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一點通
-
2 # 長安視界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驚喜?張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鎮海號”,是一艘商船改過來的,只有兩架名字叫“史萊克”的水上飛機,雖然這艘航母本身是比較簡陋,但是在當時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艦了。
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八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而當時這個型號的飛機一共就只有九架,還對飛機進行了動力改進,馬力由原來的向後推進式改為了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張作霖還在葫蘆島建立了陸上場地,並聘請了飛機師做中校隊長,率先建立起了海軍航空兵部隊。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原本吳佩孚有強大的渤海艦隊和當時中國最大的的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但是因為馮玉祥的叛變,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而失敗,張學良的奉系贏得了戰爭,沈鴻烈後來也陸續把海圻號,海琛號和三支渤海艦隊組成了東北聯合艦隊。
不過船上配置了兩門4.7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海軍炮,4門三英寸口徑的陸軍炮,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獲全勝,這海好也成為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水上母艦。
-
3 # 覃仕勇說史
答: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擁有過航母嗎?
我們先來說說航母的定義是什麼吧。
所謂航母,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並作為其海上活動基地的大型軍艦。
一條最簡單的標準:即艦上運載有飛機,而飛機可以從艦上起飛和降落。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國的“皇家方舟”號。
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在戰列艦上起飛成功,飛機盤旋一週,又著艦成功。
於是,一個新兵種——海軍航空兵開始在英國海軍序列中。
英國海軍最先將一艘運煤船改建成航空母艦,該航母的名字就是“皇家方舟”號。
但是,以現在的眼光看,“皇家方舟”還算不上一艘嚴格意義上的航母,它其實是“水上飛機母艦”。
因為,“皇家方舟”號搭載的是能在水面起降的水上飛機,水上飛機並不直接在艦上起降。
起飛時,由母艦上的起重吊杆將飛機吊到水面然後起飛。
艦載水上飛機這種起降方式麻煩、費時,而且起重機吊來吊去,難免磕磕碰碰,輕者對飛機傷筋,重者對飛機動骨,非常落後。
因此,“皇家方舟”很快就被英國另一艘由客輪改裝成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所代替。
“百眼巨人”號的整個飛行甲板非常平坦、空曠,幾乎看不到任何上層建築,因此被稱為平原型航母。
不過,還是日本人厲害,他們在1922年年底建造成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一艘平原型航母“鳳翔”。
特別要說明的是,“鳳翔”不是改裝的,而是從一開始就按航空母艦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
八年之後,即1930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提出了要建造中國航母的計劃,但是,只是計劃而已,根本不可能成功。
時間推移到2011年8月,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海軍通過改裝前蘇聯航母“瓦良格”號的首艘中國航母平臺橫空出世。
話說回來,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擁有過航母嗎?
如果英國的“皇家方舟”算是航母的話,那張作霖是擁有過航母的。
因為,張作霖的“航母”,就是像“皇家方舟”那樣的“水上飛機母艦”,而且不止一艘,有兩艘。
當時諸軍閥中,張作霖的實力最強,腰包最鼓,他在1922年接受了從日本海軍兵校學習畢業回國的沈鴻烈的建議,從煙臺一家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產自德國的海軍運輸船,在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了軍事化改造,在艦上配備了兩門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門75毫米的輔炮,同時還搭載有兩架“史萊克”FBA-19水上飛機。
沈鴻烈將這艘“水上飛機母艦”命名為“鎮海號”。
這之後,沈鴻烈又購買了一艘日本產的商船“廣利”號,如法炮製,改建為第二艘“水上飛機母艦”,命名“威海號”。
1937年“七七事變”後,為阻止日軍從青島附近的海岸登陸,沈鴻烈下令包括“鎮海”艦在內的所有原東北艦艇自沉堵塞港口。
即中國歷史上曾最早出現過的“水上飛機母艦”,就這樣壯烈消失了。
-
4 # 薩沙
張作霖確實有過一艘鎮海號,可以搭載水上飛機。不過它不能定位成航母,它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飛機母艦。
航母主要是搭載飛機用於軍事作戰,艦載機是主要的攻擊力量,數量眾多。
水上飛機航母則不同。它一般會和普通軍艦一樣配備大量火炮,但也可以搭載1到數架水上飛機,主要用來偵查,當然也可以空襲。
水上飛機母艦是不成熟航母時代的產物。
到了二戰,隨著航母的成熟,這種不三不四的軍艦就消失了,因為實用性不大。
當時的大型軍艦,比如巡洋艦、戰列艦都是可以配備水上飛機,用於偵查的。
說起來,鎮海號是張作霖東北海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它本來是德國海軍的一艘運輸艦,排水量2800噸,屬於中型軍艦,航速最高只有11節。
一戰後,德國海軍解體,該軍艦改為商船,歸屬煙臺政記輪船公司所有。
上世紀20年代,張作霖開始建立東北海軍,出資購買鎮海號作為練習艦。
鎮海號裝備2門120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主要用於水兵的炮術訓練,當然也可以用於實戰。
後來鎮海號曾經用火炮多次海戰,和對岸攻擊。
當時歐洲開始流行軍艦搭載水上飛機,主要用於偵察,可以大大增強艦隊的偵察能力。
而東北海軍的鎮海號本來就是練習艦,因此也考慮配備水上飛機用於訓練工作。
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於秦皇島成立,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擁有8架史萊克水上飛機。
史萊克FBA-19型水上飛機是法國貨,效能平平。
同時,鎮海號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
所謂的改裝,就是在軍艦上安裝一個吊臂(類似於起重機)。
水上飛機飛回來的時候,不能飛到鎮海號加上上降落的,因為根本就沒有甲板。飛機就降落在軍艦附近的海面,通過吊臂將飛機吊上軍艦。
起飛時候也是一樣,將飛機吊入海中,然後自行起飛。
這種起降水上飛機的方式,有很大侷限。海面稍微有些風浪,飛機就不能起飛,不能適合複雜氣象環境。
而且,由於鎮海號只有2000多噸排水量,只能攜帶2架水上飛機。
所以,按照西方標準,鎮海號不屬於水上飛機母艦,頂多算是可以搭載水上偵察機的軍艦而已。
從20年代開始,鎮海號主要用於水上飛機的訓練工作,偶爾也參戰。
只是,鎮海號水上飛機的戰績極少。
北伐軍開始全面進攻時,7月22日鎮海號被用來阻擋北伐軍,攻打連雲港。
當時鎮海號釋放了1架水上飛機,在連雲港投下了幾枚炸彈,沒有造成傷亡,倒是造成當地居民的恐慌。
1928年5月3日,鎮海號又來騷擾上海,釋放了2架水上飛機。
然而,此次北伐軍有了準備,同時釋放了2架中國產水上飛機攔截。
鎮海號艦載機發現有敵機,慌忙丟下炸彈返航。隨後,4架飛機發生追逐戰,北伐軍1架飛機受了輕傷,機翼上被子彈打了幾個洞。
這是鎮海號唯一的艦載機空戰了。
鎮海號此時已經老朽不堪,駐紮在山東作為訓練艦,不能再作戰了。
抗戰爆發後,鎮海號效能不足以和日軍對抗,強行出陣也是活靶子。而且水上飛機也已經嚴重老化,使用超過10年,連日常巡邏都是很危險的。
最終,鎮海號作為老舊軍艦,被自沉在青島以阻擋日軍登陸。
中國歷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就這樣消失了。
-
5 # 玄坤文史
早期的航母
在民國時期中國也曾擁有過航母上世紀初,各國都在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最早的航母是為了能讓飛機從船上起飛而設計的,這之後一些艦船會在船上提供讓飛機起飛的跑道,早期的航母大多是使用軍艦,客輪改造出來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之後英,日,美等國,都紛紛開始建造或改造航母,擴充自己的海軍實力,擁有了越洋遠距離對目標發動空襲的能力。
遼寧號航母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在上世紀初,世界很不太平,各國都在忙著搞軍備,當時中國正是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嚴重,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作為總司令,率12萬奉軍進入山海關和直軍交戰,張作霖也親自到前線督戰,在趕赴前線的途中,張作霖遭到了敵軍海軍軍艦的炮火襲擊,差點就掛了,這件事讓張作霖萌生了建海軍的想法。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最後這艘艦船被改造為有2門119.4毫米主炮,4門75毫米副炮,可搭載兩艘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被張作霖命名為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張作霖為了打造這艘水上飛機母艦,可謂是煞費苦心,這艘航母上搭載的艦載機是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水上飛機,時速可達到180公里,曾經打破過水上飛機飛行高度的世界紀錄。
盧溝橋事變之後,日寇對我青島虎視眈眈,開始謀劃進一步的侵略,東北海軍無力與日寇交戰,沈鴻烈下令在青島沿岸佈置滿魚雷,水雷,東北艦隊所有艦船自行沉沒,將整個航道堵住,艦上火炮盡數拆下,裝備給其他水兵抵抗日寇,鎮海號和東北海軍就此消亡。
題外話事實上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曾經還擁有過一艘更大的水上飛機母艦,華甲號,也是由沈鴻烈負責改造,在1928年投入使用,滿載時噸位在一萬噸以上,可搭載8架水上飛機,運輸一千名士兵,航速12節,但是後來在全面抗戰爆發後,被日寇強徵,1945年在臺灣被美軍擊沉。
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
-
6 # 澳古說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人說“騙人的吧,民國時那麼落後,怎麼可能擁有直至今日都沒有幾個國家擁有的航母呢?要知道現在的中國也才是這幾年才有航母的”。
是的,張作霖的確沒有擁有過我們傳統所認知的那種航空母艦,他擁有的只是屬於最早期的航母,那就是“水上飛機母艦”,這種航母大多都是商船或貨船直接改裝而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簡陋,戰鬥力、載機量那是完全不能跟日後的航空母艦相比。
當然,在民國所處的那個時代,因一些國家並不重視這種可以載飛機的船,所以當時只有日本、美國、德國、英國和中國擁有。
而在中國一共有四艘“水上飛機母艦”,其中鎮海號、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為奉軍所有,威勝號、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為國民革命軍所有。所以其實張作霖曾同時擁有鎮海號、華甲號兩艘水上飛機母艦,而非一艘。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原為德國海軍的運輸船“祥利號”,它重2708噸,航速12節。一戰時德國戰敗,“祥利號”被改為商船,後被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買下,1923年被時任奉軍航警處處長沈鴻烈又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購買了這艘商船。
到這裡很多人或許就不明白,奉軍組建海軍本應購買軍艦,可為何要購買商船呢?其實這是最無奈的做法,按理說組建海軍的確是應該購買軍艦的,可是因奉軍沒錢,所以只能去購買商船,然後再花點錢將它改造成軍艦,畢竟當時各國政府受到《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約束,所以他們就將一些不必要的軍艦改造成商船,因此當時沈鴻烈將這些由軍艦改造成的商船,就可以很方便的將它再次改造成軍艦。
之後,沈鴻烈在買入“祥利號”後,因奉軍自己沒有造船廠,所以為了改造這艘商船,沈鴻烈就將它拉到了位於旅順口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改造。改造後的“祥利號”配置了2門4.7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海軍炮、4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動力也從燒煤鍋爐的驅動形式變成了蒸汽機驅動,因此最高馬力可達200匹馬力,但是航速卻依然是隻有12節。
不過最開始的“祥利號”並非是水上飛機母艦,而是用於奉軍新成立的航警學院用於訓練海軍士兵所用,也就是“訓練艦”。
1924年,沈鴻烈為了取悅張作霖,遂將“祥利”改名為“鎮海”。同年,因張作霖需要一個能在海上載著他所購買的8架法國“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去進攻其他地方的船隻,於是“鎮海”號就這樣被改裝成了水上飛機母艦。
再次被改裝的“鎮海”在軍艦後桅上安裝了可以起吊“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的起重機,同時也對軍艦的頂部甲板做了加長的設計,以此方便水上飛機的停發。但是遺憾的是,受制於當時的技術,“鎮海”號並沒有有裝備飛機彈射器,所以飛機並不能直接從艦上起飛,只能是依靠安裝在軍艦後桅的起重機來將飛機放在水中,之後才能起飛飛機。
不過不管如何由起重機來操控水上飛機的起飛和回收的這種方式,在當時對於各國來說也算是先進,並不算落後。同時理論上在“鎮海”號的甲板被加長後,它至少能停留3架水上飛機,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卻是隻能停留2架。
之後改裝完成的“鎮海”號,在1927年的對革命軍一戰中初露鋒芒,當時它跟隨凌霄南下偷襲革命軍艦隊,在這一戰,“鎮海”號憑藉著船上的艦炮和飛機成功的俘虜了“江利”號。
1928年,奉軍少帥張學良在張作霖去世後接管奉軍,12月29日,張學良改旗易幟,宣佈服從國民政府的管理,隨後原屬於奉軍的“鎮海”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國民政府海軍的一部分,它被劃入了東北海防艦隊,併成為了葫蘆島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1930年4月18日,中國從英國手中接回了威海衛的主權,“鎮海”號隨即被派往駐紮於威海衛。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對青島虎視眈眈,國民政府為了阻止日本對於青島的入侵,遂任命沈鴻烈為青島海陸軍總指揮。而後,沈鴻烈為了阻止日軍從青島附近的海岸登陸,就決定在青島附近海面佈置大量的魚雷網和水雷網,但是沈鴻烈又害怕魚雷和水雷沒用,於是又決定將所有東北艦隊所屬的艦隊炸沉,然後堵塞港口藉此阻止日本的入侵。
如此,最終鎮海、江利、楚豫、定海等艦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以此來阻止日軍軍艦的進入。就這樣,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為了阻止日軍的入侵,貢獻出了自己的最後一份力量,為中國的抗日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全部。
“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華甲號原為奧匈帝國所屬的“中國”號商船。1914年,一戰爆發,中國宣佈與德奧斷交,因此原停留在中國的奧匈商船就被中國接管,而後為了方便管理這些商船,中國政府就將這些商船重新命名,其中“中國”號就被命名為“華甲”號。
1917年,中國正式對奧匈宣戰,因此這些商船都被中國直接充公,歸海軍部管理。1921年,“華甲”號等9艘商船被民國政府用來當做抵押物向西方各國借款。而“華甲”號則被租借給美國用於美中遠洋運輸。1924年中國收回“華甲”號商船的使用權,然後被用於招商局訓練海員所用。此後不久,“華甲”號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被編入渤海艦隊,直系將其當做運輸艦使用。
1924年11月,直系落敗,“華甲”號跟隨著殘存的渤海艦隊投靠了奉系。1927年,“華甲”號又跟隨著東北海防艦隊與渤海艦隊正式組成東北聯合艦隊。次年,“華甲”號被沈鴻烈下令改造為水上飛機母艦,載重萬噸。
改造後的“華甲”號在中部甲板室的前後主甲板上改造成了水上飛機平臺,用於停留水上飛機,而原本用於吊裝貨物的吊臂則被改造成了水上飛機的收放吊杆。
而在武器上,“華甲”號在首樓頂部加裝了一門75毫米口徑炮,在飛橋甲板附近安裝了數門機關炮。這等火力雖然不能與“鎮海”號相比,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是要比“鎮海”號稍強,首先“華甲”號在飛行甲板的側翼增添了陣列吊艇架,最多搭載14艘汽艇,汽艇採用蒸汽動力,這樣可方便在第一時間將兵力快速運輸到陸地。
同時,“華甲”號在飛橋甲板和桅杆上還新添2座探照燈,這樣可有效的在夜晚探查敵情。此外,與“鎮海”號相比,“華甲”號最強大之處在於他能搭載8架水上飛機,且如果再將“華甲”號的貨倉用上的話,單純的以水上飛機載機能力來算,它至少能有多達18至32架的載機量,所以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1928年,北伐軍擊敗奉系軍閥,張作霖去世,張學良掌控奉系軍閥。同年,曾經強大無比的“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被再次改造成商船,然後租借給張本政的政記輪船公司,用於商運,並改名“中華”號。1937年,全面戰爭爆發,“中華”號被日本強徵,改名為“榆林丸”,之後在為日本服務了8年,它於1945年1月21日在臺灣高雄被美軍飛機轟炸沉沒。
可以說,張作霖曾經所擁有的鎮海號、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的結局都不好,鎮海號自沉,華甲號被轟炸沉沒。
-
7 # 鹹魚閒聊
什麼?中國第一艘航母不是遼寧艦?請聽我慢慢道來……
然而由於直接購買軍艦費用高昂而且西方各國紛紛限制武器的出口,有鑑於此,沈鴻烈提出了“購買舊的商船,以此改造成軍艦”的想法。
1923年,沈鴻烈購買了原屬於德國海軍的運輸船“祥利號”,這艘運輸船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軍事運輸船,因為德國一戰戰敗而在山東沿海被長期用作民用商船,直到沈鴻烈將它買下。
之後“祥利號”在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改建完畢,正式成為一艘可以用於戰爭的軍艦,並改名“鎮海”號。在此後的第二次直奉大戰中,鎮海艦投入戰場,作戰能力初顯。
擁有8架水上飛機的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得到張作霖的極大重視與培養,為此他高薪聘請了俄國專業教練員專門教導航空隊飛行員的專業技能,俄籍軍官負責對十餘位飛行員進行海面飛行訓練和投彈練習,仿照俄、英等國家的海軍航空部隊做法,訓練細緻而嚴格,大大了提高了飛行員的素質技能。
所以不得不佩服張作霖對海軍的重視和極具戰略遠光的軍事思想以及對人才的任用。
然而好景不長,張作霖被日本炸死後,東北海軍的發展勢頭被抑制,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發生,鎮遠艦隨艦隊退到青島。1937年“七七事變”後,面對日軍的進逼,沈鴻烈下令包括“鎮海”艦在內的所有原東北艦艇自沉堵塞港口,以阻止日軍的登陸。
其實嚴格來講,“鎮海”號並非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因為飛機不能從艦上降落起飛,它只能算是中國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當年的東北軍並非只有一艘水上飛機母艦,但最終都自沉於青島,很多人對當年東北軍的實力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這樣說吧,當年的東北軍是中國國內唯一一支可以從海陸空進行全方位立體進攻的軍隊,唯一一支自己可以獨立生產飛機,大炮,坦克,有自己兵工廠的部隊,再加上張作霖超前的軍事思想,所以“鎮海艦”出現在東北軍也不奇怪了。
-
8 # 軍武最前哨
曾經擁兵自重的“東北王”張作霖竟然擁有過航母?很多人可能對此表示懷疑:航母作為大國重器、水上霸主,割據一方的軍閥怎麼會裝備呢?但歷史上還確有其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22年,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利用日本人的幫助,剷除了自己稱霸東三省的唯一對手孟恩遠。北洋政府也將東三省的軍政大權盡數交由張作霖負責。當年8月,張作霖下令組建成立一支海上力量,即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其目的是與其他軍閥派系抗衡。
彼時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沈鴻烈被張作霖委以重任:專職負責航警處的籌建事宜。由於是海防力量,軍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裝備。但受制於自身工業水平有限,且購買外國成品軍艦耗資巨大;這些都成了航警處籌辦路上的巨大阻礙。
不過沈鴻烈另闢蹊徑的想出一個辦法: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大型商船,然後再改建!於是,沈鴻烈從煙臺一家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名為“祥利號”的商用船。這是一艘原產自德國的海軍運輸船,滿載排水量2708噸、最大航速12節。
船買回來後,張作霖也沒有條件和能力改裝,於是不得不再次尋求日本人的幫助。就這樣,“祥利號”在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了軍事化改造。沈鴻烈將這艘改裝後的軍艦命名為“鎮海號”。這個名字並無特殊意義,完全是為了討好張作霖;因為張作霖曾被北洋政府授予“鎮威將軍”。
改裝後的“鎮海號”配備了兩門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門75毫米的輔炮,同時還可以搭載兩架“史萊克”FBA-19水上飛機。雖然“半路出家”的“鎮海號”比起日本、德國的正規軍艦有所遜色,但卻對張作霖的軍閥戰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其實,當年在購進“祥利號”的同時,沈鴻烈還購買了一艘日本產的商船“廣利”號。該船同樣也被改建為一艘飛機母艦,為呼應“鎮海號”而取名“威海號”。
客觀而言,“鎮海號”飛機母艦雖然是張作霖內鬥的工具,但對中國後來的海軍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鎮海號”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航母雛形、而且也促使海軍航空兵應用而生;同時,“鎮海號”也是當時全國範圍內噸位最大的水面艦艇。
至於“鎮海號”最終的命運,也可以算得上是“為國捐軀”!1937年底,為阻止日軍艦船駛進青島,“鎮海號”和其它多艘艦船被沉於青島小港碼頭。(注:因“鎮海號”留世照片太少,配圖並非本艦)
回覆列表
對於這艘航母,真的是有點可惜了,在最後的關鍵時刻,選擇把它自沉堵塞港口阻礙日本人登陸青島。
想當年張作霖也是一方霸主,雄踞東北,日本人不敢惹,而黃河以北基本上就是他張家說了算。民國政府也只是一個名義上的,還沒那些地方軍閥有實力,他的權利比當時的國民政府還要大,而且非常有錢,所以有能力置辦航母,但這仍然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最終選擇了購買舊船。
當時中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各地的軍閥割據一方,時常為了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張作霖當年就是因為沒有有力的海上力量,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雙方都動用了海陸空軍,但是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戰敗,而吳佩孚因為擁有強大的渤海艦隊支援而大獲全勝。
在戰爭中飽嘗失敗滋味兒的張作霖,開始想要組建一支奉系的艦隊。於是他花高價請來了沈鴻烈。這個沈鴻烈18歲中了秀才,後來還去了日本海兵學校學習,畢業後進入國民政府海軍,後來還隨英國軍艦參加過對德作戰,被張作霖挖過去之後,成為東北海軍的創立者。
鎮海號就是中國第一艘水上母艦,張作霖從法國訂購了八架施萊克水上飛機,當時這艘飛機一共只生產了九架,張作霖如此大手筆,誓要發展一支自己的海上力量,另外,鎮海艦上還裝了兩門4.7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海軍炮,四門三英寸口徑的陸軍炮,使用往復蒸汽機,航速可以達到12節。
不過鎮海號上只能放一到兩架水上飛機,而且當時飛機起飛還需要用吊車將飛機掉到水中,雖然從各方面效能上面和現代軍艦無法相比,但是當時的航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東北海軍又是中國發展最晚,起步最晚的海軍,但是這艘航空母艦卻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難得的航空母艦。
與此同時,張作霖還聘請了俄籍空軍軍官霍尼羅夫為中校副隊長,俄籍航空機械師班可夫任中校機械長,請俄籍軍官按照英國和俄羅斯的標準訓練飛行員,大大提高了飛行員的軍事素養,鎮海艦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後,張學良祕密回到東北穩定局勢,但是顯然小六子沒有父親的那份霸氣和野心,很快張學良就宣佈易熾擁蔣,1930年4月18日,中英兩國《交收威海衛專約及協定》簽署,威海衛迴歸,而鎮遠艦也到達了青島。
沈鴻烈當時想要做青島市市長,當時和他一起留學日本的東北軍將領凌霄等人因為遲遲發不出軍餉,想要鼓動沈鴻烈奪權,沈鴻烈當時內心當然是願意的,但是表面上又不想要表現出來,想要逼迫凌瀟等人向國民政府施壓,讓自己當青島市市長,結果凌霄等人趁著沈鴻烈到嶗山巡視軍隊的時候將他扣押,而東北航警系人員認為留日系的軍官實在太過分,不應該以扣押沈鴻烈威脅國民政府,於是派人把沈鴻烈從太清宮裡搶了回來,沈鴻烈將凌霄等昔日同學遣散回原籍,保證了權力被自己所掌控。
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對青島虎視眈眈,為了阻止日軍軍艦從青島登陸,沈鴻烈在港口布置了水雷網,核魚雷網,而且添置了炮臺,同時還讓以鎮海艦為首的東北艦船自沉於港口,以堵塞港口阻止日軍登陸。另外“德勝”、“威勝”這兩艘淺水炮艦被改裝成的水上飛機母艦還沒有實戰過,就悲壯地自沉港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