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劇巴卡

    宋江接父宋太公上山是考慮到自己吃了人命官司,老父及兄弟必然受到牽連,自己落腳山寨自然要將親人接來免受牢獄之災,這是人之常情。公孫一清也是有感於此,才提出回家看望老母,探望恩師,水滸傳原文寫道:

    宋江道:“先生何不將帶幾個人去,一發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公 孫勝道:“老母平生只愛清幽,吃不得驚,因此不敢取來。家中自有田產山莊, 老母自能料理。小道只去省視一遭,便來再得聚義。”宋江道:“既然如此,專聽 尊命。只望早早降臨為幸!”

    回看水滸,公孫一清在提出探望老母后,提及恩師,其實公孫一清作為學道之人應該也知曉了一些宋江遇到九天玄女的事情,探母是真,找恩師解惑也是另一原因。再次提到公孫一清是在宋江攻打高唐州為高廉法術所阻,戴宗和李逵前往薊州找到公孫一清和羅真人,羅真人對樑上之人上應星耀知之甚詳,並勸解公孫一清應一心向道,不問俗務,但為了成全公孫一清的大義,允許公孫一清解救高唐州之阻。但羅真人有語交代,讓之切記:

    話說當下羅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學的法術,卻與高廉的一般。吾今傳授與 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慾所縛,誤 了大事,專精從前學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視,勿得憂念。汝應上界 天閒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羅真人 說那八個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從此我們可以知道,公孫一清回家探母,並向恩師羅真人解惑,知道了梁山宋江等人的大義上應星耀,此時未招安,安逸不過是暫時之事,梁山諸人的命運羅真人肯定也說與公孫一清,公孫一清也勘破世俗,還道本心,因此探母不回,更不會將母親接至梁山。

  • 2 # 風哥123

    梁山好漢雖然多是光棍,沒有老婆孩子,但人人都有父母。不過書中提到的不多,比如宋江有個父親宋太公,史進父親史太公病逝了;武松很小時,父母就不在了,是哥哥武大郎把他養大的;而李逵則有個老母親,可惜後來被老虎吃了。

    當好漢們上了梁山時,基本都要把父母妻兒接上山,一來帶他們享福;二來也能避免被官府捉拿,成為人質。所以,宋江上山後,接了父親上山;李逵後來下山背母,也是想接上山來。其餘如阮小二、穆弘等人,他們的父母,也都自己或者是宋江吳用安排人接上山了。

    這其中,公孫勝從沒有把老母接上山來。

    公孫勝起身對眾頭領說道:“……只是小道自從跟著晁頭領到山,逐日宴樂,一向不曾還鄉看視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欲待回鄉省視一遭……免致老母掛念懸望。”——《水滸傳》

    當宋江接父親上山後,公孫勝也只是說要下山探望母親,絲毫沒有接母親上山的意思,這卻是為何呢?

    首先,公孫勝家境不錯

    雖然公孫勝最早參與了劫取生辰綱之事,但其實他家並不窮。相反,他跟晁蓋有的一拼,頗有錢財,家中有田產,有僕人,完全可以照顧老母親。

    所以,當公孫勝提出回家探望母親,宋江讓他把母親接上山時,他就以此為由,說回家看看就好,不用接來。

    其次,公孫勝擔心母親上山受驚

    像李逵、索超、秦明還都是暴脾氣的人,一言不合就要幹架,這種環境裡,恐怕並不能安靜下來。

    公孫勝道:“老母平生只愛清幽,吃不得驚嚇,因此不敢取來。家中自有田產山莊,老母自能料理。小道只去省視一遭,便來再得聚義。”——《水滸傳》

    第三,留在老家比梁山更安全

    好漢們接父母上山,主要是擔心他們的安全。因為被官府拿去,成為人質不說,救可能救不了,還容易中計;不救吧,更是會被人恥笑,畢竟好漢們號稱是替天行道之人,忠義之輩,若是父母都不管,哪裡還有臉面混下去?

    但公孫勝不擔心這一點,因為羅真人在薊州(公孫勝老家)名望很高,人人敬奉,由他來保護母親,可比放在梁山安全多了。

    最後,公孫勝從沒想過常在梁山

    公孫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梁山常住下去。後來宋江攻打高唐州時,被高廉的妖法所敗,不得已只好讓戴宗李逵去找公孫勝。公孫勝不出,李逵還要(假意)傷害其母親,甚至公然斧劈羅真人。

    後來羅真人傳授他五雷天心正法,特意告訴公孫勝,他上應天閒星,所以允許他下山,但“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可以說,公孫勝早就知道了自己屬於108將,但自己又不屬於梁山,自己註定是要清閒修道的,畢竟是“天閒星”嘛。所以他後來兩次離開梁山,下山探母就是第一次。

    既然自己都不會在梁山待著,那幹嘛還要接母親上山呢?那樣的話,反而不方便了。

    綜合這四點原因,所以公孫勝沒有接母親上山,不是他不孝,而是他思慮周全,早已經想好了後路。

  • 3 # 劉濱州

    公孫勝其實也是想把老母親接上梁山的,因為作為三十六天罡,父母子女享受免費醫療養老,各種補助衣食住行,孩子入托入學全免費。冬遊取暖費夏有防暑茶。

    公孫勝把想法給公明哥哥提了以後,公明哥哥微微一笑:難得兄弟孝心,我也早想把二舅媽接上山共享天倫,宋江喜歡論親戚,差不多梁山兄弟都是八百杆子打不著的表兄弟,這不和公孫勝論上了姑舅表兄弟。

    但是,表弟你雖然座次位列前排,但是你文憑尚差一截,我們都是專科以上,你還是初中文憑啊,這次家屬上山研討會要求的第一條就是文憑,不是全日制起碼函授大專,表弟不是我不幫你,你自己想想辦法吧。

    公孫勝一氣之下下了梁山,誓不再回來。要不是為了破高廉的妖法,戴總李逵苦苦相求,太乙真人特批公孫勝回梁山相助,他才勉強回山。

    公孫勝回到梁山,宋江等早在聚義廳大旗下恭候多時,一見面,為表誠意,宋江雙手把一個燙金大禮送給公孫勝:梁山大學研究生畢業證書!

    我的小漫畫

  • 4 # 奔向九九V

    這事還得從更遠的王倫時代說起,當時梁山寨主王倫見晁蓋等人本領高強,不肯收留,婉言勸他們下山離去,結果被林沖火併。林沖推舉晁蓋為寨主,並推吳用為軍師。

    公孫勝則居第三位,與吳用同掌兵權。宋江上山後,公孫勝以探母參師為名,返回家鄉薊州,自此一去不回。表面看公孫勝是個孝子,想娘了,事實上絕非如此。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宋江上山,公孫勝早已經看的清楚,以宋江的江湖地位,人心所向,二把手貌似他不會甘心,於是晁蓋與宋江的一把手二把手之戰,勢在必行。所以,公孫勝又怎麼會真的接老母親上山呢!

    如果在職場中,你的上面,大領導和二領導鬥起來了,你會怎麼做呢?如果您不清楚,那請學習公孫勝,出差,泡病假,外出學習,這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您得真的像公孫勝一樣有本事,否則,關於站隊還是不站隊的利弊,您還得自己權衡!

  • 5 # 醉臥陽關外聊文化

    公孫勝自己都不願意在梁山多待一天,幹嘛把母親接上山。

    公孫勝在《水滸傳》裡的出場,完全不像一個具有渾身法術的得道高人,豎起濃眉,眼放兇光,直接闖入晁天王的家中,見到托塔天王晁蓋,直言不諱地說:給你帶來一場好富貴,搶了10萬貫不義之財。愛好結交豪傑好漢的晁保正就這樣被拉下了水,結束了安穩的員外生活。

    按理,羅真人的高徒,道家弟子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為何要攪到俗事中呢?書中暗表:羅真人傳授公孫勝五雷天心正法,下山時師父交待:可救宋江,替天行道。並暗授八字偈語:“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可見,師父打發一清道人下山去塵世修煉,沒想著一年半載回山。

    一清道人和晁蓋、吳用等7人智取生辰綱,闖下了彌天大禍,他們算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關係自然非同一般了。果然,生辰綱事發,在宋江宋押司的周旋下,晁蓋一行人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出追捕,上了梁山落草,眾人欠了宋江一個天大的人情。

    宋江因為和梁山賊寇的瓜葛,也是一波三折地落草為寇,成為梁山的一大勢力。一清道人對功利權謀、榮華富貴本不在意,在快意恩仇的晁天王和善於權術的及時雨宋公明之間,他沒有取誰舍誰,而是選擇中立。也許這是一清道人最後悔的一件事情。

    晁天王不明不白地死了,宋江老大的地位沒人能夠撼動,這時候的公孫勝提出回家看望老母和師父,毅然離開這個名利場。梁山好漢重新排座次,在神行太保和黑旋風的一再要求下,宋江給公孫勝足夠的面子,留了第四把交椅。

    公孫勝在梁山出場的次數不多,每次都是曇花一現般出現,很快又藉故離開:在大鬧華州得勝返回梁山,途中遇到三位同道中人,公孫勝降服了擁有道家神通的混世魔王樊瑞,梁山新收三員大將。宋江請一清道人下山,在高唐州鬥法,施展神通殺死高廉,可謂大功一件,但公孫勝還是離開梁山,回老家薊州,和師父研習道法去了。

    梁山接受朝廷詔安,眾好漢匯聚東京汴梁,接受詔安,呼保義宋公明的目的達到,看似進入鼎盛時期的梁山好漢,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臨。公孫勝看到喬道清和馬靈請辭隱退,很是贊同。其實他早已決定不再跟隨宋公明,避免最後成為炮灰。《水滸傳》原文描寫:只見一清道人“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個稽首,往北登程去了”。

    這正應了羅真人的八字偈語:“逢幽而止,遇汴而還。”羅真人之所以讓徒弟一清道人下山適時幫助梁山宋江,只是順應潮流,順勢而為,不逆天行事而已。

  • 6 # 軍哥侃歷史

    公孫勝化外之人,修道第一,開創梁山後也一直隨師傅修煉,沒有把梁山作為自已的終身落腳地,所以沒有接老母上山。

  • 7 # 軍迷愛追劇

    1.宋江是大孝子,接父親上山是考慮怕官府加害自己父親和兄弟,畢竟現在自己已經成了對抗官府的賊寇!

    2.李奎接母親上山主要是想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3.公孫勝沒有接母親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並不打算長時間待在梁山,他可能已經看破紅塵,隱居深山,吃齋唸佛是他最終的打算!也是歸屬!

  • 8 # 鄭非夢妙文

    公孫勝雖說也是梁山好漢之一,但他卻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他是修道之人,最終的目標是修成正果了道成仙。

    宋江接父上山、李逵下山背母,那是這倆人確實把梁山當成家當成自己的歸宿了。但公孫勝則不然,他只是把自己當成梁山的過客,並沒有長期久留的意願,公孫勝深知宋江的奸詐虛偽,自己跟他不是一路人,不可以與此人長期共事。在這樣的主導思想下,公孫勝也就沒有必要接老母上山了,沒有意義。公孫勝背後有個非常了不起的得道高人羅真人,他在梁山的所作所為基本都是羅真人在背後進行指導。公孫勝按照師父的要求幫助宋江建立一番功績之後急流勇退,這樣既不失義氣,又可全身而退,從此隱遁山林悉心學道,紅塵中的是非恩怨,刀光劍影就此別過。

    整部《水滸傳》中像公孫勝這樣能非常深入的看透宋江此人的虛偽本質,並對梁山的走勢與結局保持清晰認識的人並不多。公孫勝才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最有智慧的人。此正是:

    看破功與名,不戀官與祿;塵世繁華皆浮雲,我心如止水!公孫勝,真高人也!

  • 9 # 史得其說

    大鬧江州之後,宋江徹底上了梁山入夥,將其父親宋太公及其弟宋清一同接上梁山,從此在梁山安家。而李逵一見,也下山去接老母上山,此時公孫勝也有了動作:

    慶賀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動公孫勝一個念頭:思憶老母在薊州,離家日久,未知如何。眾人飲酒之時,只見公孫勝起身對眾頭領說道:“感蒙眾位豪傑相帶貧道許多時,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從跟著晁頭領到山,逐日宴樂,一向不曾還鄉看視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欲待回鄉省視一遭,暫別眾頭領三五個月,再回來相見,以滿小道之願,免致老母掛念懸望。”晁蓋道:“向日已聞先生所言,令堂在北方無人侍奉,今既如此說時,難以阻當,只是不忍分別。雖然要行,再待來日相送。”公孫勝謝了。當日盡醉方散,各自歸房安歇。次日早,就關下排了筵席,與公孫勝餞行。  且說公孫勝依舊做雲遊道士打扮了,腰裹腰包、肚包,背上雌雄寶劍,肩脾上掛著棕笠,手中拿把鱉殼扇,便下山來。眾頭領接住,就關下筵席,各各把盞送別。餞行已遍,晁蓋道:“一清先生,此去難留,卻不可失信。本是不容先生去,只是老尊堂在上,不敢阻當。百日之外,專望鶴駕降臨,切不可爽約。”公孫勝道:“重蒙列位頭領看待許久,小道豈敢失信!回家參過本師真人,安頓了老母,便回山寨。”宋江道:“先生何不將帶幾個人去,一發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公孫勝道:“老母平生只愛清幽,吃不得驚唬,因此不敢取來。家中自有田產山莊,老母自能料理。小道只去省視一遭,便來再得聚義。”宋江道:“既然如此,專聽尊命。只望早早降臨為幸!”晁蓋取出一盤黃白之資相送,公孫勝道:“不消許多,但只夠盤纏足矣。”晁蓋定教收了一半,打拴在腰包裡,打個稽首,別了眾人,過金沙灘便行,望薊州去了。

    從後面公孫勝的結局來看,公孫勝此次以歸家探母為名,實際上是要以此為藉口脫離梁山!不過公孫勝高明之處在於,他拿出師父羅真人作為“擋箭牌”: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然後又說了個活動話:欲待回鄉省視一遭,暫別眾頭領三五個月,再回來相見,以滿小道之願,免致老母掛念懸望。就是說,我回家呆個三五月就回來,省的我母親想我。他把歸期時間也說了。這便讓人無法拒絕。況且眾人哪能猜到公孫勝的心思?直到攻打高唐州,為了破高廉法術,這才請公孫勝出山,不過也是費了幾度周折。所以,公孫勝回家探母,根本就不想回來了!再看最後,攻打大遼勝利後:公孫勝直至行營中軍帳內,與宋江等眾人,打了稽首,便稟宋江道:“向日本師羅真人囑咐小道,令送兄長還京之後,便回山中。今日兄長功成名遂,貧道就今拜別仁兄,辭別眾位,便歸山中,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宋江見公孫勝說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淚下,便對公孫勝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開;今日弟兄分別,如花零落。吾雖不敢負汝前言,心中豈忍分別?”公孫勝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來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設一筵宴,令眾弟兄相別,筵上舉杯,眾皆嘆息,人人灑淚,各以金帛相贐。公孫勝推卻不受,眾兄弟只顧打拴在包裹。次日,眾皆相別。公孫勝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個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綜上所訴,公孫勝就是想脫離梁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源抽菸事件曝光後,有人假冒易烊千璽怒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