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一白聊歷史

    劉邦能當上皇帝,說沒有運氣不太可能,說運氣大到起決定作用,也有些太埋沒劉邦的努力了。

    一般來說,說劉邦有運氣的可以談到幾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劉邦最後能做皇帝,可能最應該感謝的是造成他人生轉折點的那些逃跑的徒役。

    當時,劉邦身為亭長,負責拉一批徒役去修驪山陵墓,可半路上就開始不斷有人逃跑。劉邦一看,這個節奏下去,沒到驪山,人也就跑光了,去不去沒啥意思了,所以索性都放了,在芒碭山落草為寇。

    如果順利到驪山,劉邦還是亭長身份,那他當皇帝的可能性就基本上沒有了。

    眾人拾柴火焰高

    趕上陳勝、吳廣起義,沛縣也蠢蠢欲動了。蕭何和曹參就跟沛縣縣令說,別的縣可都行動了,把縣令都殺了,你要是不想被宰,還是把在外逃亡的人迎回來,又能壯大勢力,又能安撫百姓,何樂而不為。就這樣,劉邦帶著他的幾百人馬殺回來了,結果縣令還後悔了,又不想讓劉邦回來了。那還能來得及麼?蕭何、曹參、劉邦加上全城的百姓,合力把縣令給弄死了。

    這回得選個頭兒了,選誰呢?蕭何、曹參都不想當這個領導人,最後還是擁有數百人馬的劉邦“幸運”地成為了沛公,負責領導沛縣起義軍。

    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能夠跟隨劉邦,除了蕭何與劉邦是同鄉以外,其他兩人都有一定的運氣成份。

    劉邦最初是要投奔楚國後裔景駒的,就在他投奔景駒的路上,意外地碰到了同樣想投奔景駒的張良,結果兩個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張良直接就跟著劉邦混了。身為南韓前國相之子的張良本來是要恢復故國南韓的,可他扶持的韓王成始終不成氣侯,最終還被項羽給殺了。張良也只得一心一意追隨劉邦了。

    韓信本來最初投奔的則是項羽,不過韓信幾次向項羽提建議,都沒有得到採納。韓信這才投奔了劉邦,不過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韓信也差點跑了,最後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才成功追回韓信,拜為大將。

    運氣與實力

    綜合來看,劉邦之所以能成功,主要還是靠他的能力和人格魅力,運氣只不過是一種輔助和有益的補充。

  • 2 # 這裡歷史獨好

    運氣可以說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但劉邦能夠當上皇帝了可不僅僅是因為運氣。

    1.時代造就

    秦末期,二世殘暴無道,各地都揭竿而起。劉邦在一次送刑犯去驪山修墓途中,將刑犯都釋放了,從此走過上了滅秦的道路。

    2.性格造就

    劉邦在老家時就朋友非常多,在現代就活脫一個流氓,但是劉邦又非常講義氣,性格開朗,寬厚待人,做事不拘小節。這樣的人,在當時來講應該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

    3.捨得

    劉邦在攻打下彭城的時候就大賞軍士及重臣,韓信從開始的統帥到齊王,還有其他人也都分封。那個時候,不在乎就是追求名利與錢財,而軍人就是想當將軍才是好兵,而劉邦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

    4.識人用人

    能夠任用賢臣,如張良、蕭何、韓信、曹參、夏侯嬰等人,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正是因為劉邦的這些能力,才能讓他戰勝項羽,最後建立大漢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有運氣的時候,也有命懸一線的時候。都被他一一破解。最後走上人生巔峰。

  • 3 # 減水書生

    自古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但是,亂世裡的一帝霸業也是萬骨枯。

    而那些已枯的萬骨,既有敵人的“京觀”又有盟友的“屍陳”,而“京觀”和“屍陳”都不是這些人做錯了什麼,可以說完全是大勢使然、運氣不好。

    所以,為名將的、成霸業的,必須是運氣非常好的,而且是運氣一直好、從頭好到尾的人。

    能當上皇帝的劉邦,就是此類。

    有時候運氣當真比能力更重要。

    1.天下亂世的大勢運氣

    從始皇帝突然暴斃到秦帝國朝堂危機再到陳勝吳廣大澤興起義,這就是秦末亂世的大形勢。

    亂世形勢,對普通人是災難。

    而對於劉邦、項羽、張良、張耳、陳餘等一眾亂世英雄,則是天大的機會。

    沒有這個形勢的大機會,他們不可能在歷史上展露頭角,要麼繼續底層掙扎、要麼成為帝國逃犯,要麼籍籍無名地隱居。

    所以,亂世的形勢,就是劉邦的大運氣。

    他趕上了一波牛市,秦帝國物極必反,而劉邦的人生才剛剛起步。

    2.起義沛豐的初始運氣

    亂世裡佔得一方天地、成為一鎮諸侯,與其說靠得是雄才大略,不如說靠得就是初始運氣。

    陳勝與吳廣,大澤鄉拉出一支九百人的隊伍,就帶出了一群諸侯王。

    武臣、韓廣,略地趙、燕,只要扯出一面旗幟,就是一鎮諸侯。

    項梁、項羽叔侄,從江東拉出八千子弟兵,就是楚國最強軍團。

    英布把盜匪隨便組織一下,就成為自己加入楚國集團的重要資本。

    其他諸如齊國田氏、鉅野彭越,也是如此,只要能在亂世初期拉出一支軍隊,你想不當主公都不行。

    劉邦就是這樣,他在亂世的起步階段就佔得了先機。

    亂世一到,流亡山澤的劉邦立即起義,攻下沛城、聯絡豐邑,據兩城、擁千兵,劉邦就是一鎮諸侯。

    而同樣是英雄的張良,卻始終拉不出一支隊伍;而兵仙韓信,也是要麼投項羽、要麼投劉邦,就是沒有自己的軍隊。

    原因就張良和韓信,沒能佔得先機,初始條件差之一絲,結果就是皇帝和階下囚的差距。

    3.楚國集團的重新洗牌

    項梁戰死,楚國集團失去了實力核心,所以只能重新洗牌。

    本是權力核心的項羽,也只能拜為次將。

    默默無聞的宋義成為上將軍。

    而劉邦卻被認為是寬大長者,成為維持楚國集團內部平衡的重要力量。

    為了實現對強勢項羽的打壓,楚國君臣有意提攜劉邦,於是劉邦才有扣關攻秦的可能。

    項羽和宋義打得是生死未卜之戰,而劉邦打得則是有“期權”保障的仗。

    劉邦有機會就扣關攻秦,沒機會就在楚梁之地壯大實力。

    扣關滅秦有戰功,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壯大實力得實益,就有了繼續立足亂世的資本。

    4.偷襲關中的名利兼收

    楚國集團,兩路進軍,最強的是宋義和項羽一路,原因就是他們得打最硬的敵人——章邯。

    而劉邦一路,就當真說不上強了,楚國集團的家底沒那麼厚實。

    所以,帶著幾千人一邊略地、一邊扣關的劉邦,不僅兵入咸陽而且壯大了實力。

    兵入咸陽,是滅秦大功,劉邦得了名聲;而霸上駐兵,劉邦兵十萬,這就是實力。

    既有名又有利,難免樹大招風,於是劉邦就只能在鴻門宴上走一遭。

    劉邦兵十萬,而項羽一群諸侯兵才兵四十萬。

    所以說,鴻門宴上的諸侯形勢,劉邦敢說第二,當真沒啥人敢稱第一了,而項羽只是佔得了勢,也就是諸侯盟主的勢。

    5.還定三秦的柳暗花明

    被封巴蜀的劉邦,可以說失去了與天下諸侯較量的可能。

    如果不是這樣,韓信這枚英雄也不會逃跑。

    但是,項羽的錯誤給了劉邦起死回生的機會。

    項羽不鎮關中,這是機會。

    失了民心的三秦王守不住關中,這是機會。

    項羽分封惹起了諸侯的集體叛亂,這是機會。

    項羽先保東線再向關中的戰略失誤,這是機會。

    正是這些不確定的偶然,給了劉邦重新回到中原棋盤的可能,當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6.成皋滎陽的外線戰略

    楚漢爭霸的焦點就是成皋滎陽之戰。

    只要劉邦在這裡打輸、被趕回關中,任憑韓信佔據魏、趙、燕、齊,也挽不回敗局。

    因為楚漢爭霸是兩個諸侯集團的較量,而不是楚國和漢國的較量。

    在楚漢之外,還有各種軍事存在和政治存在。

    劉邦只要被趕回關中,他或可做個關中王自守,但絕對爭不了天下。

    但是,劉邦硬是扛住了。

    而張良的外線戰略發揮了作用。

    韓信這個戰略執行者當真是厲害角色,從河南打到河北、再從河北打到山東,而且已經從山東南下進入江淮。

    這都是劉邦的運氣,也是漢國集團的運氣。

    特別是韓信拒絕項羽拉攏,勢不叛漢,所以也就沒有了蒯通三分天下的主張。

    於是,劉邦完勝而項羽完敗。

    7.劉邦沒有走錯一步而項羽沒能走對一步

    從起兵到入關,再到還定三秦、征伐天下,劉邦幾乎沒犯過大的戰略錯誤。

    該軟的時候就得軟,鴻門宴上委曲求全;該硬的時候就得硬,鴻溝協議紙墨未乾便大軍追擊。

    而項羽呢?

    當真是一硬到底,而結果卻是沒走對過一步。

    分封諸侯,卻忘了彭越這個狠角色;關中秦地,派誰鎮守都比三秦王要強。

    而楚漢滎陽之戰,一直強勢逼人的項羽,可以有很多選擇。

    但是,他卻只知道戰場武力而沒有上國伐交。

    做人很重要,但運氣著實非常重要。

    劉邦的各種選擇,有能力的因素,但也可以說主要是運氣。

    成皋滎陽之戰,他也不想打,但不得不打,項羽不同意和解、酈食其不同意退守。

    韓信擒魏破代、下趙循齊,他也沒想到自己的這個大將軍這麼能打,能打得功高震主。

    還有英布叛楚、彭越撓楚、龍且戰敗,這些事情也不是劉邦所能左右的,只是這些好運氣全都疊加到了他的身上。

    劉邦的好運氣,可以說陪伴了他一生的征伐。

  • 4 # 恪守唯一

    劉邦的成功,與其他所有歷史人物的成功一樣都包含有運氣的成分。但主要的還是時勢造英雄,他善於用人,肯納諫,在蕭何、張良、韓信等人輔佐下,取得了成功。而項羽劉邦有著性格的缺點,最終導致了失敗!

  • 5 # 菜菜影視剪輯22

    在秦朝末年的時候,全天下都很亂,所有想要爭奪權利的英雄們都出來了,在中原連年開戰。最終只有劉邦一人奪得了天下。劉邦稱帝后,一開始人心不穩。他做了3件事,使得天下人心臣服。

    雍齒封侯

    雍齒的家庭條件真的很好,他是瞧不起劉邦的,認為劉邦都四十多歲了,為什麼還要打打殺殺。在劉邦攻打豐縣的時候,讓雍齒留守。本來雍齒就不想跟著劉邦,正巧在他留守豐縣時,遇到魏國殺過來,於是他就反叛了。幫著魏國堅守豐縣。劉邦在外馳騁沙場,家裡的後路也被斷了,當時的劉邦真的是像熱鍋上的螞蟻。

    但是好在劉邦真的是頭腦很清晰,知道怎麼統治,後來自己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強大,最後把魏國給兼併了。就這樣雍齒又回到了劉邦的隊伍。但是劉邦很討厭雍齒,因為他當初背叛了自己。好在劉邦肚裡能撐船,肚量大,沒有難為雍齒。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自己做了皇帝,下面的大功臣們認為自己也有功勞,什麼時候自己也能稱王。後來劉邦為了籠絡人心,把雍齒封侯。大臣們看到劉邦討厭的雍齒都能封侯,他們自己肯定也快了。就一心跟著劉邦,等待自己被加封。劉邦真的做到了穩定了軍心,讓他們都忠於自己。

    殺丁公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經常被項羽打的抱頭鼠竄。好幾次都險些丟掉了性命。多虧了眾多猛將的保護和他自己的聰明才走到了最後。楚漢彭城大戰時期,項羽以三萬精兵大敗五十萬諸侯聯軍,劉邦的父母老婆都成了俘虜。

    當時項羽手下有個將軍叫丁公,緊緊追著劉邦。劉邦對他說:這不是丁公嗎?你我都是聰明人,別這麼逼人太甚行嗎?說完丁公還真的放他走了。劉邦稱帝后,丁公來找他“敘舊”,可惜劉邦直接下令把他殺了。理由是:丁公是項羽的臣子,卻讓項羽丟了天下。

    這也是警告他的臣子們,以後都小心一點。

    赦免季布

    項羽手下有個猛將,叫季布。驍勇善戰,無可匹敵。而且做人非常講信用,是個很有貴族風範的俠客。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就是這麼來的。季布當年也多次打的劉邦狼狽不堪。劉邦心裡恨極了季布。

    有一次,大俠朱家對夏侯嬰說,季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僅僅因為他跟過項羽就要殺他,那能殺得完嗎?夏侯嬰趁劉邦心情好的時候轉達了這句話,劉邦也覺得挺有道理,就赦免了季布,還讓他做官。季布從此成為了漢朝的名臣。

    就這樣,劉邦靠這3件事,恩威並重,穩定了文武百官和天下人的心。丁公雖然放過劉邦,但是卻對自己的君主不忠,必須處置。季布雖然得罪過劉邦,但是能力出眾,人品也好,完全可以既往不咎。

  • 6 # 小生不乖

    運氣要的,比如說劉邦兩三次給項羽追的抱頭鼠竄,沒運氣就給項羽抓住了,比如說,劉邦給項羽埋伏的弓弩手射中胸口,運氣差點,他的人生故事也就終結了,劉邦最後病亡,也與他運氣差了點又在打英布的戰場上受了箭傷有關,這也正好說明運氣不總是有的。

    劉邦為什麼會打敗項羽,劉邦做皇帝后就與臣子們討論過這個。一則項羽太小氣不會做人,捨不得跟將官分享戰果,二則項羽也不會用人,就一個范增還給他氣跑了。劉邦恰相反,打仗一起上,好處大家分,蕭何張良韓信各有用場,都有貢獻,既會做人又會用人,就是聰明嘛,有智慧。

    劉邦起事從實力不濟的沛公做到一方諸侯漢王,再做到天下的統領皇帝,打了七八年的仗,沙場奔波萬里,數十至百仗,怎麼能說是靠運氣,關鍵還是靠腦子,不要因為他是小亭長出身就小瞧他。劉邦是有大智慧的,不要被他曾經的無賴形象所限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漂亮的女人找的老公卻很醜?金錢真的是萬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