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富貴旺財
從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奪權開始,司馬氏一直掌握著曹魏的實權,到嵇康被司馬昭處死的時候,司馬氏已經掌握政權十幾年了。司馬懿把位子傳給了司馬師、然後輪到了司馬昭。
嵇康被司馬昭處死的根本原因是他不願被司馬氏所用,司馬昭可能在想,要是有一天出來個阿貓阿狗像我爸奪取曹家政權一樣奪了我司馬家的政權,而嵇康又成了他們的人,這太可怕,而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嵇康幹掉了。至於嵇康為什麼不願意跟司馬昭玩,可能一是看不上司馬家謀朝篡位的小人行徑,二是嵇康跟老曹家有親戚,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孫子長亭樂公主。司馬昭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幹掉嵇康,他對嵇康有意見,老子多次請你,你愛理不理,我不要面子的啊!卻並沒有下殺心,知道一個小人在旁邊點陰風扇鬼火。這個小人的名字叫鍾會,是三國著名書法家鍾繇的兒子,與蜀漢名將姜維有過重要的對手戲。他十分仰慕嵇康,但是嵇康不知道為什麼看不起他,漸漸的鐘會記恨在心。鍾會終於等到機會,嵇康捲入了呂巽呂安兄弟的迷姦二嫂案,知道實情的嵇康站在呂安這一邊,而呂巽倒打一耙說呂安不孝,嵇康的罪名大致相當於與不孝者為伍。然後在鍾會的讒言下,司馬昭決定處死嵇康。這件事被白居易寫進他的詩《雜感》,“呂安兄不道,都市殺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嵇康被押赴刑場的時候,發生了大批太學生請願求免嵇康一死,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加快了嵇康的死亡,本來司馬昭就忌憚嵇康的才能與聲望,現在這麼多太學生站出來為他說話,如果不堅決處死嵇康,等日後這批太學生進入中樞,嵇康豈不是要上天。 -
3 # 夢繪千秋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國譙郡嵇山人,也就是今天的渦陽縣石公鎮人。他是當時極為出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音樂家
藝術家最終死於非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導致嵇康被殺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與呂安事件有關。嵇康的好朋友呂安的妻子,被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呂巽用酒灌醉後姦汙。這件事情發生後,呂安十分氣憤,想把哥哥呂巽告上法庭。嵇康本來與呂巽也認識,並有過來往,他得知此事後十分氣憤,但考慮到這是“家醜”,不宜張揚,於是就勸呂安暫時忍了下來。誰知,呂巽卻做賊心虛,惡人先告狀,反咬一口,說呂安在家毆打母親,把呂安給告了。
呂巽是誰?他是司馬昭的親信,擔任相國掾,因此有恃無恐。呂異的無恥行為,讓嵇康拍案而起,立即就給呂巽寫了一封絕交書。呂巽的誣告起了作用,呂安最終被判發配邊疆。呂安當然不服,他給嵇康寫了一封信,信中義憤填膺,有“披艱掃難”、“平滌九區”、“顧影中原,憤氣雲踴”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文字,使人不免會產生他要“掃平司馬氏政權”之類的聯想。由於嵇康是收信人,因此必然地被牽連其中。他為呂安辯護,結果被當成了同夥,兩人都被投入監獄。但是,嵇康會不會被殺呢?
第二,小人誣告,置嵇康於死地。在嵇康入獄後,出現了一個小人,是他加速了嵇康之死,這個人就是鍾會。說到鍾會,魏滅蜀後,因發動叛亂而被殺的那個人就是他。鍾會可不是什麼好人,他心胸狹窄,嫉妒心極強。他依附司馬昭,併成為了司馬昭的親信。他知道嵇康的名氣很大,和他拉上關係,也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一次,嵇康正在自己的家門前和好朋友向秀打鐵,鍾會帶著一幫人前來拜訪嵇康,此時,他正擔任司隸校尉(負責京城治安)之職。
讓鍾會想不到的是,嵇康只顧埋頭打鐵,對他似乎沒看見,不理不睬,這讓鍾會很尷尬。他等了好陣,不見嵇康招呼自己,甚至連正眼都沒瞧他,覺得沒趣,轉身要走。嵇康這才停下手裡的活,漫不經心地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一聽,也不示弱,話裡有話地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嵇康以傲慢的態度羞辱了鍾會,實際上他心裡非常瞧不起這類勢利小人。不過,這件事後,在鍾會的心裡從此埋下了仇恨嵇康的種子。
這次鍾會見嵇康入獄,就乘機向司馬昭說:“嵇康是一條臥龍,千萬不能讓他起來了。現在天下已經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只有嵇康這樣做世的名士必須提防。”鍾會還列舉了姜太公、孔夫子都誅殺過名人的例子之後,對司馬昭說:“嵇康、呂安這些人言論放蕩,誹謗聖人經典,這是任何一個帝王都不能容忍的。現在如果不除掉嵇康,將無以淳正風俗、清潔王道。”鍾會真不愧為小人,為了置嵇康於死地,他甚至造謠誣陷:“司馬公您知道嵇康為什麼給他的好朋友山濤寫絕交書的嗎?據我所知,他是想助冊丘儉謀反,是由於山濤的反對沒有成功,因此他才惱羞成怒與山濤絕交。
司馬昭聽了這些讒言,就決定一定要殺掉嵇康。司馬昭也有必須除掉嵇康的想法。理由是:嵇康對司馬氏始終採取不合作態度。因為,山濤推薦嵇康接替。自己的吏部郎職務,至少是經過司馬昭的認可甚至同意的。可是,嵇康卻寫了一封絕交書,很不給面子。嵇康毫不留情,揭司馬昭的老底。尤其是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表示“每非湯,武而薄周、孔”,這正中司馬昭的軟肋。司馬昭輔佐皇帝,以周公自居,可是當年周公軸佐周成王,兢兢業業,沒有野心,你司馬昭卻野心物勃,欲取而代之,嵇康鄙薄周公,不就是瞧不起司馬昭嗎?司馬昭見到這封信後“聞而怒焉”,就為嵇康被殺埋下了伏筆。
嵇康入獄,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人們無不同情嵇康,不少人主動投獄,願意和嵇康一起坐牢。臨刑前,三千名太學生聯名上書,要求釋放嵇康,並讓嵇康做他們的老師。但遭到了司馬昭的斷然拒絕景元三年(262)八月,稽康被押到刑場。刑場上的嵇康鎮定自若,將色不變。他顧視日影,見臨刑的時間還沒到,就要來一把琴,當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彈奏完畢,嵇康感嘆道:“早先,袁孝尼一再要向我學這支曲子,可我始終不肯教給他,《廣陵散》從今絕矣!”就這樣,一代名士康走完了他四十歲的人生旅程。他的死是高貴的死,他給後人留下的是千古絕響。
這裡應該說明的是,嵇康是不是威脅司馬昭專權的人物呢?完全不是,嵇康不過是一介書生,充其量就是發表些感慨,批評一下社會。嵇康沒有政治野心,不可能推翻司馬氏,他追求的不過是“濁酒一杯,彈琴曲”的自在生活,是小人鍾會誣陷嵇康,而司馬昭也把嵇康當做了“潛在的敵人”,終於釀成了嵇康的千古冤案。在中國古代,專制政權總是對知識分子疑神疑鬼,才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晉書·嵇康傳》說,司馬昭在嵇康被殺後,“悟而恨焉”,不知是真是假。不過這時取代曹魏的條件日漸成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似乎也不在乎社會輿論了。
-
4 # 穿越再現彼岸
琴曲《廣陵散》廣為人知,殊不知《廣陵散》最原始的名稱是《聶政刺韓傀曲》,相傳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刺殺南韓相國俠累時演奏的琴曲,演奏過程中,在琴中抽出短劍刺殺了俠累。魏晉時期的嵇康最擅長《廣陵散》,他被處斬時,淡然彈奏此曲,長嘆稱:
《廣陵散》於今絕矣!
嵇康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之一,他是曹操曾孫女女婿(沛王曹林的女兒),因為姻親的原因獲封中散大夫。他崇尚老莊之學,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音樂家。(嵇康彈奏《廣陵散》繪畫)
嵇康為何三次拒絕出仕做官?嵇康是曹魏家族的親戚,他的才和名遠播當世。司馬懿、司馬昭掌握曹魏的實權後,希望籠絡士族中的名人為其所用,嵇康當然也在其中。
第一次拒絕出仕。
嵇康喜愛老莊之學,崇尚自然——越明教而任自然,同時因為也是曹魏外戚之一。各種原因都使得嵇康不願意接受司馬昭的徵辟(漢、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徵召名士),自己跑到河東郡逃避徵辟。
第二次拒絕出仕。
根據劉義慶《世說新語》中記載,嵇康為了生活以打鐵為業,名士向子期為其鼓風。當時的名士鍾會(滅蜀國的哪位)率領一幫文人雅士去見嵇康,目的就是徵辟嵇康出仕。嵇康當時只是揮動鐵錘打鐵,一言不發,鍾會無奈只得離去,此時兩個人有了一段精彩的玄之又玄的對話:
康(嵇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鍾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鍾會碰了一鼻子灰,鍾會對嵇康懷恨在心。
其實鍾會年輕時曾經著述《四本論》拜訪嵇康,到了嵇康家的大門沒敢進去,把書扔進了嵇康的家,希望嵇康看了《四本論》召見他,從此可以名聲大噪。不過此事過後,石沉大海,嵇康有沒有看鐘會的著作成了疑點,不過嵇康沒有見到文藝青年鍾會,那時就對嵇康有意見了。(鍾會見嵇康打鐵圖)
第三次拒絕出仕。
“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曾經出仕吏部尚書郎(負責選官),他離任時向司馬昭推薦嵇康擔任吏部尚書郎。嵇康知道後,專門做了一篇文章《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就是山濤),裡面列出了自己不能出仕的眾多理由,並且與山濤絕交。
此三番拒絕司馬昭掌權的曹魏,讓司馬昭懷恨在心。(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劇照)
嵇康為何被殺?仇恨的種子已經埋下,就差一個導火索,嵇康的人生隨時走到盡頭。
嵇康與呂安、呂巽兄弟兩個較好,呂巽曾經是司馬昭的長史。呂巽垂涎自己的弟弟呂安的媳婦徐氏,於是想方設法迷姦了自己的兄弟媳婦。呂安氣不過,就將自己的哥哥呂巽告到官府,嵇康為了呂氏家族的名譽考慮,勸說呂安撤回了控告。呂巽感覺不妙,自己的把柄掌握在別人手裡,誣告自己的弟弟不孝,出手打過母親的耳光,呂安反而下獄。
嵇康為此做了一篇絕交書——《與呂長悌絕交書》(呂長悌即呂巽),並出面為呂安作證。這樣一個大名人為呂安作證也不行,呂安於262年被殺。(鍾會劇照,他也嫉妒嵇康的才華)
既然呂安有罪,嵇康為其作證就是作的偽證,本來嵇康屢次拒絕出仕不給司馬昭面子,早就對他心懷不滿。此時,同樣丟了面子的鐘會趁機進言,給嵇康扣了一個大帽子。《晉書.嵇康傳》記載,當時鍾會私下對司馬昭說:
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
鍾會說,嵇康是一個臥龍,這個人的影響力太大了,並且經常言論無法度,對國家典籍說三道四,其實鍾會和嵇康根本就沒說幾句話。帝王都容不下嵇康這種人,可以藉此(呂安案)就把他除掉算了。於是,司馬昭決定處斬嵇康!
嵇康處斬當日,三千太學生集體請願,要求赦免嵇康,畢竟罪責並不是真有,就是有也不至於處斬。三千太學生的請願活動,更堅定司馬昭殺嵇康的決心,這小子影響力太大了,不能留。
嵇康碰到了司馬昭、鍾會這兩個顛倒黑白的主,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條了! -
5 # 歷史戰爭
在三國末期,政治呈現出高壓的恐怖態勢,然而與之相反,文學領域卻愈發自由而繁榮。而就在曹魏向晉朝過渡期間,誕生出一位“奇人”,他風流倜儻,身材偉岸,風采讓無數人傾倒,即使是赤裸著上半身,依舊讓無數文人視為是最文藝最高雅的畫面。而這位無數文人的偶像,就是嵇康。
嵇康是一位奇人,他身長七尺八寸,容貌出眾,卻不注重打扮,看上去十分邋遢。嵇康崇尚老莊,經常吞食內丹,自己在山林當中吟詩長嘯。這樣一位看上去似乎有些“精神疾病”的怪人,在當時卻是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就連文人也將嵇康視為偶像,無他,實在是嵇康太有才華。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等主張,倡導玄學新風。在當時,嵇康的主張成為潮流,他的一舉一動成為名士的標準,許多人爭相模仿他,以求出名。
然而嵇康卻不求出名,或者說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名利兩字。司馬氏專權以後,數次禮聘他為官,然而嵇康卻不屑一顧,堅拒出仕司馬氏。嵇康是一位性情中人,據說有有一雙青白眼,見到自己不喜的人就會翻白眼,而見到自己欣賞的人,就會翻出青眼,從不掩飾。
嵇康對許多所謂名士都不屑一顧,他因此惹怒許多權貴,然而眾多年輕人卻非常崇拜他,成為他的“粉絲”,比如鍾會,就是其中比較鐵桿的一位。鍾會曾拿著自己的作品找到嵇康,希望讓他評價,然而嵇康卻沉浸在打鐵當中,對他不加理睬。自此以後,鍾會在心中對嵇康產生怨恨。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的好友呂安的妻子被他的長兄呂巽侮辱,呂安準備狀告呂巽,然而嵇康與兩兄弟都是朋友,於是勸說呂安不要揭發家醜。呂安聽從嵇康建議,然而呂巽卻擔心呂安狀告他,於是反咬一口狀告呂安不孝。呂安被抓捕以後嵇康替他求情,卻惹怒司馬昭,同時“黑粉”鍾會也在此時落井下石,誣陷嵇康,捏造他的罪證。最終司馬昭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
行刑前,三千多名太學生集體為嵇康求情,司馬衷不許。嵇康表現的十分從容,他向長兄要來自己的琴,撫出《廣陵散》,曲畢以後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晉書》)隨後嵇康慷慨赴死,周圍的文人無不落淚。
嵇康是真正的名士,他與那些故意放浪形骸,沽名釣譽的人不同,與那些只知清談玄學,自詡名士的偽君子亦不同,他做事從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不畏權貴,嚮往自由,他是那個時代真正的貴族。而嵇康的死,亦代表著曹魏時代的落幕,西晉時代的開啟。
回覆列表
呃,這問題問的。
就如曹操掌握政權殺董承一樣,曹操也不是皇帝,難道我們說董承不是曹操殺的?
唯一原因就是,嵇康是曹家派系,司馬昭收買不了,只能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