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宣齋藝術館
-
2 # 知行合一返璞歸真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書法界對一句話推崇備至,見字如見人。上大學選字帖的時候,我們的大學老師曾經開過一個玩笑:選顏真卿的都是值得託付的男人。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顏真卿還有他著名的《祭侄文稿》。
顏真卿,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25歲考中進士後,開始了他波瀾壯闊而又令人唏噓的一生。顏真卿為官,頗受百姓稱讚,但受到楊國忠厭惡和排擠,也是頗不得志。安史之亂時,多次帶領義軍對抗叛軍,贏得了巨大聲望。公元783年,李希烈叛亂,顏真卿遵朝廷旨意曉諭叛將,多次拒絕叛軍的招降,且大義凜然,最終被叛軍所殺。
《祭侄文稿》,為示尊敬,將全文奉上: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辰,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閒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一字亦不辨)爾(“爾之”塗去)幽宅(“相”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755年,安史之亂後,顏真卿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756年正月,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是一篇至情至性之作,是顏真卿在追憶侄子時,悲憤、不忍、痛苦等各種情緒交加下所做的,完全真性情的作品,文中有多處塗改,可見當時顏真卿的情緒是多麼複雜。我們也得以得見他偉大光明的正面歷史性相背後的真性情。
《蘭亭序》真跡已無處可尋,就讓我們好好欣賞這天下第一真跡《祭侄文稿》吧。
-
3 # 愛設計的糖糖
記得以前初中歷史課本上都有各朝代的名家及名作,是書畫歷史上的瑰寶,現如今有些還儲存在各地方的博物館中,也有一些真跡遺失不在。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並稱“顏筋柳骨”;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歐陽詢的《九成宮澧》;
宋徽宗的“瘦金體”、《芙蓉錦截圖》;
“畫聖”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閻立本的《步輦圖》、《歷代帝王像》;
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
4 # 我是冰娉
葛飾北齋在19世紀創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繪板畫——《神奈川衝浪裡》,讓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浮世繪里,不僅僅只是有那些奇形怪狀,又頹廢的人物。該畫作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洶湧澎湃的海浪,浪裡有三條奮進的船隻,英勇的船工們正為了生存而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而激烈的搏鬥,非常正能量。
但是看過馬遠的《水圖》後,才發現,這幅浮世繪上的海浪畫法,早在南宋就有了。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歷史上,畫面有水的畫作不少,更多的是以留白的形式讓人感受水面,或僅在船隻周圍寥寥幾筆表現水波,而極少有人對水的觀察細緻入微至此,並將水的形態美感用筆墨技巧描繪在紙上。
馬遠的作品大多喜歡作邊角小景,人稱“馬一角”,《水圖》,並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而學畫水,卻少不了臨摹他的《水圖》
這幅圖共十二段,絹本,分為十二段,有十二種不同的水的姿態描寫,十二種不同的意境,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一幅水圖缺了一半,沒有具體圖名,由尖小的細浪組成,這是秋天時,Sunny燦爛,微風輕輕吹過的水面。
在“層波疊浪”裡,大幅度起伏的波浪用粗重的線條描繪出來,浪間捲起浪花,洶湧澎湃,向看不到邊際的遠方奔騰而去。這樣的水面繪畫技法,在浮世繪里經常可見。
在“寒塘清淺”裡,稀疏寥寥的線條圍繞著露出水面的石頭,這水可真淺,像是溪水一般。
在“黃河逆流”裡,畫面大幅都是巨浪,浪間捲起的浪花都向前奔騰,卻又一個急轉逆湧,不知道這是哪一段的黃河,有著這樣咆哮著向前傾瀉的氣勢?
在“雲舒浪卷”裡,茫茫的海面籠罩著霧氣,波浪湧動中一個急浪呈拍岸之勢,遠處隱在霧氣中的後浪接踵而至,一刻不停,這應該是大海中的景象。
每一幅圖上,據傳圖的題名,是南宋寧宗皇后楊氏所寫,分別是寒塘清淺、洞庭細風、細浪漂漂、層波疊浪、雲生蒼海、黃河逆流、雲舒浪卷、長江萬頃、秋水廻波、湖光斂灩、曉日烘山。
還有題跋:寒塘清淺一鑑開,洞庭風細起徘徊。細浪漂漂催波湧,層波疊浪入潮來。雲生蒼海潮翻墨,黃河逆流倒山海。雲舒浪卷濤漸息,長江萬頃碧波回。秋水廻波流澹澹,湖光瀲灩曉色開。曉日烘山出仁者,仁者無言蕩清懷。
#筆墨千秋#
-
5 # 古今書畫那些事兒
不知道大家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會是否還有印象,那一幅山水長卷慢慢升起來時,全場沸騰的情景,那就是《千里江山圖》。被張藝謀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展開出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震撼了整個世界。
《千里江山圖》用一整絹畫成,有乾隆師題詩,還有宋朝蔡京的題跋。作者是一十八歲的少年王希孟。全長有十多米,寬有50多釐米,開首是高山之巔直入雲霄,其後丘陵連綿,崇山峻嶺,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大自然的神奇躍然畫上。
在畫的最前面有幾行字“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以謂天下士在作而已。”這篇題跋出自蔡京之手。當時這幅畫呈現宋徽宗手中時,他也感嘆真是神來之筆,就是自己也畫不出來啊,儘管自己也是書畫才人,真是太美了,後來蔡京看到了這幅畫,硬是軟磨硬泡,讓這個花鳥皇帝賞賜給了蔡京。後來經歷了種種傳奇才流傳到現在,也是一種奇蹟。
《千里江山圖》雖然是絕世長卷,但是細節精緻,一點一畫無一處敗筆,在每一次的故宮展出中,都引來人潮湧動,讓無數人歎為觀止。畫的每一處都是精緻,不亂,不枝蔓,通篇清秀逼人,是一幅靈魂之作,是作者的唯一傳世之作,是他的心血。也是中國的國寶,民族的榮耀。
-
6 # 元元的天下
說到中國傳世名品書畫,不由得想到故宮館藏十大書畫珍品之一《韓熙載夜宴圖》,關於它先說個小故事。
2008年的冬天,二師兄在戎城繁華的東街上等車的時候,看見眾人圍著一個衣著如北方的漢子在看一幅畫,因車久侯不至,忍不住湊上去看個熱鬧。
原來是幅傳統的人物畫,眾人也不識誰人大作,據它的主人聲稱從遙遠的北方某城來此做生意,折了本無著落,不得已才拿出珍藏的卷軸,欲尋識寶人看看。原本見他挺老實的憨厚模樣一聽此言,眾人將信將疑,問他要多少。一聽要五十萬,圍觀者議論紛紛,說你這啥人的大作,值這麼多啊?!他卻一問搖頭三不知,說不識上面的字。
二師兄一聽,明白了是騙子編故事賣假畫,跟大觀樓下裝農民挖得寶貝,不識賤賣一個套路。待見畫上題款畫名為《韓熙載夜宴圖》,二師兄不覺笑道:"你這畫若是真的,賣五個億也有人要!"眾皆愕然,問什麼畫這麼值錢。
"知道《清明上河圖》吧,一個級別的國寶,故宮博物院珍品,除非被盜,能到你手裡?!據清《石渠寶笈》有記:該畫本自南唐經千年流轉,歸清廷御書房珍藏,有乾隆皇帝一段題記,並有若干方鑑藏印,以及南宋時的行書殘缺題語。
由於溥儀出宮後變賣,成為在民間輾轉流入京之琉璃廠的"東北貨",1945年張大千偶遇之,愛不釋手,被精明的店主看在眼中,一開口要黃金五百兩!這在當時,足可買下一座前清王府的天價了。
1952年準備移居巴西的張大千,欲轉手此畫,在收購海散佚文物小組負責人徐伯郊的努力下,他將所藏夜宴圖和另兩幅名畫以及敦煌密卷等,僅折價兩萬美元賣給了國家,以防寓居海外,萬一國寶流失成千古罪人……"
眾人聽罷一鬨而散,二師兄則心想,就你這水平能當飛簷走壁的大盜,也不識貨啊!仿得好歹不說,起馬弄個高產點的齊白石,張大千等人的,這都上課本插圖的古畫珍品,不識不會買,買的人焉有不知的?當文物騙子也要有點敬業精神,有點專業常識行不行!
話說這《韓熙載夜宴圖》為什麼這麼著名呢,一來傳世名畫中人物工筆就不多,絹本加設色,除了畫家的技術水平,更由於這幅古畫人物眾多,更包含著眾多的歷史人文資訊。
畫中的主人公韓熙載,出生於五代十國的亂世,官宦世家子弟,富詩才聞世。他曾南下時發豪願:"江南若肯用汝為宰相,必長驅定中原。"在《全唐詩》《全唐文》中,旨有其詩文。
而據《宣和畫譜》講,這幅畫是由南唐宮中畫院高手顧閎中,奉後主李煜的旨意,為韓畫的寫真實錄,實在難得的君臣考察繪本。但令人奇怪的是,畫中夜宴活色生香,韓熙載縱情享樂,何來雄心壯志之士相?
一種說法是已歷南唐三主的韓熙載,此時年紀大了又經歷人生起伏,希望遠離廟堂,早日平安抽身隱退,所以選擇形骸放浪示人。在這幅傳世經典畫作中,他在歡娛之際,是否早已預感了南唐滅亡的命運?
在這幅夜宴圖中,還可以得到關於唐代服飾,音樂,傢俱,叉手禮等諸多資訊。最後要說現存的夜宴圖,也不是顧閎中的真跡,而是宋代摹本。假如有一天顧的原畫被找到,又該引得多少人爭相一睹為快呢?
-
7 # 沉香輕語
說起書畫傳世經典,我首先就會想到《洛神賦圖》,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畫。
首先因為它有著非常傳奇的生世,為我們展示了一場美麗的邂逅。公元222年,31歲的曹植從京城回自己的封地,途經洛水時,彷彿看見一名美麗的女子踏水而來。曹植驚為天人,寫下了傳世名作《洛神賦》。
《洛神賦》正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相遇、驚豔、陳情、相戀、分別和思念。東晉畫家顧愷之以《洛神賦》為藍本,以連環故事畫的形式,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洛神賦圖》。
在這幅畫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曹植一行人在回封地的路上休息,拉車的馬兒此時已缷下了韁繩,在路邊吃草嬉戲。曹植寬袍峨冠,在隨從人員的護衛下,立在洛水河邊向遠處眺望。
遠遠看見,平靜的洛水河面上,女神雲鬢峨峨,裙裾飄飄,手持著蓮瓣形狀的羽扇款款而來。天空中,一輪紅日緩緩升起,一條巨龍正向著紅日騰飛。侍從們呆若木雞,曹植靜靜地看著空中的女神,似乎害怕打擾了這位美麗的仙子。
第二部分中,女神已經來到曹植的地方,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是曹植對洛神美麗外貌的形容。而顧愷之在畫中則將曹植所描繪的女神形象恰到好處地勾勒了出來。她忽而飄在雲中,忽爾又在遠處的山林中採摘靈芝。
第三部分中曹植向洛神追訴自己的愛慕之情,洛神感受到了曹植的情誼。從她的眼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她似乎也對曹植含情脈脈。但是此時她的身邊還有兩位女神相伴。
畫面進入第四部分,一段曠古絕今的人神之戀在眾神的祝福下徐徐展開。此時女神已經站在曹植身旁,似乎正在互訴衷情。畫面上的一切將詩篇中曹植與洛神相戀的纏綿,唯美地表現出來了。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洛神很快就要離去了。畫面進入第五部分,描繪了曹植與洛神離別時的情景。洛神坐在青鳥上,曹植站在樹下,雙手前傾,似乎正在苦苦挽留。青鳥背上的洛神也頻頻回頭,似乎也不忍離去。
進入畫面的第六部分,洛神並沒有遠去,而是選擇回來與曹植一起離去。畫面中兩層樓船上,洛神依偎在曹植身邊,她手中的那柄蓮瓣狀的羽扇也已經被曹植拿在了手中。他們渡過了洛水,來到岸上,喜結良緣,在侍衛的護送下緩緩離去。
顧愷之高度還原了曹植《洛神賦》中所描繪的這段美好的愛情,使這個本來就頗為傳奇的愛情故事以更加立體生動的形式流傳了下來。顧愷之的這幅畫作一出,當時的就無人敢再作《洛神賦圖》。這就是我喜歡《洛神賦圖》的原因之一。
其次,顧愷之在這幅畫作中展示出來的超高的技法,是我喜歡這幅畫的第二個原因。為什麼《洛神賦圖》的畫面會如此生動形象呢?原來顧愷之在《洛神賦圖》中所使用的是一種名叫高古遊絲描法的繪畫技法。這種畫法無論是描繪山水景緻還是人物,都非常能表現出線條的流暢感。給人一種既像春蠶吐絲,又如春雲浮空行雲流水,是顧愷之最有名的畫法。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失,顧愷之的原著已經不知所蹤。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只儲存了宋人臨摹的3幅作品,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大損失。
-
8 # 鬥鬥飛0416
石濤《書畫合璧冊》,紙本墨筆,冊頁,十二開,每開縱23釐米,橫16釐米
石濤認為,繪畫創作有著理障、物障兩種法障,唯有用“一畫”敞開繪畫之“蔽”,才能彰視訊記憶體在的真理。
破除理障不僅要破除古人之成法,破除“師古人之跡”的觀念,而且要破除古人的技法,“用我之筆墨之法”,達到隨心所欲的創作境界。破除物障體現於繪畫造型上,即畫家要超越物象的形體,把握物象的物性和本質,在似與不似之間選擇和權衡,達到“萬物齊”的境界。
當畫家掌握“一畫”之法後,就可以“信手一揮……寫生揣意,運情摹景?畫不違其心之用”。此外,石濤還以“一畫”為理論基礎,論述了藝術創作中的傳承與創新、法則與自由、整體性與多樣性等關係,並認為,能否將這些美學範疇統一起來,關鍵在於創作主體的內心體驗,畫家應從“一畫”這個根本法則出發,做到“意明筆透”。
“一畫”論將筆墨技法和繪畫理論融合在一起,從繪畫美學的高度詮釋中國山水畫的審美本質,將中國畫藝術提升到了形而上的哲學層次,為中國傳統繪畫美學開創了新局面
-
9 # 大姑婆子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代表作:《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回覆列表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真跡 (頂級神品卷) 宋絹設色,畫心縱507.3cm 橫24.6cm 林衡鑑藏
歷代古書畫可劃分為6個級別,一,頂級書畫, 二,珍稀書畫 ,三,精品書畫 ,四,普品書畫 ,五, 精品帶殘書畫,六,次等書畫。
林衡館藏的《十大名畫》《十大書法》名畫真跡價值可分為8個級別,6星為滿星。
此卷張擇端落款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可謂是絕世神卷,筆筆精妙,落筆精準,筆法細膩而線條流暢,一筆帶過,採用天然顏料著色,為宋畫特有的繪色,古樸之風樸面而來,實在舒意無限,閱覽全卷無一敗筆,中華第一神品此卷真跡當之無愧。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