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和拾一年

    1.日本能產CPU

    它的CPU主要用在遊戲機和超級計算機上,而不用在個人計算機上。

    在PC機時代,日本公司也曾經美國公司許可或授權生產過CPU,但都不能看做日本產的CPU。

    2.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最近發展形勢很好。

    物聯網市場將超越汽車成為巨大的市場,而物聯網之實現並非1、2年能達成之事,而是今後20年間繼續推進,半導體、特別是儲存器的需求將爆漲。

    現在伺服器的儲存器9成以上為硬碟。硬碟世界最大生產商為美國的西部資料,該公司於2015年收購閃迪(SanDisk)公司,而閃迪公司與東芝公司有合作關係,雙方合資生產快閃記憶體。西部資料公司之後,是日立、富士通、IBM和惠普。

    日立、富士通、惠普等公司今年將逐漸取消生產普通硬碟,轉而生產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目前快閃記憶體市場為3-4兆日元,而半導體整體市場為40兆日元,不到1成。而數字相機,手機使用的也是快閃記憶體。

    普通硬碟原來很穩固、使用壽命也長,相同儲存量快閃記憶體的價格為普通硬碟的6倍,因而一般人不會想以快閃記憶體替代普通硬碟。但是,快閃記憶體對普通硬碟有壓倒性優勢的一點是,它的處理速度是普通硬碟的10倍。那麼,以計算能力的成本來看,快閃記憶體佔有優勢。因此,引起各IT巨頭的重視。

    快閃記憶體市場原本是東芝一枝獨秀,2、3年前為三星超越,現在東芝又捲土重來,如果與西部資料聯合,將有望超越三星。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世界份額中,三星佔33%,東芝˙西部資料聯合佔36%(其中,東芝21%,西部資料15.4%)。其他3成為美國鎂光科技、英特爾、南韓SK海力士。

    這些公司就能力和技術水準來說,實際上東芝和三星兩公司領先。三星公司比較擅長於伺服器,而東芝在儲存卡上比較強。高階伺服器與儲存卡的單價相比,後者絕對便宜,如果東芝強化其伺服器,則三星可憂。

  • 2 # 莫白-

    你問的是兩個問題,我就分別作答吧.

    一, 日本能不能製造CPU?

    日本不但能自主研發製造CPU,而且是有十多個企業都有這能力,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是因為大眾所知道的CPU都是Intel或AMD這些民用消費級的,日本製造的CPU都是軟硬結合深度定製,幾乎完全不對外銷售,因為海外市場早被歐美瓜分了,它想賣也未必賣得出去。還有個原因就是島內的產能已經被日本島內企業消化了,不但應用在伺服器領域,還有光學,醫學,機器人與自動化裝置上。所以很多日本本土的電子產品都與我們常見的操作模式不一樣,各種介面還不通用。

    日本七大CPU生產企業 NEC,日立,東芝,瑞薩,富士通,松下,佳能 。還有 三菱,索尼,夏普,富士通 等等等 也都具備生產CPU的能力...

    二,日本半導體發展現狀

    半導體的發展是分為 生產裝置 與 材料,我找了兩份資料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從生產裝置領域來看,日本總體份額是37%,但是有10中超過了50%以上份額,甚至還有多個裝置超過了95%形成了絕對壟斷。

    從材料資料來看,總體份額已經超過了66%。

    就這兩份表格統計的資料就知道日本半導體的發展幾近佔有全世界50%的份額不說,而且大部分都還涉及多種高精尖 裝置/材料 的技術壟斷。

  • 3 # 環球科技視界

    日本僅不能產CPU,而且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日本半導體產業也有比較好的前景。

    1. 日本所產CPU材料為英特爾御用

    我們大多數人對英特爾的印象就是其電腦晶片技術賊厲害,殊不知,英特爾所造cpu所用材料,幾乎被日本壟斷,在英特爾的年度優秀合作供應商的名單上,日本所佔席位有時高達百分之七十。

    被英特爾看中的產品相信其質量和工藝一定有它的獨到之處。而且日本所製造的cpu不僅可以運用在計算機裡,在相機等科技產品中的運用也是獨家的,由此可見,日本可以說是非常能產cpu了。

    2. 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時代為日本半導體產業助力

    我們都知道,智慧時代來臨,網際網路,物聯網成為社會關鍵詞。在此背景下必定需要一定的科技的支撐。在電子計算機等高精尖產品中運用最廣泛的無外乎半導體及其相關產品了。

    日本自己也有這極強的產業基礎,東京電子是全球第二大晶片裝置製造商,主力產品是成膜和蝕刻裝置;另外大型半導體裝置提供商還有DNS(晶圓洗淨、蝕刻等)、愛德萬(檢測裝置)、迪思科(晶圓切削裝置)、東京精密(計量測試、加工裝置等)。如此眾多的實力派公司也必定撐起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智慧時代的推波助瀾可能幫助日本找到以前的電子事業的輝煌。

    不知道是否說明白了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來交流一下~

  • 4 # 模型DIY手工

    先說別的話題。

    那就是龍芯團隊為什麼會選擇mips架構?為什麼會拿這個架構作為突破口?

    龍芯定方向的時候,正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使用MIPS通用型晶片生產電腦的公司~~~SGI(矽影象)宣佈進入破產程式的時候,而實際上在宣佈破產前兩年,SGI已將旗下相當部分的計算機轉向為intel晶片上。

    (附帶說明一下,SGI(日本)分公司現在還正常營業)

    事實在當時就已經雄辯地證明了,mips在桌面型電腦上是個失敗的架構,不但競爭不過CISC的intel,同樣也競爭不過RISC的PowerPC(當時蘋果尚未轉向intel,依然在用自家的PowerPC架構)。

    就是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龍芯團隊卻選擇了mips作為突破口,(而且實際上當時並未考慮要取得mips授權),到底是為什麼?

    ~~~~~~~~~~~~~~~~~~~~~~~

    這個答案其實就和日本的CPU發展有關了。

    我前面說過,通用型MIPS晶片這個世界上除了龍芯團隊,唯一的一家生產廠是NEC,最後的型號叫做mips r10000,一般簡稱為R10K晶片。

    日本其實早在龍芯團隊之前,就舉國在mips架構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微碼、實現、最佳化等各個領域都有大量人才和半公開的資料。

    當然,日本的注意方向不是“通用型”mips,而是嵌入式CPU,這個目前仍在使用中,一般稱作mips r4K系列(mips r4000)。用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就是~~~~~~R4K簡直就是日本的51單板機。

    而龍芯團隊這個年齡架構的領軍人物,恰恰是中國改開後第一波,這波人,特別是公派的,是有相當數量的留日的,對日語資料的敏感性是遠高於英語資料的。

    而且有些本來就在日本參與了相當規模的mips開發,對mips架構輕車熟路。

    所以,龍芯才會採用mips作為突破方向。

    ~~~~~~~~~~~~~~~~~~~~~~~~~~~~~~~~~~~~~~~~~~~

    那麼日本在mips等CPU上有多大的成就呢?

    可以說在日本是個生產電器的就有自行開發mips嵌入式cpu的能力。

    在智慧電話,(日本現在把蘋果安卓等平臺手機還是稱作SmartPhone,簡稱司馬風;而中國SP一般特指wince平臺的智慧電話,比如htc等使用的windows mobile系統手機),在智慧電話之前,有過一種叫做PDA的電子裝置,這種裝置主要有兩個系統,palmos以及windows ce。

    palmos平臺的pda最初使用的是摩托羅拉的龍珠作為CPU,後期有些使用arm的cpu。

    而當時比較火的windows ce平臺的CPU就比較複雜,當時主要是有三種類型的CPU,一種當然是現在手機U的鼻祖,ARM;(嗯,當時Intel還在生產arm cpu呢,叫做XScale,在智慧手機興起前,intel把它賣掉了),PDA以康柏為領軍;一種是惠普的PDA使用的sh3;另外一種是卡西歐PDA使用的mips。

    而後兩種,sh3和mips都是日本生產的。

    當然了,歷史上的最後結局是康柏和惠普合併,hp的pda自然死亡,也就沒有了sh3 cpu的用武之地。卡西歐在2002年放棄mips轉用arm,正式宣佈了mips在手持終端的死亡,arm大一統世界。(不過之後,docomo和日本一些比較小的公司出品的hpc還是用過一段時間的mips)

    這之後,日本的一些手持遊戲機還是比較普遍滴使用mips作為cpu,比如索尼的psp。

  • 5 # 彼此承受

    日本做半導體行業裝置佔比可以達到4成左右而且整個行業鏈生產裝置都不弱,基本中國公司只能做下游封裝測試裝置,上游IC設計幾乎為0中游製造裝置精度暫時與歐美日韓尚有差距,這是我知道的大體情況,僅供參考

  • 6 # 匯聚魔杖

    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電腦基本都是Wintel聯盟產品,CPU也絕大多數都是美國公司的,以至於我們一度懷疑其他國家沒有能力製造CPU。

    CPU的標準化和小型化都使得這一類數字裝置和電子零器件在現代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遠遠地超過了有限應用專用的電腦。現代CPU出現在包括從汽車到手機到兒童玩具在內的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上。

    日本並不是沒有和Intel、AMD競爭,只是和蘋果一樣輸給了IBM相容機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CPU形成了Intel的86體系和Motorola的68體系,兩強爭霸都想要擴大市場份額從而樹立行業標準,但都受限與產能,於是找到日本廠家做代工。日本廠家以許可證的方式生產與美國相容大的CPU,日立承接了Motorola的MC680X、MC68000,NEC承接Intel的X86,這可以說是日本CPU的起步。

    由於日本半導體發展的早期是國家扶持和計劃,半導體的生產幾乎100%在本土企業消費了,這和美國半導體企業基本外銷完全不相同。比如日立生產的半導體,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用在日立的家電、精機、重機、工廠等等,而Intel的CPU則很少自己用,絕大多數都賣給其它人。這些都直接導致日本沒有心思和國際接軌,自搞一套自定義的標準。80年代初的時候IBM相容PC風靡全球,而日本自己搞了一個PC98。

    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日本的電腦市場幾乎被NEC壟斷,PC-98系列最初也是用intel的8086,後來用自己的CPU,而PC-88系列全部用自產的CPU。NEC和IBM一樣覺得CPU僅僅只是電腦的一個小元件而已,買別人生產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為了壓低成本和加快研發的速度,PC-98後續型號還是選擇了Intel的CPU。

    正是這樣的CPU和作業系統的蠻荒紀元中,IBM以及日本一手成就了X86市場,成就了Wintel同盟,扶植起了X86市場。Windows 95的出現一下子打破了PC-98和IBM之間的對抗局面,比PC-98好得太多的圖形介面和軟體相容性讓IBM相容PC很快便佔領了日本市場,PC-98堅持到2000年左右黯然退場。

    日本曾經僅僅一門心思和IBM對抗,企圖佔領整個PC市場,也壓根沒有把Intel和微軟放在眼裡,也不曾想到不僅僅輸給了IBM,上游的Intel等CPU廠商也一下子翻身開始把控住整個市場。

    日本在CPU和作業系統的雄心壯志

    1984年坂村健主導的國家專案TRON上馬,是一個集電腦OS和CPU設計一體的大型計劃,涵蓋了從實時控制到桌面系統,從工業自動化到商業應用等等。當時的NEC、日立、富士通等日本企業,不僅有造CPU的能力,也可以對8086進行魔改,確保符合坂村健等日本其學家主導的TRON VLSI CPU架構。

    TRON專案的直接結果是1987年日立釋出了H8/H16/H32三款CPU,日本產品在歐美市場喧賓奪主引發了日美貿易摩擦,最終美國像日本施壓導致TRON計劃大幅縮小,被限定在實時嵌入式領域。Intel和Motorola也分別向NEC和日立提起訴訟,禁止他們再生產銷售86、68系列相容晶片。日企在辛辛苦苦幫助x86榮登“世界標準”後,慘遭Intel切斷X86架構的授權,不得不轉戰嵌入式領域。

    憑藉開放原始碼的理念,TRON嵌入式系統早在2004年就被安裝到了30~40億臺家用電子裝置中,遠超微軟Windows的裝機量,TRON架構的MCU出貨量也遠超Intel的CPU。

    日本的半導體發展之路其實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讀史使人明智,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是國家戰略、科研、教育、產業相結合的結果,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並且獨樹一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我們晶片被別人卡住脖子的時候,更應該發揚“愚公精神”,不要從一開始就覺得造CPU、系統是一件很難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搞房地產是來錢快,但科學技術才是未來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增強綜合國力的基石,半導體的路途再艱難,砸鍋賣鐵也要上。

  • 7 # 初出茅廬36

    日本曾經有自己架構的cpu,我記得是nec的,時間應該是1994年左右。然後日本半導體產業就被外部不可抗力肢解了,完全沒有了產業鏈的整合能力。

  • 8 # 阿鑫9066

    CPU只是一個零件,CPU也有等級,不能一概而論,日本生產CPU已經幾十年了。但CPU生產是一方面,CPU應用是另一方面,CPU應用要建立生態需要大國的環境,美國在半導體技術上每一步都走在世界的前面。

  • 9 # 面帶笑容眯著眼

    日本不是做不了 , 而是深知 這些領域美國長期霸佔著 不能去 觸碰 ,所以 日本在當年 90年代 最巔峰期開始 剝離 電子產業 以 工業紮實的基礎文明世界 工匠精神 , 國內不是沒有理念發展高科技 而是 工業基礎太差跟不上 所謂構思 ,受制於人原因就在此

  • 10 # 金牌認證老司機

    當初英特爾自己搞不定,去找日本人幫忙才弄出個4004,然後美華人發現日本晶片設計這麼牛逼,這不符合民主,於是就莫得了

  • 11 # duh23333

    日本可以說任何東西都能製造,而且是高水準的製造。製造CPU更是不在話下,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屬於高精尖的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患者日常可補充哪些營養物質更好的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