必須遵循生態學規律,在開發上應堅持保護性開發原則;在經營和管理上應杜絕遊客超容量情況。

    (二)自然特徵

    廣泛性與地域性。廣泛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作為客觀存在,分佈極為廣泛。從空間規模來看,不僅地球上存在生態旅遊資源,在宇宙空間也存在吸引人們前去探索大自然之秘的資源,當然在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只能作為“潛在”的生態旅遊資源;從地球空間規模來看,整個地球,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山都存在生態旅遊資源。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過去無人涉及的南極北極也逐漸由科考轉為生態旅遊之地;從區域空間規模來看,不僅人煙稀少的山區,在城市附近甚至城市內也都存在生態旅遊資源。地域性是指任何生態旅遊資源都是在當地特有的自然及文化生態環境下形成的,具有與其它地方不同的地方性特徵,即大自然中,無法找到完全一致的兩個地方。正是這種不同,這種地域性差異構成了吸引遊客的真正動力。

    季節性和時代性。季節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景緻在一年中隨季節而變化的特徵(即季相),這一特徵決定了生態旅遊活動的季節變化。例如,草原生態系統有明顯的季相變化,春季草原一片嶄新嬌綠、夏季草原綠草如茵、秋季花卉爭奇鬥豔……時代性是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由於旅遊者興趣的變化,一些紅極一時的景觀會因為對遊客失去吸引力而從旅遊資源的範疇中隱去,而另一些旅遊資源則成為時尚。例如,近年自駕生態旅遊興起,自然生態旅遊資源魅力裉強。

    (三)經濟特徵

    不可移置性與可更新性。不可移置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由於其地域性的特徵決定了在空間上不可能完全原樣的移位的特徵。任何生態旅遊資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域及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不可能移動其周圍的環境及相互間的關係,故整個生態系統是不可能移置的。可更新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由於其生態系統內生物組分的可更新性決定了在生態規律下可以重新形成新的生態系統的特徵。正是因為這一特點,在生態旅遊開發時,人們可對受影響甚至被破壞的生態景觀進行恢復重建。也正是因為這一特徵,使旅遊業具有保護和治理的環境責任。

    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市場需求的多樣性是指生態旅遊者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型別、品位及空間距離的需求是不盡相同的,各種各樣的。從資源型別上看,有的喜歡秀美的山水景觀;有的喜歡一望無際的大海、平原、沙漠景觀;有的喜歡高聳入雲的雪山冰川景觀;有的喜歡秀麗的田園景觀……從品位上看,由於高品位的生態旅遊目的地意味著高價值,遊客各自經濟上的差異就決定了有的出入於世界自然遺產地,有的僅到田園風光旅遊目的地。從空間距離看,遊客的旅遊需求是由其剩餘經濟和閒暇時間所決定的,一些經濟剩餘豐足、閒暇時間多的人往往喜歡遠距離旅遊,反之則尋求近距離旅遊。生態旅遊資源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生態旅遊開發也應以滿足遊客的多樣需求來規劃設計。

    旅遊經營的壟斷性。生態旅遊資源的原生態、原始性、原本性、原真性、民族性決定了其壟斷性。資源的壟斷性決定了其旅遊經營的壟斷性。旅遊經營的壟斷性是指生態旅遊資源由於其地域性和不可移置性決定了經營者具有獨家經營的壟斷性特徵。生態旅遊資源的“專利權”也應受到法律保護,杜絕侵犯。如四川的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由四川經營,任何其它地方都不可能推出第二個九寨溝和黃龍。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旅遊資源等典型的生態旅遊資源,都因為地理上的不可移動性而具有壟斷性的特點。

    (四)社會特徵

    生態旅遊資源在社會方面具有精神價值的無限性和不同地域上的特異民族性兩大特徵。

    精神價值的無限性。生態旅遊資源的精神價值是指其資源帶給旅遊者的精神力量的不可估計性,包括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環境教育價值。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最重要的是從有形的生態旅遊資源中發掘出精神價值。精神價值的無限性是指滲透於有形生態旅遊資源內的無形的精神價值允許留給人們的創造和想象的空間,與有形生態旅遊資源在空間上的有限性相比,這一創造和想象的空間是無限的。

    地域上的特異民族性。特異的民族性是指受文化薰染的自然或人文生態旅遊資源,在當地的自然和文化的作用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特徵。一些風情較為濃郁的少數民族地區,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這些民族性各地不同,因而特異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性成為吸引遊客的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賣油翁和傷仲永兩個題目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