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納羽

    這個提問本身就有陷阱的嫌疑,儒家只是道家這顆大樹上生髮出來的枝葉,而且屬於長歪了的一支。拿儒家和道家並列,並置於道家之前,顯然是淺薄無知的。一方面,儒家在先秦時期被普遍拋棄。新中國是建立在“砸爛孔家店”的前提上的。但是近年來儒家一點都不消停。另一方面,儒家理論之一是道德修養,然而儒家或者崇尚儒家的,大多呈現的反而是道德敗壞。粗口罵人的、人身攻擊的、東拉西扯的比比皆是。聊這個話題,還是有難度的。

    一、什麼叫哲學

    【辭海】關於世界觀的學說。人們對整個世界(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體系。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以及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

    【大英百科全書】哲學(英語:Philosophy,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實在、邏輯、知識、道德、美學、語言及意識等概念。 在日常中,哲學一詞可以是指一種宗旨、主張,或者理念。

    綜上:可以簡單得出幾個哲學的幾個特徵:愛智慧(具有思辯性),世界觀(不包括人生觀、價值觀),概括和總結(不是簡單彙總,而是有所提煉和昇華)等等。以此為標準,衡量道家、儒家是不是哲學,就“有圖有真相”了。

    二、道家哲學、孔楊優劣

    道家雖然也稱之為家,但卻很獨特。道家僅僅老子一人,諸如莊子、楊朱等明顯屬於道家學派的,實際上並非老聃的弟子,而是《老子》的研讀者。顧實的《楊朱哲學》一書(民國學術文化名著系列叢書)中,第二章第四節就專門論述了孔子與楊朱的優劣。主要論點有三。

    第一,老聃見楊朱曰:“始以汝為可教”(從現在吃,認為你是可教之人)。送孔子曰:“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明顯的批評之語)。兩者優劣之差,顯然蠻大的。

    第二,楊朱兩度奉教於老聃,鹹立即蹴然改容,不留些許退轉之餘地。(也就是心悅誠服,遵照不悖)。而孔子則是“聞老聃之教而未必近遵行也”。PS:表拿孔子有發展、創新所以並未完全遵循老子說事。在孔子眼裡,老子是無法望其項背的。跟都跟不上,何談追趕、超越?所以,這種不遵循,就是學渣而已,沒有第二種解釋。

    第三,《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顯然是內道家而外其他百家之意。同為問道老聃。楊朱問道老子,在內篇之《應帝王篇》,明顯楊朱得道家帝王之術(治國理念)之正宗。孔子問道於老子,在外篇之《天地篇》,明顯孔子猶為道家之旁門外道。

    三、道家哲學思想

    眾所周知,“治大國如烹小鮮”是盡人皆知。但是,後世對其理解都是部分的、甚至點滴的,只是大概的理解。至今也少有完整、準確的白話翻譯。這本身就彰顯了老子思想的智慧、思辯性。西方歷史上的哲學家們(哲學原為西方概念,西方哲學家自然是自以為正宗)的眼裡,《老子》是“離世界真相差一張紙”。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更高的評價了。

    再以楊朱為例。“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悉數天下奉一身,不予也”,就是極具思辯性的觀點,後世將楊朱思想,稱之為“中國的人權宣言”,正是因為楊朱在這方面的思想、理論。

    楊朱還有一個觀點大意是:越是自以為可以治理國家者,越是不能把國家交給他。為什麼呢?楊朱給出的理由是:當一個人自以為可以治理好國家,那麼當他真正獲得治國權力之後,必然盡一切可能證明自己卻是具備治理好國家的能力。至於能否真的治理好國家,反而是其次了。在這樣的思想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成了必然的選擇。現代,看看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選舉口號,再看看特朗普執政以來的種種癲狂,簡直就是現代版“越是自以為可以治理國家者,越是不能把國家交給他”的反面典型。

    PS: 管中窺豹的說。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思辯、什麼是哲學?看起來不明白,認真看看反覆思考,或者親身經歷後,才能明白的思想、理論。

    四、孔子、《論語》

    所謂《論語》,把它稱之為一場龍門陣的記錄,大體不差。所謂《論語》,讀著讀著,就成了心靈雞湯了。此,儒家思想的特徵之一。

    儒家思想的特徵之二,是缺乏基本的邏輯性,更不能奢談思辯了。舉例而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百般吹捧、千般推崇的"儒家經典"。

    然而,以“己”和“人”而言,有“己”欲而“人”亦欲,“己”欲而“人”不欲;“己”不欲而“人”欲,“己”不欲而“人”亦不欲,四種邏輯情況。這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表達的,僅僅是四種情況之一,遺漏了其他三種情況。

    正因如此,同為逼人上梁山。高俅逼迫林沖是萬惡不赦,宋江吳用逼迫盧俊義就成了天經地義。其中的根本差別,僅僅在於宋江自己落草為寇了。按這個邏輯,只要自己先幹壞事、當個惡人,做什麼壞事都天經地義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如此的弱智。能算哲學嘛?

  • 2 # 使用者15453130096

    黃帝內經既是一本醫學著作,又是一本真正的哲學著作,每一句話都蘊含著哲學的思維,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光輝。

  • 3 # 手機使用者6369625080

    儒學不是哲學範疇,與哲學達不上邊,硬要把儒學和哲學扯在一起,就是張冠李戴,牽強附會,狗尾續貂。要知道哲學所要探討的問題是什麼嗎?告訴你的就是世界和宇宙的“源”,而不是所謂的什麼“元”,談論的是“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誰先於存在。是世界觀的學說,是方法論。而不是“神馬”的“元理”,說些個“神馬”“元理”,是在故弄懸殊,忽悠無知者。

  • 4 # 老宋如是說

    儒學為什麼要是哲學???

    當儒學發展成熟,廣泛流傳的時候,創造哲學這個詞的國家還在用倆爪子撈魚呢。

  • 5 # 寂語堂齋

    儒家思想即儒學,歸根到底是教人怎麼做人的一種思想,含蓋了人生哲學,為人哲學,處事哲學,做人哲學。所以儒學就是一種哲學。

    比如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是一種人生哲學,是對人生生死富貴最為精闢的論斷,再比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云云,這同樣也是對人生的精闢總結。再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為人哲學,至於仁義禮智信,那更是教人怎麼做人,如何處事的哲學思想。儒家思想就是這樣幾千年來植根於人們的靈魂之中,經久不衰,現在的社會也同樣適用。

    《中庸》可以看成是一種哲學專著。

    總之儒學就是哲學,我們只有真正的讀懂了《論語》,《中庸》等這些儒家精典,再來評價儒家思想是什麼。

  • 6 # 待曉兒

    儒家是哲學。有一些百科全書中,也是把諸子百家都放在哲學一類中的。

    中西方思想的關注點不一樣

    西方所謂的哲學最初往往是對世界誕生感興趣,多少有些空想的成分。而中國的思想往往直接關注如何來改變所處的環境,更多地是對社會的思考。這也屬於哲學的範疇。

    就是道家這一種出世學說,同樣在提出社會藍圖,更不用說儒家這種入世學說,更是對社會架構、治理與改革提出了深刻的觀點。

    西方窮困,東方富有,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知識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不符合東方人的務實精神。對自然的研究是哲學範疇,對社會的認知自然也是哲學範疇。所以,儒學是哲學的一種,是顯而易見的。

    東西方哲學的定位應該區別對待

    西方早期往往關注對世界的認知,不論是對自然界的觀察還是對社會形態的分析,所以總會有著很多抽象的理論。這是西方的哲學,並不適用於東方。

    儒學等學說從產生的初始階段就開始關注如何來改變環境,這是西方馬克思出現之後才完成的事情。所以儒學更實用一點,也沒有很抽象的理論,不會像西方一樣,形成獨有體系。

    再後來如朱熹、王陽明等人的解讀中,儒學也關注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並且其論證的嚴密程度不輸西方發展悠久的哲學體系。

    儒學和西方哲學是正好相反的發展順序。即西方是先認知再改變,而儒學等學說是先改變,在過程中進行總結。

    所以我認為,儒學是哲學的一種,抽象出來的內容都是相同的,只不過是發展的順序有了差異而已。

  • 7 # 亦有所思

    與其說哲學,不如說是宗教。

    哲學是開放的,包容的,是可以修改,刪減或者進化的。

    可是儒學在後來卻是排外的,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可是實際上,《論語》中對孝,對仁,對禮都做了細化的處理。

    孟子更是變本加厲,連治學,修身的內容都不要了,只剩下了“仁”,而且除了“仁”以外,其它的都看不眼,甚至持以反對意見。

    儒學,有很深的排外思想。

    與儒學理念不附的思想或哲學,在中國很難生存。並且冠以“邪魔歪道”、“玩物喪志”、“奇技淫巧”等名頭加以抨擊。中國歷史上除了那些埋頭做學問的儒家學者以外,大凡是以儒入仕的人,似乎都喜歡罵別人是小人,是奸臣,是壞蛋。

    他們不喜歡不同意見,他們只喜歡提意見,批評,甚至罵人。這一點秦始皇就深受其苦,而漢武帝也是苦不堪言,到了宋朝更是如此,且不說陸游那個愣頭青,單單那個朱熹小妹就已經把儒學細化到一切生活細節裡,做不到就不行,做不到就批評你。

    在他們眼裡,凡是與儒家思想不附的行為和言論,都是錯的,都是需要批判的,都是需要打倒的。做不到晨昏定省就是不孝,做不到日省吾身就是不賢,總之這種行為手則反而把大多數人都逼成了小人和魔鬼。

    自己吃素也就罷了,還逼著別人不許養豬!

    這種極度的排外,連佛學和道教都甘拜下風。

    更鬱悶的是,只要是經典,哪怕是《論語》之前的經典,也必須附以儒學的含義,比如《易》、比如《詩》,哪怕是《道德經》也不行,那也是孔子向老子請教之後的獨擋一面。

    只有一個莊子,對孔子有些微辭,可是莊子主旨不是批判,重要的是莊子不理時事,不愛政治,自然構不成危脅!明朝出來一個王陽明,可是也不成高舉旗幟說儒家的不是。

    誰也不敢!

  • 8 # 酒仙橋宋曉勇

    儒學是人學,想成人,就應當學,勉力學。哲學,是西人試圖瞭解世界的本原而產生的,下意識的將人與其外在相隔。兩者相輔成璧,而儒居本位,無所謂孰優孰劣、孰貴孰賤。暫得如是。朋友,安好。

  • 9 # 浙江湖州羅林

    所謂“儒家思想,實際是指孔子開創的以"四書““五經"為主要的經典,以"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為處世原則,以仁義禮智信五常為主要思想觀念,在這些觀念支配下進行“勸學"修德”"務本"“入世"等一整套人道倫理和人文思想的教育。整個思想體系是圍繞著恢復“周禮"進行的。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政治倫理哲學,它同真正意義上的辯證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哲學有一定的區別!儒家經典思想的基本點是人的政治道德觀,即做人必須學好"六藝",所謂詩書禮樂仁義春秋,它其中包括的內容極為龐雜,有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人生倫理,等等。雖然其中也有一定的哲理思想,但仍屬於一種政治倫理行為!而且儒家的道德倫理思想是建立在以血緣關係為根本的家族利益基礎之上的。不是來自科學實證與邏輯推理,社會經濟規律的科學總結。這也是儒家思想與哲學規律性認識的不同!儘管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儒家思想中有哲理性的一面。

    其實,自從漢武帝罷默百家獨尊儒術,特別是以儒家經典為教科書,讀經取功名以後,儒家文章已成為做官的敲門磚,真正能以儒家經典作為行為規範的儒者是少之又少,其中一部分且成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官僚老爺,寄生蟲!

    哲學是關於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基本看法和總結,哲學是建立在自然科學和社會歷史科學不斷髮展的基礎之上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哲學和文學。而真正推動哲學前進的只能是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

  • 10 # 東國朝聖者

    準確來說儒學是修身之學。和西方意義上的哲學稍微有些差別。但是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西方的科學是神學發展來的,而不是什麼哲學。把哲學和科學聯絡在一起是蘇聯創新。目的是扶正唯物主義。不信你去歐洲留學看看,有沒有什麼哲學院教材說科學是哲學發展來的。

    在此我不想分析儒家。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謙怎麼可能是壞的,我就分析這些精神蘇聯人和他們的母國蘇聯,為何把傳統都否定完了還是一堆黃沙,科學沒什麼建樹就算了,連哲學都沒什麼建樹,他們居然還想步蘇聯後塵。真是人要多讀書。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只有基督教歐美,儒教日韓,當然伊斯蘭有土豪,都很好。這些國家都有和特點,不管再怎麼改革,一定是傳統和現代相融合。美國wasp一定要牢牢掌握統治地位,不是說好的一人一票嗎?為何?人家知道首先你的團隊要吃飽,才能玩分錢遊戲。英國直接有國教。法國等國放開大門,否定傳統,發達了嗎?

    日韓的禮我不說了,這都是儒家教他們的。

    打破傳統想建設強國的只有一個蘇聯。從結果看,這麼幹根本是自尋死路。對了還有古巴北韓什麼的。傳統決定人群意識,決定一個國家戰鬥力。他們想追隨排隊買幾克黑麵包的蘇聯可以去北韓。那裡有餘暉。

    中國前30年經濟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儒家餘氣所成就。你勤奮,守信,願意追求科技,這都是儒家曾經一代代教給你們的。不過也僅僅是餘氣。仁以丟失,搞得內鬥頻繁。這是不孝子的錯,不是儒家的錯。

    中國市場經濟才30年,出現了很多歐美大國都不曾見過的情況,結婚要的彩禮像賣女兒,做個小生意都看開什麼車。搞得一些小老闆都要貸款買好車,所以現在的富裕是信貸催生的。這才30年,想要建設百年市場經濟,就好好學習歐美的清教徒精神,日韓的儒家士大夫精神,靠鬧,只能是拖後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研究的鑽木取火術到現在卻難如登天,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