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山同鎮
-
2 # 家有教育家
孩子喜歡數學這是一件好事,但是3-4歲的孩子,不能強行灌輸知識,並且這個階段是孩子們的探索期,孩子也是透過多感官來學習的,是透過玩來學習的。如果孩子如果喜歡數數,可以多讓孩子去數,數具體的實物或者以遊戲的方式去學習,例如,邊走邊數階級並且自行學習摸索到簡單的加減法。而不是那麼快要求孩子去做題或者直接告訴孩子1+1等於2。往往過早讓孩子去上課,看上去是孩子贏在起跑線,但是,這樣的“優勢”其實是不長久的,短暫的“優勢”是以犧牲孩子的自主能力為基礎的。例如很多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學珠心算,但是數學成績很糟,原因就是最基礎的數學底子沒打好,在不清楚數學原理的情況下學計算,在真正遇到應用題來要理解的地方就不懂。
建議家長多一遊戲的方式或者就生活取材讓孩子練習。
-
3 # 萱萌寶成長日記
如果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完全可以讓他早點接觸數學,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才會更好的去學習,去應用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只有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它,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學習初期,需要我們家長適當的引導 ,去激發孩子的潛能,家長是興趣的引導者。孩子正好表現出對數學的興趣,我們家長正好趁這個機會,好好發掘孩子的潛能。
其次,我們最好將興趣運用於生活中。三四歲的孩子無法理解複雜的數學應用,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數數開始,比如在地下車庫,保證安全至於讓孩子數數一排一共停了幾輛車,又比如買水果時,讓孩子數數一共買了幾隻蘋果,又或者紅綠燈倒計時時可以讓孩子學習倒數,這個歲數的孩子還可以學加減,比如一共買了4瓶牛奶,孩子喝掉一瓶,還讓三瓶,讓孩子有個直觀的感覺。
最後家長切勿操之過急。別想著一口氣吃成大胖子,一下子學會很多,慢慢學慢慢鞏固,會學得更好更精。
-
4 # 凌晨媽媽育兒
3—4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進行清晰的點數了。這個階段的小孩,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許多機會可以讓小孩進行數字學習,不一定要去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數學學習。
如果3-4歲小孩對數學感興趣,喜歡做算數,可以讓他早學嗎?3~4歲的孩子相信已經上幼兒園了,在學校老師會教一些簡單的數學:比如點讀,數班上的有多少個小朋友,數自己的手指、數教具等。這個時候,小孩子都能很清晰的數出來,並且可以告知所數到物品的總數。少數小朋友已經會十以內的加減法了。
題主小孩喜歡做算數,還是挺不錯的。而孩子對數學感興趣,那就更難得了。父母可以有意識的透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去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至於說,去課外培訓班專門的超前學習,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現在培訓機構,關於數學方面最多的就是珠心算,這個其實至少要到5,6歲的孩子才更適宜接受。
數學其實更多的鍛鍊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建議父母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進行數學教育。
如何對3-4歲的小孩進行數學教育?1、讓孩子參與各項關於數字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孩子每天上學喜歡問:今天星期幾,你可以告訴孩子一個星期有幾天,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幾,讓孩子自己來推斷。比如讓孩子來幫忙擺碗筷,讓他自己來數家庭人員,需要擺幾副碗筷。
2、和孩子一起玩買賣遊戲
讓孩子來當老闆,你當顧客。問孩子這個東西幾塊錢,我現在有給你幾塊錢,你應該找我幾塊錢?
3、和孩子玩數字遊戲
買回來一些數字道具,讓孩子進行任意搭配,然後算出總和。如果孩子還有興趣,還可以嘗試讓他動筆寫數字。
在外出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比賽認車牌上的數字遊戲,比誰記得多。
總之,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你只要稍微去發掘一下,就可以鍛鍊孩子的數學能力,就是當一種遊戲來玩,也不屬於早學了。
-
5 # 小向老師呀
三到四歲,如果孩子不感興趣,不能強迫,但是孩子感興趣就可以可以培養培養了!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感興趣,那麼就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感興趣方面的能力!
三到四歲的孩子認不到幾個字,那怎麼來培養計算方面的能力呢?我推薦珠心算,珠心算就是珠算式心算。以算盤為工具進行加減乘除計算,只要掌握了運珠技巧,規律還有口訣,就可以運算的很快!
珠心算有什麼好處呢?原來長期運用珠心算可以促進腦細胞的滋長,還同時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算珠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裡,這種過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它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裡面來完成珠算運算。
珠心算計算速度非常驚人,算得快的,往往只要聽到題目報數,或者自己看到計算題型,就能報出答數。或者立即寫出,所以珠心算是一門高階的計算技術!
而孩子剛剛可以透過珠心算學習計算!
-
6 # 銅鏡照無邪扎馬尾
我覺的可以!其實學習這個事很大的程度就是來自天賦。我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大數學家高斯,其實翻開各大數學家的簡史,會發現天賦真的是起著至關重要,而數學尤其如此。什麼是數學,其實數學兩個字就己經回答了,數學就是一門數字的學問。所以,學數學計算很重要。我的一個同事,她的小孩去年才考入北京大學,問她一些經驗,她就說,從小就從計算開始訓練孩子的數感,經常讓孩子做各種口算計算,當然前提是她的小孩從小也對計數很感興趣。你的小孩對計算感興趣,這無疑是個好的契機,要好好抓住。剛剛說了計算主要是從孩子的數感出發的,而計算不是培養數感的唯一途徑,而且一味計算也會讓孩子喪失興趣,所以多種形式的培養數感尤其重要。比如平時上樓梯時記下臺階,估計一分鐘有多久,一米可以走幾步等等。在生活中發現數學,觀察數學,學習數學,孩子往往更有興趣。數學中除了數感的培養,另外圖形的培養也絕對不能忽視,俗話說數形結合,缺一不可,真的一點也沒有說錯。圖形是數學這門人類寶冠上的鑽石。那如何培養孩子的圖形意識了,我覺的還是首先從生活著手,比如觀察家裡有哪些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等。其次讓孩子動手感受圖形變化的樂趣。七巧板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套七巧板的圖書,我家小孩用了就很不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書名了。 總而言之,即然你家小孩有天賦,有興趣,就從現在才始讓他學數學吧,不過記的不要太著急,一切都建立在讓他感興趣的基礎上!
-
7 # 奧利奧媽媽碎碎念2
完全可以。但是,要注意啟蒙方法。
第一,孩子能力問題。我家有個寶寶,目前虛歲五歲。百以為的加減法算得很塊。稍微複雜的,千以內的加減法,也可以輕鬆算出來。簡單的乘法除法,也沒有問題。奇偶性張嘴就來。小的負數也可以數出來。兩歲的時候,可以從1數到千。倒數也可以。題主孩子也是三四歲,只要你願意教,不要擔心孩子小,不要擔心孩子學不會。有些孩子的學習能力,遠遠超出大人的想象。
第二,有興趣,塊抓住。我不知道我家寶寶,有沒有數學天賦,但是我知道,他對數學興趣特別濃厚。估計做夢也會夢到數學。有段時間,剛睡醒,眼睛還沒睜開,就開始算數。有一次睡著覺,忽然爬起來,跟我說“媽媽,你不是不會算50+37等於多少嗎?你可以先算50+30,然後再加7”。說完又接著睡了。每天會問我n道算數題。有時候喊出去玩,他也要把書本上的題目先做完。有時候還要求我出更難的題目給他,每挑戰一個難題,他就會超級有成就感。興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啊。
第三。數學不同於語文和英語,數學需要培養孩子的數感和邏輯思維。數學不是你教會他數數,也不是教會他十進位制的計算公式,更不是教會他背乘法表。如果僅僅是這些,那還不如不教,反正以後都會學。這個階段,我注重的是啟蒙。說到這個,真是寫一篇長文都不夠。此時的啟蒙,個人認為是為了銜接小學。所以理解數字符號,簡單加減法,簡單乘除法,簡單十進位制即可。簡單列出一些例子供題主參考。
1數數。不是單單教孩子1234背下去。可以藉助食物,理解什麼是一,什麼是二。2數字符號與數字對應,變抽象符號為具像。3理解加減法意義。簡單說,加法就是合起來,減法就是拿走。我家寶寶三歲多的時候,5+98能很快算出結果。因為做加法時,我會擺出實物,引導他發現3+2就是2+3。所以5+98他知道等於98+5。從98開始,再加5個就算得很快。等加法很熟練的時候,我會給他出高難度的題。告訴他99+99=198,他自己會推算出99+98等於多少。這就是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減法同理。
4十進位制
5理解乘除法意義。
6奇偶性
-
8 # 樂歡爸媽
培根說過:讀史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變,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學好數學對每一個孩子的學業生涯中來說是很重要的,想讓孩子學好數學,最初的數學啟蒙是很重要的。要想孩子數學好,啟蒙階段很重要,父母給孩子搭建好了橋樑,孩子就會少走更多的彎路。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對數學認知的成長規律,瑪利亞.蒙臺梭利在《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手冊》提出了關於孩子數學敏感期的特點,他們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側重點,分別是:孩子4-5歲,開始認識數字,感覺數量;5-6歲,數學運算練習。
1.認識數字孩子認識數字,先從會學數數開始的,有的孩子會早一點,有的會晚一點。記得在我家大寶一歲半的時候,每次帶他爬樓梯,他走得很慢,每上一個臺階,我便數一個數字。剛開始的時候是重複1~10,每次我數一個數字,孩子也會跟著講,這樣經常練習,孩子慢慢就會數1~10的數字了。
當他很熟練之後,我又開始增加一點點難度,從1~20,再1~30,1~40,1~50,1~100,循序漸進。即使不是爬樓梯,平常走路數腳步、數木棍,或者給孩子一盆豆子,讓孩子數,讓孩子在玩中學習。
教孩子認識書面上的數字
先教孩子10以內的,生活中很多場景都可以看得到這些數字,比如門上,車上,馬路邊上,看到的時候,就和孩子一起來玩猜一猜的遊戲,孩子答對了,及時給孩子大大的鼓勵和表揚。
10以內的都認識了,之後再教11-20,20-30,看孩子的學習進度,如果孩子知道了其中的規律,可以把數字寫在小黑板或者上紙上,讓孩子來認讀,看誰能讀出數字會更多。
2.感覺數量孩子認識了數字之後,並不代表他就此對數量有了概念,這時就需要大人教會給孩子。如何讓孩子感覺數量呢?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完成。
比如,家裡買了一些蘋果,媽媽對孩子說:“寶貝,你道水果籃中給媽媽拿兩個蘋果好嗎?”然後把2字寫在小黑板上,或者讓孩子拿3個,4個,5個等。除了水果,家裡任何物件都可以用來做引導。
3.5-6歲孩子:數學運算練習孩子熟悉以上了,就可以開始教孩子加減法,也就是運算。教孩子數學運算的時候,應該是先教加法,後教減法,先易後難,以免一下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挫敗感。
加法運算
教孩子加法之前,先跟孩子解釋清楚什麼是加法。比如,“寶貝,爸爸手裡有一個蘋果,媽媽手裡邊有一個蘋果,如果我們兩個人的加起來,會有幾個蘋果呢?”讓孩子來數,孩子算好了之後,就告訴孩子:“對了,把兩邊的東西放在一起或者合起來就是加法”。
先教5以內的,1+1,1+2,2+2,兩個容易的夾雜一個難,比一下給孩子來難的,會更能讓孩子接受。當孩子熟悉了5以內的之後,再教10以內,15以內,20以內。
減法運算
孩子會了以上加法之後,就可以教減法了,同樣也是先解釋什麼是減法,從5以內的開始算起,難度逐步遞增。
再回到題主的提問,孩子4歲就對數學感興趣了,當然可以讓孩子學,畢竟每個孩子進度不一樣,只要引導得好。
-
9 # 小湯圓和小圓滿的媽媽
可以的,如果他喜歡就不會讓他感覺是負擔,不過要注意方式和難度,要循序漸進,不要太難,難度太大會讓孩子的信心受到打擊。
回覆列表
我的建議是適當引導,不要過多過早讓孩子機械計算。
一、首先我們要明白學習數學的意義。
數學啟蒙對孩子來說,不是求解X,也不是九九乘法表,更不是像學齡兒童一樣端坐在書桌前學加減法。對於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來說,數學是他們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數字、認識形狀、區別大小和多少、瞭解方向、探索空間……都是數學。
學數學的意義,和父母帶著孩子感知音樂、美術、大自然等,是一樣重要的。並且數學對孩子的感知、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和創造力等都有益處。
作為父母,因為自己不喜歡數學、上學時數學成績不好,就因此推論出讓孩子小小年紀學數學根本沒有用,是不負責的作法。父母有責任在學齡前讓孩子產生廣泛的興趣,像導遊一樣引領孩子去觀察去認識,這樣在進入學校以後,孩子進行系統性學習時才會更有意義和動力。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入數學常識,把數學變成孩子生活中的一項樂趣,而不是貪圖讓他/她提前學會學校以後會教授的知識,就是很好的數學啟蒙。
二、兒童運算能力的發展。
平均到兩歲半的時候,對應具體的物品,孩子能理解“一個”和“另一個”放在一起,是“兩個”。以及“兩個”被拿走了“一個”,還剩“一個”。
也有一些孩子,能透過日常經驗(而不是語言學習),推算出5以內的加減關係。
還有一些兩歲左右的孩子,能理解如果你改變了集合中某個部分的大小,同時也改變了整個集合的大小。
對於孩子的計算能力的發展,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進行適當引導,不要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