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風溼小醫生

    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是不同的疾病,發病機制和治療理念不同。類風溼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是對稱性多關節腫痛伴晨僵的系統性疾病,是炎性關節病的代表,血清中可以查到類風溼因子,類風溼關節炎特異性抗體。強直性脊柱炎好發於年輕男性,主要表現為炎性腰背痛,屬於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類風溼因子陰性)。治療方法也不同。類風溼關節炎根據關節和關節外情況選擇藥物,達標治療是目前治療理念。強直性脊柱炎分為中軸型和外周型兩類,前者以抗炎鎮痛藥物為主,其次可以選擇生物製劑;後者需抗炎鎮痛藥同時加以抗風溼藥物和/或生物製劑。

  • 2 # 骨傷的楊張張揚

    強直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簡稱,類風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簡稱。

    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兩個不同的疾病的人們,常常也會碰到一起,因為他們都會在同一個科室就診——風溼免疫科。而且在1963年之前,他們兩還是一個病都是叫類風溼,當時認為強直性脊柱炎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一種變異型,將其稱為“類風溼性脊柱炎”;直到1963 年風溼病學會做出決定將“類風溼性脊柱炎”確定為:強直性脊柱炎,如此一分開是為哪般?他們又有哪些區別呢?

    1、發病部位

    這應該算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了。

    強直性脊柱炎也可侵犯外周關節,並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表現方面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相似,這也是為什麼在1963年之前稱強直性脊柱炎為“類風溼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

    但是,強直性脊柱炎主要是侵犯脊柱並累及骶髂關節;

    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部位多為手、腕、足的小關節,早期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還表現為關節遊走性疼痛。

    2、主要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多數最先出現的是骶髂關節炎,出現臀髖部或腰背部疼痛,而且疼痛的特點是在久臥,久坐後疼痛最為明顯,但是活動後又能減輕。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在進一步進展後可由骶髂關節發展到腰椎、胸頸椎等,表現為相應的部位疼痛、活動受限,嚴重者出現脊柱畸形等。

    類風溼性關節炎最初出現的是指或足趾多關節對稱性遊走不定性腫痛,多見於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及足關節等。病變關節在夜間、晨起時疼痛明顯,並伴有晨僵現象。

    類風溼性關節炎病情進一步發展後,指間關節可出現“天鵝頸”,“紐扣花”樣畸形。

    3、關節外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嚴重可出現脊柱強直,活動減少後會出現骨質疏鬆從而容易出現脊柱骨折病引起脊髓壓迫症,另外還可出現心臟的主動脈瓣病變、少數患者後期出現上肺纖維化病變等等。

    類風溼關節炎可引起類風溼結節,表現為皮下結節,無觸壓痛;另外可出現心臟瓣膜關閉不全、心包積液、發熱、口眼乾燥、貧血等等表現。

    兩者因為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所以在診斷以及治療等都有著諸多的不同,在這裡僅僅列舉了一些較為常見的症狀上的區別,以便於大家區分這兩種疾病!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 3 # 杏仁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很現實,如今這兩種疾病發病率很高,並且臨床也比較好鑑別,具體如下:

    第一,二者的症狀是不同的,強直性脊柱炎(簡稱強脊,AS),是以脊柱區症狀為主,最開始侵犯骶髂關節,出現骶髂關節處疼痛,背痛腰痛,頸部痛,而類風溼(RA)主要是侵犯小關節,全身對稱性小關節疼痛、腫脹、嚴重者關節變形,晚期影響關節的各種功能。

    第二,二者的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有差別,強脊需要查人類白細胞抗原HLA-B27,骨盆正位片,必要時做腰椎和骶髂關節CT、MRI等可以明確診斷。而類風溼,需要拍雙手或者雙足的平片,需要檢查類風溼全套,並且要符合類風溼的診斷指南,才能下這個診斷。

    第三,二者的治療是不同的,強脊目前沒有特效藥,主要是以緩解疼痛,改善症狀體徵為主;而類風溼則主要是抗風溼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來緩解症狀為主,二者目前都是無法治癒的,二者都屬於風溼免疫系統疾病的範疇,都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

  • 4 # 何懿醫生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罹患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脊柱炎的人,他們每天都得忍受來自關節部位的痛苦。許多人常將類風溼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混同為一個疾病,稱強直性脊柱炎為類風溼關節炎的中軸型或類風溼脊柱炎,這是完全錯誤的概念。強直性脊柱炎(簡稱“強直”)和類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雖然都是由於免疫系統紊亂致自身組織損傷所引起的疾病,發病率高,可出現全身多系統臨床表現,但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強直性脊柱是一種以附著點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發於20-30歲青壯年,其確切病因,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感染、遺傳、免疫等多種因素相互影響最終致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骶髂關節及脊柱炎症,受累關節出現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甚至出現彎腰駝背無法直立行走,當累及周圍關節時多以非對稱性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等)為主,極少累及手關節;實驗室檢查外周血主要為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B27(HLA-B27)呈陽性。

    而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症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發於35-50歲女性,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與環境、遺傳易感性等多種因素有關。主要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遊走性外周多個小關節腫脹、疼痛,甚至出現畸形,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早期可表現為“晨僵”(晨起關節周圍僵硬感),持續時間可長達1小時以上,最常累及的部位為腕、掌指和近端指間關節,很少累及中軸關節;實驗室檢查中外周血可出現抗類風溼抗體(主要為IgM型)、抗CCP抗體等多種抗體升高。

    從上述可知,強直和類風溼無論從發病年齡、好發性別,還是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多個方面上都有很大不同之處。只有正確的診斷,才能得到更精準的治療,從而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

  • 5 # 風溼閏月說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以腰骶部疼痛為主,常有膝和足跟等肌腱附著點炎症,而類風溼關節炎以四肢小關節疼痛為主,尤其雙手指間關節疼痛和晨僵是特徵性表現。

    雖然強直和類風溼都是自身免疫病,前者以青壯年慢性多發,後者以更年期女性多發。

  • 6 # 劉醫生談骨論筋

    定義的區別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中軸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骶髂關節、脊柱和近軀幹的大關節是最常受累,使其發生炎症改變、骨吸收、最後骨化併發生畸形。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原因不明,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它的特點是對稱性、遊走性、多個周圍關節的慢性炎症病變。

    易發人群

    強直:青年人為主,年齡大約20-35歲,男性居多。

    類風溼:中老年人為主,年齡大約40-60歲,女性居多。

    累及部位的區別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傷害中軸骨為主,骶髂關節、脊柱、髖關節等。

    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周圍小關節為主,手指和腕關節最多見。

    病因的區別

    強直: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代謝和免疫有關係。

    類風溼:病因也不明,可能與遺傳、免疫、感染、天氣變化、潮溼等有關。

    症狀的區別

    強直:1.發病緩慢,一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腰部僵硬感、腰痛、臀部疼痛,壓痛明顯。活動後減輕,早晨僵硬感。2.症狀逐漸向胸部發展,侵犯胸椎和胸肋關節引起疼痛和僵硬。胸部活動度減少,影響心肺功能。3.再向上影響頸部活動,不能轉頭和低頭。4.最後出現軀幹和髖關節屈曲,駝背畸形。

    類風溼:1.小關節疼痛,壓痛明顯。2.小關節腫脹。3.晨僵現象。時間大於一小時。4.後期關節變形。5.關節功能喪失。6.面板可出現類風溼結節。7.心包、肺、胃腸道、神經系統、血液系統也會受累。8.乾燥綜合徵。

    檢查的區別

    強直:1.HLA_B27是一個特異性很高的化驗指標,有助於診斷,但是也有部分強直患者結果無異常。2.放射線檢查可見骶髂關節炎性破壞,脊柱融合畸形。

    類風溼:1.類風溼因子,是診斷類風溼的一項重要指標,但也不是百分百確診。2.放射線檢查可見小關節破壞。

    治療上的區別

    強直:對於它的治療目前主要以解除疼痛,防止畸形,改善功能為主。在減輕疼痛的基礎上儘量鍛鍊保留關節活動度,維持正常的姿勢和體位。

    類風溼:對於它的治療目的:1.控制關節炎的發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的破壞,保護受累關節的功能。2.減輕關節腫脹疼痛和關節外表現。3.促進已破壞關節的修復。

    因為對於它們的病因不是很明白,所以治療只能對症治療,不可能痊癒。

    強直和類風溼是截然不同兩種疾病,透過上面這些大家就可以初步分別出來。但是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不可無病亂求醫,讓人忽悠到所謂的專科醫院。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7 # 骨科王健醫生

    在生活中,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強直脊柱炎的人們,這些人每天都要忍受來自疾病的疼痛。有很多患者會對這兩種疾病不完全瞭解,就會混淆這兩種疾病,但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跟關節滑膜炎有緊密聯絡的全身性疾病,一般來說全身的關節都有可能會發病,但大多數是在一些小關節上發病,如手指上的關節、手腕關節等。並且多發於35-50歲的人,女性發病率會高於男性。其發病的原因現在還不明確,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和環境、遺傳等因素存在關係。其具體發病的症狀是關節處有疼痛感、關節變得腫脹,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關節變形、畸形等現象。在發病的早期階段,症狀表現的最為代表的是晨僵,早上起來發病關節都會有僵硬感,僵硬時間能達到一個小時以上。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發病部位集中在脊柱、髖部的慢性全身疾病,多發於20-30歲的男性青年,發病原因也不明確,遺傳、後天的損傷都有可能會引起發病。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後的症狀初期為發病部位有疼痛、不適感,後面就會骨化併發生畸形。

    這兩種疾病的區別:

    1、發病人群的區別,強直性脊柱炎發病人群較多是處於20-35歲的青壯年,男性發病較多。而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人群較多是處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女性發病較多。

    2、發病部位,強直性脊柱炎大多發病於脊柱、髖關節等,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於全身的小關節,尤其是手指和手腕的關節。

    3、發病後的症狀區別,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緩慢,一開始會出現疼痛感,大多數在腰部、臀部等位置。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後小關節疼痛、腫脹,早上起來之後有僵硬的現象,在發病後期關節發生變形。

  • 8 # 仁濟仁愛888

    (強直性脊柱炎)1,腰椎在所有三個方面(前屈,側彎和後伸)的活動受限。2,腰背痛和腰椎部疼痛。3,胸部擴張活動受限,沿第四肋間隙水平測量,其擴張度<2,5Cm。2,x線撿查:根據骶髂關節和脊柱病變的輕重,可分五級;0級,正常,一級,可疑,二級,輕度異常,骶髂關節邊緣模糊,骨侵蝕或硬化較輕,關節寬度無明顯變化,三級,骶髂關節,兩側硬化,骨侵蝕,關節間隙狹窄,部分強直,四級,病變關節嚴重異常,完全融合呈"竹節樣",椎體間骨贅和骨撟形成,韌帶鈣化。(類風溼性關節炎)1,早晨關節僵硬感至少1小時。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3,腕,掌脹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或蹠趾關節腫脹。4,對稱性關節腫脹。5,類風溼結節。6,典型類風溼性關節炎x線改變。7,血清類風溼因子陽性(滴度>1:32)

  • 9 # 夏小中骨科醫生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而且,強直性脊柱炎是屬風溼病範疇的,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強直性脊椎炎的主要危害有:一,會侵害四肢關節。二,會侵害脊柱。三,會侵害活動關節結構。四,引發心血管疾病。五,引發肺部病變。六,有致殘的可能。強直性脊椎炎的危害是不可忽視的,大家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學會更好的來保護自己身體的健康。

    類風溼關節炎其實就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的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溼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全身性免疫疾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任何人群。類風溼性關節炎起病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它給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在能忍受的範圍,所以,多數患者因為不夠重視,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以至於後期病情惡化,加重了病情的治療難度。類風溼關節炎的好發人群主要為:女性好發,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

    類風溼關節炎的危害主要有:一,關節疼痛,並有紅、腫、熱的現象出現。二,會導致關節畸形。三,疼痛會讓患者的睡眠受到影響。四,會使關節軟骨和骨破壞,引起關節功能障礙,肌肉生硬和萎縮。五,類風溼關節炎還會引起一些併發症,主要有:肺炎、口腔潰瘍、泌尿系統感染、庫欣綜合徵等等。

  • 10 # 醫聊健康

    強直性脊柱炎多見於15~35歲發病,而類風溼關節炎可見於各年齡組,常見於30~50歲。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居多,而類風溼關節炎則女性多於男性。

    強直性脊柱炎幾乎全部有骶髂關節炎,可影響全脊柱,一般由腰椎上行發展至胸椎、頸椎,而類風關一般隻影響頸椎。強直性脊柱炎只少數引起肺上葉纖維化,而類風溼關節炎肺部表現為結節、胸腔積液和肺纖維化。前者類風溼因子多陰性,而後者多陽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徹底涼了!簽下此人取代Uzi,被批收購垃圾成LPL閃電狼,這陣容S10能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