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尤年1
-
2 # 西廨七叔
這個問題簡單說是因為好的書法作品需要一定的創作情緒,而酒可以激發創作者的情緒和靈感。想起這麼一句話“有詩無酒不相稱,有酒無詩俗了人”,文人的靈感在一定的時候會因飲酒而激發,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到:“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描述的就是草聖張旭在酒後創作那種肆意揮灑的豪邁。
-
3 # 畫家唐思源
酒後創作?呵呵,那是喜歡喝酒的人忽悠老婆的藉口。你看見那個古人是醉後寫書法詩詞的?
聽說?
耳朵是容易壞事的。
人最清醒的時候是早晨。王羲之的蘭亭序,後面部分寫的不理想,就是醉了控制不住手筆。
李白是看破紅塵喝酒寫感嘆。如果他不喝酒,詩更加好。
不說了,
喝酒的會罵人了。
今天我也喝了兩杯,寫字有點東倒西歪,將就一下吧!
-
4 # 言者青青
酒與書法自古以來就有密切的關係。唐代“三絕”之一草書張旭(因酒後草書送外號“張顛”),“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目視為神。”可見張旭嗜酒嗜書到了何等地步。蘇軾本人也曾說過:“枯腸得酒芒角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在《枯木道士賦》中對蘇軾的創作情態說更妙,“東坡尤以酒為神,故其觴次滴瀝,醉餘顰呻,取諸造化爐錘,盡用文章斧斤”。 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也說東坡“醉時吐出胸中墨”。
為什麼古代書法家喜歡酒後揮毫創作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那種娛樂並不發達的環境下,能夠促使書法家興奮地恐怕只有酒了。酒能促使血液快速迴圈,敦促大腦興奮膨脹。如果,喝酒興奮了,性情自然發洩,而書法家喝酒喝多了,揮毫書寫,肯定與往日不同,達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其書法作品會大放異彩。
與張旭齊名的懷素和尚(狂草書法家),“每酒酣興發”。他曾說過酒後創作的秘訣:“醉來得意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人人來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酒後書法創作,完全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只有這樣,才能“忽然絕叫三兩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懷素《自敘帖》)了。
酒能提神,酒後古代書法家能達到至高的境界。清朝末年書法家李正華說,“將臨必飲酒,無日不臨池,也無日不醉酒也。微醺時作書,益淋漓酣暢,筆墨飛舞”,
酒與古代書法家們有著密切的關係。前面提過的那位清朝末年書法家李正華,曾自號為“醉餘生”。聽起來似乎是笑話,仔細琢磨,古代書法家喜歡酒後創作也有他一定的道理,書法就似創作詩詞,需要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處在一種激昂奔湧的狀態下,寫出的文字才生動精彩,流芳百世!
古代有許多書法家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飲酒不純粹是為了口腹之需,而是為了使書法更佳絕妙。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現在我們書法愛好者在書法學習和創作中,不能學習古人的貪杯,因為畢竟時代不同了,不一定選擇借酒寫作這種方式了,否則會有“東施效顰”(漢語成語)之嫌了。
-
5 # 時光happy
酒後反應遲鈍,頭暈目眩的搞書法創作很難控筆(尤其是寫正楷),古代寫得好的也就張旭、懷素幾位草書大師,這也全仗平日苦練功夫了得,一般人還是別嘗試吧。
-
6 # 墨池煙雲
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酒也是文人膽,亦可助興,沒有酒,可以說就沒有“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李白。沒有酒,就沒有“吾師醉後依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的懷素,也沒有“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張顛。當然更沒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實乃“樂亦酒,憂亦酒。忘卻世俗,擺脫拘束,酒尤酒”
古代騷人墨客,文會、雅集、夜宴、月下把杯,無非就是為文賦詩,擬書作畫。那麼酒自然成了激發思緒,捕捉靈感的絕妙佳品。詩,詞,文,成了,隨之書寫下來,此時痛飲後的揮毫,一筆而就,猶若神助。把宕蕩奇肆的草書和淋漓酣暢的文巧妙的融會為一體,自然天成。
可見酒與詩書畫脫不了干係的,正所謂“酒也者,真醇之液也。真不容偽,醇不容糅”,大抵詩書畫亦求“至真至純”之妙。
“詩書依酒成,酒在詩書中”
-
7 # 千千千里馬
書法學習的核心就是筆法,筆法需要善於用筆,如果筆法難以控制,是不是沒有學好筆法呢?
對此千里馬是深有體會的。我自己學習書法幾十年也沒有學會“筆法控制”,我以為像我這麼笨的人本來就活該,但是,後來我發現,控制筆法還真不是你笨不笨的問題。
明代祝枝山的草書,看得出來喝酒了嗎例如,你再笨也能學會騎腳踏車是不是?但是,想想自己第一次騎腳踏車,是不是也也感覺笨的要死?或者說感覺學腳踏車也是笨笨的?
所以,控制筆法肯定沒有那樣難,但是,確實也不容易。
至於你說古代書法家喜歡酒後創作書法,那就與控制筆法沒有什麼必然聯絡了。酒能助興,這是自古就有傳統認知,所以,到底是酒助興還是興助酒,這事還真不好說呢!
俗話說“借酒澆愁”,如果不借酒是不是就不能愁了?是不是沒有酒就不會興奮了?我看這是不一定的。
但是,題主的意思,好像是說本來寫字就不敢含糊,就不怕喝多了亂寫嗎?我覺得這真的會的!
吳昌碩的小楷據說,王羲之的《蘭亭序》是酒後微醉寫的,所以,至今無人超越,就是王羲之自己也沒有超越。
杜甫的《酒中八仙歌》裡面描寫了八位狂士,其中張旭和賀知章兩位是書法家。賀知章善於草書,而張旭個性張揚,是超級書法家,這就把喝酒與書法推向一個極致。古來的文人墨客,莫不把酒與書法聯想在一起的。
我們不妨看看杜甫如何描寫酒文化與書法。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宗之瀟灑美少年, 酒酣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地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
明代張雨草書寫的杜甫《飲中八仙歌》不知是不是酒後寫的杜甫在這首詩中描寫的人物都是很有名氣的。唯一沒有名氣的只有焦遂,但是,焦遂的酒量很厲害,八仙中都有醉了,就他沒有醉。
其中特別馳名的是李白、張旭、賀知章三位大神。
杜甫描寫張旭的詩句也非常傳神,說“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地如雲煙”。如果沒有張旭喝三杯的酒氣做襯托,他那“揮毫落地如雲煙”的煙還能冒出來嗎?
但是,這是藝術誇張,例如,像顏真卿的《祭侄稿》寫得多有“雲煙”啊,但是,這雲煙能有酒助興嗎?
杜甫,就是一個愛喝酒的人,他結交了不少朋友,都是酒仙,其中就有李白。
趙孟頫的書法杜甫的這首詩,就寫於他與李白分別大約一年之後。杜甫寫的這“八仙”並不是八仙聚會的一次紀實,而是杜甫把這幾個“酒仙”給寫在一首詩裡了。
所以,感覺非常真是,其實,都是杜甫說給我們的故事。
比如說,杜甫沒有見過張旭,也沒有見過賀知章。其它的五位大仙,應該都是與杜甫有交往的人。
關於張旭,我們知道他是“張顛”,是唐代的狂草第一人,他對筆法的把控,應該說是進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的。他怎麼用筆,也是“落地如煙”的。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一輩子也難以達到用筆自如,更不要說“揮毫落地如雲煙”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書法的筆法就這麼難這麼神秘呢?
千里馬是這樣看的。
首先筆法是有規律的什麼是筆法的規律?很簡單,就是你如何把筆畫寫出來的道理,如果按照這個方法可以把字寫出來,你寫的字過程就是筆法的過程。
臨摹會輸在起筆、行筆、收筆嗎?看看清代吳讓之臨摹的《乙瑛碑》所以,我們總結一下,筆法實際上概括起來,就是起筆、行筆、收筆這麼簡單。
但是,我們往往很容易輸在起筆、行筆、收筆的任何一個環節上。
如果我們仔細看你就會發現:凡是大師的經典書法作品,他們的筆法,都有明明白白的起筆:行筆、收筆變化。
凡是平庸的書法作品,他們的筆法都是含含糊糊的。
劉洪彪的草書所以,即使我們在臨摹書法作品裡,也能夠看到這個規律。你就可想而知,筆法究竟是難還是我們的方法不對?
所以,書法很容易敗在起筆、行筆、收筆的任何一個環節上,這就是筆法的難度。
其次筆法是有難度和的藝術筆法的難度是什麼?筆法的難度就是兩個,一個是有規律可循,一個是又要不能死守規律。例如,一個字應該寫的小就是對的。一個筆法是中鋒入筆就是對的,這就是基本的規律啊,但是,不是所有情況下,那個字都應該寫得小點就對,也不是所有的那個筆法都是中鋒入筆的,這就是書法的藝術。
臨摹《聖教序》的筆法細節,你注意到碑刻與拓本的區別了嗎如果書法沒有藝術,只有套路,那書法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所以,比學習筆法更難的是學習書法藝術的規律。
而我們難以控制的,就是書法藝術的規律,這就是筆法的難度,尤其在草書中,筆法的筆畫又特別變化無常。
最後是筆法是書法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書法,就沒有藝術也沒有欣賞價值。
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筆法,因為所有的情感成分,藝術感受都要透過對筆法的表達才能實現。
例如,歡樂、痛苦、惆悵、堅強、憤怒等等,如果沒有筆法的藝術變化,就不可能從書法的藝術本身得到體現。
例如,《蘭亭序》的閒適無慮,《祭侄稿》的憂憤、悲痛,《古詩四帖》的亢進激昂,《韭花帖》的空靈恬淡,《寒食帖》的孤寂、彷徨,這些藝術境界都是從筆法中一一體現出來的。
趙孟頫的書法,一以貫之的氣概如果筆法沒有這樣的藝術和思想境界,也就等於沒有書法的藝術靈魂了。
書法的終極藝術是“筆精墨妙”,這些藝術特點都要集中體現在筆法之中。
筆法除了筆痕筆跡還需要有筆意和墨法,這些都是筆法的靈魂所在。
所以,藝術家在創作書法藝術作品的時候,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寫字那麼單純,對筆法深刻的意志表達,才是筆法的靈魂,也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所以,一個書法家如果沒有精湛的筆法技巧是不行的。但是,比筆法技巧更高的還是他們的精神層面。這個層面絕不是酒在控制,而是一個書法藝術的精神理想在控制。
-
8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個問題元代鮮于樞已經說了:
膽!膽!膽!
衛夫人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用筆是要膽量的,所以借酒壯膽。
然而膽再大,還是要落到筆法上。李世民膽夠大,玄武門兵變,但無法落筆,溫泉銘寫得軟乎乎如油條。
毛澤東就把膽落到筆法上了,看看這個霜字:
-
9 # 一笑貫長天
任何技藝精熟之後都是常人不可想象的事!
賣油翁的故事人人都熟識,庖丁解牛也是有文作證,只是現實中真正對於這些在某些領悟能達到技精如神的人物,人們往往是看到了才相信,真的有如此人物存在!
對於書法,現在人看慣了全神貫注,筆筆謹慎的書法人,所以大家都認為,這樣寫書法是理所當然的正確,一但有人提出這種書寫方法是錯誤 的,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接受得了!
我一直懷疑千古以來就存在這種錯誤,所以,從唐以來人們再也寫不出魏晉人的風流書法!正如題主所說的沒有人酒後可以寫出古人那麼絕佳的書法,就是因為如此!
當然,這只是我的片面之詞,大家可以當做是醉後之言,但是,我一直堅持,我相信我的論斷!你呢?
-
10 # 寫字吧
德國的哲學家尼采,曾在他的著作《悲劇的誕生》中,提到過一個概念,叫“酒神精神”。聽起來有點高深,簡單地說,“酒神精神”就是指個體內在情緒的宣洩,是拋棄傳統束縛迴歸原始狀態的生命體驗,從中獲得的極大快意。
魏晉時期的名士劉伶,一生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他在《酒德頌》這樣說:“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正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追求自由、忘卻生死。
中國古代,愛酒的文人墨客大有人在。隨便數數,“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楊萬里“一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
而說到與酒有關的古代書法家,首先想到的是並稱為“顛張醉素”的張旭和懷素。這兩位大神,一位常常大醉之後,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一位酒後興起,管他牆壁、衣物還是器皿,看到什麼,就在上面寫。酒後的癲狂,更能他們使激情沸騰,靈感迸發,而草書又是最能表達情緒的書體,酒後的忘我創作,能使他們在情感中找回本我。
酒在書法創作中能起到激發靈感的作用,也能使書家直悟本心,擺脫束縛,是天真的顯露。酒對書家創作出登峰造極之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
11 # 琴音萬古
什麼是筆法?不是,不能是現今人理解有神秘技藝性的運筆方法,總攬性說就不過是個圓生直、麴生方,其要領要體悟理解“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
12 # 大方書法工作室
調鋒(尤其使轉)是用筆難中難,凡書均要,草書更。另個話題嘛,古代書家,有不少懷才不遇或春風得意者,憤焉興焉,厚積薄發,如火山待時而發,似洪流等洞而出,而逢酒常籍之以吐心聲銷塊壘(有時未必借酒)。自認應有此況。這也是中國血鑄的特別文化特色,詩當真語,書為心聲。我興我發關誰事?醒來山水幾知情?如此與,匡是否?
-
13 # 書生打天下
顛張狂素,意在筆先。李白斗酒詩百篇。書聖酒後寫蘭亭,都是文化底蘊。酒文化與文學藝術結合的緊宻,愛好書法的人知道酒喝多了,寫字手抖,寫不好字的。文人情懷,何必執著!
-
14 # 夕陽文秀
草書不是每人學書法能撐握的,五體書法草書最難控筆,首先他的行書一走很好,才能轉形學草書,學書法是有一定誤性才能學狂草,有些人不適合學草書,在現代沒有哪一位高人狂草能超越古代,就這書法不管你下再大功夫,趕超不了古人,前天我在老年大學上課,真正體會王羲之書法字的變化太多,無法理解,不管從哪一頁字,有幾個同樣字,沒有同樣寫法,如果有高手把王義之字理解透徹他就能趕超古人,但決對沒有人超出王義之。學寫好字是很難的事。控筆狂草,你不能看別人寫狂草快法,實際上一定要有觀字流動,控筆不能快,下筆不能太重,輕重度撐握好、須要認真看,和寫,眼觀很重要。這是我的看法。
-
15 # 道舞空靈
酒後能出入法度。酒精作用使落筆不易準,揮毫又不能不守法度,這種矛盾每使書作出新意。狂草尤講出入法度,所以酒後有助於表現其意趣。當然,狂草主要憑天分,史上寫狂草成功的本無幾人。
回覆列表
說些實際的吧!
古人習書啟蒙即執毛筆,且日行生活皆與之相伴,何況考取功名作文答題,更是看家立名之本。所以,一手好字即是文化的體現也是身份的象徵,所到之處會令人敬慕三分。毛筆成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試想,如此下來三四十年的功底,其掌控毛筆的能力也非常人可及,其造詣也是非同小可。(遠的不說,僅從清人的和民國的文化中即可看出)以至酒後性來文思泉湧,放浪形骸之下、醉眼朦朧之中的盡情揮灑,既有溫度、又有法度,往往精彩跌出又不失修養。
此有《蘭亭序》《祭侄稿》《古詩四帖》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