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非說
-
2 # 黃劉空
古人有一個理念:能吃的人力氣大。但也不是瞎吃,而是吃酒吃牛肉。
現代科學也證明,吃牛肉對增強體力有幫助。據說,老女排吃牛排吃的想吐。
古典小說為了塑造一個英維人物,喜歡在吃的方面烘托,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個肉一般指牛肉。最典型的要數薛仁貴,太能吃了,所以力氣特別大。武松,要了幾斤牛肉吃了十八碗酒,為打老虎作了鋪墊。
小說總有些誇張,幾斤牛肉幾斤酒到底是現在的什麼概念,誰也搞不清。
-
3 # 依墨紅糖網路閱讀
為何影視劇小說中,古代俠客吃飯都是幾斤牛肉幾斤酒,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古代和今天的重量單位不同。影視劇小說中,古代俠客吃飯都是幾斤牛肉幾斤酒,看上去太多了,實際上古代的重量單位和今天相比,差距懸殊。在我過古代,秦始皇有一大功績就是統一度量衡,秦始皇時期開始形成了石、鈞、斤、兩、銖的重量單位。 大致上,1石等4鈞,1鈞等30斤,1斤等16兩,1兩等24銖。古代的1斤大約相當於今天的253克。今天1斤是500克,兩者相差接近一倍。我們看到的影視劇小說作品,多是以“秦朝”之後為時代背景,所以從重量單位上,可以參考這一體系。如此看來俠客們一餐兩三斤牛肉到了今天也才一兩斤左右。對於愛吃肉的人來說,這是能夠吃完的。
二、古代的酒酒精含量不高。受到蒸餾技術的影響,古代的酒是沒有今天的酒酒精含量高的。這點從今天的黃酒大多數多比白酒度數低就可瞭解。一個人的酒量是鍛煉出來的,常喝酒的人往往比不經常喝酒的人酒量大。所以我們常看到影視劇小說中,古代俠客拿著酒罈子灌。一方面,他經常喝酒,酒量大;另一方面,你可以想象成,他喝的類似米酒一樣的低度酒,也就能理解了。
三、身體素質超越常人。既然是俠客,當然是有一身武藝,氣血旺盛,身體強健之人。這樣的人,大多數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食量更大。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基本上幹體力活的人,就比辦公室工作人員飯量大。俠客們一天鍛鍊拳腳,提升氣力,也是屬於幹體力活的工種。所以影視劇小說中古代俠客,比常人吃得多,是符合邏輯的。
四、俠客們不差錢。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俠客們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所謂經濟基礎決定消費態度。“窮文富武”,要當俠客,必然要有好武藝,要有好武藝,必然要藥材、兵器、高能量食物的供應。所以俠客們,要麼是家中本身就有錢,要麼就是走在“劫富濟貧”的路上。丐幫弟子窮,但身為丐幫幫主的“洪七公”敢到御膳房偷吃的。所以“洪七公”不窮,他只是把錢存在了別人家裡。既然俠客們不差錢,當然想吃啥吃啥,想買幾斤就幾斤。如同你不差錢,自己一個人去吃飯,也要來個幾菜幾湯一樣。
結論:筆者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看到俠客們生活得很豪爽,一餐都要幾斤牛肉幾斤酒的原因。因為古代和今天的重量單位不同;也因為古代的酒酒精含量低;還因為俠客們身體素質好;更因為他們不缺錢。
-
4 # 品山103510031901
因為古代的計量和現在相差慎遠,古代一斤大約相當於現代半斤上下。再就是古時的酒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黃酒或肆酒,酒精含量很低。
-
5 # 小喆老電影
古代的度量衡和現代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那時候的酒和現在的啤酒差不多,度數不高。所以武松能喝十八大碗 換作現在的草原悶倒驢試試,一瓶 武二郎就得 悶倒 更別說打什麼老虎了
-
6 # wang_H
說古代人吃肉喝酒都是論幾斤,我認為這個幾斤是不等同於當今的重量及數量。
古代人尤其是俠客在書上的描寫都是非常的豪爽,動輒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吃肉都是論斤,喝酒都是大海碗甚至捧著酒罈喝,俠客一進酒肆便對酒保說“給我來二斤牛肉一罈上等好酒",如此豪爽讓人不禁肅然起敬並覺疑惑,一個人再大胃口能吃喝得下這許多麼?
古代的度量衡與當今是不同的,也並沒有完全統一,各朝各國都有其不同的計量方法,以現再的一斤十兩制來作基準,古時的一斤可能只有七八兩甚至五六兩,而老稱一斤十六兩制則是起自秦始皇時期。
古時豬肉較少,多半吃的是牛肉,而牛在古代是農耕主要工具,是不能任意宰殺的,所殺食用多半是不能再從事農耕的牛,而俠客們動輒要上二斤牛肉是體現了其豪爽,是書上的描寫,其時的二斤也並不等同今天的二斤。
說到酒,古時的酒亦不等同今天的酒,更多的是屬於較低度數的黃酒,水酒這一類,而他們口中所謂的上等好酒也多半是用穀子調製出來的酒,叫谷酒,谷酒有一定度數,入口清香,但出酒時前面出的與後面出的在度數,純度,香味和成色上皆有差別,而許多酒家亦有在酒中兌水的情況,因而酒肆裡的酒會良莠不齊,因此喝上個幾斤也就象現再喝低度啤酒的情況差不多了。
-
7 # 河山59286680
古代的斤兩制因朝廷不斷變更而變更,我們能瞭解的部分只是從電影或古典小說中獲取的伩息不準確,記憶猶新曾讀過一些雜誌:"灑家要上等牛肉三斤,好酒五斤“能一次吃完嗎?牛肉暫不提,好酒就是米酒。米酒在湖北一些縣市至今都有零售大約30度左右,我曾嘗試過吃一斤半沒問題,所以古人武夫因長期練武力氣大,肚量也就大所以一次性喝3,4斤米酒應該不成問題,牛肉供應是老弱病殘者的牛肉,上等好牛肉說明了這一問題,灑家是指武夫名稱。加上書夲誇大手法引讀者入勝是著書人的手段以上回答是否符合道理僅供參考。
-
8 # 遠山的風
過去的很多小說像,水滸傳,七俠五義,以及很多的武俠小說,很多行走江湖的俠客,好漢以及江湖人士,他們到飯館吃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小二,來一罈酒,切二斤牛肉,看似好像他們都喜歡這一口,而且能喝,飯量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二斤牛肉,一罈酒其實這是行走江湖的行話,也就是告訴周邊的人,老子不是吃素的,老子過的是刀劍舔血的日子,想找麻煩的自己掂量掂量。
而小二是見過世面的人,遇到這樣的人只能盡心招待,其實真正的吃飯也不一定就是牛肉,因為古時候,勞動力低下,耕牛是重要的勞動力,官府不允許私自宰殺耕牛的。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的,不是每個行走江湖的武功都很高,也有不少的三角腳貓的功夫,既然功夫不夠強大,那麼擺出一副嚇人的架勢還是可以的,所以我們就會看到二斤牛肉一罈酒的故事。
-
9 # 西山講歷史
影視劇中安排俠客們吃牛肉喝幾斤酒,都是為了塑造俠客們的形象。
一個俠客進門看見店小二,大喊來五斤上好的白酒,二斤熟牛肉,這樣下來一個豪邁的硬漢形象就跳了出來。要不然大俠就對店小二喊,你們這裡上好的酒菜來一桌,也會把大俠的豪邁形象給烘托出來
我們來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名滿江湖的大俠進入客棧,對小二說,點菜,然後小二回一句客官吃什麼?
大俠就開始點菜:“我要點一個魚香肉絲,告訴廚房不要放蒜,我是名滿江湖的白衣劍客,不能吃蒜的。另外我還要一個黃瓜拌拉皮,少放辣椒,我是南方人,吃不得辣。你給我來碗米飯,要快,我有點餓。還有我馬上要去參加武林大會,要和天下第一劍比武,就不喝酒了,酒後騎馬要是被捕快抓了,要耽誤大事的。對了,小二,我是南方劍術第一的西門吹風,一會可以給你們寫一副對聯掛在門口,表示我來過你們店吃飯,這樣飯費能打折不?”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丐幫幫主喬峰吃飯這麼囉嗦,他的大俠風範是不是一下子就沒了,遠不如他進店就大喊一聲,小二,給我來五斤熟牛肉,十斤上好的白酒,然後隨手就扔出一塊銀子,這樣是不是大俠風範十足。
這就是為什麼影視劇裡大俠都要喝酒吃熟牛肉的原因,為了更方便塑造英雄形象。
-
10 # 青蛙板古
江湖豪俠下館子吃牛肉喝烈酒似乎已成為影視及小說的慣例,那麼到底在古代這種場景是否常態呢?答案是否定的,那是編劇或作者塑造人物以及烘托氛圍的需要,刻意進行的安排。
首先,牛是中國古代的六畜之一。在農耕時代,牛有特殊的地位和價值,它既能耕田又能拉車,是古代的主要生產資料,也是老百姓的重要財富,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歷朝歷代朝廷都是不允許隨意殺耕牛的,也禁止吃牛肉。只有年老或者生病不能勞動的牛才允許屠殺,不過殺牛要報官府備案,只有官府批准才能殺。隨意殺牛、出售和食用牛肉都是犯法的,輕則判刑,重則流放。最為嚴格的就是宋朝,《宋刑統》中,有“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在法律相對寬鬆的宋代這算是重罪了…所以古代裡,隨便什麼酒家飯店都有牛肉賣,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也不可能名目張膽,除非像孫二孃的店開在荒郊野外,至少是官府不易管理的區域才行。
其次,人物塑造,俠以武犯禁,不犯禁怎能稱俠,但你若總是殺人放火,自然得不到讀者觀眾的喜歡,所以透過一些無傷大雅的行為舉止來展現豪俠們無拘無束的江湖味道,豪放不羈的反抗精神,已成為編劇們的共識。
最後,則是層次的襯托,必須有異於凡人。大俠必須吃肉,才能彰顯他的血性霸氣。自古以來,對食肉動物都有崇拜情結,肉食者馭人,素食者馭於人,這種觀念是很正常的。很簡單的推論,你吃的動物越大,代表你自己的力量也越大。
古代能吃的肉類,無非牛羊豬雞鴨狗,鵝算在雞鴨這類,魚不靠水就很難吃到,這些就不細分了。
牛代表力量和瀟灑不羈,也代表違法。只有不屑於法律的猛漢,才敢吃。
羊則代表優雅的姿態,文人墨客王公貴族等高階消費者的選擇。
雞鴨代表普通,順從。良民,小戶人家的生活美食。
狗則代表隨意,粗俗,不拘小節。偷偷弄條狗腿,就著小酒和兄弟們侃大山,美滋滋。
豬肉因為太普通了且豬本身習性的髒臭,歷來不被主流所喜歡,所謂不登大雅之堂嘛。
總之在各各方面框定下,牛肉搭烈酒已成為大俠的標配,觀眾們也不會有什麼不適感,總比出現一個大俠吃麵的情景強吧。
回覆列表
華人做事一窩蜂,缺少個人主見,是由來已久的怪病和人格缺陷。這和文化層次低,做事盲從,人云亦云有關。就連穿衣戴帽、吃保健品都跟風模仿,唯獨不會審視發揮自我。
影視劇張揚武林好漢動輒牛肉美酒地大快朵頤,把這個"風範"傳染病一般相互模仿,好像好漢們都得了"牛肉癖"。,不整幾斤牛肉就不是好漢了。其實只要有一點閱讀量的人就會知道,古代人的美食十分豐富講究,古典名著中都常常出現有關描寫,令人饞涎欲滴。而影視劇的編導們就像得了怪病,只會吃人嚼過的東西,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