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小胖說史一頁書千行淚
牛李黨爭,通常是指唐代統治後期的九世紀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1][2]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唐武宗時,李黨達到鼎盛,牛黨紛紛被罷免;唐宣宗的前期,李黨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最終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
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唐朝腐敗衰落的集中表現,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就連皇帝唐文宗李昂都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
再說說唐宣宗李忱!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宗室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對外方面,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復河湟之舉,為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李忱為人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他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所以直至唐朝滅亡,百姓仍思詠不已,稱李忱為“小太宗”。
也許“牛李黨爭”,在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面前,只不過是大臣們之間政見不同,互相爭權奪利,互相碾壓對方的小事!
但在宣宗這樣的英主眼裡!這是對皇權,對國家正常運作極大的威脅!
所以宣宗皇帝先是用極短的時間將唐武宗時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廟堂,這樣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敵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後,李忱大加起用重視科舉出身的牛黨成員(李忱本人極其重視科舉),一舉消滅了為患唐朝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
-
3 # 星夜史話
唐宣宗用極短的時間將唐武宗時的重臣、同時也是李黨核心人物的李德裕清除出廟堂,這樣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敵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唐宣宗這樣做是因為他極其重視科舉,在政治理念上更認同牛黨。之後,唐宣宗便大加起用和重視科舉出身的牛黨成員,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
唐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逝,由李德裕攝冢宰。宦官擁立皇太叔李忱為帝,是為唐宣宗。唐宣宗素來厭惡李德裕,親政次日便免去李德裕的宰相之職,將他外放為荊南節度使,加授檢校司徒、同平章事。李德裕執政多年,位重功高,時人聞其罷相,無不驚駭。同年九月,李德裕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職銜,貶為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禦使。
大中元年(847年),宰相白敏中、崔鉉指使黨羽李鹹,檢舉李德裕輔政時的過失。李德裕因此被貶為太子少保,分司東都事務。後來,白敏中又指使前永寧縣尉吳汝納進京訴冤,稱李紳誣奏其弟吳湘贓罪,李德裕枉法附會李紳,致使吳湘冤死。唐宣宗命複審此案,李德裕再貶潮州司馬。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從洛陽由水路南行,趕赴潮州。當他到達潮陽後,又貶崖州司戶參軍。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今海南海口東南)病逝,終年六十三歲。鹹通元年(860年),右拾遺劉鄴上奏唐懿宗,稱讚李德裕輔政時的功勳,請求對他加以追贈。唐懿宗遂恢復李德裕太子少保、衛國公的官爵,並追贈他為尚書左僕射。
-
4 # 蘇軍小寶
唐朝著名的朋黨之爭牛李黨爭,會昌六年,唐武宗去世,唐宣宗繼位,唐宣宗素來厭學李,所以親政的第二天就罷了他的宰相
-
5 # 距離的軌跡
在中國曆代史書之中,我們近乎很難找到關於擔任司戶人員的記載。因為,相較於帝王將相來說司戶的官職,屬於品級較低的官職,於唐朝時司戶參軍的品級在偏遠州郡一般屬於從八品的官職,其職責也主要是負責管理戶籍的相關事情。而到了宋朝的時候,司戶這個官職同時又兼任負責賦稅之事。總而言之,因為官職較小,歷朝歷代的司戶近乎很難見於正史之中。但歷史總是經不住深挖,唐代便有一個八品司戶見於史冊,這個人就是晚唐中興名臣——李德裕。
在中國古代史中,李德裕所處的位置可以說是絲毫不低。以至於,在歷史上李商隱稱其為“萬古良相”李德裕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讚譽,主要在於李德裕於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時間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歷史上的會昌六載,武宗任用李德裕為相的期間,可以說是李德裕一生的高光時刻。其在軍事上平回紇,彈壓澤潞叛亂。對內則遏制宦官干預朝政,並裁撤冗官。以至於,用了僅僅六年的時間,李德裕便締造出了武宗一朝的治世局面。但就是這樣一位唐代中興名臣,最後卻是被貶黜並死於任上的結局。
作為晚唐中興名臣的李德裕,在治理唐王朝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但最後卻落得了個亡命於天涯海角的結局。而歷史上李德裕所以會被貶死崖州,同一個人脫不開關係,這個人就是素來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從晚唐敗落時期的歷史來看,唐宣宗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有道明君,因此,其在位的十三年也往往被稱為“大中之治”這個時候的我們,難免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一代明君唐宣宗,為何不重用中興名臣李德裕,反而將其遠貶崖州?
首先,唐宣宗所以在繼位之後,旋即便將李德裕貶黜,主要原因便在於李德裕位高權重。歷史上李德裕在武宗一朝,在唐武宗的信任於默許下完全是獨斷朝政的存在,而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李德裕大量罷黜“牛李黨爭”中牛黨一派的官員。這樣的情況下,造成了兩種情況。一來,會昌六載,李德裕在文武兩面頗有建樹的同時,還於朝堂上大量佈置李黨人員,這對於唐宣宗來說自然會不放心。再者,李德裕於武宗時期,過於激進的打壓牛黨,而在唐武宗死後這自然就引起了牛黨的強烈反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唐宣宗繼位第二天,便有人大力彈劾李德裕,從而堅定了唐宣宗貶黜李德裕的決心。
當然,除了時局的原因外,李德裕遭到貶黜在歷史上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這個原因在於,實際上自唐憲宗時期的“二王八司馬”事件之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況,就成為了晚唐歷史的一部分,中興之臣李德裕本就功高震主,當然也難以逃離這樣的宿命。同時,唐宣宗本身雖然可以稱得上明主,但其終歸還是由宦官擁立登上皇位的。
在武宗一朝,李德裕對宦官勢力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壓制,因此擁立唐宣宗繼位並藉以打壓李德裕,成為了唐王朝宦官勢力的共識。這裡說句後話,持續四十年時間的“牛李黨爭”實際上背後始終都有宦官的影子。總而言之,從當時宣宗繼位時的朝局來看,李德裕的被貶黜都是必然的,並且唐宣宗本人對李德裕也毫無好感。
縱觀晚唐時期的這段歷史細節,我們便能發現,歷史竟如此富有啟迪性。在李德裕被貶死崖州之後,唐王朝的列車便加速向深淵滑落,尤其是在唐宣宗死後,唐王朝的局勢則變得難以收拾了起來,並從以往的歷史困局徹底演變成為死局。
-
6 # 春秋歷史雜記
封建士大夫之間的黨爭,是中國古代官場的頑症、痼疾。唐朝也存在著朋黨之爭,唐後期的黨爭成為當時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對唐朝的衰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7 # 雨大禮炮
貶謫李德裕,是唐宣宗為了收回權利;打擊李黨,是牛黨取得政治話語權後必然採取的行動。
(唐武宗李炎 影視形象)
武宗李炎一朝,對李德裕信任有加,一再擢拔,李德裕先進宰相,後列三公,權傾天下。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諱炎,穆宗第五子也。始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開成五年正月,文宗疾大漸,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成美復為陳王,立潁王為皇太弟。辛巳,即皇帝位幹柩前。九月丁丑,淮南節度副大使李德裕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年正月,宋、毫二州地震。己亥,李德裕為司空。三年……六月,西內神龍寺火。辛酉,李德裕為司徒。《新唐書》本紀八 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
武宗崩,宣宗李忱即皇帝位,但宣宗非武宗之子,而是武宗的叔,十三叔。壞就壞在這點上,如果不是十三叔,而是十三姨,那還可能做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現在叔即侄位,清洗舊臣那就是在所難免的事了。舊臣之首是誰?李德裕。好,就拿他先開刀。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也。始封光王。會昌六年,武宗疾大漸,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為皇太叔。三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柩前。四月乙亥,始聽政。丙子,李德裕罷。大中元年……十二月戊午,貶太子少保李德裕為潮州司馬。《新唐書》本紀八 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
李德裕被一貶再貶,宣宗大元三年,李德裕病故。隨著江湖最後一個大佬的逝去,如附骨之蛆般困擾中晚唐朝庭的牛李黨爭落下了帷幕,也帶走了大唐王朝的最後一絲榮光。嗚呼,自是而始,唐衰矣。
牛李黨爭,史學界眾說紛紜,本炮更傾向於陳寅恪先生的論斷,這是新興的透過科舉進士參政的庶族地主與日落西下的門閥士族之間的鬥爭。
(陳寅恪先生)
門閥世族,至東漢而起,如東漢未年以袁紹袁術為代表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已形成高門大族雛形。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中正官一職被世家把控,門閥世家勢力日盛。東晉時達到最高峰,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王與馬,共天下,門閥世家權利已能同皇權並立。能威脅皇權的存在,肯定是封建統治者不能容忍的,於是,皇權開始了對門閥的限制。
隋文帝楊堅首開科舉取士,開始動搖門閥根基,隋煬帝楊廣想進一步削弱門閥勢力,未果,隋二世而終。唐代隋,為進一步加強君權,對抗門閥士族,繼續提升科舉的地位;武則天當政後,將進士拔高到跟明經一樣的地位,使門閥進一步衰落。中唐時期開始拉鋸,牛李黨爭即為重要代表性事件。晚唐黃巢起義給了門閥士族最後一擊,動亂使門閥大族財富消失,人丁滅絕。肉體的消亡,才是最後的消亡,門閥大族走到了終點。皇權沒有辦到的事,被一個落第秀才帶著一群泥腿子做成了。雖然這可能並不是他們的本意,也許他們只是最後一根稻草,但再次證明了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最大驅動力。
-
8 # 小林故史匯
李黨說的是唐朝晚期,存在於唐憲宗(唐宣宗之父)到唐玄宗的,一個以門蔭出身為主的一個黨派。其中以宰相李德裕為首,另一個黨派則以牛僧孺為首,成員多為科舉制度出身,在各個地方任職。
唐宣宗上臺後為什麼第一時間打壓李黨,罷免、降職,解除李黨成員,並把黨首李德裕流放崖州(海南)呢?
這跟唐宣宗李忱的身世和人生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熟讀史書的人都知道宣宗的父親是唐憲宗,而母親則是卑微的宮女出身。導致了他打小受到其他皇子皇孫的輕視,並時常欺辱他,尤其以唐文宗和唐武宗為甚。
《舊唐書》上有記載: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
可想而知年輕時期的宣宗到底經歷了何等恥辱的事情。而為了避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宣宗一直以傻子,不善言辭,性格懦弱的形象韜光養晦,裝瘋賣傻了幾十年示人。
而宣宗的上位也並非李德裕等朝中大臣的真心擁護,只是簡單的認為李忱宣宗易於控制,想讓他當一個傀儡而扶持上去的。
李德裕作為武宗的寵臣,親信,深得武宗的喜愛,甚至有人稱武宗與李德裕是唐朝關係最好的君臣。宣宗登基後怎麼可能不被清算呢?哪怕他經制四方,功績卓著,依舊避免不了被流放到崖州。當一個小小的司戶,最終鬱郁而亡的結局,
李德裕去世後還被記載在了《資治通鑑》上:崖州司戶李德裕,卒。可見其在職時確實為朝廷和百姓做了不少實事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皇權交替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了。李牛兩黨相爭,李黨更忠心於前皇,很多大臣都是武宗一手提拔起來的。這是宣宗所不能容忍的,必須全部清除,並培植忠誠於自己的親信勢力。且重視扶持以牛黨為首的科舉制取士。
-
9 # 怪蜀看史
因為宣宗是憲宗妃鄭氏所生。鄭氏是正妃郭後的丫鬟,鄭氏成為憲宗妃子後與郭後有隙,而穆敬文武宗皆郭太后一支。當初憲宗崩,宣宗才10歲,疑憲宗被宦官所害郭後預焉。另外,文宗常常取笑其叔,稱之光叔。武宗更對之不敬。故宣宗常懷恨在心。宣宗城府很深,有仇必報。即位後第二天李德裕罷相,逼死郭太后且不許合葬憲宗陵寢,凡是武宗朝的政策全部改了,恢復寺院僧眾,罷免武宗所信任的官員,無視穆敬文武,只言元和故事。李德裕和宣宗沒有什麼仇,宣宗恨的其實是穆敬文武郭太后,看來宣宗早年過的很不幸。
宣宗繼位後,李德裕因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懿宗年間,追復官爵,加贈左僕射。
回覆列表
李德裕是唐朝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皇帝在位期間李德裕曾是他最信任的人。李德裕年輕的時候就以門蔭進入仕途,後來陸續擔任過很多官職。到了武宗年間,武宗皇帝非常喜歡他,李德裕被任朝廷宰相之職。當時朝中有武宗皇帝和李德裕兩位執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李德裕像
武宗皇帝逝世之後,後面繼承皇位的是宣宗李忱。宣宗年輕的時候,由於母親身份低微為人十分低調謹慎。之前武宗皇帝覺得李忱雖然為人低調,但並非等閒之輩,擔心他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對其實行過嚴厲的打壓。宣宗李忱繼位之後,忍受了大半輩子,迫不及待的要摧毀武宗之前的所有勢力。宣宗之前吃過很多苦頭,這也正好樹立了他堅韌剛強的個性。
李德裕是武宗皇帝最信任的人,當然宣宗第一個要摧毀的就是李德裕。更何況當時李德裕是朝中宰相,位高權重就更不能手下留情了。宣宗繼位第二天就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之位,之後在一年多時間,宣宗幾乎把所有重要的武宗朝臣都貶出了朝廷。他不斷的培養一批批自己的新勢力,穩固自己的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