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天地獨行5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外擁有核彈的國家不多,我們來一一看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目前都擁有核武器,並且進行過核試驗,試驗場地都在本國境內的山區,採用地下或者平洞隧道方式。目前國際社會公認以色列也擁有核武器,但以色列採取模糊戰略,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以色列國土狹小,他的核試驗不可能在本國領土進行。外界普遍認為以色列是和南非合作在1974年,在南非外海,也就是印度洋南部進行過一次核試驗,此次試驗爆閃曾被美國偵查衛星拍到過。還有就是南非,曾經擁有過完成度很高的核武器,白人政權下臺後,曼德拉放棄了核武器計劃並在安理會五大國的監督下銷燬了全部核武器。此外,英國和法國受國土面積制約,核試驗都選在海外殖民地。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小國來說,沒有合適的國土面積,或者地形,試驗核武器是比較困難的,正因為如此,核武器從來都是大國的玩具。

  • 2 # 快樂是天

    過去核試驗爆炸場面很大,危害也很大。隨著高科技發展,現在一些國家採取計算機模擬的形式進行核試驗,也有的進行地下核爆。其原理與試爆現場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獲取爆炸引數。另外,也有的國家不在本國,而是藉助他國地盤進行核爆。所以,目前一些小國家進行核爆試驗採取的形式很多。

  • 3 # 使用者6053973537

    現在在所有已知的有核國家裡,你所指的就是北韓和以色列吧!

    北韓大家比較熟悉,風溪裡地下核試驗場。以色列更狠,到現在也不承認自己是有核國家,一直否定自己有核武器!完全一副你們猜的嘴臉!所以世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怎麼進行的核試驗,不過也是有跡可循!

    早期跟法國有過合作,不過並沒有進行核試驗,真正的核試驗據說在南非進行的!當時和南非有合作,一起研製核武器!大家可以查查“維拉事件”,

  • 4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進行核試驗,如果當量較小,一般進行地下核試驗。如果是氫彈這種大當量核武器,就要到海外島嶼上進行了。例如法國,從原子彈到氫彈,共進行了200多次核試驗,都是在海外殖民地沙漠或者南太平洋島礁上進行的。

    核武器能造成巨大的破壞,但這種破壞並不僅限於戰場。核試驗是一項艱難而危險的事業,可能會對環境產生長期影響,並對當地人民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對人類的傷失從輻射暴露和疾病到文化損失和政治自由的喪失不等。

    法國是20世紀50年代最後一個發展核試驗專案的國家。就在其他國家正在談判結束核擴散的時候,戴高樂推動他的國家成為一個核大國。法華人不希望被排除在核俱樂部之外,也不希望依賴北約,這兩者都會削弱他們的實力,或者透過軍事力量阻止攻擊的能力。

    法國開始在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沙漠進行核試驗,但當阿爾及利亞在20世紀50年代末推動獨立時,法國被迫轉向其他地方。21世紀初發布的政府檔案顯示,法國原本想在太平洋進行試驗,但選擇了撒哈拉沙漠,因為那裡更近。美國在使用馬紹爾群島時已經為海外核試驗樹立了一個先例,所以法國覺得有理由把目光投向太平洋。法國想在太平洋進行試驗,因為他們想開發威力更大的氫彈。法國也不希望在陸地上進行氫彈試驗,因為試驗更危險,所以法國希望在不顯眼的地方進行試驗。法屬波利尼西亞沒有機場,而且在世界的另一端,當阿爾及利亞不可用時,法國強行將太平洋變成了一個可行的選擇。

    太平洋上少數幾個可行的島嶼之一是莫魯羅阿島,這是土阿莫圖群島中一個無人居住的環礁。這個機場足夠大,遠離其他有人居住的島嶼,位於塔希提島的下風處,這將有助於防止放射性沉降物到達首都。法國也曾考慮在馬克薩斯群島的瓦烏卡島和另一個土阿莫團環礁蘭吉羅阿島進行試驗,但兩者都被駁回,因為兩者都沒有足夠的空間建造機場。

    到1960年,法國政府開始制定一項計劃,既安撫波利尼西亞人民,又為所需的大規模軍事流入建立基礎設施。波利尼西亞人直到1963年才被告知測試計劃,因為害怕會有抗議。塔希提島缺少的最重要的元素是一個機場,它很快由法國航空局建成,目的是改善該地區的旅遊業。當測試機場專案的訊息傳出後,法國政府對此進行了積極的宣傳,聲稱這將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商業狀況。雖然測試確實做了這兩件事,但它在這個過程中對當地文化和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核試驗發生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從1966年到1996年。用於引爆的兩個環礁是莫魯羅阿和方加陶法。在這兩個島上總共進行了210次核試驗。核武器試驗根據炸彈的位置分為四類:大氣層外、大氣層內、水下和地下。大氣測試是在平流層進行的,要麼將核彈懸掛在塔上,要麼將其從飛機上扔下。如果核彈離地面太近爆炸,那麼輻射的碎片將覆蓋該區域,這種情況被認為是所有型別測試中對環境破壞最大的,從1966年到1974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進行的是這類試驗。地下測試被認為是最安全的,並在測試期的後期變得流行。核彈被完全封閉在地下,這是為了儘量減少核輻射。然而,這些測試可能會導致地震活動和地面的沉降,如果保護層失效,放射性物質將釋放到周圍地區。直到1974年,由於國際社會抗議大氣測試的危險,測試才轉入地下。當“外交成本超過利益”時,法國終於改變了政策。

    1985年,南太平洋國家通過了《拉羅通加條約》,該條約本應建立南太平洋無核區(SPNFZ)。然而,法國沒有遵守這一禁令,儘管有抗議,仍繼續進行試驗。

    在此期間,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結束核試驗和核擴散。美國向法國施壓,要求其結束試驗,從1992年到1995年,有一段非正式的非試驗期。然而,希拉剋總統宣佈計劃在1995年再進行8次試驗。這些測試本應最終確定用計算機試驗,這將消除對測試的進一步需求,儘管美國已經提出為這些計算機模型提供資料。公告發布後,帕皮提發生了國際抗議、抵制和騷亂。最後只完成了6次試驗,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核試驗於1996年結束。

  • 5 # 皇家橡樹1972

    這張照片就是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當時是法國殖民地)的撒哈拉沙漠進行的首次核試驗,這次核試驗使法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所謂小國不是指沒有國際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而是指領土面積較小不適宜在本土進行核試驗的國家,這類國家包括:英法兩個大國、南非和以色列這樣的地區大國。英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53就爆炸了當量25萬噸的原子彈,由於“英倫三島”面積狹小,英國沒法在本土進行核試驗,只得在關係緊密的“英聯邦國家”選擇核試驗基地,最後在澳洲的三塊地方尋找到了核試驗地點,在說服澳洲政府後英國在1953年首次在澳洲西部的“羅利沙洲”上進行了核試驗(上面圖片就是英國首次核爆的“蘑菇雲”),由於“羅利沙洲”距離澳洲西部本土太近,太平洋環流有可能將放射煙雲刮過來汙染環境...英國又在澳洲南部的“維多利亞大沙漠”邊緣的“馬拉加林”找到了永久性的核試驗基地。圖片裡的“馬拉加林”在一般的地圖冊上是找不到,但是這個地方在大沙漠的邊緣,核試驗場可以到沙漠深處,進行豎井核試驗,理論上來說在這樣人煙稀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不會有啥危險,可問題是澳洲雖然是英聯邦國家受英國“領導”,但這只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可能對澳洲訓諾為澳洲提供“核保護傘”,所以才促成允許英國在其領土上擁有永久性的核試驗基地。

    法國就比英國國土面積大一點,前面說的在阿爾及利亞有核試驗基地外,法國在南太平洋上的“法屬波利尼西亞”也有核試驗基地,並且1970年代之後法國所有的核試驗都是在“波利尼西亞”完成的,上面這張圖片就是就是1971年法國在波利尼西亞的穆魯羅瓦環礁進行的核試驗。穆魯羅瓦環礁長28公里、寬10公里,是一座死火山露出海面的環頂,礁上建有法軍基地和法軍的工程部隊、大量的參與核試驗技術人員,直到1990年代中期法國才停止了核試驗。

    英法兩國在海外進行核試驗,肯定會造成環境汙染,但是美蘇兩個大國並不以為然,因為他們進行的核試驗更多,比如:美軍也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過幾百次核試驗...而英法兩國是美國的盟友,他們手裡握有核武器也是對美國對抗蘇聯的支援。南非曾經擁有核武器,後來在國際壓力下降它們拆除了,也許設計圖紙仍然還在。

    南非擁有核彈的歷程是艱辛的,因為美蘇英法,甚至比利時、德國...這類的前非洲宗主國是不允許非洲出現大國的,如果南非擁有核武器對於這些國家將來攝取非洲資源是極大的阻礙!而且南非擁核之後有可能要求重新分配國際權利,這將打破世界格局...所以世界列強使盡各種手段堅決不讓南非擁有核武器;同樣以色列雖然在美國的默許下擁有核武器,但是在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核試驗,實在是沒有可能!並且以色列要是公然進行核試驗將引發中東地區更加的動盪,所以以色列至今不承認自己有核武器...但是已經制造出來了就得試驗才行,要不然怎麼知道它的設計好壞?是否具備實戰能力?由於是“同病相憐”以色列和南非在核武器的問題是一拍即合,以色列為南非提供中程導彈的設計圖紙(傑里科2型運載火箭)和部分核技術; 南非為以色列提供核試驗基地和核技術交換。

    1979年9月24日,美軍的一顆偵察衛星在南大西洋靠近南極北部的地方拍攝到了兩個強烈的閃光,南極周圍的幾個觀測站探測到了核輻射值升高,隨即美軍派出核觀測飛機對發現閃光的區域進行大氣取樣...透過各方面綜合分析認為這是一次當量為6000噸級別的戰術核武器試驗,後來透過解密的檔案獲知,這是以色列和南非共同進行的一次核試驗,是將核彈佈置在了一個海上平臺上,進行了一次低當量核試驗。

    南非的核基地,據說已經廢棄了。

    總之,核武器試驗必須要找人煙稀少、面積遼闊的地方,比如:沙漠或者大洋深處無人居住的環礁,並且這些地方要求地質形成年代久遠,不在地震斷裂帶上...在地上核試驗時還要考慮到氣象的因素,下風頭上千公里內不能有水源、積雨雲、密集人口區...以避免被核放射性塵埃被人吸入...進入到1970年代中期之後,核大國進行核試驗均採用地下核試驗,就是打一個很深的豎井,再將核爆炸裝置和測量感測器放置進去,然後回填...地下核試驗不會產生放射性塵埃,所有的核汙染物都埋在地下了...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核大國都使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核試驗,但模擬試驗需要有以前數十次、甚至幾百次核試驗的資料積累才行,並不是第一次和通過幾次核試驗就能充分掌握的...。

  • 6 # 軍武吐槽君

    世界上最小的事實擁核國家就是以色列,而以色列的國土面積只有兩萬多平方千米,如果要進行核試驗,不管在任何地方選址,核爆炸遺留下的核輻射都會對整個國家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因此以色列在完成了武器級核材料的積累以及原子彈的理論研究以後,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進行實際的核試驗場地,以便得到核爆的各種資料進行未來的計算機建模和核彈頭小型化研究。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一個個都如狼似虎的盯著猶太人,恨不得生吞活剝,肯定不可能提供以色列核試驗場地,那麼該去哪裡找這樣一個合作伙伴呢?(以色列裝備有傑里科遠端導彈,但是核彈頭數量成謎)

    這時從遙遠的非洲好望角伸出了一株橄欖枝,南非當時在安哥拉與蘇聯的古巴僱傭軍交戰正酣,時刻面臨著本土被華約集團入侵的危險,而由於種族隔離問題,西方對南非也是萬般打壓,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困境?南非白人政府想到了一個極端的辦法,那就是發展自己的核武器,用核武器去嚇阻所有潛在的敵人!但是當時的南非空有大量的鈾礦資源和遼闊的國土試驗場地,卻沒有核武研製的相關技術,於是他們就主動找上同時面臨兩難抉擇的以色列,最後雙方一拍即合,以色列出技術給南非,南非提供500噸鈾礦石和核試驗場地給以色列,美滋滋!(南非曾經擁有的核彈頭)

    1979年9月22日,美國的船帆座核試驗偵查衛星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界處發現兩道只有核爆才會產生的“雙閃現象”,日本南極昭和基地也探測到該地發生了三級左右的核爆炸地震,美國隨即派出了數架WC—135W不死鳳凰核偵察機前去進行空氣取樣,但是很遺憾的是卻沒有發現任何輻射粒子異常(美國可能有意隱瞞)。而根據事後知情人士分析,這起撲朔迷離的“船帆座事件”就是南非和以色列聯合進行的海底核試驗,正如預料之中,此後不久南非和以色列都製造出了自己實用化的核彈頭,也直接坐實了這一猜測。(海上核爆)

    講這個故事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一般領土過於狹小且人口密集的國家都會選擇在它國或者自己人煙稀少的海外領地進行核試驗,以避免對自己國家造成核汙染。除了以色列之外,英國的核試驗大部分都是在澳洲沙漠地區以及太平洋的聖誕島進行的。法國的核試驗前期大部分是在其殖民統治地阿爾及利亞進行,後期由於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則轉向了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核試驗觀測人員)

    而美國雖然在本土的荒漠地帶設立世界最大的內華達州核試驗場,但是仍舊有不少高危核試驗集中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蘇聯領土廣大,人口密度低,隨便挑選一塊沒有人煙的地方進行核試驗真是分分鐘做到,他們最喜歡的是北極地區的新地島和哈薩克境內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美國內華達州核試驗場,一個個核爆彈坑宛如月球表面)

    那對於國土面積又小,又沒有海外屬地,也找不到其他夥伴合作的國家,他們的核試驗該如何進行呢?那沒有辦法,既然已經走上了核武發展之路,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核試驗只能在本國境內進行,但是為了將核輻射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只能選擇挖掘坑道進行地下核試驗!(地下核試驗步驟)

    地下核試驗因為是在封閉的山體中進行,因此大部分輻射氣體不會外洩,由於山體的阻擋,衝擊波造成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可以算是一種討巧的折中方式,唯一能夠感受到的影響就是一次小規模的核爆地震而已!但是地下核試驗依舊會對地下水和地下生物圈造成汙染,最終可能會迴流至地表,因此也並不是萬全之策。所以沒有合適的核試驗場地也成為許多實際擁有核技術國家但卻無力發展核武器的攔路虎!(地下核試驗引起的地表坍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化管理師為何成為人才市場中缺口大,好就業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