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愛的趴趴虎

    這要感謝三國演義,因為它裡面為了凸顯諸葛亮神機妙算,把周瑜寫成一個氣量狹小之人,所以就有了後來的草船借箭、甘露寺、智取南郡等。加上三國演義又改編成電視劇、動漫等等,周瑜小氣已經深入人心。

  • 2 # 地勢坤

    歷史上周瑜是少年英才,他與孫策共建東吳,執掌八十六郡,與魏、蜀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赤壁懷古》就是蘇軾對他的讚頌!諸葛亮歷史上無非一篇《出師表》體現了他的忠誠和壯志未酬罷了!小說具有推廣和流傳性,完全失了歷史價值!貶低周瑜是明初大作家 羅貫中的個人行為!

  • 3 # 使用者153736157

    周瑜是江東四傑之首,東吳奠基人之一!孫策的連襟。周瑜之才不亞於龐統和荀彧。元代開始黑化周瑜,用以抬高諸葛亮,周瑜之死在我看來都是迷,首先孫策死的時候有兒子但是年幼,孫策把位置傳給了孫權,周瑜和孫策的關係那是穿一條褲子的,是知音,又是連襟,江東基業是孫策和周瑜共同打下來的。孫策和周瑜的關係好比劉備和諸葛亮。知音,知己,是親戚還是軍師。孫權在某些程度上還是忌憚周瑜的,畢竟周瑜手握軍權而且功高震主,又是他哥哥的人,他哥哥還留有兒子。如果孫權有個萬一,突然死了,那麼周瑜會輔佐誰的兒子繼位呢?我敢說周瑜80%會輔佐孫策的兒子繼位。所以說周瑜的死是個迷!看一看東吳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陸抗。首先看一下週瑜是孫策的人,魯肅和周瑜關係很好,呂蒙也是周瑜的人,他們三個哪一個活過45歲了?陸遜是孫權的女婿,自己人,被孫權猜忌,活了60多抑鬱而終。諸葛恪被政變滅了三族,陸抗是陸遜的兒子!孫權晚年連自己女婿陸遜都不信了,孫權會信當時功高震主的周瑜嗎?

  • 4 # 蜀山筆俠

    周瑜在孫策的時代,是江東的絕對核心,英姿颯爽、如魚得水;可是到了孫權的時代,雖還是委以重任,但總覺得有點彆扭,被各種掣肘。究竟孫權在顧慮些什麼呢?

    周瑜和孫策

    孫權在面臨一個選擇,和權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孫策開闢江東的原班人馬,很多都是江西和淮泗一帶的(也有北方派,如程普、韓當等),我們可以稱他們為淮泗派;而到了江東,這裡又是另外一幫地主和貴族,我們稱他們為本土派。他們的矛盾在哪兒呢?淮泗派就像南北朝的北伐派,他們無時不刻的想著打過長江,恢復故土;而本土派呢,則一心偏安,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赤壁之戰前,戰和降兩種聲音,實際上代表的就是兩個派系的根本利益。孫權之所以猶豫不決(表面上),就是他在平衡兩大派系之間的關係,其實在他心裡,沒有別的選擇,唯有一戰!

    孫權

    周瑜是不折不扣的淮泗主戰派,所以孫權對他委以重任。但是後來,孫權又處處限制他,你看周瑜後來乾的事兒,全是進攻,弄的孫權都跟不上他的節奏,還好周瑜英年早逝(在孫權看來),不然他真要去取巴蜀。而孫權志不在此,他的一生都在圍繞江淮一線開戰。

    好了,接上篇,周瑜在投身孫策以前,在范增的故鄉——居巢和魯肅相遇,這一次相遇,開啟了孫吳的一個時代。正是在周瑜的舉薦下,魯肅才陰差陽錯的投靠了紛亂中的孫吳集團,而在當時,孫吳並非魯肅的最好選擇。

    孫策打下江東後,和袁術決裂,周瑜毫不猶豫的投奔了孫策,同時將魯肅及家人也全部遷了過去。

    隨後,周瑜隨孫策轉戰江西,他們在皖城得到了兩大美女——大喬和小喬,一人娶了一個,兩人成為連襟。

    大小喬

    孫策的下一個目標是鞏固西部防線,然後伺機北上,爭霸中原。於是周瑜又隨孫策戰江夏,大敗黃祖,再南下平定豫章和廬陵,終於創下江東基業。事後,周瑜留守西線,負責防範來自荊州劉表的威脅。

    正當江東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孫策被刺客刺殺,重傷而死,19歲的孫權繼位,江東陷入一片不安。關鍵時刻,周瑜從西線撤回吳郡,力挺孫權順利完成孫吳的權力過渡。

    接下來,便是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赤壁之戰”,但如果我告訴你,赤壁之戰只是一場小戰,甚至還不如後面的江陵之戰激烈,你相信麼?

    從史書的描述看,曹操並沒有帶多少北方兵來赤壁,大部分都是荊州兵,荊州兵不賣力,北方兵又遭遇了疫疾,周瑜和劉備想不勝都難。曹操北返後,幾萬荊州兵竟神秘的消失了?荊州兵的戰船也全部被燒燬,這一切不很詭異麼?

    事實的真相有可能是:曹操的驅狼逐虎之計。這有點像後來忽必烈派十萬漢軍遠征日本,結果全軍覆沒一樣,一石二鳥。

    周瑜奮激

    赤壁之戰後的江陵之戰才是真正的攻堅戰,周瑜大戰曹仁,江東虎臣悉數上陣,結果周瑜獲勝,但是他也在這次戰鬥中負傷,他的死,和這次受傷有直接關係!而讓人沒想到的是:與此同時的合肥,孫權正在和曹魏進行一場生死大戰,他們哪來的兵力呢?

    周瑜奪得江陵後,最大的贏家其實是劉備,他將荊州南四郡全拿下了,夏口又掌握在他的同盟劉琦手裡,周瑜就奪了一座孤零零的空城。

    周瑜心有不甘,向孫權建議將在京口談判的劉備軟禁,並接管他的軍隊。孫權竟不予理睬。接著,周瑜又向孫權獻策西取巴蜀,孫權又不同意。此時的孫權,讓周瑜覺得越來越遠了。

    孫權也有他的心病,淮泗派的冒進讓他無法平衡本土派的利益,最後寧願將荊州“借”給劉備,也不願將自己的戰線拉得太長。但周瑜就卡在那,讓孫權不知該怎麼辦。

    劉邦借荊州

    反倒是周瑜率先發難,他親自跑到孫權那,死活要孫權同意西取巴蜀,孫權實在拗不過周瑜,就勉強答應了。就在周瑜返回江陵的路上,他因為那次箭傷,而一病不起,不久命喪巴丘。

    不知孫權聽到這個訊息後,哭的是悲傷,還是高興呢?隨後,孫權就和劉備達成交易,江陵劃給劉備,劉備拿另外的郡來換。周瑜生前誓死捍衛的這個江陵就落到了劉備的手裡,而這個江陵,也就是後來關羽失去的那個所謂——荊州。

  • 5 # 長髮不再飄飄

    何曾屢遭貶低?“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都是讚美周瑜的,只是三國演義之後才頗有微詞,因為什麼?因為老百姓是無知的,史書難懂,評書簡單,自然也就大量傳播…

  • 6 # 中行偃1

    《三國志》周瑜傳幾乎都是《江表傳》的說辭,陳壽大量地引用《江表傳》重點圍繞赤壁之戰來述周瑜的生平,以至於我們對於赤壁之戰的瞭解僅僅是以周瑜傳來做依據!這是不對的,至少是片面的;對於同傳中的魯肅傳“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曹公破走”,完了。看看,魯肅傳中的赤壁之戰就是四個字“曹公破走”!再看看《吳主傳》“大破曹公軍”五個字,下面《先主傳》“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武帝紀》“與備戰,不利”赤壁之戰結束了,《黃蓋傳》“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以上就是赤壁之戰的幾個關鍵人物傳中的正屎。

    不難看出陳壽其實是並不瞭解赤壁之戰的具體戰況,他手中沒有赤壁之戰的其他根據,全憑《江表傳》之言訴諸於周瑜身上。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就用《江表傳》來說事兒:陳壽非常嚴謹,輕易不會對不合乎邏輯的內容進行引述,也就是說對於《江表傳》中他認為可以理解的事他才用,裴松之雖然沒有批評這個做法,但是,做的完全相反,我全給用上,一字不漏,合乎不合乎情理劉義隆你自己看:“至戰日,……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曹公退走。”這就是陳壽故意不引述的內容,裴松之毫不留情地全部引注。這段內容好像沒有什麼呀,陳壽為什麼不用?

    答案就在這裡: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的具體位置沒有什麼人敢下結論,如果是真的有赤壁之戰,經過推測應該是在長江的中游湖北省赤壁地區,當時的長江水域煙波浩渺天際流,周瑜是在下游攻打曹操的上游!你周瑜的什麼船能夠“如箭”?幾個尾掛機?多大能量的鋰離子電池?逆流而上蚱蜢舟破浪前行,用防風打火機才能抽菸,麻油是當時的燃油,周瑜的打火機是麻油的……?蘇軾說驚濤拍岸,蘇軾沒有說驚濤拍火,中國更早就有人知道水是可以滅火的,長江別的沒有還缺水嗎?風!風速比尾掛機還快(注意:此時沒有風帆)!水流呢?王濬攻打荊州的時候,做了十幾個大木筏子,利用長江激流把吳國在江中暗置鐵錐和攔江的鐵鎖連環都給撞斷帶走了,可見江流湍急到什麼程度!你周瑜能逆流如箭?全他媽是假的!不管是不是陳壽用的,就是陳壽用的也是假的!!!裴松之引用東晉歷史學家孫盛的話說:《江表傳》之言,當屬吳人慾專美之辭。可惜的是蘇軾上當了……我們就跟著上當了……

    只有曹操寫給孫權的信還留著嫋嫋餘音: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 7 # 南門太守

    周瑜是漢末三國的名將,這一點毫無疑問,不僅因為赤壁之戰中他的精準判斷和高超指揮,而且在此之前他為孫吳已經立下許多戰功、打的很多勝仗早已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

    周瑜被後世貶低,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周瑜是孫吳鷹派人物,破壞孫劉聯盟,與主流看法相背離

    在孫吳,魯肅是鴿派,周瑜是鷹派。赤壁之戰後如何對待劉備成為孫吳內部爭論的焦點,為了讓自己有一塊可以發展的地盤,劉備親自到京口去見孫權,請求孫權讓出南郡。

    周瑜得知情況後,立即給孫權上書說:“劉備是個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不會久居人下。我建議把劉備留在吳地,給他修宮室,讓他整天吃喝玩樂,使他與關張二人分隔一方,我趁機發起挑戰,大事可定。”

    周瑜認為,如果割地給劉備,劉關張三人必然如蛟龍得雲雨,一定不是池中之物。時任彭澤郡太守的呂範也建議孫權趁機把劉備扣留,不要放他走。孫權理解周瑜、呂範等人的想法,但他現在面臨著曹操帶來的壓力,還需要繼續維護孫劉聯盟,最後還是答應了劉備的請求,讓周瑜撤出江陵,把南郡讓給劉備。

    周瑜的建議雖然沒有得到孫權的採納,但他仍然未放棄在荊州方向進一步發展的想法,在撤出江陵前他回了一次京口,向孫權當面提出了新的構想,周瑜說:“如今曹操剛剛遭受慘敗,內部也不穩定,他已沒有能力發起主動進攻。我請求和奮威將軍率兵進取西蜀,拿下西蜀後,進而取張魯,之後留下奮威將軍守在那裡,並與馬超結援,我回來和您一起佔據襄陽,北攻曹操,大事可成。”

    周瑜提出的是一個宏大計劃,他想趁曹操無力南下之機去取益州,之後再取漢中,這樣孫吳的勢力就連有長江的上中下游,地跨揚、荊、益州,以漢中、成都、襄陽等為依託,向北方的曹操發起全面進攻。

    如果周瑜的這些建議得到落實,那天下就是另一種模樣了,但這種看法被認為缺乏戰略眼光,在面對曹操這個強敵的情況下,孫劉聯合才是正確道路。

    第二,周瑜雖然在孫吳有很大權力,又主持了赤壁之戰,但他生前的軍職較低

    周瑜比孫權大7歲,孫權把他視為兄長,但周瑜對孫權很尊重。《三國志》記載,孫權當時名義上只是一個將軍,大家跟他在一起時禮節還很簡單,只有周瑜每次見孫權都畢恭畢敬,行臣子之禮。

    周瑜對孫權忠心耿耿,所以孫權放心地把最精銳的主力交給他指揮,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但從軍職上看周瑜的地位似乎並不高,直到去世前也不過是個偏將軍,在此之前雖然指揮了赤壁之戰,但當時論軍職不過是個中郎將。

    東漢的軍職,各種名號的將軍可以視為高階將領,在他們之上是所謂的“四鎮”、“四徵”、“四方”將軍,如鎮北將軍、徵西將軍、前將軍等,再往上是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最高一級是大將軍。

    各種名號的將軍以下有裨將軍、偏將軍,再往下是中郎將、校尉、都尉等,孫吳前期一直接受朝廷的任命,所以武將們的軍職普遍不如曹魏高,但周瑜擔任中郎將時孫吳也有不少人擔任著偏將軍、裨將軍的職務,還有多位有名號的將軍。

    如果論資排輩,周瑜、魯肅都遠遠在眾人之後,但孫權用人更重視能力,不少重要戰役讓周瑜去指揮,讓他節制那些比自己軍職高很多的將領。比如在徵黃祖之戰中,周瑜是戰役總指揮,他的副手孫瑜時為綏遠將軍,比周瑜的軍職高了三級,但孫權命令孫瑜必須聽從周瑜的指揮。

    再如赤壁之戰,周瑜幾乎可以指揮所有吳軍,其中包括大量的將軍、裨將軍、偏將軍,而周瑜本人還只是中郎將,直到赤壁之戰勝利後才被提拔為偏將軍。

    第三,為塑造諸葛亮的正面形象,必須有人從反面進行襯托,周瑜承擔了這個“光榮任務”

    諸葛亮在後世被塑造為忠君和能臣的楷模,站在帝王的角度看,諸葛亮很有本事,但卻能廉潔自律、忠心不二,所以值得樹立為典型,供臣子們學習,諸葛亮在後世的地位越來越高。

    為塑造諸葛亮的正面形象,就需要一些反面的典型來襯托,這個反面典型,前期主要就是周瑜,後期主要是司馬懿。

    在很多文藝作品中,虛構了周瑜與諸葛亮爭鬥的情節,周瑜被描述成心機很重又連連失敗的人,圍繞這一點無中生有地創造了草船借箭、借東風、蔣幹盜書、三氣周瑜等故事以及“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名言”,這些都是詆譭周瑜的,周瑜的形象自然越來越差了。

  • 8 # 海海147035523

    周瑜的才華膽識與軍事才才在三國時代是頂尖的人物!

    諸葛亮、龐統、郭嘉、荀彧等人物,屬於策劃、謀略、參謀型文人角色、是依附其主子併為其服務的慕僚人才;

    而周瑜與孫權是姻親連襟兄弟,是大都督、屬實權派人物;智慧才華超人、在三國可與龍、鳳、嘉、彧、司馬懿等人相比!從赤壁之戰測察,周瑜與諸葛亮的心機智謀與計謀戰略相同,旗鼓相當、才智在仲伯之間;

    周瑜文武雙全,武藝超群,統帥三軍、還是員戰將,這在三國堪稱第一全才全能之人,是沒人可相比的!

    在羅貫中的筆下,諸葛亮是《三國志演義》的主角與智慧的化身!是不可能讓周瑜長生不死、繼續展示文才武略;

    假設,周瑜(吳)、龐統(蜀)、郭嘉(魏)三個等量級人物不英年早逝,諸葛亮恐難以施展才華、成其大事、名揚天下,成為智慧的化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病的“天敵”已發現,每天堅持吃,或能有效修復“肝損傷”,肝病的天敵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