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涼木
-
2 # 藥店不賣藥
我個人認為曹操最適合。
一,曹操的軍事實力毋庸置疑,絕大多數的戰役,曹操都是親自指揮的,平定北方的那段時間,曹操將自己的軍事才能展現的淋漓盡致。劉備的軍事才能比曹操差得很遠,最開始領兵打仗的時候,還贏過幾次黃巾軍,但後來,打誰都打不過,一直到後來,攻打益州的時候,劉備才雄起了一次,可後來的夷陵之戰,劉備又輸了。孫權更不用提,帶兵打仗都沒有過,穩坐釣魚臺,只靠臣子。而三國合併後,天下並沒有太平,需要的是一位能夠開闊疆土,平息戰亂的激進型君主。
二,論政治才能,曹操無懸念第一,對內,把控漢室,對外,橫掃六合,無論是忠於漢室的,還是忠於自己的,曹操都能用,而且都沒用出什麼么蛾子來。武將方面,外來的牛人和自己的宗親,曹操也都平衡的非常好,尤其是對下一代牛人的培養,大家看曹操的幾個兒子就知道了。劉備的用人就非常差勁了,除了諸葛亮、趙雲還算壽終正寢外,看看其他人,龐統,被射死了,馬超這麼牛,不受劉備重視,讓關羽守荊州,結果人死城丟,張飛被小兵給宰了,為了給兄弟報仇,打了個大敗仗,白白損失國力。而且劉備的兒子我就不用說了,"扶不起的阿斗"大家都知道。孫權雖然不如曹操,但也相差無多,朝堂方面,平衡江東的各大家族,孫權做的很不錯,曹操有句話是這樣評價孫權的,"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在當時能被曹操給足這麼大肯定,可見孫權的能力有多麼出色。
三,氣度方面。軒轅射戩,劉備一句話殺呂布,相信看過三國的都知道,還不是劉備記恨呂布奪了小沛,失了家眷,導致呂布被曹操所殺,臨死前大罵劉備是個大耳賊也。曹操氣度宏達,不追關羽就可以看出他有“寬宏大德之心,可坐中原之主”的氣度。曹操從內心欽佩關羽的將才和人格,誠心留住他,但關羽重義氣,為了結拜大哥劉備拒絕了曹操,但曹操不到不耐煩,而且下令不追關羽,放走了關羽。孫權性格多變,既能用人,識人,在某些事情上能忍常人不能忍,但是生性薄涼,從他對待其兄長孫策的遺孤,也就是他大嫂和侄子事情上看,讓人詬病。
所以,從上面綜合來看,曹操最適合當君主。
-
3 # 事件個人研究向
三國並立的原因是什麼?
最直接的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場戰爭,早期合併也是要看時間線的,官渡之戰後最合適的無過於曹操,軍勢最為浩大,擊破了四世三公的袁家,聲望無兩
赤壁之戰後合併那自然是劉備了,一個原因,正統,千萬不能小瞧在中國古代正統這兩個字,雖然劉皇叔可能是個便宜皇叔,但是畢竟也是有血脈關係的
夷陵之後還是劉備,雖然白帝城後人就麼得了還是因為正統兩個字,天下人心,地方門閥,還是記著劉漢的,尤其是曹家太強勢了,地方想要更多的利益,自然不能找一個十分強勢的勢力了
至於說孫權,他太難了,地方勢力共同推舉的代表罷了,我覺得他沒有機會的,拼實力比不上曹魏,拼血統比不了蜀漢,他如果要上位,大概坐不了多少年吧,南方的地主階層勢力還是弱了一些,為首的張家名望也不夠。
-
4 # 老圃
這個問題好,雖然是假設,實質上卻直指什麼樣的人才具有擔任國家領導人的資格?
先從從皇帝這個角色說起。帝同諦,明辨是非之意,也就是說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用在自己身上就是必須具備民本意識。
為什麼呢?因為從法理上講,皇帝不是一家一戶的代表,而是所有臣民的當家人。正因為如此,孟子提出民貴君輕。
所以看曹、孫、劉三人中誰最有資格當領導就看誰的民本意識最強。
曹操能力無疑最強,文化程度也最高,然而人民在他心目中卻沒有多大分量,就因為父親被害,展開瘋狂報復,屠殺徐州百姓無數,雞犬不留。他起兵和征伐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百姓,而是建立統一中國之偉業。曹操雄才大略,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人民性。
這裡不妨比較一下漢初三位皇帝,文帝、景帝、武帝。前兩位顯然不如後一位能幹,但體恤百姓,輕賦稅勞役,人民富庶安寧,國力強盛充沛。而武帝呢,為了掃平匈奴,不斷進攻,稅賦竟然翻了五六倍,戰死無數,晚年後悔不迭,下了個罪己詔。可見能幹會幹對皇帝來說不是第一位的。
再看孫權。他是晚輩,父親孫堅與曹劉是戰友,此人是第二代中的佼佼者,曹劉很是羨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最大的特點是守成,也就是保住父兄的基業。這正是曹劉這些人最掛念的事,第二代敗家子居多。崽賣爺田心不痛。
這是孫權的優點,也是他的侷限性。他沒有曹劉第一代人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守住江東一畝三分地就行。在對待老百姓上,比曹操強,但夠不上自覺。
最把百姓當回事並且建立起自覺意識的是劉備。講一件事。
曹操進攻荊州,劉琮投降。當時劉備駐軍樊城,劉琮不敢告訴劉備。過了很久劉備才知道,於是率眾撤離。跟隨的人有十幾萬,還有輜重車幾千輛,每天只能走十多里地。有人勸劉備說:“您應當火速行動,退守江陵。如今人數雖然眾多,但能戰計程車兵卻很少,如果曹軍追到,怎麼抵擋!”劉備說:“成就大業的人,一定把人作為根本(“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如今百姓追隨我,怎麼忍心拋棄他們而去?”
我們今天講的以人為本就出自劉備之口。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為什麼讓劉備占人和的根本理由,他有這個素質。
曹孫劉三人中,劉備的人民性最強,所以應該選他做領袖。
下圖 劉備(清刻)
-
5 # 心的煩
我覺得是曹操因為他有前瞻性有宏圖偉業的志向,加上人才輩出,孫權是一個圖一域之安的小人也,劉備假仁假義,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又好哭娘們也,
-
6 # 林勇訊品三國百味人生
我認為是孫權。吳國奠基人孫策,孫堅長子,人稱小霸王,即孫權的哥,孫策臨死前的話最能佐證我的看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當時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圖霸業,爭天下,弟不如我;治天下,管國家,兄不如你。也說明孫權的軍事才能,南征北戰是不如他哥的,事實也證明孫權在位這麼多年,直到死,東吳有事總能化險為夷,但他再開疆拓土卻也難,他去世後東吳不久就滅亡,三國歸晉!間接也證明孫權治天下是能手。曹操曾當眾誇過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說明曹操是相當欣賞他的。另外如果是劉備的話,很多朋友可能覺得劉備最好,其實不然,劉備出身雖說是皇叔,但這個出身問題至今都沒有弄明白,劉備為人有仁心,比較愛民,這點應該可以肯定,但他在長阪坡逃跑時不要說老百姓,就連自己的夫人都丟棄了,也是政治人物的兩面性,而且生性喜歡聽饞言,他裡面也分成二派,龐統,法正為首的為一派,諸葛亮和趙子龍為一派,其實他剛開始和諸葛亮魚水融洽,但後期逐步轉向龐統和法正這邊了,因為劉備到了一定位置,己經背離初心,大想一統天下,而龐統,法正計謀為達目的都是不擇手段,諸葛亮一般不會同意,而軍事上的能力相信諸葛亮也是不如郭嘉的,而劉備卻默許龐統,法正了的,就像進川,龐統知道自己會死,就是讓劉備有進川理由,劉備經常打仗,他不知道會有埋伏嗎?但他還是默許讓龐統去做,不顧龐統去死,何等殘忍,其實進川諸葛亮的計謀也一樣可以的,只是慢一點。後期夷陵之戰慘敗,直接動了蜀國根基,也根本不聽諸葛亮的,所以諸葛亮身體不好,估計跟這個鬱悶也有關係。如果真讓劉備做,朝廷也沒有寧日的。而曹操最具雄才偉略,識人用人。只要他用其人就可以讓此人在其位置上發揮最大效能,現在做老闆的人或者想做老闆的最有必要硏究曹公的用人之道。眾所周知,曹公出身不好,在古代做君王還是很講究這點的,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讓天下百姓不會服氣!還有曹操殺呂伯奢全家不管原因怎麼樣也是很不得民心的,讓人覺得太殘暴,疑心特別重,陳宮也因此離他而去,焉能守得了天下?但獨霸一方卻綽綽有餘,所以後人都稱曹操為亂世之奸雄,並不是憑空捏造!
-
7 # 我不是森林狼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義,天下統一選天子在歷史中其實是不存在的,即便商周大戰之後所說的八百路諸侯推舉武王姬發為天子,也決無可能,但是意淫一下倒是可以的。
說到三國時期三位主公哪位更適合當天下統一後的天子,其實以各自的立場,他們自己都適合當這個天子,孫權自幼聰明異常,新三國裡甚至安排了孫權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是就上場,先是識破董卓的聯姻詭計,接著看破玉璽之不祥,講述玉璽之來歷,後面又單人匹馬去做使者,要回孫堅遺體等等,簡直比神童還傳神,觀眾看後都以為天人,明白的都知道這當然都是假的,可導演非要這麼安排只能是為了突出孫權此人絕非常人可比,歷史上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話是曹操說的,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孫權期間孫氏打贏了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的兩次,赤壁和夷陵大戰,將正要霸權的曹操和蜀漢消滅在起飛路上,這就有點牛了,三國裡吳國戲份最少,可戲份又最多,在他治理下嶺南地方寧願降吳都不降蜀國,能以一隅之力創不世之功,而且還兩次,說明孫權這個人不是電視劇裡給過分放大了,有可能吹的還不夠,所以孫權是有機會和能力來當這個假象的天子的。
劉備呢,那更不用說,三國就是圍繞他寫的,對於劉備各種褒揚之詞聽的耳朵都起繭了,什麼仁義無雙,什麼愛民如子,天下之人都知道劉備乃仁義之主,認為劉備是個好領導,那今天我就給大夥分析分析劉備適不適合當天子,應不應該當天子?一從身份,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這是劉備的名片,走哪都會亮出來,天子按照族譜當朝親賜為皇叔,從此劉備的皇叔之名合法化了。但有專家就有不同的聲音,中山靖王有一百多個兒子,好多都沒有準確記載,劉備的身份到底是真是假,有哪怕一個人當時去驗證過嗎?沒有,漢室那麼多代天子,可劉備剛好找了劉勝這麼個祖宗,不覺得奇怪嗎?那你這個皇叔能讓後人新服嗎?不能,所以第一點身份不能作為劉備當天子的根據。第二劉備仁義無雙,這個不知大家怎麼看,劉備自以皇叔自居,做事都時刻身體力行,都下意識約束自己,我是皇叔,我是皇叔,我是……我要以這個美名來推廣自己,讓天下人都愛我。 所以不管搞什麼都搞的自己一副謙謙君子之貌,可從他一些小事上可以看出來,他平時是裝出來的,一是呂布臨死時的那句曠世名言,帶走呂布一血,可以看出劉備的奸詐,二是趙雲寧願跟毫無勢力的劉備也不願跟隨一方諸侯的公孫瓚,多半是被劉備虛偽的外表矇騙了,都說曹操善於偽裝拉攏手下人,劉備比曹操更甚,從扔兒子那一下,暴露無疑,感謝大將有一百種方法,偏偏要扔兒子,換做是看官你,你會把自己兒子忘地上摔嗎?虛偽!估計劉備自己都會說裝的真累!三愛民如子,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社會,尤其是割據勢力,勢力強弱重要的是錢財和麵積,但更重要的是人,人才是當時社會的一切生產力,有人才能給你生產東西,社會才能發現,所以同樣條件和背景下,人越多,社會越繁榮,財力更雄厚,兵員更富裕。是個人都會明白這點,所以劉備攜民渡江你就會明白這一點,他絕非愛民,實則坑民,一路上死傷甚巨,所以劉備絕非天子適合人選。
那曹操呢,曹操有機會或者適合嗎?答案是比劉備更不配,為啥?別的不說單說徐州屠城,你敢信嗎?古代社會屠城嘖,?古代社會老百姓總是最苦的,不管孰贏孰輸,倒黴的都是百姓。但是倒黴歸倒黴,我都不明白了,一曹操不是暴力狂,不是變態殺人狂,不是大暴君,二你曹操不是外族入侵,不帶有民族報復,老百姓跟你有多大仇恨?他們有什麼罪?活著已經不易了,既要解決溫飽,又要孩子上學,既要家人看病,又要頂住工作壓力,急要遭受物價上升,又要掏空六個錢包……你現在居然上升到屠城這個級別了,不知各位歷史淵博瞭解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有幾次明確記載屠城的?清朝入關揚州十日,嘉靖三屠這是外族入侵。伍子胥對於楚平王也只是鞭屍,並沒有屠城啊。就憑這一點,曹操想都不要想了,這種人絕對世界歷史上的奇葩和罪人,要站我面前,我扇死他。
所以基於這些方面的分析和考慮,我覺得孫權最有資格來當這個假象的天子,您絕對呢?
回覆列表
孫權。
帝王術的要義,不是仁德,不是殺伐,而是無形的韁繩,能牽扯手下之人。能給你生,也能給你死。
孫權黃髮碧髯,有帝王之姿。
古代皇帝興武好伐諡號為武,文治天下為文。曹操的角色更像是武帝,好征伐,發起狠來能屠城,有雷霆手段,在非常時期能夠快刀斬亂麻,所以曹操是一個能用手段的狠人。可是曹操手底下的人很難對他絕對忠誠,因為曹操生性多疑,連荀彧最終都與他決裂了。同時他也決不是一個會讓手底下的人發揮最大才能的人,也不是一個愛民如子的人。
劉備的仁德是出了名的,在三國中也是手下忠臣最多的,僅夷陵之戰中就有80%的臣子死節,只有少數幾個人投降。所以劉備是一個受臣下愛戴的人,蜀國是建立在他一個人的意志上的。但是他的國家在他死後瞬間坍塌,繞是諸葛亮也花了5年才平定內亂。另一方面,劉備有大志,卻絕不是一個有格局的人。
孫權,9歲的時候父親死在他面前,17歲長兄去世臨危受命,這些經歷讓他心性過早的成熟。他大哥孫策說,領兵打仗你不如我,舉賢任能治理國家我不如你。他是最有帝王心性之人,在他的御下沒有人能真正揣摩他的心思。他能任用賢能讓手下的所有人都最大化價值,吳國的民生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吳國也得以成為三國最長命的國家。
延展閱讀可以看看作者的一篇文章,做了詳細的分析。
https://m.toutiaocdn.com/i6765723979249353224/?app=news_article×tamp=1575269453&req_id=2019120214505301001404009138436A86&group_id=6765723979249353224&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