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濤愛吃肉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本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併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係——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專案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物件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 2 # 伍角理財

    理財的基本原則是保證現有生活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控制住衝動消費成分,強制儲蓄一部分,風險轉移一部分,剩餘的錢按照生活所需情況,合理分配即可。

    理財沒有統一的公式,理財是個性化的事情。

    一、資產分配的規則:流動性、防禦性、收益性。

    1、流動性:資金的流動性是保證正常生活質量的前提,離開流動的現金人無法正常生活。

    2、防禦性:風險總是出現在意料之外,為了保證正常生活不被風險打破,人需要為自己做一些未雨綢繆的安排,資金的防禦性就是正常生活的保護傘。

    3、收益性:以上兩點都做到以後,可以讓剩餘的閒置資金活動起來為自己“打工”,具體資金的分配方式千差萬別,需要根據自身生活質量要求來決定。

    二、怎樣合理安排資金?

    1、流動性資金可以選擇放在貨幣基金或銀行存款裡,分配比例大概是自己月支出的3-6倍,以應對生活支出和小額消費支出。

    2、防禦性資金是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配置比例控制在年收入的5%~10%屬合理區間範圍,具體因人而異。保險產品也是中性化的產品,並不必把其妖魔化。

    保險產品可以在正常生活之外,規避掉一些可能出現的風險,轉移意外風險帶來的資金損失,這也是保險的最大用處。

    3、收益性資金就是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工具,合理分配資金,把風險控制在自己的風險承受範圍之內。收益水平根據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水平相對應。

    投資有風險,自己需對自己的投資負責,不必相信任何傳言或內幕訊息,畢竟傳到你這兒,早已不是內幕。

    三、理財的原則:

    1、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理財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2、每個人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同,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不同,家庭財務支出狀況不同,未來生活計劃也不同。因此,處處不同的生活需求對應的就是完全不同的理財方式。

    3、可能有的人會需要保險多一些,有的人會需要收益性產品多一些,理財的原則就是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根據理論的資產配置模型作參考,用在自己身上再做一些個性化調整,就是理財最好的方式。

  • 3 # 茶餘飯後cn

    這個應該是根據每個人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各有不同吧,我不是理財方面的專家,我只能根據我自己的實際操作及想法跟你說說,理財的形式很多,比如購買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購買黃金,購買保險類產品,股票等等,我認為應該選自己相對比較瞭解的產品去做比較合適。

    一,基本的社保醫療險是必須考慮到的。因為生活中難免有意外,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定要得到保障。這也是所有理財第一個要安排的。

    二,根據未來的資金需求,有一個合理的安排。比如,即使打算一年以後買房,也不要把所有的資金一下子存到那個日期,可以把資金分成若干份,分別安時間長短,滾動的購買理財產品或別的形式,因為萬一臨時遇到急用。

    三,根據自己資金的大小,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在不影響到實際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適當的投資一些激進型產品也未嘗不是不可的,比如,黃金,股票等等

  • 4 # 秋名山幣王

    1、時常梳理自己的支出和收入

    總是有一些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一個月下來沒什麼結餘。這種情況,以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最為典型。

    原則:從理財的角度來講,收入-存款=支出,而絕不是收入-支出=存款。記賬是一種很原始但是很有效的理財方式。只有把自己的收入和開支梳理清楚了,才能進一步進行理財策略的調整。

    2、存錢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理財手段

    這個月你存錢了嗎?雖然現在利率趕不上CPI增長,但是強制性存款對個人和家庭來說也必不可少。很多人信奉“能花錢才能賺錢”,但是“花錢大手大腳、存款幾乎沒有”的家庭又能靠什麼來投資呢?“能賺錢,又能有計劃的花錢”才應該是投資理財之道!

    原則:資產的積累非常重要,而存錢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理財手段。應該每個月一拿到工資,就存一定比例的錢到銀行,可以採用零存整取或者基金定投,剩下的才是支出部分。尤其對於不懂投資知識,盲目投資的人來說,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保險。

    3、注意家庭中的固定資產比例

    華人自古以來就對土地和房子有著深深的感情,這種感情往往會轉移到投資中去。許多人看到房價節節攀升,覺得買房子是很保險的投資方式,所以手頭一有錢,就去買房子。除去房價下跌資產縮水的風險,因為買房而背上幾十上百萬房貸也往往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其他的家庭固定資產也是如此。以家電和傢俱為例,這些東西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縮水。

    原則:固定資產的增值空間有限,而且變現能力較差。所以,固定資產在所有家庭資產中的佔比最好不要超過60%。

    4、重視保險,理性選擇投保的家庭成員

    保險在家庭理財中是風險管理工具,而非投資工具。保險的最大功能是保障未來生活不因風險發生而被徹底改變。隨著人們對保險的認知和了解,在經歷了前期的陌生、反感、猶豫等階段之後,已逐步開始接受保險。這裡不做累述。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投保的家庭成員的選擇。現代人都疼愛孩子,把所有好東西給孩子都在所不惜。有一個家庭,給1歲的孩子購買了各種保險,總保額為20萬元。但是孩子的父母卻幾乎沒有買商業保險。

    原則:不要忽視保險的重要性,尤其是處在事業上升期的年輕人,一旦生病或者發生意外,將給家庭帶來巨大的打擊。家庭的經濟支柱應該是保險的主要物件。此外,關於孩子的保險有規定,18歲以下的青少年如果身故,能享受的最高保額為5萬元,買多了也沒用。

    5、做一個長期理財規劃

    很多人只知道拼命的工作、賺錢,而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往往個人或家庭資產超過幾百萬了,也沒想明白這些資產如何打理才更好。對於保險規劃和養老計劃,更是無暇顧及。

    原則:很多都市人都只知道拼命掙錢,準備掙到了錢就休息,但是對於未來卻沒怎麼考慮。所以,應該從現在開始,建立長期規劃。

    6、不要妄想一夜暴富

    理財是什麼?許多人對於理財沒有清醒認識,認為理財就是投資賺錢,有的人甚至認為,要一年內資產翻幾番,才算真正的理財。

    原則:理財就是透過對家庭資產狀況和理財目標的分析,制定長期的科學規劃,讓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最終達到財務自由。一夜暴富不是理財,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才是正確觀念

  • 5 # 立馬財經

    理財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人們總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在的人已經有很強的理財意識的了,所以不會僅僅的只放到活期裡面,那麼,我們怎麼去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呢?

    我們做理財,會看中三性之一去選擇銀行理財,分別是收益性,流動性以及風險性。不同的產品其實都離不開其中的兩性,而很難去得到三性共存的產品。

    簡單來說,就是你很難找到同時是高收益,無風險而且流動性強都共存的產品。你想獲得高收益,就需要犧牲部分的流動性或者提高風險性。之後會提及到。

    根據不同的資金需求,就可以在三性裡面去選擇適合的產品了。

  • 6 # 海倫兒朱

    理財的基本原則,離不開價值判斷,和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價值判斷中,時間又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首先,重視複利的作用。

    你說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從20歲開始存錢,每年40000,到40歲就不存了,弟弟到40歲才開始存錢,也是每年存40000。如果從開始存錢,倆人每年的稅後投資收益都能到10%,那到65歲的時候,誰的存款更多呢?要說本金,哥哥20年一共投入80萬,弟弟可是堅持了25年一共投入100萬。弟弟存的年頭更多,錢也更多。可是,同樣到65歲,哥哥的錢可是比弟弟多複利了20年,結果就是,哥哥的錢是弟弟的6倍還多。這是託尼·羅賓斯在《錢·7步創造終身收入》這本書裡講到的一個小故事。

    有人統計過,1965到2014這50年間,巴菲特的年平均收益率能達到20%,他的個人淨資產從早期的2500萬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670億美元。而真正資產過百億,還是在60歲以後。

    所以,提到理財,我們常強調要從儲蓄開始。這指的不是單純把錢存銀行定期,而是要透過投資複利來積累財富。

    其次,重視保護本金。

    “股神”巴菲特有一條投資鐵律:投資法則一,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在《學會花錢》這本書裡,作者野口真人就提到,私人銀行業務中,高淨值客戶的理財需求一般很簡單,資產增不增加不要緊,關鍵是不要減少。這樣一來,他們選擇的產品往往信用評級較高,風險較低,能夠帶來資產穩步增長,配合長期複利積累,結果不容小覷。而一般人的理財,總是喜歡比較各種產品的收益率,希望獲得資產的快速增加。這樣一來,往往會被推薦一些風險較高的金融衍生產品,容易出現損失。這恐怕也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是,高收益一般伴隨高風險,可不是說低收益風險就一定低。

    前些日子網傳寧波一位投資者選擇年化收益率5.5%的私募產品鉅虧5.5億,稍微好點兒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和這個差不多啦。所以說,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產品對應的底層資產和投資邏輯到底是什麼,不能單純從表面的收益率進行風險判斷。

  • 7 # 韭宗

    我認為理財有以下幾大原則

    1.如果是理財投資,必須用閒錢來進行投資,閒錢就是短期用不到的錢,另外要禁止借錢來投資

    2.成熟的理財方式應該是以保本為前提.跑贏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創造額外收益為理想,不能期待過高的收益而參與高風險的投資

    3.投資的產品必須是自己熟悉瞭解的,比如數字貨幣這種虛擬的不被國家政策允許交易的不要投

    4.嚴格控制風險,不要把所有錢都投在一個產品上。可以分投證券,債券等...初級投資者不要使用槓桿

    基本上就是這四點原則,但是多元投資需要很多時間來學習

  • 8 # 股海問牛

     

    1、安全第一  不要被高收益所誘惑,理財要選擇安全的公司和平臺,應居安思危,避免遇上各類P2P平臺,同時要學會分散投資,築起財富的“避風港”。

     

    2、記錄收支很重要  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準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使您: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這是制訂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有效地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特別注意的是,做好財務記錄,還必須建立一個檔案,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情況,淨資產,花銷以及負債情況。 

     3、分析收入支出情況,算出淨資產  確定淨資產一旦經濟記錄做好了,那麼算出淨資產就很容易,這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計算財富的方式,為什麼一定要算出淨資產呢?因為只有清楚每年的淨資產,才會掌握自己又朝目標前進了多少。  

    4、分析財務收支是做好財務預算的基礎  瞭解收入及花銷,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沒有這些基本資訊,就很難制定預算,並以此合理地安排錢財的使用;搞不清楚什麼地方該花錢,也就不能在花費上做出合理的改變。  5、制定預算,並參照實施  財富並不是指掙了多少,而是指還有多少。聽起來,做預算不但枯燥,煩瑣,而且好像做太過了,但是能夠透過預算可以在日常花費的點滴中發現大筆款項的去向。並且一份具體的預算,對我們實現理財目標是很有好處的。 

    6、計算時間成本,讓錢生錢  削減開支,這一目標並不是依靠大筆的投入才能實現。削減開支,節省每一塊錢,因為即使很小數目的投資,也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財富。例如:每月多存100元錢,結果會如何呢?如果24歲開始投資,並且是投資年化收益12%綠化貸理財產品,34歲時,就有了2萬元。當65歲時,那些小小的投資就變成了6000多萬元了。可見,投資時間越長,複利的效果就越明顯。

    以上六個投資理財習慣,它可以幫助大家開始自己的理財生活。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長此以往,堅持下去,相信你一定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開頭,施耐庵將梁山好漢寫成是妖魔的轉世,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