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書居

    在當下的各種影視作品中,鰲拜一直是以大奸大惡的形象示人。作為康熙帝四大輔政大臣,難道鰲拜在輔政期間真的一點功績都沒有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鰲拜在輔政時期還頗有些作為。下面從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來分析鰲拜的輔政功績。

    政治上,鰲拜重視民族關係的處理,首先強調滿族貴族統治地位、持續打擊明末弊政殘餘。“首崇滿州”,是皇太極、多爾袞、順治朝的既定國策,鰲拜堅決貫徹了這一國策,從而鞏固了滿清在中國的統治地位。此外,鰲拜提高“理藩院”的地位,其尚書“照六部尚書,人議政列”,從而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控制和管理。後來康熙、雍正還沿用這一舉措。

    其次,鰲拜注重整頓吏治。針對晚期弊政在順治朝的遺留,鰲拜等進行了一些整頓和改革,來提高行政效率和官員的工作能力,清除官場惡習。如順治十八年三月,鰲拜等要求“進奉本章,關係政務,應切實陳奏,一事情正理,明白敷陳,不得用泛泛文詞”,規定本章“不得愉三百字”。甚至不惜得罪督撫,指斥督撫公然受賄,下令對他們“從重治罪”。

    經濟上,鰲拜也加以整治。規定“今後經管錢糧各官,不論大小,凡有拖欠參罰,俱一體停其升轉,必待錢糧完解無欠,方許題請開復升轉”,並“定直隸各省巡撫以下、州縣以上徵催錢糧未完分數處分例”。 此外,鰲拜等仍以勸墾荒地之多寡對地方官員加以獎懲,進而解決墾荒中出現的弊病。

    軍事上,鰲拜採取比較保守的政策,較少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透過休養生息,清廷節省了大量的軍費開支,有利於進一步恢復經濟建設。

    綜上可知,鰲拜在輔政期間是頗有功績的。他之所以不被康熙帝所容,主要是他結黨營私,擅權專橫,他的所作所為阻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不利於康熙乾綱獨斷。

  • 2 # 一拍安陽

    鰲拜是奸臣,因為康熙太正面了,歷史上難得有幾個的好皇帝,自然他的對立面就沒有什麼好名聲。鰲拜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再加上文學作品的薰染,鰲拜翻身的機率就不大了。不過,如今的歷史學家正在一點點地扭轉鰲拜在歷史上的負面效應。

    鰲拜作為四大輔臣,那是用功勞換來的,皮島之戰,松錦會戰、西衝之戰,鰲拜戰績顯赫,是清朝立國的柱國之臣,再加上順治期間對抗多爾袞,可以說,順治康熙一脈能夠坐穩江山,鰲拜功不可沒。

    只是,這個時候,康熙橫空出世,千古一帝,年輕的康熙政治遠大,而此時的鰲拜畢竟已昏昏老矣,無論在才能、遠見、治國方略上都無法達到康熙的理想,康熙需要一些更年輕的輔佐之臣在身邊。歷史就這樣把鰲拜亮在了一邊,。

    其實,在康熙8歲即位,到14歲親政這段時間,大清的疆土並非一片和諧,而這段時間在歷史卻沒有出現更多的風雨,鰲拜的作用也是居功至偉。但是,小康熙要長大了,必須有人退出。

    鰲拜就這樣被康熙拿下了,不過如果鰲拜正是謀反,這可是封建帝王最無法容忍的罪,可從對鰲拜的處理上,我們可以看出,康熙的仁慈絕不是心血來潮。第一,在捉拿鰲拜後,康熙明白,鰲拜既無嚴重的違法亂紀又無惡性之貪汙受賄,更無圖謀不軌的勃勃野心 反之卻做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只是將他“革職籍沒,仍行拘禁”。

    第二件事是康熙五十二年,60歲的康熙還能記起起鰲拜的功勞,特別提到鰲拜:“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 。可見,康熙當年捉鰲拜系不得已之舉。

    第三件事是雍正執政後,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並於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這些身後隆典,說明鰲拜曾在康熙朝立下過功勞,作為康熙的繼承者,雍正在替父親糾正。以上種種可以判斷,鰲拜絕不是影視劇裡的那種謀反篡權的形象。

  • 3 # 可可潘琴

    這個人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土!巴特魯!是一個戰功赫赫的皇室宗親!在黃太極,多爾龔,的帶領下為清軍入關,清掃道路!後來又協助小莊皇后,多爾龔入關後初期的輔政!後來多爾龔死,福林駕崩,遺命輔政康熙!後來康熙親政,他功高蓋主多次觸犯龍顏,又有謀逆之嫌!康熙與之漸遠!後期康熙殺之!《鹿鼎記》歷史他是個為國家盡忠勇士!

  • 4 # 茹叔敬

    他利用輔臣職位,推翻巳經禁圈地,他的圈地使得農民幾乎沒有地可種,饑民都處可見,許多百姓被迫從事其他勞作,長此以往將阻礙清朝農業的發展,並且引起國家秩序的混亂,危脅到大清的統治。鰲大人他怎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說實的他當然知道。但他啊,私慾的膨脹使得他只關心自已的利益,又怎會顧及這些呢?

  • 5 # 讀史明智的小電工

    鰲拜之所以以奸臣形象示人,主要是因為在輔佐康熙的時候爭權奪利,飛揚跋扈,不把康熙放在眼裡,犯了帝王大忌,惹怒了康熙,才被康熙拿下。皇帝要滅他,肯定會潑髒水,把他刻畫出奸臣模樣。

    其實早年間的鰲拜對皇室還是忠心耿耿的。他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可是自己真刀真槍,靠著赫赫戰功打出來的。

    在康熙的爺爺皇太極時期,鰲拜就深受皇太極的信任,在攻克皮島的戰鬥中,由於英男無畏,一往直前,被皇太極授予“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稱號。又在錦州、松錦戰役中立下大功,被提升為皇帝親軍的最高指揮官。

    最能體現出鰲拜忠心的就是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想自立為帝,鰲拜堅決反對,為了堅決擁護皇太極之子為帝,命兩旗精銳護軍全副武裝環衛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以武力威脅震懾多爾袞的野心。逼得多爾袞無奈只能折中立福臨為帝,即順治帝。試想若非忠於皇帝,鰲拜何苦如此得罪權勢滔天的多爾袞呢?甚至此後有三次險些被多爾袞害死。鰲拜面對如此險惡處境,卻仍然不屈不撓,始終沒有迎合多爾袞。

    順治親政後,以鰲拜“軍績頗多,且為國家效力之處,其功甚悉”,將鰲拜由一等侯超升二等公。並視其為心腹,授議政大臣,又拜為巴圖魯總管侍衛,授領侍衛內大臣。即把皇宮的安危交給了鰲拜。可見順治有多麼信任他。而且若是鰲拜不忠心耿耿,順治也不會臨終前託孤,任命他為輔政大臣。

    其實鰲拜在輔佐康熙時期,還是有些功績的,當時反清勢力遍佈各地,鄭成功後裔虎視眈眈,還有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尾大不掉,可以說是主少國疑、外敵環伺、政局動盪、內憂外患。鰲拜若無治國才能,恐怕清帝國早就分崩離析了。起碼他平穩輔佐康熙到親政的年齡,國家沒有太大的動盪,而且康熙親政後僅四年就發生了三藩之亂,若無之前打下的底子,康熙怎麼有實力打敗三藩。

    可惜的是絕對的權利滋生絕對的慾望,權利逐漸迷失了鰲拜的心性,開始結黨專權、肆意殘殺大臣,索尼死後,更無人壓制他,隨之慾望也就越來越膨脹了。最終觸犯到了康熙的逆鱗,被康熙用計拿下,圈禁而死。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想到鰲拜過去的功勞,又下詔追賜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世襲爵位,讓他的弟弟巴哈的孫子蘇赫承襲,蘇赫死讓他的孫子達福襲爵。雍正時期,又恢復了鰲拜一等公世襲,加封號“超武”,紀念他在皇太極、順治朝時期的功勞。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對鱉拜的功罪重加評定,令其後代停止世襲一等公爵,但仍給世襲一等男的榮譽和待遇。由此可見,清朝的歷代皇帝還是比較肯定鰲拜的歷史功績的。

  • 6 # 林間野史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鰲拜一直以奸臣形象示人,他在輔佐康熙皇帝時有功績嗎?答案是否定的。

    鰲拜為什麼最後官至太子太保,位列四大內閣首輔。這都是源於鰲拜前半生的功績,他從小就進入軍營。可以說,大清的建立,鰲拜也有很多功勞。在皇太極還沒死的時候,他就是心腹,為建立大清付出很多。

    攻打李自成,鰲拜就付出很多,也取得很大的功勞。後來到了順治帝的時候,也輔佐了順治帝。

    所以鰲拜的前半生,戰功赫赫,很值得驕傲,但是人是會變的。順治帝后來逝世後,康熙很小就當了皇帝。

    一時間鰲拜成為了權臣,把控朝政大權,不顧百姓死活,貪贓枉法。更為重要的是結黨營私,根本不把康熙放眼裡。這使得康熙皇帝很無奈,為了親政,只好將鰲拜剷除。所以在康熙時期,鰲拜是沒有什麼功績的!

  • 7 # 王榮聯1

    謝謝邀請。鰲拜的奸臣形象,是影視劇劇情發展的需要,更是對歷史上真實鰲拜醜化的結果。其實,鰲拜的一生相當精彩。早年,他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戎馬疆場,軍功顯赫,尤其是松錦會戰的勝利,奠定了清軍入關挺進中原的基礎,被譽為滿州第一勇士。大清入主紫禁城後,鰲拜又力壓多爾袞,輔佐年幼的福臨登基,鰲拜功不可沒。之後,年幼的康熙登基,曾經賭咒輔佐康熙的鰲拜忘了誓言,以至發展到擅權驕橫,結黨營私,甚至挑戰康熙的皇權。沒想到,年輕的康熙三下五除二便輕鬆拿下了鰲拜。這怪得了誰呢?那是他鰲拜得意忘形,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對康熙而言,為了維護神聖的皇權,康熙不得不為之。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抹殺鰲拜前半生的赫赫軍功,全然不顧他為大清帝國立過的汗馬功勞。試問,一個沒有功績的人何以能做到臣?何以能做皇太極、福臨、康熙三朝的元老?

  • 8 # 菜根漫譚

    鰲拜是忠臣也是奸臣,有功勞也有過錯。

    先說鰲拜為什麼是功巨。

    鰲拜是清朝三代元勳。皇太極時,鰲拜是其忠心耿耿的心腹。他戰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被封為公爵。 1643年,皇太極逝世。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爭奪繼位權,形勢極其嚴峻。 鰲拜手握重兵,成為皇位之爭的核心人物,他堅決擁立皇太極之子繼位,並命精銳護軍全副武裝保衛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以武力警告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多爾袞不得不作出讓步,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輔政。

    多爾袞攝政後,殘酷打擊迫害鰲拜,三次論其死罪,差點砍了他的腦袋。

    順治帝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近臣,讓他參與管理軍國大事。鰲拜生病臥床不起,順治帝親臨其府邸看望慰問。孝莊文皇后病重,順治帝朝夕侍侯,鰲拜也寸步不離,廢寢忘食,跟著服侍。順治帝十分感動,對他大加讚賞。

    再說鰲拜為什麼是奸巨。

    1661年,順治帝去世,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即康熙帝)繼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但因其資格老,軍功高,常常盛氣凌人,專橫跋扈,自作主張。 倭赫是康熙帝身邊的侍衛,因對鰲拜表現得不太禮貌,鰲拜就以他擅騎御馬為罪名將其處死。接著又以“怨望”的罪名,將他全家滅門,家產籍沒。 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不同意鰲拜換地的要求,鰲拜便要將三人處以極刑。康熙帝雖然年幼,但心知他們三人並無大罪,不允鰲拜所奏,只准各鞭一百,沒收家產。鰲拜卻毫無顧忌,公然矯旨,將三人處死,並強行換地。1667年,康熙親政。蘇克薩哈請求解除自己輔臣之任,想迫使鰲拜一同辭職。鰲拜卻不願失去手中的權力,就給蘇克薩哈捏造了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項罪名,提出應處他凌遲、族誅之刑。康熙深知鰲拜包藏禍心,竭力保全蘇克薩哈性命。鰲拜卻氣勢洶洶,咆哮朝堂,甚至於“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全族。 這時,鰲拜的權力已經達到頂點,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就像當時康熙宮中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所記載的那樣:“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 鰲拜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 康熙帝不得不下決心剷除鰲拜。為此,他挑選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武藝。然後,康熙帝召鰲拜入宮覲見,眾少年一擁而上,將鰲拜擒拿抓捕。 接著,康熙帝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有30條罪狀,應革職、立斬。但康熙帝還是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叛逆之跡,對他作出寬大處理,免其死罪,囚禁於牢中。

  • 9 # 鄧海春

    康熙帝沖年踐位,國家大權主要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四大臣執掌。鰲拜儘管名列四輔臣末位,但戰功赫赫,且野心勃勃,又擅長玩弄權術,逐漸的在輔臣中取得了首腦地位。

    四大臣輔政時期,基本延續順治時期的政策和格局。如果說功績,以下幾件事應該算作是。

    在吏治整肅方面,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清除官場弊病,首先在順治十八年(166 1年)二月,遵照順治的遺詔,廢除了宦官十三衙門,設定內務府,規定“內官俱永不用”。一改前朝重用宦官的積弊,為有清一代避免宦官干政開闢了先河。

    提高國家權力機構的行政效率,調節國家機器的運轉。對於官吏貪汙舞弊,行賄受賄,私徵強派,侵吞丁額等惡習,下令“從重治罪”。嚴格官吏的選拔和考核制度,廢除八股取士,改以策論取士,減少進士名額。對於貪酷、不謹、年老、有疾、才力不及、浮躁的官吏,或懲辦,或解任,或致仕,或降級呼叫;而對於“才能之員”,下令“不論資俸”,“將才能之員,選擇補用。”

    在經濟方面,鰲拜輔政時採取了一些措施,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國家鼓勵墾荒,並以墾荒的數額作為對地方官吏的考核條件之一,同時對百姓承種的荒地,一律給予帖文,承認土地所有權,並免徵三年稅收。特別鼓勵外省官民到人煙稀少的四川墾荒種地,由官府“措處盤費,差官接來安插”。此外,也實行了一些輕徭薄賦的政策,對於災情嚴重的地區實行蠲免稅糧和發倉賑濟。康熙三年(1664)六月下令將順治十五年(1658年)以前的各項錢糧一概蠲免。據《清聖祖實錄》不完全統計,鰲拜等輔政8年中,全國各類蠲免共174次,涉及範圍達16個省的七八百個府、州、縣。

    鰲拜輔政時期實行“更名田”。康熙八年(1669)三月,政府下令將在明末農民起義中已經被農民佔種的土地,“給予原種之人,令其耕種,照常徵糧”。至於無人耕種的土地,允許招民開墾,這樣就確認了這部分農民佔種土地的所有權。

    鰲拜輔政時期的一系列恢復生產的措施,曾經收到一定的效益,輔政時期人丁和耕地數量都較前有一定數量的增長,據有人統計,人丁平均年增長率達1.7%,土地平均年增長率達3.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鏽鋼保溫杯可以裝奶粉喝嗎?不鏽鋼保溫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