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瞭解老外

    提到九尾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一般是小說《封神演義》裡誘惑商紂王的妲己,動漫《火影忍者》裡的尾獸九尾。

    可以說九尾狐在中日乃至整個東亞的妖怪文化中都佔有一定比重,流傳千古。

    我們通常稱九尾狐為“九尾狐”或“九尾妖狐”,鮮少稱作“九尾狐狸”,這是因為古人認為“狐”和“狸”是兩種生物,狐有仙氣,而狸只是俗物,但久而久之也就合在一起叫了,相似的情況還有“鳳凰”和“麒麟”。

    九尾狐最早記載見於《山海經》(海外東經、南山經和大荒東經都有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海經·東山經》還記載了一種相似的生物:“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此時的九尾狐只是偶爾傷人的普通妖怪,吃了九尾狐肉的人能夠抵禦妖邪之氣,按照人類的性子,估計九尾狐才是受害者。

    東漢時九尾狐更是祥瑞的代表,“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這樣的佳話,在整個東漢九尾狐都是一種代表吉祥的獸,去掉了“食人”這點,對其無比推崇。

    同是東漢,《吳越春秋》中記載,大禹來到塗山,遇見一隻九尾狐,並聽見有人唱到:“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在這裡娶親,就能子孫昌盛,於是大禹娶了塗山氏的女孩,名為女嬌。(也有說是大禹取了九尾狐)。

    塗山氏是將九尾狐當做圖騰的部族,這也是九尾狐十分風光的事情了。

    東漢為止,九尾狐依然“九尾狐至則天下太平”。

    唐代白居易《古冢狐》中,已經將“能喪人家覆人國”的妲己和褒姒比作狐妖,最早在盛唐就有狐妖“善變化”的說法,被妖化最晚在北宋。

    北宋田況《儒林公議》記載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猾,善於“媚惑”皇帝,所以“時人目為九尾狐”,在這個時候九尾狐已經變成了不好的象徵了。(陳彭年為人勤儉,做官廉潔,是個好人哦)。

    也是北宋,妲己此時已經從《古冢狐》中的比作妖狐,被認為就是妖狐所化,日本《狐媚記》寫:“殷之妲己為九尾狐”,此書成書時間相當於中國宋徽宗(在位時間C.E1100~C.E1126)時期,可見九尾狐在這裡已然妖化,吉祥形象被人遺忘。

    後來的元明清在小說中,九尾狐已經徹底變成了“淫媚”的妖狐,為害蒼生。

    日本的玉藻前出現於平安時代(C.E794~C.E1182)末期,鳥羽上皇院政期間,原名藻女,因為博才多學又溫潤如玉,深得鳥羽上皇喜愛,賜名玉藻前,被稱作天下第一美女以及日本第一才女。

    搜尋全是遊戲形象=。=

    此時還和妲己等無關,後來因為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在小說、歌舞伎的多次創造下,它的形象和妲己等相結合。

    甚至出現了生平:誕生於中國,有傳說是陰氣的結晶,擅長人化之術,公元前十一世紀時化身絕世美女妲己,讓商紂王昏庸無道,不久被推翻。

    而後它又跑到印度去,化身為摩竭佗國斑足太子的王妃華陽天(《羅摩衍那》),之後又回到中國隱姓埋名一段時間。

    唐朝時,日本派遣使者吉備真備到中國來,妖狐便溜進了吉備真備的船裡到日本來了,幾百年後化作“玉藻前”,使鳥羽上皇身患重病,試圖取代他掌控日本,但被安倍晴明的孫子安倍泰親識破真身,逃離平安京。

    玉藻前死後化作“殺生石”,散發的毒氣讓周圍的動物都死光了,直到南北朝(日本)時代為玄翁和尚所破壞,再起不能。

    九尾狐真的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妖怪,原是青丘山一種普通生物,後被塗山氏族奉做圖騰,被當做天下太平、家室昌盛的象徵,後來卻急轉直下,變成了人人喊打、魅惑君主的妖怪,此前的正面形象蕩然無存,最後身敗名裂,客死他鄉,令人唏噓。

    所以說神話也不過是人造的,人讓神死,神不得不死。

  • 2 # 懿諾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大自然總是充滿好奇,而自然界也會有各種災難發生,這就成為了古人們的恐懼源頭。而人們對於大自然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通常用神話傳說解釋,人類用天馬行空的想象來解釋自然規律,於是就誕生了許多妖魔鬼怪,比如發洪水就是水神發怒之類的。當然那些神話傳說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編寫者或傳播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神話就會被改寫,從而具有了功能性。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九尾狐,本是代表社稷興盛和美好愛情的瑞獸,結果被妖化成禍國殃民放浪形骸的妖姬。九尾狐最初的形象與記載來自於春秋時代的奇書《山海經》,《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這就點明瞭九尾狐最初的形象,當然書中僅僅寫到它長得像狐狸,但並非一定就是狐狸。而它長著九條尾巴,九在中國文化中代表陽數之極,當然九是最大的個位數,也可以抽象的象徵著“繁多”。

    《山海經》多次記載了聲音如同嬰兒啼哭聲的異獸,這裡大概是那些異獸會用嬰兒的哭聲吸引人們前來從而吃掉他們。但是也記載了“食之不蠱”,意思是如果人們吃了九尾狐的肉就會不被妖邪之氣入侵。總結的來說九尾狐是一隻吃人的兇獸,但是身上又帶著瑞獸的特徵和神性。

    《吳越春秋》曾記載:“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塗山看到九尾白狐,以為為王之吉兆,乃娶塗山女。”講的是大禹行到塗山後遇到了九尾狐,認為這是吉兆,就娶了塗山的女子為妻。而大禹的妻子也被認為是九尾狐。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九尾狐有為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兆和為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兆。據史學家推測這個傳說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根據事實改編,當時有個部落叫塗山氏,他們以九尾狐為圖騰信仰,所以才有了這類傳說,而後世神話中凡有狐妖皆必稱自己是塗山之後,就是為了凸顯自己的的血統高貴。而九尾狐作為正面形象其實持續時間很長,比如《白虎通義》認為九尾狐是兆示“子孫繁息”之德獸。還有古籍認為九尾狐代表著多子多孫、吉祥以及帝王之兆,是瑞獸德獸。當然後來九尾狐的形象就轉為負面,可能是因為《山海經》記載的九尾狐能食人這一點就將其放在了人類的對立面其次那些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瑞獸例如龍、鳳凰、麒麟都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而狐狸隨處可見,可能見得多了,也就沒有了神聖感,而中國神話傳說中那些妖魔鬼怪大多都是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動物進行改動幻化的。

    其次就是中國素有“物老為怪”的說法,意指“物”存在時間久了,衍化出異種狀態,認為狐狸活得久了就會成為妖精。再者就是出於政治目的,比如統治者想要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就會甩鍋給狐狸,說被狐狸精誘惑了,所以就有了九尾狐妖魔化的轉變。

  • 3 # 劉坤坤628

    九尾狐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猾,善於“媚惑”皇帝,所以“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麼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

    明清時期的《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化身妲己形象,把古來關於淫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觀念推向極致,也把女色禁忌觀念和“從來女色多亡國”的女禍觀念推向極致。

  • 4 # 小蘇打他爸媽

    不請自來,說到九尾狐,大家首先會想到一部熱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中楊冪扮演的女主就是九尾狐,而且還是具有非常高地位的青丘帝姬,九尾狐的首領。連天帝見到她都會給幾分面子,神仙一般逍遙自在。

    在說九尾狐之前我們先聊聊狐仙,狐仙其實是中國神怪文化中的一種標誌性符號,存在上千年的歷史。在華人的眼中,狐狸往往被認作是一種頗具靈性的奇特動物。當然,在許多著作中都能找尋到狐仙的影子。其中,蒲松齡先生筆下的狐仙當真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聊齋故事之中的狐仙千姿百態,難怪莫言先生就時常對蒲先生書中創造的女性形象念念不忘:“在小說中有很多狐狸變化的美女,不但相貌超過人類,連智慧也超過人類許多”。

    在中國有“無村不談狐”的老傳統,幾乎在每個村落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與狐狸相關的神話傳說或是鬼怪故事,更為狐狸這個物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在民間口口相傳的事例中,不外乎狐狸如何迷惑人間,其中更是以九尾狐名頭最大。傳說狐狸修煉到一定層次可以變為美女,每百年可修煉出一條尾巴,當八百年後擁有九尾便煉成了不死之身。《封神演義》之中可以“魅人、惑主、禍國”的妲己就已經修煉到了這個層級。

    關於九尾狐最早的記載出自中國名著《山海經》。書中所記:“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很少有人知道,在漢代的文獻當中,九尾狐其實是以瑞獸的身份出現的,是吉祥的徵兆。尤其是在先秦兩漢的地位最為尊崇,甚至與龍、麒麟、鳳凰並稱四大祥瑞之一。

    之前出土的漢代石刻畫像之中,就常出現九尾狐與蟾蜍、青鳥、白兔並列於西王母王座旁以示禎祥。還有學者認為,當時人們認為總結狐狸其實有三德:“尊卑、中庸和仁德”。由於其身材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另外,在西漢著作《禮記》裡記載,因九尾狐在死去時會將頭朝向其出生的巢穴方向,故念其不忘本,是仁德的典範。

    在中國的寺廟裡也不乏九尾狐的形象,例如陝北榆林一個叫波羅的村子裡有座波羅接引寺,廟裡也供奉著與其他地方相同的金剛像,金剛像個個身穿鎧甲,手執法器,面目猙獰,但其中一個金剛卻身著儒袍,頭戴冠冕,一幅中年人的打扮。據當地人講,這尊供奉的金剛就是九尾狐仙,號“金禪老祖”。

    就算是到了近代,民間關於“九尾狐仙”的傳聞也是不絕於耳,而帝都北京就是九尾狐氾濫的重災區之一。據說在原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燕園)之中就住著一隻九尾狐,往往在午後一點的時候到園中的荷花塘去飲水,見過的人數不勝數。老式的皇家園林也自然少不了九尾狐的影子,其中以圓明園最為著名。在園子中的九尾狐經常幻化成老人的模樣,到附近的雜貨鋪中買雜物,攜著物品走到燒燬了的殿基下便不見了。

    除了民間傳說之外,就連金庸大師也沒有忘記把九尾狐的形象寫進自己的小說當中。《神鵰俠侶》之中的瑛姑家中就養著兩隻九尾靈狐,而《倚天屠龍記》裡滅絕師太震掉宋青書的長劍,所使用的招式就是源自郭襄女俠所創名為“黑沼靈狐”的劍招。

    從古至今,九尾狐的故事被人們演繹了許久,而九尾狐的形象也是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忠有奸、有善有惡。但唯一不變的卻是千年間所流傳下來的這份神秘感,不是嗎?

  • 5 # 小劉侃封神

    傳說中的九尾狐,為何從瑞獸淪為了妖獸?

    《山海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這句話的意思,便是說青丘有異獸,長的如狐但有九尾,聲音如嬰兒一般,他們吃人,但如果人吃了他們,便能抵禦妖邪之氣而不被迷惑。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傳說大禹的妻子是塗山女嬌,也就是九尾狐。西晉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在註釋中說:“太平則出而為瑞”。

    太平盛世出現九尾狐,代表著他是瑞獸,而大禹在塗山女嬌的幫助下治水成功,還生了一個兒子啟。而啟,也正是改編禪讓制開創家天下的第一人。

    漢畫像中更是將九尾狐與兔、 蟾蜍、三足烏等並列於西王母身邊,以呈示祥瑞與子孫興旺。

    《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這句話的大概意思,便是說君王如果有德,九尾狐出現便是映照祥瑞。

    西晉郭璞所言九尾狐,太平則出而為瑞。那麼九尾狐在天下將要大亂時出現呢?天下大亂而為妖!

    還有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禍國殃民又極為美貌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

    將九尾狐妖化的最厲害的,莫過於封神裡的妲己。

    那麼傳說中的瑞獸九尾狐,為何淪落到了狐狸精和禍國殃民的妖獸地位呢?

    根據過往的記載,小劉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最早山海經中其實已經記載了,九尾狐吃人。

    人吃什麼東西都可以,但九尾狐吃人,這就是大大的惡。

    當九尾狐在天下太平的時候出現,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九尾狐吃幾個人也沒人會記得,也沒人會去計較。

    比如封神裡的狐狸精,她其實在入宮迷惑紂王之前的三年前,就在恩州驛館吃人為禍,可那時候紂王還是聰慧天子,天下太平,人們生活幸福,所以沒什麼人去計較。

    但如果生活的不好,又有傳說九尾狐吃人,肯定是心生厭惡,要將自己的怨氣想方設法的找個東西發洩出來,而九尾狐就順理成章的背了黑鍋。

    二,九尾狐長的漂亮。

    妲己長的美麗無比,褒姒也十分漂亮。但越是漂亮的女人卻越是害的君王國破家亡。如果不夠漂亮,不能稱為狐狸精,又怎麼能迷惑君王呢!這也變相的算是對九尾狐的一種讚美吧。

    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在山海經或者更早之前,人類絕對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主角,所以人與動物都能和平共處,甚至人還要躲著強大的獸類。

    但是當人類成為了這世間的唯一主角之後,其他非人類,包括九尾狐,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妖獸。

    此時,說九尾狐是妖獸,並不見得他們就是壞的,只不過是非人類修道者罷了。但如果他們稍微作惡,那就是令人討厭的妖獸。

    四,透過一些文學作品,恰恰把九尾狐說成了迷惑君王的惡獸。

    妲己、褒姒,她們兩個很漂亮,也都讓君王滅國。而封神演義直接把妲己描述為九尾狐附身。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君王便是一切,他不能有錯,有錯也是被人迷惑。

    而恰好,九尾狐就承擔起了這個背黑鍋的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國畫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或者學習哪些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