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鯉魚輿綠鯉魚輿驢

    1990年代後期,在美國從投資者到政府一片看好的背景下,美國掀起了一場網際網路產業的投資熱潮。

    1995—1999年,包括亞馬遜、雅虎在內,美國總計有1908家公司上市,1999年新上市的公司,有78%來自科技領域。

    雅虎2002的市值與2000年的相比,相差12.5倍

    然而網際網路經濟,經常伴隨著概念炒作的成份。一家公司的成功,就意味著其他十家同質競爭者的失敗。

    到了2001年,果不其然,過熱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美國經濟面臨衰退,於此同時是當年的“9·11”事件,大大挫敗了美國及世界投資者的信心。

    911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

    為了刺激經濟復興,美聯儲再次採取貨幣寬鬆政策,重拾市場信心。

    從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聯儲25次降息,有整整一年,將利率維持到1%的超低水平。

    低利率政策,極大地刺激了美國房地產的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利率超低,貨幣寬鬆,直接的結果是借貸活躍。

    貸款分級,低收入者也能買房

    美國發放貸款的銀行和機構,將客戶貸款做了分級,簡單點講就是優質貸款和次級貸款。

    優質按揭貸款:通常面向信用評級最高的個人發放。

    要滿足的條件諸如:貸款者的信用評分大於等於660分,借款者能夠充分提供收入和資產證明,月供佔收入比例不高於40%,首付超過20%以上等條件。

    次級按揭貸款:面向的往往是信用評分低於620分、信用記錄差、收入證明缺失、負債率高,首付低於20%的個人。

    與高利貸類似,次貸利息相對高出一般貸款2%—3%,放貸機構收益高,同時被違約的風險大。

    繞個圈子,尋找中間商,把錢借出來

    不過對於政府,次貸金融產品的流通,可以讓低收入者有機會貸款買房。當時美國樓市形勢一片大好。

    1996—2006年,美國房價累計上漲了92%,超過1890—1996年房價漲幅(27%)的3倍!

    2005年房地產泡沫的頂峰期,房價更是猛漲了12%,是同期實際人均GDP增長速度的近6倍。

    特別是美國西海岸舊金山、洛杉磯地區和東部經濟中心紐約、費城等地區的房屋價格節節攀升。

    2007年以前,房價一直飆升

    這給放貸的金融機構,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可以說,即使是風險很大的次級貸,在05年左右的美國,也稱得上是“穩賺不賠”。

    舉個例子,約翰貸款20萬美元買了一處30萬美元的房子,以年利率6%計算,月供2200多美元,不計算其他費用,一年至少需要還款2.66萬美元。

    當約翰還款2年後,發現自己難以承受房子的月供和開銷,不得已賣掉住房,這時他發現,兩年來房價漲了20%,他的房子能賣36萬美元,他不僅還清了貸款,房子白住了2年,更美的是還能賺上一筆錢。

    這樣的事,在2005年左右的美國真實發生。對於金融機構,面對這樣的行情,根本不擔心違約。

    客戶違約後,房產抵押拍賣,銀行甚至可以賺得更多。

    甚至有些投行,故意將貸款發放給根本沒有償還能力的個人,有意製造違約。不僅賺了前期的利息,更穩穩吃進房屋的增值。

    新型金融產品,風險共擔

    當然,放款機構作為金融專業機構,當然要考慮分擔風險。

    華爾街的金融專家,想出了一個很好的金融工具,即將手中持有的債務打包出售,變成債券。

    AAA的評級,也未必是優級債務

    他們將後來被稱為一堆“狗屎”的債務,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債務抵押權益”(CDO),再賣給投資者(投行、散戶、國外金融機構等),迅速變現,即將自己的風險,轉移給了第三方。

    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手中的CDO,尋找第三方機構進行評級,做出好看的資產評估報告(評估機構賺的就是評估費用,還有不正當評估的黑錢),之後手中的CDO將在金融市場上暢行無阻。

    樂觀的美聯儲,受追捧的美債

    因為在很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看來,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可靠的金融監管、最具創新性的金融體系、強大的政治制度體系以及最具流動性的資本市場。

    更何況美國當時的樓市一片大好。

    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買入美債,是與美元掛鉤的一個捷徑,既滿足了外匯保值的需求,也有助於分散國際貿易的金融風險。

    2005年,四朝元老格林斯潘獲得“總統自由勳章”

    當時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對於美債的證券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同樣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他認為債務證券化是分散風險好方法,同時也使房屋等不動產具有了很好的市場流動性。

    因此,風險資產具有更高的價格是合理的。

    格林斯潘還認為,日趨增大的美國經常專案赤字,是全球金融深化大趨勢的反映。

    格林斯潘的繼任者伯南克在2005年的一次演講中,丟擲過一個著名觀點:

    美國過度借貸,是全球儲蓄過剩的產物,全球儲蓄過剩就意味著這些儲蓄在尋找更加安全和流動性更強的棲身之地,美國當然是首選。

    在一片樂觀的氛圍中,美國的投行大量吃進CDO等“次貸債券的債券”。

    為了萬無一失,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型金融產品,叫做: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是一種金融對賭工具,同時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可供投資的債券。

    有了CDS保險,撞車了也不怕

    不是說CDO投資風險高嗎,那我們給CDO投保好了,投行每年從CDO的收益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金,給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只需要與金融機構達成對賭協議,將來CDO如果出現虧損風險,保險公司需要按照約定支付保險金,如果CDO升值,投行則需要繼續支付保金。

    這便是信用違約交換,即CDS的設計。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講,眼下CDO這麼賺錢,美聯儲也相當支援貸款證券化,給CDO投保,那簡直就是投行白送錢給自己。白送的錢,怎能不要?

    就這樣,從貸款分級,到次貸評估,從CDO出售,再到CDS以及相關對賭產品買入和投資。

    美聯儲、美國銀行、投行、金融機構、世界各大金融體,一起參與了這場狂歡,編織了一個美債不可能虧損的神話。

    但是大家在利益面前衝昏了頭腦,這些債務的風險評估,早就成了參與利益分成的一個環節。

    人們也忘了漸漸升高的斷供率——畢竟,很多美華人雖然拿到了貸款,卻並沒有實際償還能力。

    2005年以後,美聯儲資產泡沫逐漸明顯,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聯儲開始提升利率,兩年之內連續17次將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

    2008年,房價跳水

    隨著基準利率升高,貸款人還款利率水漲船高,房價出現下跌。

    放貸陸續出現大量違約,違約透過次級按揭貸款被迅速放大,美國金融體系出現多米諾骨牌式垮塌,又透過CDO等金融衍生品,放大到全世界。

    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佈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凸顯,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最終爆發。

    2

    金融危機留下了哪些教訓?

    金融機構過度證券化。

    美國的投行發明了過多金融工具,增加了槓桿效應。根據不同的信貸標準,和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定製了一系列CDO和CDO的CDO。CDS和CDS的CDS。

    用簡單的話講,就是就是將狗屎不斷評級,裹上包裝,包裝後又買了保險,又將保險當成了產品出售。槓桿率被不斷放大。

    過度寬鬆的金融政策。

    從美聯儲對寬鬆金融政策的解釋,已經能看出美國整個國家當時對轉移風險的投機心理。

    由於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美國金融機構能夠透過對外發行債券,其他國家買入的方式,來“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而整個債券的風險評估,就是一場騙局和造假。

    美國GDP在世界的霸主地位,一目瞭然

    這也就是為什麼金融危機爆發後,有人將次貸危機稱為美國最大的“龐氏騙局”。

    過度槓桿化。

    美國貸款的每一個環節,最後都參與了投機。基於對房地產行業的無限看好,過度使用槓桿,轉移風險,忽略了貸款群體的還款能力。

    將槓桿的支點建立在了大眾對市場的期望之上。期望一旦被事實吹破,槓桿崩塌。

    放鬆的金融監管。

    格林斯潘的兩大金融法寶,就是:低利率,弱監管。

    用以增強美元流動性,推動所謂的市場繁榮。所有的債券,最終都完美繞開了風險評級。穿上了華麗的衣裳,走入了國際市場。

    評級機構,就是皇帝的新裝

    正如三方評級機構所說:如果我們不給出這些債券完美的評級,其他機構就搶走了我們的生意。

    在這種心態下,三方評級機構把信用評級,做成了一門賺黑錢的生意,喪失了應有的獨立和客觀。

    次貸危機爆發前,標準普爾和穆迪等評級機構,曾給予大量優先順序CDO以AAA的評級。標普2005年發行的CDO,85%都被評為AAA級。

    3

    特朗普經濟學,引領美國走向何方?

    十年後,當我們回顧美國金融危機,很多人把其歸結為美國失控的次貸。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實體經濟的空心化。

    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本該在危機中損失慘重的高收入商人,卻因為美國金融稅收的政策袒護,反倒在危機中地位提高,收入得到鞏固,而遭受衝擊的下層民眾,逐漸被人遺忘,社會貧富加大,失業率增高。

    美國製造業僱員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從1980年的21%,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8%,與此同時,是美國大量外來合法移民、非法移民,以極低的薪酬參與競爭,與美國底層民眾搶奪飯碗。

    高舉“改變”旗幟,喊著“我能”口號的奧巴馬,金融危機後的8年,並沒有給美國製造業帶來多大的改變,美國民眾在失望之中,選出了美國政治的“局外人”,特朗普。

    《飛黃騰達》史特朗普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他在美國電視節目“飛黃騰達”裡,一直充當著美華人的就業導師,以能幹的商業大亨和慈善家的面目為大眾熟知。

    特朗普經濟學很簡單:美國優先。

    他鼓勵美國公司回國投資,鼓勵富人投資創業與消費。

    對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投資,以此拉動美國經濟的增長和就業改善。

    對外大行貿易保護主義,維持美國國內的壟斷市場。

    在軍事上,繼續保持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和利益。

    其實對比美國的債務,與08年金融危機比起來,如今的債務總量已達到08年債務規模的1.75倍。

    十年來,美國的債務更多了

    如果從債務角度來講,美國不僅沒有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反倒陷入了更深的債務。

    特朗普能否帶領美國重現“里根神話”?

    金融危機十年,美國重新攪動的世界金融秩序,讓更多的國家,產生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擔心和防備,陷入了對世界新秩序的不安之中。

    世界經濟會不會重蹈金融危機的覆轍呢?

    答案在風中飄蕩。

  • 2 # 韓海青

    美國還要重蹈次貸危機的覆轍嗎?,答,應該還會,原因為什麼?,答,原因美國現在社會的經濟模式,己經全部達到了我們過去祖輩清朝滅亡時國庫空空的經濟情況一樣了,靠借貸維持國家經濟流運轉,清朝靠向資本家借貸,而現在美國向別的國家借貸,而清朝的滅亡是借被資本家的錢常借不還,資本家就成賣國賊請外國力強來邦他爭奪清朝政權,這樣的結果原因造成天下死人成災清政權滅亡的。現在美國國庫次質空的,以靠借貸來他國經濟運轉,這樣的執行就是我們大清朝造成滅亡的執行,現在美國的借貨已經債臺高築,我們現在就應該是少借錢給他,讓他美國政權裡的資本家就象我們大清朝滅亡時的那樣,政權和資本家錢少了互相拼命搶,搶到最後,美國自然就象我們大清朝那樣,搞得他國戰火紛飛,自已滅亡。這你問美國還要重蹈次貸危機覆轍嗎,我回答,一定會,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他只有借貸這條路才能讓他國家經濟運轉,要麼大量印錢發行透支,讓他政權資本家們的錢變質這條路,反正現在的美國,他象我們清政權生存心靈一樣,我政權的生死,就是全社會人民的生命乘起的,而美國這次,他是拿世界人民的生命為他的霸權主義享樂買單,這就是美國重蹈次貸危機的最終後果。我們大中華應該提早做好這災難來臨的準備,以防我們大中華人民在吃這樣的二遍災難之苦。這就是我對美國次貸危機的回答看法,和看法將要發生的危害預測結果。不過,我的預測應該準,又不過,我們以可以改變,不讓他發生和平過日。隨便看人心潮流的發展吧,反正我們不要去強求使得其反就對了。

  • 3 # 遠征151868717

    資本主義制度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即生產社會性和私人佔有性的矛盾導至其社會產生週期性的經濟危機。次貨危機僅是區種危機的一種特殊表現。

    由於特朗普上臺以後狠抓美國實體終濟,下次的經濟危機應該反映在生產過剩方面。

  • 4 # 372426196711174815

    不會,危機會長期存在,發生的方法不盡相同,世界各國都有危機,全看領導幹部對危機的把控調解的能力,人可以重複毛病,國家危機重複機率會很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期10天就有42家P2P平臺倒閉,如果執意投資P2P平臺,如何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