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安
-
2 # 桃花島主28758406
辦法肯定是有的,就看你是否真心喜歡她。
先要用心讀懂她。這要看你的用心程度了,不懂她的心事再怎麼表現也是白搭。
其次要用誠心待她。讓她能感覺到你的真心實意,有句話叫做心誠所至,金石為開,好好理解。
最後要捨得。不捨肯定得不到,要讓女孩子感覺你值得依靠。
當然,家裡有礦,有金山的就隨意了。
顏值爆表也另當別論。
祝你好運。
假設有個機器人。一天早晨買好了早餐放到你的桌子上,晚上坐在你對面替你買晚飯的單。隔三岔五給你打通電話,偶爾還給你送束玫瑰花什麼的。
估計你應該是一臉懵逼的;要麼就是把這種事情當成常態,要麼就是躲得越遠越好。
別告訴我說你會愛上這樣的機器人,那你是得有多寂寞。
我和很多小男生聊天,他們談論女朋友話題,都說“我追了這個女孩兒多久多久”。動輒一個月起,要麼特麼半年,要麼一年兩年四五年都是有的。買早餐陪逛街也是有的,買包買化妝品也是有的。滿口都是“我付出了多少多少”,聲色俱下痛訴一番;最終結論無一例外,統一歸到“現在姑娘人心不古”這個奇葩結論上。
但我感覺這已經不是“追”了。這叫人身騷擾還差不多。
也許是現在男女比例有些微大,動輒男性提起來就是“追”女性。
但是我感覺女性從來都不是“追”到手的。你會去掏盡心機,去“追”你的一個朋友嗎?
女朋友女朋友,她歸根結底首先是一個“朋友”。你拿伺候領導,討好客戶的心態去交“朋友”,挖盡心機,去迷信那些什麼“泡妞”的秘籍,並奉若真理;這不就是純南轅北轍了嗎?這連最簡單的友情都收穫不了,還收穫個屁“純真的愛情”啊?
我跟很多學生黨,小男生都說過這話。談戀愛,你首先先得把姑娘當成一個“人”。
很多人馬上反駁,“哎喲我對她這個好,那個好,我都快把她伺候成觀世音菩薩了,我還不把她當‘人’嘛?”
——這種說法,不還是把姑娘當一個死板的“偶像”去看待嘛?你到底是把她當成一個有自主意識的“人”呢?還是把她當成一種抽象的形而上的“物”呢?這個問題,你得考慮清楚。
假如說你給姑娘買早餐,+5點好感度;給姑娘買條金項鍊,+100點好感度。你要是這麼看待姑娘,那就是完全的把姑娘當成一個投幣式的機器了。往裡投多少枚硬幣、時間和精力,就收穫多少錢好感度。
但事實上特麼壓根就不是這樣啊。
所以說這些話的意義何在呢?
所以說“眾多追求者”他都是壓根不存在的,你也不存在什麼“脫穎而出”的說法。談戀愛這件事兒,不是說你拿把刀子,把所有的“追求者”捅了一輪你就獲勝了;也不是說你天天打卡做任務,等進度條湊滿了就可以打出Happy Ending結局了。
你談的是女朋友,重點是“朋友”;你談的是戀愛,重點是“愛”。這裡面從來自始至終就就沒有什麼“競爭”,也沒有什麼“脫穎而出”。抱著這種想法的人,無非就是大男子主義附身,把姑娘視為一種可爭奪的戰利品罷了。
不過我也經常說一句話:光批判,不給出解決方案,那就是純噴子。
所以你要具體怎麼辦?來一起翻開高中政治教科書,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部分,跟我一起念: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對於事物變化發展,能夠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而決不能撇開內因獨立地起作用。
所以這句話揉碎了說就是什麼?
——“你不能有女朋友”是你的一個內因,是你的一個固有屬性。你不改變這個內因,只追求各種“泡妞秘籍”這種方法論似的外因,是沒有任何卵用的。
很多人馬上就懵逼了。
“臥槽為什麼我有種被欽定了的感覺?難道這就無解了?”
來別把手裡的政治教科書放下,接著再跟我念這麼一段話:
——否定之否定的三個階段,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什麼叫肯定? 你還抱著舊有的大男子主義世界觀去看待問題,認為女孩兒就是要“追”的,把姑娘當成一個“東西”而不是“人”。這就是肯定。
什麼叫否定?我給你指出了你的問題,告訴你過去的世界觀是錯的。這就是否定。
什麼叫否定之否定?你接受了我這種想法,打算從你舊有的世界觀跳到新的世界觀。這就是否定之否定。
說的再通俗點兒就是什麼?——你不能“諱疾忌醫”。人只有在承認了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之後,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所以你應該做什麼?首先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內因,讓自己從一個“不能有女朋友”的內在屬性,轉變成一個““可以有女朋友””的內在屬性。
而不是學那些“戒色吧”,或者直男癌們所鼓吹的那樣。“我不是不喜歡女性,是因為我修白骨觀,看到的女性都是粉紅骷髏”,“你追不到女性,是因為世風日下,這社會的女性全都喜歡不勞而獲。”
你批判了一堆外因,對解決問題而言,無濟於事。
所以我們把視線再聚回內因上。你這個時候,就不要從什麼“女性”的身上找原因,更應該的是找“自己”的原因。
也就是說,“我身上有什麼點,是促進我找到女朋友的”,“我身上有什麼點,是妨礙我找到女朋友的”。你把這些具體的點,用筆和紙簡單羅列一下,就可以對自己得到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而透過這一系列感性認識,加強優點,改正缺點;就能讓你的內因從“不能有女朋友”向著“可以有女朋友”逐步轉變了。而加以一些適當的外因刺激,那追求到心儀的女孩兒,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還沒完。
假如我要是單純只跟你說到上面這些東西,那也無非就是一般的“泡妞秘籍”中很簡單的規則。談一些泛泛的大道理,沒什麼稀奇的。我簡單給你講一句,“把你身上的毛病改了”;這一句戰略性的話語,能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嗎?
你身上的優點是什麼?
——是有錢嗎?但似乎有錢的人也是不少的。
——是長得帥嗎?但似乎帥哥也是挺常見的。
——是性格溫柔嗎?拜託這什麼年代了,“中央空調”般的暖男不是一抓一大把啊。
你身上的缺點是什麼?
——是窮嗎?但似乎窮人也能找到女朋友啊。
——是長得難看嗎?但男性的相貌似乎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分數項。
——是脾氣惡劣嗎?我感覺這個應該算一個很大的減分項,但你隨處可見姑娘們吐槽自己的男朋友又蠢又傻的,似乎這也不是一個致命的原因。
那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處理問題,要抓主要矛盾。
有的人嗤之以鼻,說“主要矛盾”不就是錢麼?不就是臉麼?——但事實上我們無論看談戀愛的男男女女,還是已經結婚生子的恩愛夫妻,他/她們也沒有直接見到一個比自己另一半條件更好的,就一腳把對方蹬開啊。背信棄義的現象的確是存在的,但畢竟還是少數。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是規避風險”。我感覺這樣去思考問題,就徹徹底底的墮落到資本主義那庸俗的價值體系中去了。一切不是趨利就是避害,連最基本的喜怒哀樂的“人性”都告別了,似乎不提“利益”就不配談論人的感情似的。
那我們說,什麼東西決定了人的思想?還是政治教科書的原話:
——人的思想,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也就是決定“你”之所以成為“你”,而“那個姑娘”之所以成為“那個姑娘”;你們之間存在著差異的原因,是因為你們迄今為止所從事的實踐不同所導致的。再說的大白話點兒,你過去經歷的事情塑造了“你”這個個體,那個姑娘過去經歷的事情塑造了“那個姑娘”這個個體。
那我們繞了巨大的一整圈,終於可以把以上的理論劃上一個句號了。最後的三句話: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質;個性指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性質。
——共性決定事物的基本性質,個性揭示事物之間的差異性。
——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可以看做一類事物和一個事物之間的關係。
把這三句話,和上一句話“人的思想,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糅合在一起,你便可以得到一個全新的推論:
——若你想和姑娘保持一種親密的關係,則你必須要和姑娘持有相同的共性。
——這種相同的共性體現在個人身上,就是共同的歷史實踐。
——說人話就是:保持你們關係的秘訣,就是你們必須要經歷過共同的事件,留有共同的回憶。
所以你舉一反三,揉碎了說,他怎麼跑都跑不出這個套路。市面上的所有的“泡妞秘籍”,我一句話就全給你打發掉了。你去分析一切婚姻戀愛中的話題,全都萬變不離其宗。
為什麼上面舉的例子,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會輕易背信棄義的?——因為組成人的就是人的回憶本身,錢是可以掙的,審美也是可以變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兩個人的共同經歷。這個東西是二人成為一個整體最重要的一點,除去這最重要的一點,二人也不成為一個整體了。
為什麼很多情侶異地,夫妻分居,馬上情感就隨之變遷?——還是一個道理。沒有共同的經歷,就失去了感情維繫的基礎。
為什麼很多小夥子天天給姑娘跑前跑後,風裡來雨裡去,只感動了自己,卻沒有任何卵用?——因為這個經歷只是你自己的,和姑娘沒有一毛錢關係。你經受了天天起個大早去給姑娘排隊買早餐的經歷,但姑娘沒沒跟你一起排隊。她既然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她為什麼要感動?
為什麼很多姑娘喜歡看韓劇?為什麼經常有小夥子抱怨,說姑娘跟別人出去一趟就跟別人跑了?——因為無論談戀愛的哪一方,所維繫的都是共同的經歷這一條。你從來不去主動跟姑娘創造經歷,反而送個早餐,送把雨傘就羞赧的逃跑了;那你主動拒絕和姑娘創造經歷,那姑娘只能選擇在幻想中創造經歷,或者在現實中和別人創造經歷了。
還有沒有其他案例?有,特別多。你要有心去反思一下,很多東西都能從這個邏輯脈絡中迎刃而解。談戀愛為什麼要有共同語言?為什麼封建思想要求“門當戶對”?為什麼一男一女遭遇到危機的時候很容易成為情侶?談戀愛本質上就是一個把個體的“人”化為整體的“情侶”的過程,你去圍繞共性這個點去打,去促成他,一打一個準。
所以你追求那些什麼“錢”,“顏值”,很重要嗎?重要,但不是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什麼?——主要矛盾就是創造二人共同的經歷。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其他的東西全都手到擒來。
這種經歷是什麼經歷呢?要是共性和個性結合的經歷。也就是說,你這個東西不能太出格,不能搞一個正常人很難去搞的東西;但你這個東西也不能太平庸,搞的泯然眾人毫無特色。
譬如說我反覆提到的,你給姑娘天天送早餐,這不建立共性,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你請姑娘吃飯,或者給姑娘打電話聊天,或者陪姑娘散步,算不算建立共性呢?算,但這種維持的共性本身就缺乏個性。吃飯、聊天、散步這種事情,是誰都能陪著姑娘做的。
你帶著姑娘去看電影,去逛街,這又怎麼樣呢?這就好很多了,既有二人之間的共性,又有這種共性(這次約會)基準上的個性。
我最喜歡乾的事兒,一個是單獨拉著姑娘去KTV唱歌,只有一男一女唱歌,對於大多數姑娘來說就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共性了(當然你喜歡的姑娘太那啥了也不行)。還有一個是拉著姑娘去街機廳打太鼓達人,KOF和合金彈頭;這種懷舊風格的街機廳對於家教甚嚴的大多數姑娘來說,就是一個很個性的體現了。
就算那姑娘不喜歡到處玩,你陪著姑娘在安靜的咖啡廳裡,一起背一下午英語單詞,也是一個建立共性的好辦法。這種共性還是挺有個性的,比天天送早餐,或者送個玫瑰花什麼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那麼具體的方法論實踐怎麼用呢?他怎麼抓住共性去打呢?
我只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多餘的我就不說了。你和姑娘聊天,一般都聊些什麼?
有些人低俗的,說聊這個金錢和性什麼的;有些人還高階一點兒,聊這個愛好和人生觀什麼的。但我個人感覺,這些東西完全都是沒必要聊的。想第一時間挑起話題,直接命中姑娘和你所共有的共性,那你就聊這個時代最具有共性的話題——也就是童年,也就是每個人的學生時光。倘若你要是開啟這個話匣子,挑起話題,絕大多數姑娘都會樂意和你聊的。除非姑娘是很忙,或者她厭惡你。
為什麼聊“學生時光”最便利?
因為他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每個人都經歷過他的學生時光,每個人班級上大多都有學霸、有小混混、有男神女神、有屌絲恐龍、有逗比;只要你在學校中不是一個太GEEK的人,這些帶有共性的人大多都會遇到過。而這些共同的共性,極易產生一種移情的效果。
但學生時光也是個性的體現。每個人經歷的學生時光都是不同的。你舉一個學霸如何如何,我談一個學神如何如何;你八卦你當初暗戀的那個男生,我自然也可以說高中時候追過的那些女生。這些帶有個性的共性交織在一起,便可以形成新的共性了。
所以說怎麼“追女生”?
女生沒有什麼“追”不“追”的,靠“追”能得到的感情無非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只要你能創造出和女生共同之間的聯絡,那就很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形成情侶關係了。而這種聯絡,就是透過具體的實踐,也就是創造彼此共同的回憶這種形式而實現的。
所以說你還覺得那“泡妞秘籍”有用嗎?一堆花裡花哨的廢話。全都扔掉扔掉,拿起你的思想政治理論教科書,跟我一起研究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搞明白了,圍繞核心懟著打,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