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蘭愛攝影
-
2 # 獂道散人
春雲夏雨秋夜月,唐詩晉字漢文章。書法在東晉時期歷經了第一次高峰,以二王為代表。
時維初唐,文屬鼎盛。在唐太宗的薰染中,文化出現了空前絕後的盛世。書法也發展到了一種新的高度,唐楷,狂草在書法的歷史中熠熠生輝。
褚遂良,歐陽詢,鍾紹京,顏真卿,柳公權,相繼驚豔世人。其筆力遒勁有力,出現了百花爭妍的局面。
在草書方面,除草書大師楊凝式,張懷瓘,賀知章,杜牧之外,以孫過庭,張旭,懷素最為奪目。草書四大家除張芝外,三者孫,旭,素皆於盛唐。孫過庭《書譜》不僅寫的儒雅絕倫,內容更是研究書法的魂寶。
唐代有三絕,裴旻劍舞,李白詩歌,張旭草書。張旭者,謂之草聖也,性格乖張,脫貌露頂,落筆如煙。代表作有瀋陽博物館藏的《古詩四帖》《肚疼帖》。其風格奔放連綿,因勢成形,上下錯落,自然疏密,結字高古,有正大氣象。
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離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在盛唐,繼張旭之後,又出現了一位草書之神-懷素。李白有詩讚之:少年上人歸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懷素代表作有《自敘帖》《聖母帖》《千字文》《論書帖》《食魚帖》...風格瘦勁通神,達其性情,以速取勝,中鋒居多,有強大的感染力。作為出家人,懷素吃酒食魚,實為罕有,放蕩狂狷,卓犖不羈的性格,寫出的草書氣勢如虹,獨領風騷,不得不服,懷素專為草書藝術而生,遠鶴無前侶,孤雲寄太虛,後人莫可及也。
-
3 # 禪悟淨慧
說起中國的書法藝術,我認為應該分為三個階段。
一。秦朝為了全國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命李斯將象形文字編創為小篆,作為國家與社會通用的文字。
二。魏晉時期鍾繇在小篆的基礎上發展了楷書,(力命表)緊隨其後出現書聖父子二王,將文字書法又一次的發揚光大。
三。第三階段就大唐盛世,唐代的書法家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楷書界有顏,柳,歐,褚,虞等諸多大家。草書界張旭,懷素,孫過庭等。
中國文化走向的高潮的時期是唐朝和宋朝,唐代社會用現代的話來說,是繁榮開放的朝代,贏得世界各個國家的前來取經。這樣融匯了中西文化的貫通,更使唐代的文藝青年層出不窮。唐詩,書法,繪畫,文賦,歌曲,都達到了最高峰。
書法除了楷書,還包括行,隸,篆,草。草書當首推張旭,懷素,孫過庭這三位大家。張旭草書的代表作,(肚痛貼)其特點是狂放大膽,沉穩遒邁,時而細筆如絲,連綿直下,氣勢連貫,渾若天成。在粗與細,輕與重,虛與實,斷與連,疏與密,開與合,狂與正之間往復。表現出和諧一致,氣韻生動,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充分的體現了作者無拘無束的高雅藝術魅力。
僧人懷素的代表作(聖母貼),其藝術特點是,圓渾古茂,多帶章草,遒勁圓轉,溫潤古健,較之(自敘貼)的極力縱橫,一瀉千里的風格來說,(聖母貼)是章草中的佼佼者,中規中距,沉穩灑脫,是其代表作品。
孫過庭的代表作(書譜)其筆法深得二王真諦,首段起筆沉穩,速去緩來,應規入距,寫到中段興起,筆勢漸轉放縱,點畫相連,鉤環牽引,筆意風發,波詭雲譎,盡情揮灑,高潮迭起一氣呵成。達到了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境界。
唐代的書法藝術不論是楷書還是草書,都將中國文字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至今我們一直在追尋它的足跡,學習它的精華,唐代的草書藝術永遠都是國之瑰寶。
-
4 # 小書蟲子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春雲夏雨秋夜月,唐詩晉字漢文章。書法在東晉時期歷經了第一次高峰,以二王為代表。
時維初唐,文屬鼎盛。在唐太宗的薰染中,文化出現了空前絕後的盛世。書法也發展到了一種新的高度,唐楷,狂草在書法的歷史中熠熠生輝。
褚遂良,歐陽詢,鍾紹京,顏真卿,柳公權,相繼驚豔世人。其筆力遒勁有力,出現了百花爭妍的局面。
在草書方面,除草書大師楊凝式,張懷瓘,賀知章,杜牧之外,以孫過庭,張旭,懷素最為奪目。草書四大家除張芝外,三者孫,旭,素皆於盛唐。孫過庭《書譜》不僅寫的儒雅絕倫,內容更是研究書法的魂寶。
唐代有三絕,裴旻劍舞,李白詩歌,張旭草書。張旭者,謂之草聖也,性格乖張,脫貌露頂,落筆如煙。代表作有瀋陽博物館藏的《古詩四帖》《肚疼帖》。其風格奔放連綿,因勢成形,上下錯落,自然疏密,結字高古,有正大氣象。
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離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在盛唐,繼張旭之後,又出現了一位草書之神-懷素。李白有詩讚之:少年上人歸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懷素代表作有《自敘帖》《聖母帖》《千字文》《論書帖》《食魚帖》...風格瘦勁通神,達其性情,以速取勝,中鋒居多,有強大的感染力。作為出家人,懷素吃酒食魚,實為罕有,放蕩狂狷,卓犖不羈的性格,寫出的草書氣勢如虹,獨領風騷,不得不服,懷素專為草書藝術而生,遠鶴無前侶,孤雲寄太虛,後人莫可及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小怪軟體管家
唐朝既然能被稱為是草書發展的巔峰,這就說明唐朝的書法家水平之高,尤其是草書更是精彩絕倫,那唐朝的草書是怎樣的呢?
唐朝的書法發展非常迅速,這得利於唐太宗對於書法的熱愛。唐太宗李世民經常蒐集各朝各代的名家書法書帖,對於王羲之的書法最為喜愛!而且唐太宗時期的大臣褚遂良就是因為字寫得好才得到了唐太宗的喜愛和重用,所以整個社會都充滿了喜好書法的風氣!
但對於草書來說,唐朝最出名的當屬草聖張旭和懷素了!在唐朝初年,當時的人都模仿王羲之的草書書法,但這兩個人的草書獨樹一幟,有了自己的風格,創立了狂草字型!這種字型完全超脫了實際使用意義上的藝術創作,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大氣磅礴!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因為這兩個人在草書上的獨特造詣,所以將這兩人並稱為“顛張狂素”!
作品:張旭《千字文斷碑》、《古詩四首》,懷素僧《自敘帖》!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毛澤東的草書自成一體,龍飛鳳舞,有的字非常小,有的字又非常大,上下字結構嚴謹,江青書寫毛澤東草書非常神似,足見江青書法根底之深厚,書法家的老祖宗,當屬東晉時期書法家王義之,書聖當之無愧,而且文武全才,能文能武,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隨,運筆自如,廣釆眾長,備釆各書法特長,融為一體,擺脫漢魏書法,自成一體,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有度,而不是過於狂草難以辨認,他書寫蘭亭序,堪稱天下第一行書,放大每個字,真是字字見真功夫,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王義之草訣百韻歌,足見其書法真功夫,傳說他兒子學他書法十年,讓她母親鑑定其書法是否父親相似,只有一點神似,這一點也是其父所點,大字下邊少一點,可見其書法入木三分,剛勁有力,唐初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昌盛,書法也得到大力發展,朝廷規定書法為國子監六學之一,設書學博士,以書法取賢士,李世民竭力推崇王義之書法,行草書首推晉朝書法,當學習王義之書法,盛唐出現真草,更加龍飛鳳舞,出現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書法家,李邕是行書之冠,李陽冰是篆書之冠,草書也出現昌盛局面,書法家有孫過庭,盛唐張旭,懷素,賀知章,和懷素草書巜小草千文》有真跡流傳至今。草書不是那麼龍飛鳳舞,難以辯認,而且非常誇張,宋徽宗的廋字型就非常有功底,容易辨認,當然狂草書和楷書是不同書法境界。
-
7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唐代被認為是草書發展的巔峰,是因為唐代草書除了唐之前的小草在唐代極為繁榮之外,在進入盛唐,還獨立發展出了氣勢磅礴的大草。
實際上,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大草書家將草書藝術推向了極致,而以孫過庭、賀知章為代表的小草則延續了魏晉傳統,草書寫的雅緻秀逸。只有將二者統一起來才能說唐代是草書發展的巔峰。
“顛張醉素”的大草書法開創了狂放一派的草書風格傳說唐代的張旭因觀公孫大娘舞劍,領悟到了草書用筆的真諦,張旭作草書創作,行筆若飛,顛態盡顯。《飲中八仙歌》說張旭: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意指張旭酒後作草書,已然失態,在一眾王公貴族面前脫去帽子,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但因其高超的技藝,在座的王公看的目不暇接,也無意怪罪於他,唐代草書之盛況,由此可見一斑。
而張旭作為大草的開創者,留到今天的代表作品有 《古詩四貼》、《肚痛帖》、《斷千字文》等寥寥數件,是因為草書表演以題壁為主,而這部分的墨跡不能長久的保留下來的緣故。
張旭的草書特點,簡單來說就是通篇連綿不絕氣勢飛動,筆畫豐滿,跌宕起伏之間動靜交錯,滿紙如雲煙繚繞。
而懷素的書法近似張旭,因為有記載表示,時人觀懷素書法,認為懷素“以狂繼顛”,是張旭衣缽傳人,而懷素本人也以此為傲。
值得注意的是,大草書法的創作除去作品之外,書寫的過程,姿勢體態也成為書法創作欣賞的一部分。
“狂僧前日動京華,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塗粉壁?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懷素草書的代表作同樣不是很多,有《自敘帖》、《苦筍帖》等等。其中以《自敘帖》最為著名。
懷素大草與張旭相比,狂態一脈相承是毫無疑問的,只是相對來說氣韻平和簡靜,有高僧的韻致,懷素的書法實際上也直接影響了後來在日本僧人群體興起的狂禪書法,以靜謐、豪放為主要風格。
上接二王的孫過庭《書譜》唐代除去大草興盛之外,傳統意義上的小草也非常繁榮。譬如孫過庭《書譜 》以及懷素的《小草千字文》,賀知章《孝經》等都作為小草名作廣為人知。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孫氏《書譜》,《書譜》直接取法自王羲之,是非常純正的王氏書風,書風秀逸,婀娜多姿。而且《書譜》不僅僅是優秀的書法作品,同時還是一部經典的書法論文,一直以來都被作為經典書法著述研習。
孫過庭書法用筆的特點,唐呂總說他“丹崖絕壑”,兼融飄逸與婀娜剛健的不同藝術特點,做到 質、妍的統一。點畫之內給人以豐滿,變化無窮的直觀印象。正如他自己所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寫在最後唐代是書法技法總結的輝煌時代,不論哪一種書體,發展到唐代都走向了極致,其中草書作為最有可能有突破性的書體在中唐以後被大家重視,湧現了一批垂範書史的傳世名作。
未濤晚談。
回覆列表
唐代文化基本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文化體系龐大完整,發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極具開放性;三是唐文化有著明顯得向民眾靠近、重現實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徵。唐文化以漢族文化為主體,漢族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至唐初已近成熟的階段。成熟階段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類文化內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納異己的胸懷。部分由於這個原因,佛教、伊斯蘭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異域宗教才能一步一步進入中國。傳入中國的影響極大的天竺佛教文化最終也確被中國本文化融合而中國化。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訓誡,作為理念形態的儒家文化以“和為貴”,有相當大的包容性,這也是唐文化具有開放性的一個內在原因。佛教文化也是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文化之具有開放性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擴充套件資料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在散文方面。六朝以來,文壇盛行駢文這種文體形式,駢文講究聲韻、對偶、典故,辭藻華麗,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組成。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但這種文體到唐朝時顯得形式僵化,內容空洞,故到了天寶年間,古文逐漸興起。古文運動在名義上是要恢復先秦兩漢的問題,實際上是要文章更有內容,也就是“文以載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氣勢磅礴又思想深刻,號稱“文起八代之衰”。不過唐代的古文運動在韓柳去世後就逐漸衰退,唐末駢文又再度興起。傳奇是中國的一種古典小說形式,出現在隋朝,興盛於唐朝。著名的傳奇包括《柳毅傳》、《鶯鶯傳》、《南柯太守傳》、《枕中記》和《長恨傳》等。有的傳奇在後代還被改編為戲劇和白話小說。唐朝變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謂變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侶宣傳佛教講唱佛經的底本。最初變文僅限於佛教經典,後來則開始講唱其他故事,講唱的人也不限於僧侶。變文對傳奇和後世的說唱文學都有很大影響。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