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思思陽陽媽講真話

    孩子在學校喜歡跟同學吵架,這個是非常常見的一個事情。包括在家裡有兩個小孩的,也是經常會吵架。我家裡就有兩個這樣的小孩,相差兩歲,兩個都是相對來說不是特別成熟,有些事情一定會要爭吵一陣子才能罷休。

    孩子之間爭吵,就像我們大人爭吵一樣,他們的意見不統一,每個人都要爭取一個東西讓自己先玩。有時候會覺得特別煩人,聽到他們的吵鬧聲。有時候聽煩了乾脆不理他們兩個,他們自己又很快的能和好。他們自己好像用什麼方法能解決他們之間的爭吵。

    我經常會勸家裡兩個孩子要用大腦來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去辨別誰對誰錯。可是孩子那個時候哪裡能聽得進去我的話,他們的思維都在一陣激烈的爭吵當中。等兩孩子都吵完了,他們用各自的方法和好了之後。我們家長這個時候就可以參與他們的遊戲當中,孩子這個時候其實也挺歡迎家長去參與 。

    我在遊戲中扮演一個非常笨的家長,處處都做不好。讓孩子知道我是需要他們幫助的,讓他們知道自己在遊戲當中的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要對孩子表示感謝。趁這個機會我會告訴他們:多謝你們兩個的幫忙,要不是你們兩個一起來幫我的話,估計媽媽永遠玩不好這個遊戲。

  • 2 # 玟媽讀童書

    孩子們喜歡吵架,首先這是正常的,這是他們社會交流的一種表現和方式,只是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解決社交中的衝突繼而產生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語言能力和自我情緒控制能力都在不斷成長中,父母需要在平時和吵架時多加正向引導。

    一、平時注重言傳身教和繪本故事引導

    孩子的任何習慣均是習得(即日常學習得到的),所以家長在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身是否在處理日常衝突和矛盾時候所用的方式,最簡單的是平時您在家中和孩子家人相處,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時刻,是如何處理的,是心平氣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取別人的認同,還是以趾高氣昂的方式,吵架的方式處理矛盾的,

    根據孩子的年齡,平時多給孩子讀繪本故事,很多故事都有對於情緒處理提出很多解決方案,比家長的說教有用,比如3-6歲兒童情緒管理系裡從事《青蛙弗洛格》等,一個個故事教給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解決方式。

    二、在孩子發生吵架衝突時,家長要先做到耐心傾聽和理解。

    孩子發生爭吵時,首先當時情緒面臨崩潰,家長說再多也聽不進去,首先要平復孩子的情緒,包括耐心傾聽,以實際行動帶孩子離開當時的現場,第二,理解孩子剛才的情緒,適當安慰,第三,等孩子情緒平復,再詢問剛才發生的事由,引導孩子慢慢說出過程,在孩子敘述過程中,家長要做到不評價、不判斷,不下結論。

    三、事後,用共情法引導孩子跳出情景,挖掘孩子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相信你的孩子,孩子發生衝突後,事後問問她,如果下次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如何解決會更好,吵架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換做是對方的話,如何做會更好,父母不能永遠替孩子解決問題 ,要引導孩子思考吵架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抓住主要矛盾,不要侷限於當時事件的表面,冷靜處理類似問題。

  • 3 # *梅*

    進幼兒園以後的孩子的吵架

    因該讓孩子自己處理

    爭執 打鬧 不愉快 都應該讓孩子自己身心體驗

    成長誰都代替不了

    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規矩

    家有家規

    家長和老師只需要引導就好

  • 4 # 丁5914

    小孩們喜歡吵架是正常現象。好玩好動是本性,沒有關係。但必須教育孩子:君子動口不動手。我們大人都從小時侯過來,好湊熱鬧的,如果他悶悶不樂,不坑聲,這孩子會有毛病,就讓他爭論問題,弄清是非,再正確引導,以免失控。

  • 5 # 追尋陽光的姑娘

    二孩家庭,生活中,父母門經常會遇到孩子之間吵架的情景,到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處理,有時候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對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首先父母應該不急於干涉,而是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們之間吵架,家長還沒有了解清楚就先沒收玩具,其實這對孩子不尊重。家長應保持中立態度,先詢問發生什麼,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急著去解決問題。

    其次,安撫孩子情緒,保留孩子尊嚴。父母在處理孩子間爭吵的過程中千萬不能隨意給孩子貼上“小氣鬼”的標籤,也不要對孩子的個性和人格做出侮辱。

    其實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學會自己解決。孩子之間的事情需要他們自己解決,父母給他們思考的空間。比如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父母可以說“這個玩具是小朋友最心愛的玩具,你就這樣搶過來了,他是不是會很難過?就像你最喜歡的玩具小象上次被弟弟拿走了,你哭了一下午呢。”這樣孩子貴學著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有時,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依然不知道怎麼解決,這時父母不要急躁,可以哥哥孩子提供幾個方案讓孩子選擇。

    孩子年齡小,產生爭吵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理解他們,給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德空間,從而幫助他們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6 # 5864906970778一剪梅

    孩子們要是不吱聲,都一個個像成人一樣,穩重,自律,那天下就會出現好多親子專家,家教專家,託管中心放長假的現象。

    愛吵架,不愛學習,不聽父母話,叛逆,要自由,愛玩遊戲等等都是孩子們的特性,這是每個孩子成長經歷的過程,只要正確引導,耐心教導,讓他們養成好的習慣,給他們傾注足夠多的關愛和善意,我認為孩子們會慢慢從中感化,慢慢地改變那些不好的特性,會將愛都灑向人間的。

    在孩子的教育中,多用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裝水多少,取決於短板,而非長的那塊板。將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看成短板,進行改善或調整,讓它反轉,變成長板即優點。別老對孩子們百般挑剔,處處苛責,辯證地對待每個孩子身上的特點,用鼓勵的話題改善問題的根源所在。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如果在幼苗期被折斷過,即使後來被扶正,加固,傷口癒合了,還是會留下明顯的傷疤,因此,在孩子們的吵架中,要正確引導,保護孩子的心靈,保護孩子的尊嚴,尤其引導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就事論事,別偏離主題,也不指桑罵槐。多跟孩子溝通,解開彼此的心結。讓知錯的一方應對另一方當面道歉,握手言合,相思一笑泯恩怨。

    孩子們的吵架也是成長的一個過程,還是競爭的一種方式。讓孩子們正確地面對競爭,揚長遠勝於避短。只有孩子們擁有好的性格,才能成為容易快樂的人,只要他們身上的發光點都被人們理解,他們才能成長為人見人愛的好孩子,才會將吵架變成樂於助人的現象。

    區區短見請笑納。感謝閱讀,感謝關注,有問題互相商量著交流。

  • 7 # 彩虹漂流島

    孩子是否吵架是需要智慧來界定的。吵架本身就是貼標籤,孩子間的摩擦是很經常的,有的在A家長眼裡是吵架了,可在B家長眼裡卻是正常交往沒什麼。說明面對吵架大家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做為家長,如果沒有危險緊急的情況發生,首先要先觀察,觀察也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時候有的放矢。如果大驚小怪,急於幫助孩子免於“吵架”,也許孩子們反而失去了一個在摩擦中,自己解決問題,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事態發展到失控了,家長就要出手幫助解決,家長的心態要平和,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獲得解決衝突和矛盾的能力。下次發生同樣的問題時,孩子就懂得如何解決了。

  • 8 # 小小思維家

    吵架,也是一種成長

    孩子吵架只要不是很過分,我們大人不要去急著保護自己的孩子,干涉孩子的處理方式。我們大人先要靜下來,不要急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先嚐試,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就會有利於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長。

    父母要耐心聽孩子說

    孩子的說話裡,可以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是非觀,這也是家長糾正孩子的依據和開端。

    耐心的聽孩子說,也是一種尊重孩子的表現,是一種“蹲下來,聽花開的聲音”的一種平等的教育理念。

    先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吵得非常厲害時,父母首先要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當他們的注意力轉移時,爭吵便會緩解一下,暫停一下。

    等孩子們冷靜時,大人在慢慢詢問孩子為什麼會吵架,具體是什麼原因,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分析吵架,看看自己是否錯了,並且告訴孩知錯能改才是好孩子。

    不要輕易下結論

    先要問清孩子原因,然後再下定論。沒有問清原因,急著定論,讓孩子心裡不服氣。反而會影響大人與孩子間的關係,對孩子間的關係也沒有多大好處。

    不要急著批評孩子

  • 9 # 原創媽咪

    孩子多的家庭,孩子們有時吵架是難免的,尤其是兩個孩子或多個孩子歲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父母可以用以下方法:

    1、放手,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偏心

    這個主要是看父母怎麼做了。有的家長會要求家裡的老大讓著弟弟或者是妹妹。

    有好吃的父母會先給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因為小不懂事,在情感的安撫上父母很多時候也會傾向於弟弟妹妹。這讓當哥哥姐姐的,看在眼裡,心裡自然會感到不舒服。

    胡可在一次育兒節目中談到,她的兩個兒子,哥哥和弟弟也會經常的發生爭吵。有一次兩個孩子在一個屋子裡玩玩具,弟弟拿了一個玩具,被哥哥一把搶了過去,弟弟可能知道自己比較弱小,也就不敢跟哥哥再爭吵,於是自己去拿另一個玩具玩。哥哥看了看弟弟後,於是又把他搶過來的玩具還給了弟弟。

    本來以為是一場爭吵又開始了,原來在大人沒有介入的情況下,孩子們自己把事情處理得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好。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跑過去把哥哥搶過來的玩具拿過來還給弟弟,是不是對哥哥來說,就會感覺媽媽對弟

    弟偏心,對自己不夠好。那麼哥哥雖然當時當著媽媽的面不能夠報復,事後會不會找其他的理由再去找弟弟的茬?

    可見在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儘量放手,不去評判誰做的對與錯,孩子們,誰自己做的好與不好?他們心裡都有數。適當放手就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方式。

    2、告訴孩子兄弟姐妹是他們最親的人

    父母要單獨地告訴每一個孩子,兄弟姐妹都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因為父母會漸漸地變老,而兄弟姐妹是是伴隨他們一生的有血緣關係的最親近的人。朋友可以隨著不同的成長階段段,有新的朋友來代替,而兄弟姐妹不會因為任何時間的推移而有變化。

    兄弟姐妹們會一起結伴長大,人生的路還有很長。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別人不能告訴,但一定可以告訴你的兄弟姐妹,讓他們和你一起想辦法出謀劃策。他們會盡力去幫助你的。

    有的家裡的老大,有的外人會告訴他:你的爸爸媽媽生了弟弟妹妹是來和你搶吃的,搶穿的,搶家裡的家產的。所以家長特別要告訴家裡的老大:爸爸媽媽是怕你太孤單,所以才給你生了弟弟妹妹,在爸爸媽媽老去的時候,你才會有親近的人和你說心裡話,有什麼事可以跟你一起商量分擔。因為爸爸媽媽再愛你,也不能陪你一輩子,所以一定要和弟弟妹妹處好關係。

    3、團結就是力量

    有這樣一個故事,哥哥和弟弟正在打架,突然有一個外人過來,要打其中的一個,結果哥倆不打了,一起和這個外人打起來。這個來打人的人一看哥倆一起打他,結果也被嚇跑了。

    故事雖然簡短,可是說明兄弟姐妹之間如果團結友愛,那別人也不敢欺負你們其中的一個。如果兄弟姐妹之間都開始發生矛盾打起來了,那麼外人很可能會借你親人的力量,來一起收拾你。所以這種機會還是不能留給外人。

    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給我們的最大的財富,這個不是你有多少錢就能買來的。現在有好多的獨生子,還非常羨慕別人能夠有兄弟姐妹,而獨生的他(她)長大之後,什麼事都得自己獨自來抗。可見能夠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 10 # 大晨小樂

    孩子們喜歡吵架,這是正常現象

    父母一定要有這個認知,才能有很好的心態應對這一切。

    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採取不同方法

    1、孩子3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有“我”這個概念(二胎會提前一些),他們為了爭搶物品很容易吵架。孩子太小,還不懂得如何處理,父母需要干涉

    注意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他不願意分享的食物或物品不要勉強,引導他們交換或者輪流玩,玩之前諮詢小朋友意見,同意才可以。。。。

    如果是自家的孩子,父母更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定一個共同的規則:誰先拿到的誰先玩,或者有條件的話,什麼東西都買雙份。遇到任何事,都遵循這個規則。

    你的任何處理,都要讓孩子產生信任感。

    2、孩子在5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懂得分享,也很願意一起玩,剛開始玩的很開心,不一會,就有小朋友過來“告狀”。

    剛開始1~2次你可以去調節糾紛,告訴他們一起玩應該遵守哪些基本規則,然後,下次遇到爭吵,兩個人應該怎麼處理,最後,告訴他們:你們長大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的!

    後面再來告狀的話,告訴他們處理方法,鼓勵他們自我解決,就不再參與了!並給予獎勵,引導他們想辦法。

    3、藉助繪本引導

    很多行為習慣類繪本,很適合引導小孩子,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處理方法。

    小朋友在一起玩,爭吵都是正常現象,不一會,他們就忘記剛才的事情,和好如初啦!家長切不可太偏袒自家孩子,引起大人不必要的誤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