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唐長老多肉札記

    剛買回來的蘆薈怎麼種?

    蘆薈並不是指單一一種植物,而是百合科蘆薈屬植物的總稱,其下包括很多個品種,常見的品種有不夜城蘆薈、珍珠蘆薈、中華蘆薈、木立蘆薈、庫拉索蘆薈等等,相對稀有的品種則有暗血帝王蘆薈、女王蘆薈、鬼切蘆薈、黑魔殿蘆薈、聖誕蘆薈等等。蘆薈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它們都有肥厚的葉片,葉緣和葉背有白色或者黃色鋸齒狀尖刺,前端斜尖,葉色多為綠色,也有少量紅色葉片的蘆薈,比如說聖誕蘆薈和暗血帝王蘆薈等。

    蘆薈應該算是最容易養活的植物之一了,所以我們平常栽種的時候只要氣溫合適,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難度,可以說是隨便栽隨便活!不過所有的蘆薈品種都不耐凍,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不但會停止生長,而且不適當保溫禦寒的話,還可能導致它們出現凍傷化水和直接凍死的情況!因此題主在冬季栽種蘆薈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雖然它們很皮實,但如果操作不當的話,也是有可能養不活的!

    那麼題主剛買回來的蘆薈應該如何栽種呢?首先如果題主買回來的蘆薈帶盆的話,就建議暫時不要換盆,就在原來的盆裡養著,等到春天氣溫回升以後再行換盆也不遲。題主實在要換盆的話,那就不要脫土,直接帶土換盆,將蘆薈帶著原土移到的更大的花盆之中,然後再者周圍填入新的土壤就行了,我之前這樣給蘆薈換過好幾次盆,一點問題都沒有。

    其次如果題主買回來的蘆薈不帶盆的話,那就適當的修根,將乾枯老化的根系都清理掉,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晾1-2兩天就可以拿去上盆栽種了。至於栽種的土壤,建議題主使用疏鬆透氣且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比如說30%的腐葉土加50%的粗河沙,再加20%的煤渣配置而成的混合土壤,栽種好以後將蘆薈放在通風且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養護,暫時不要澆水。

    那麼蘆薈栽好以後一直不澆水嗎?也不是!題主得根據養護環境的氣溫來,如果氣溫低於10℃,就建議題主一直讓其盆土保持乾燥狀態,等氣溫回升到10℃以上才給蘆薈直接澆一次透水,之後只要氣溫合適,蘆薈很快就會發根服盆了。如果題主的養護環境氣溫本身就在10℃以上,那題主就不用等待,在蘆薈栽種好5天左右就可以直接給它澆水了,澆完以後就繼續放在陰涼通風且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養護,7天左右檢查一下盆土乾溼情況,如果差不多幹透了,就再澆一次大水,順利的話15-20天左右蘆薈即會發根服盆,到時候再將其移到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去正常養護就行了。

  • 2 # 廣匯傢俱

    因為剛買回來的蘆薈還沒有適應新的生長環境,所以比較容易出現生長問題。這時需要將它放到半陰處,避免強光曝曬,並且減少澆水停止施肥,來儘量減少外界帶給它的刺激。這樣能夠讓它快快適應環境,正常的生長。選擇土壤

    種植蘆薈時,泥土最好抉擇排水、保水性、透氣、蓄肥的良好效能,不要選擇 沙質土壤,要選擇肥沃、適合生長的土壤。可以自己配置,用河沙加園土和腐殖土。或者腐殖質+田園土+河沙(煤渣也能夠),按照2:2:1的比例停止配製。

    合理施肥

    蘆薈特別耐瘠薄,但是為了促進蘆薈生長,長得健壯,也要施少量的肥料,常用的肥料是氮磷鉀比為15-15-15的複合肥,如果盆栽花盆直徑 25~35 cm,高為 15~40 cm,每次施用3-7g就可以了,兩個月施用一次。半年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每盆施0.5-1.0kg澆水

    蘆薈被稱為是“旱不死的花卉”,所以不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假如土中長期積水會形成爛根。一般情況,春季5~7天澆一次水;夏日2~3天澆一次水,避免烈日暴曬,澆水水分揮發;秋季,5~7天澆水一次。冬季,溫度在15℃以上,15~20天澆水一次。蘆薈厚厚的肉質葉能儲存大量的水分,平常是不必要澆水的,假如害怕控制不好水,能夠摸最底層或新長的葉片,乾癟了就該澆水了。

    種植方法

    將土壤裝在花盆裡,儘量讓土壤鬆軟些,蘆薈的根部最好要帶有土壤,在土壤中間挖一個坑,大約1指深就可以,將蘆薈放進去,用土壤將它的根部埋起來,稍微的把土壤拍一下,不到拍的太過結實,然後可以給它澆少量的水。做好冬季防凍

    蘆薈起源於熱帶,典型的喜溫畏寒,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當溫度降到5℃左右時蘆薈會停止生長,要採取一些保溫措施,比如移到室內或進行適當遮蓋。

    總的來說蘆薈很好種,也許我們棚內的條件比較合適,冬天能安全越冬,不怎麼管理就能長特別大棵,喜歡種植蘆薈的人就在家裡種一盆吧,記住三耐三怕肯定能長好的。

  • 3 # 園藝印象

    蘆薈屬於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品種很豐富,最為常見的莫過於不夜城蘆薈、斑紋蘆薈以及庫拉索蘆薈了,隨著多肉植物火起來,現在珍珠蘆薈、蘆薈女王、聖誕蘆薈等蘆薈屬多肉植物也悄然走紅。蘆薈之所以被大家廣泛喜愛,除了觀賞性好也與其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附加價值有關,比如:美容作用、藥用價值等。

    蘆薈雖然好養活,但養出狀態也不易!剛買回來的蘆薈一般這樣上盆:

    1、新手養蘆薈建議買帶盆帶土的,比裸根的容易養活:

    入手蘆薈苗有裸根和帶原土原盆兩種選擇。個人覺得,新手養花選擇帶育苗盆的更好,買回家後不脫土或保留少量根部的原土換盆,這樣服盆期短也更容易服盆。

    2、選擇適宜的花盆和育苗土:

    栽培蘆薈適宜採用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的土壤,既可以購買盆栽營養土也可以自己收集腐殖土、沙瓤土、松針土等用於栽培,注意根據蘆薈的冠幅選擇大小合適、透氣性良好的花盆即可。土質疏鬆細膩、養分充足,花盆大小適宜更有利於蘆薈群生長側芽。

    3、上盆前用陶粒墊底並新增少量底肥效果更好:

    蘆薈忌積水,長時間積水易爛根,上盆時可用陶粒、瓦片或煤球渣墊底,可以起到疏水層的作用,能減少積水爛根的機率。上盆前新增少量的有機肥用於拌土或作底肥,更有利於服盆後養分充足、旺盛生長。

    4、上盆後正確養護:

    蘆薈上盆以後,服盆期應避免暴曬和淋雨,放置於通風良好的散射Sunny下服盆。服盆期間可根據盆土乾溼度進澆水,保持盆土微潮更有利於快速服盆。帶原土上盆的一般一週左右即可服盆,裸根的蘆薈苗則需要10-15天左右。

    養蘆薈,注意這些細節就不怕養不好:蘆薈喜Sunny但忌暴曬,夏季過強的直射Sunny會導致蘆薈幹尖、卷邊,甚至發紅,所以夏季需要適當遮陽,其餘季節可保持充足的光照。蘆薈需要一定的空氣溼度但忌積水,日常養護澆水一定要適量。天氣乾燥的季節也可採用噴施葉面水的方式代替澆水。大部分的蘆薈都易群生,除了春秋兩季勤施薄肥,每間隔1-2年還需要換盆、換土一次,爆盆的蘆薈在換盆的同時還需要及時進行分株。蘆薈不耐嚴寒,冬季除了保持盆土偏幹,越冬溫度還需要保持在5℃以上,以免葉片凍傷,發紅或化水。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下降至5℃左右時,需要及時將盆栽蘆薈收進室內過冬總結:

    養好蘆薈除了正確上盆,與日常養護也密不可分,擺放於充足的散射Sunny環境下、控制好適宜的盆土溼度和環境溫度,加上生長期勤施薄肥,就是養好蘆薈的秘訣!

  • 4 # 愛笑的熊哥

    蘆薈怕Sunny直射,所以避免暴曬。

    蘆薈不怕乾旱,但是根系不能泡水。所以花盆裡面的土儘量多加海草土椰殼等有機質,蓬鬆透氣不積水。

    一年至少換一次盆土。冬天換最好。

    澆水不能太勤,基質表面透再澆,一次澆透。

    花盆儘量用白色或者淺色,防治Sunny照射溫度太高傷害根系。

    蘆薈每年從根部會長出三個或者更多個小苗,這些小苗有自己的根系之後,切下來移栽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蘆薈葉子切成小段。放在乾淨的溼潤的沙子裡,放在溫度適宜的陰暗區域,保持溼潤。一般一週左右就會萌發根系和小苗。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繁殖。

  • 5 # 百科植物

    蘆薈最怕的就是被Sunny直射,所以家庭種植的最大問題就是要避免它被暴曬在Sunny下。

    雖然它怕Sunny,但是蘆薈不怕乾旱,它的根系不能泡水。所以花盆裡面的土儘量多加海草土椰殼等有機質,蓬鬆透氣不積水。

    一年至少換兩次盆土。最好不要在冬天換。

    澆水不能太勤,基質表面透再澆,一次澆透。

    蘆薈每年從根部會長出三個或者更多個小苗,這些小苗有自己的根系之後,切下來移栽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蘆薈葉子切成小段。放在乾淨的溼潤的沙子裡,放在溫度適宜的陰暗區域,保持溼潤。一般一週左右就會萌發根系和小苗。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繁殖。

  • 6 # 小鎮老劉

    養殖蘆薈首先要了解蘆薈的生長特性,然後根據其生長特性,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蘆薈的存活率。

    1、透氣性較好的花盆

    蘆薈是熱帶、亞熱帶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空氣。選擇泥瓦盆來種植和栽培蘆薈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泥瓦盆透氣效果比其他的花盆要好很多。

    2、適合的光照和溫度

    蘆薈多生長在熱帶地區,所以非常喜歡光照。在光照好的地方,蘆薈就會生長的十分茂盛。所以在種植蘆薈的時候要為其提供良好的光照條件,經常讓蘆薈曬太陽,夏季擺在室外接受光照,冬季則置於室內注意保溫。

    3、選擇適宜的栽培土

    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溼、不通風透氣,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砂土用來種蘆薈是再好不過,因為砂土本身透氣性非常好,排水性也良好。蘆薈是多肉植物,根部最怕積水,那麼使用砂土的好處就體現在不會積水,避免蘆薈根部腐爛的情況。

    4、良好的澆灌習慣

    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澆水最好保證一週一次,不要過於頻繁。太多次數的澆水會讓蘆薈根部不透氣,產生爛根壞根的現象。

    蘆薈的保健價值

    抗衰老

    蘆薈中的粘液,以多糖類為核心成分,粘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 粘液素存在於人體的肌肉和胃腸粘膜等處,讓組織富有彈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會喪失了彈性而僵硬老化。

    構成人體的細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細胞就會逐漸衰弱,失去防禦病菌、病毒的能力。另外,粘液素還有壯身、強精作用。

    促進癒合

    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癒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癒天數。蘆薈漿汁製劑對面板創傷、燒傷以及x線區域性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 7 # 花田紅袖

    蘆薈是一種肉質植物,葉片肥美,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蘆薈可以吸收輻射、灰塵,還能淨化空氣,也是生活中的小幫手。

    那剛買回來的蘆薈怎麼種呢?種植蘆薈也不是要求很高,我們先從準備工作做起:

    種植蘆薈準備工作

    修根:剛買回來的蘆薈,在上盆之前最好修剪一下根系,將長得過長的根系、枯根以及過老的根系適當修剪,利於蘆薈的生長。

    土壤:蘆薈適宜生長在肥沃、疏鬆、透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推薦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混合土,也可以在土壤里加入少量骨粉或者腐熟肥做基底肥。

    花盆:最好選擇透氣性比較好的花盆,瓦盆為首選,也不用太大,跟蘆薈植株相當就可以了。

    剛買的蘆薈的種植

    修根後的蘆薈,需要在傷口處抹上草木灰或者木炭粉消毒,也可以晾乾傷口之後再上盆。在花盆的底部鋪上陶粒或者碎瓦片,增加排水性。蘆薈種植的時候不要種的太深,在盆底鋪一層土壤之後,將蘆薈放進去,儘量讓根系處於伸展狀態,扶著蘆薈邊往盆裡加土,邊搖動花盆,讓土壤與根系充分接觸,避免土壤過於鬆散,澆水之後塌陷。

    種植好蘆薈之後,若是乾燥土壤上盆,需要一次性澆透水,溼潤的土壤上盆不需要澆水,然後擺放在陰涼通風處等待服盆。

    蘆薈的養護方法

    光照:蘆薈喜好Sunny充足的環境,也耐半陰,光照強烈時需要適當遮陰。蘆薈長期擺放在光線弱的地方或者過於隱蔽的地方,會造成徒長,影響株型。

    溫度:蘆薈不耐寒,冬季養植溫度不能低於5℃,當溫度在冰點的時候就會發生凍害。

    澆水:蘆薈比較耐旱,怕積水,澆水過多蘆薈會徒長,容易倒伏。冬季根據室溫來澆水,南方保持盆土乾燥,北方可以適當澆水,保持土壤微幹。春秋季是蘆薈的生長期,每週澆1次水,保持盆土微溼,夏季一般每週澆2次水,經常向周圍環境噴水,降低溫度。空氣乾燥時,經常向葉面噴水。

    施肥:蘆薈對肥料的需求不多,剛種植的蘆薈因為土壤里加了基底肥,不需要施肥。在生長過程中,可根據蘆薈的長勢決定是否需要施肥。也可以在蘆薈的生長期每個月施1次稀薄肥液。

    病蟲害防治:可能很多人會奇怪,蘆薈也會發生病蟲害啊,在通風環境不好,又溼度大的條件下,很容易受到病蟲害侵擾。蘆薈常見的病害有炭疽病和灰黴病,需要用抗菌劑401醋酸溶液噴灑。常見的蟲害有介殼蟲,可以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殺蟲,並且增加通風環境。

    結語:蘆薈對水分和肥料的需求量都不多,除了生長期之外,平時儘量讓盆土處於乾燥狀態,空氣乾燥的時候經常給周圍環境噴水保溼;如果土壤的肥力足,可以不用施肥。

  • 8 # 西安大宅設計小姐姐

    蘆薈屬於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品種很豐富,最為常見的莫過於不夜城蘆薈、斑紋蘆薈以及庫拉索蘆薈了,隨著多肉植物火起來,現在珍珠蘆薈、蘆薈女王、聖誕蘆薈等蘆薈屬多肉植物也悄然走紅。蘆薈之所以被大家廣泛喜愛,除了觀賞性好也與其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附加價值有關,比如:美容作用、藥用價值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秋後,面板開始乾燥,起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