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青醫生

    喝水過多有水中毒的風險,嚴重的可以導致腦水腫、腦疝從而致命。不過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因為我們的腎臟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喝水多了就會透過多排尿、稀釋尿液把多餘的水分排出去。除非是喝水的量和速度超過了腎臟的調節能力。一般情況下一個小時喝水不超過一升就不會有危險。

    水中毒的情況下大多發生在一些極端的特殊情況下,比如喝水比賽,打賭喝水(和人比喝酒,一人喝酒另外一個人喝水),吸食毒品,以及劇烈運動之後。

    水中毒的原理是喝水過多超過了腎臟的調節能力,於是血液中的鈉離子被稀釋,而血鈉是調節細胞內外水分的主要影響因素。血鈉過低,很多水分就會進入到細胞裡面,造成細胞水腫。如果是肺泡細胞水腫就是肺水腫,如果是腦細胞水腫就是腦水腫。尤其是腦水腫,可以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意識喪失,影響到延髓人會心跳呼吸停止,繼而死亡。

  • 2 # 微媽育兒課堂

    有一種說法叫“水中毒”,就是喝水過多導致的。

    百度百科的解釋:

    當機體所攝入水總量大大超過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瀦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迴圈血量增多,稱之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癥,臨床上較少發生。其症狀取決於水過多的速度和程度,可分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兩類。程度較輕者,停止水分攝入,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後,即可糾正,嚴重者可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傷或死亡。

    “水中毒”並不是危言聳聽,新聞媒體也多次報道過這樣的事例。

    成人每天生理需水量在3000毫升左右,除去從飯菜水果等飲食中獲取的水分,還應飲用的白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至少應達到1000毫升以上,而男性需要的水份一般還要更多些。

    那麼哪些情況下容易引起“水中毒”呢?

    短時間內大量飲水。比如有些人在高強度運動後,由於出汗過多,一下飲用兩三瓶礦泉水,就容易引起“水中毒”。

    持續性攝入過量水。一般人感冒了覺得要多喝水,但此時由於身體較平時虛弱,對水的排解能力是下降的,所以最好不要超過平時飲水量1000毫升。

    輸液引起。輸液一般不會引起“水中毒”,因為醫院都會有輸液的最高劑量。但是一些小寶寶體重很輕,身體排解水的能力弱,有可能發生“水中毒”現象。

    避免發生“水中毒”,平時在生活中要採用正確的飲水方式。

    1、出汗過多時,及時補充鹽分。運動過後,可以補充一些淡鹽水或運動飲料。

    2、少量多次飲水。大量缺水後,不要一次喝太多水,要少量多次飲水,單次飲水不應超過200毫升。

    3、不要喝“冰水”。夏季人體溫度較高,喝太冰的水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最好不要飲用5度以下的水。

    人體發生“水中毒”,就會感覺頭暈眼花、頭痛、嘔吐,甚至有暈倒、呼吸困難等症狀。輕度“水中毒”患者,停止飲水,適當休息,等水份排除後,症狀即會消失。嚴重的患者必須馬上就醫。

  • 3 # 省略號001

    喜歡喝白開水在養生學上來講是好事,但物極必反的道理相信多數人都明白。

    白開水一般飲用沒有什麼壞處。但是腎功能障礙患過量飲用白開水卻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水中毒。

    友情提醒久置的白開水也不能多喝,白 開水放置時間長了以後,含氮的有機物不斷被分解亞硝酸鹽不斷增多。特別是存放過久的開水,此時含氮有機物分解就會加速,亞硝酸鹽的生成也就更多。飲用這樣的水後就會影響血液的運氧功能,在暖瓶裡儲存多日的開水和多次煮沸的殘留水,其成分都已經發生變化儘量避免飲用。應該喝一次性燒開,不超過24小時的水。

    每人飲水量應視個人情況而定,都要把握一個度,一般1~2升為宜。但應注意,一次飲水過多或喝得過快對身體不利,老年人尤其應該注意。喝水不能喝的太急,應該像品茶一樣慢慢的一口一口的喝,才能真正的補到身體裡。

  • 4 # 掙脫枷鎖的囚徒
    有沒有喝水過多的這一說法,我平時上班加班就要一個勁的喝白開水,這樣好嗎?

    快速閱讀

    答案:

    1. 沒有!

    2. 沒什麼不好的,只要不嫌跑廁所麻煩!

    當然,前提是:

    1. 健康人。

    2.日常習慣性飲水模式。

    這個答案並不是答主杜撰,而是來自美國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在它主持制定的營養物質攝入參考指南中,沒有給出水限定最大可耐受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UL的含義是,當超過UL,隨著攝入量增加,產生不利影響的潛在風險可能會隨之增加——就是多了。

    比如,很多科普作者說食鹽每日推薦劑量是6克。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這個6克,實際上並非生理需要量,也不是推薦攝入量,而是每天攝入的最大限量,就是UL。不是說我們每天需要吃6克鹽,而是如果每天吃鹽超過6克,會產生不良健康危害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6克以上是鹽“吃多”的標準。

    但是,包括美國醫學研究所在內,沒有任何一家機構給出“喝多水”的標準。

    如果有人還有疑惑,或者想要學習更多有關喝水的知識,可以繼續閱讀。

    友情提示:本文篇幅有點長,看似簡單的問題,不長篇大論難以解釋清楚。有些媒體為了傳播性主推1500字醫學科普,純屬糊弄人。

    幾個概念

    想要更深入瞭解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幾個相關的概念,包括UL:

    平均需求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某種營養素可以滿足特定生命階段(年齡)和性別組(比如,19~30歲年輕女性)人群中一半健康個體日常平均需求的量。

    我們通常說的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營養素的“生理需求量”就是由EAR推導來的。

    每日膳食營養素推薦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某種營養每日透過膳食攝入足以滿足特定生命階段和性別組中幾乎所有(97%至98%)健康個體需求的平均量。

    RDA也是建立在EAR基礎上的。

    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AI):但是,有些營養物質,沒法確定RDA。推薦的平均每日攝入量只能由基於觀察或實驗確定的、假定足以滿足一組(或多組)健康個體的攝入量。

    最大可耐受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對一般人群幾乎所有個體不會造成不良健康影響的每日平均最高攝入量。

    水代謝與功能特點

    水是人體最大的單一成分,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作為生化反應的溶劑、吸收和傳導體熱、維持血容量、轉運營養和代謝廢物的介質等。同時,細胞適當的水合對於維持細胞代謝甚至基因表達的重要調控訊號。

    人體具有強大的保持水穩態的能力,在很寬泛的範圍內,無論水分補充不足還是過量,腎臟都可以透過排尿量的調節維持全身水平衡。

    比如,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資料顯示,儘管不同人群不同的飲水習慣造成每天總水攝入量差距巨大,但是他們的血清滲透壓(反應水合狀態的指標)總是維持恆定。

    另一方面,人體對水的需求,不同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素,並不僅僅取決於代謝狀態,也受環境溫度和體力活動強度及其持續時間的影響。有時,後兩者的影響遠大於前者。

    水沒有生理需求量,給不出推薦攝入量,只有適宜攝入量

    鑑於水代謝和功能的以上特點,我們沒法確定水的EAR,也就沒法給出RDA。只能透過觀察或實驗來估算AI。

    AI的意義在於,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攝入水平等於或高於AI,基本上不會有該物質營養不良之虞。對於群體而言,如果攝入水平等於或高於AI,基本上不會有個體存在該物質營養不良之虞。

    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年輕(19至30歲)男性和女性每天總的水(包括所有形式的水、飲料和食物中含有的水分)攝入AI分別為3.7 升和2.7升。其中,液體形式(水或飲料)提供其中的81%,在男性約3.0升(≈13杯——喝水的“杯”特指8盎司杯),女性約2.2升(≈9杯)。

    其他年齡組別成年男女,每天水的攝入量也大致在這個水平。

    這個資料並不適理論計算值,而是人們每天實際攝入量。

    當然,在不同的國家地區,飲食結構和習慣不同,但是,總的水分攝入量不會有多大差別。

    可見,只要不是拘泥於“白開水”,而是包含所有液體形式的水,“每天8杯水”的建議並不多。

    水攝入沒有最大可耐受攝入量

    鑑於健康人腎臟強大的水調節能力,在日常習慣性飲水模式下,人不可能由於飲水過多造成健康問題。

    因此,相關機構,比如美國醫學研究所在設定營養物質參考攝入量水平時,並沒有設定每日水攝入的最大可耐受攝入量。

    對於健康人來說,沒有喝水過多的這一說法。

    喝水“多”的後果無非是頻繁跑廁所,不會帶來健康危害。

    水中毒

    或有人說了,答主,你說的不對。人們都知道喝多水會喝出“水中毒”,怎麼會沒有喝多水的說法呢?

    所謂水中毒指的是有症狀的低血鈉症,可以表現為肌肉無力、肺水腫和腦水腫。其中,嚴重的腦水腫甚至會形成腦疝,壓迫延髓呼吸心跳中樞導致死亡。

    怎樣才能喝出水中毒

    正常血清鈉濃度在135~145mmol /升之間,低於135 mmol /升稱低血鈉症。但是,只有血鈉低於125 mmol /升才會出現症狀,才可以稱水中毒。

    有人開始計算了,人體共有4升血漿,總血鈉560mmol ,血鈉從140mmol /升稀釋到125mmol /升,需要將血漿容量增加到4.48升,也就是增加約500毫升的水。

    就是說說,假設喝下去的水被即可完全吸收,只要500毫升的不含鈉水就能喝出水中毒。

    這,怎麼可能?

    日常,一個人一口氣喝下一瓶礦泉水或者一瓶(1品脫,568毫升)啤酒,是很常見的,怎麼沒見他們喝出水中毒?

    這裡,有一個嚴重的錯誤。

    水是體內最自由的分子,在體內不停的自由穿越各種生物膜,維持著全身各個部位滲透壓的平衡。

    就是說,體內的水可以看做是一體的。計算水中毒不能使用血漿量,而應該是人體總水量。

    一個70公斤的人,體內總水量是42升,那麼,血鈉從140稀釋到125,需要體內總水量淨增加5.1升以上。

    就是說,如果在極短時間內喝下5.1升以上的水,並全部被吸收,就會喝出水中毒。

    5.1升,10斤,似乎有點難。

    但是,並不是做不到。

    比如,很多年輕人飆酒時,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喝下一捆啤酒,共計5680毫升,其中的水就超過5.1升。

    然而,這些人也沒有喝出水中毒哦!

    這又是為什麼?

    這裡是小學算術題中常見的一個錯誤。

    1個總容量47升的水池,現在盛有42升水,我們一次性灌入5升水就可以灌滿。

    但是,人體卻不能一次性灌入5升水。如果靠喝水來“灌”,“灌”的速度不決定於喝的速度,而是水的胃排空速度。研究已知,正常人胃對水的最大排空速度是每小時1~1.5升。

    同時,人體還有一個不停“外洩”的排水管——腎臟。研究證實,在過度水化時,腎臟每小時最大排水速度是0.7~1.0升。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停喝水,每小時體內總水分最多增加500毫升。要增加5.1升達成水中毒“心願”,需要不斷喝水10小時。

    這還不計算喝飽、喝撐(人腦對水過量攝入的抑制)喝不下的因素。

    就是說,這個小學算術題進水管和排出管的流速都是有限定的。

    因此,一個健康人,日常習慣性飲水模式下,絕對不可能喝出水中毒。

    當然,這也是機構不給出水攝入最大可耐受上限的原因——放開了喝,只要你能喝的下,喝不出事。

    這也就更詳盡地回答了本問題:健康人,日常喝水習慣下,沒有喝水過多的這一說法。

    臨床上可見的水中毒

    喝出水中毒需要病態狀況。

    2. 鈉丟失。主要見於高溫環境、長時間(一般大於6小時)耐力運動,尤其是沒有經過良好的熱適應訓練(人在高溫環境高強度運動會出大量汗,會丟失很多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訓練,汗液中鈉的含量會急劇下降。因此,經過熱適應訓練的人,即使大量出汗,也不會丟失多少鈉)的人,運動後快速大量喝不含鈉的水。

    這其實是一種鈉丟失後的一種稀釋性低血鈉。嚴格來說,這也是一種疾病狀態。

    疾病狀態下的喝多水

    雖然健康人不存在喝多水的問題。但是,對於某些疾病患者來說,很容易會喝多水。

    但是,即使是疾病狀態,喝出水中毒也極其罕見。

    更常見的“喝多水”是喝出水腫和心臟衰竭。

    有腎功能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嚴格限制喝水量,否則很容易因為喝水過量喝出水腫(最常見於眼瞼水腫,和下肢腳踝水腫),心臟衰竭(右心室衰竭還可以有肺水腫)。

    但是,這些病人需要限制飲水量屬於“醫囑”範疇,並非針對健康人的一般的醫學科普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個比喻句組成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