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蟹蟹媽
-
2 # 小紅帽果果的日常
有些事情孩子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大人最好別摻和,如果過分去替孩子解決問題,那麼孩子就失去了自助能力,以後等孩子大了,在誰會上是沒有判斷是非,動不動就問父母親戚朋友,沒有主見,很難成事!
-
3 # 高三提分報考朱立賢
最重要的一步是要相信孩子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才能放手讓孩子做事!家長多引導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到18歲孩子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就是成功。關鍵是學會放手,放手,放手!
-
4 # 紅歌達人秀
引導孩孑獨立解決困難的方法有哪些?
遇到什麼困難首先引導孩孑充分了解這種困難的難點在哪裡,闢如:今天下了點小雨,小孩孑就不想一個人到學校去讀書,非要爸爸媽媽用車子送。你就要給他講清道理,現在雖然條件好了,有車孑可以送你,但是你要從小養成成一種不怕困難的精神,做個好學生,做個有出息的好孩孑,這對於你以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小孩孑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不能他一提什麼要求你就完全答應他,根據實際情況小孩子確實有困難辦不到的事情,大人要和他一起面對,也不要訓斥,讓他說出真活,然後進行引導,幫助他提高克服困難的決心。
-
5 # 心靈有語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釋出了“2020年人才市場最看重的10項技能”,就把“Complex Problem Solving(解決複雜問題)”放在了第一位。
解決困難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從出生,我們就面臨人生的第一大困難,很多嬰兒沒有闖過這一關,便夭折了。困難隨時降臨,也無時無處不伴隨著我們。可以確定地說,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於解決困難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出生不費力,採取剖腹產,醫生幫著拉出來;平時爺爺奶奶疼著、爸爸媽媽慣著,稍不順心,只要一哭,萬事有人幫;上學了,依然有家人幫忙排除萬難。於是,孩子們只有把學習成績的偶爾不理想當成了困難。可以說,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困難?更不知道該如何獨自解決困難了?
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分以下幾步走:
第一步——認識困難。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困難,“順境”、“ 逆境”是一對孿生兄弟。我們要讓孩子在順境時注意培養樂觀的態度;在逆境時不忘培養堅韌的毅力。把“順境”和“逆境”當做人成長的歷練場,用對待“順境”時的平常心去對待“逆境”,珍惜“逆境”給自己帶來的積極能量。孩子只有認識困難以後,才不會被困難嚇退,才能直面困難,“知難而上”。
第二步——分解困難。在孩子成長中,小到一道數學題,大到學業職業事業婚姻等等,都會存在困難的身影。這個時候教會孩子把困難的組成因素一一列出來,審視困難的組成因子,在心理上就會“化解”困難帶給孩子的心理壓迫。比如:孩子覺得寫作文太難了,對寫作文的興趣和信心也不高。家長這時候就需要幫孩子一起分析作文寫不好的原因有哪些?是積累詞語不夠?還是閱讀量太少?又或者是缺少寫作技巧?……讓孩子在面對一個困難時學會一個字“分”。就是把困難這座大山分解成很多小石塊,然後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塊一塊搬走,那困難也就不再是困難了。
第三步——做做做做。這一步要求我們在以上兩步的基礎上行動、行動、再行動。都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從頭到腳的距離”,也就是說,在“知道”和“做到”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難,但我們作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就要堅信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一直走下去,就會走出困境;一直堅持下去,就會“化困境為順境”,讓孩子確信走在自己親手打倒的“困難”鋪就的路上,才會看得更遠、走得更穩!
以上三點是我個人對引導孩子獨自解決困難的方法。認識困難,需要慧眼;分解困難,需要慧心;而做做做做,則需要行動!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慧眼、慧心和執行能力開始吧!
-
6 # 心花木
引導孩子獨自解決困難,是一件融合了孩子性格、素養、能力培養的多維論題。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和判斷,是影響他們面對問題採取措施的重要前提。是否能夠認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父母的榜樣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從幼兒期,受父母和周圍的大人言語行為影響,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三觀是否符合社會期許,是孩子們面對問題時的行為動力。孩子面對困難時,家長需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橫加干涉;在孩子面對困難氣餒和求助時,家長要循循善誘,耐心引導,教會孩子分析解決,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1、性格培養: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教會孩子肯定自己,鼓勵孩子超越自己。培養孩子敢於吃苦,敢於挑戰的精神,建立正確的三觀;
2、素養培養:幫助孩子明白合作和互助的必要,讓孩子懂得禮儀和專注的優勢。面向社會對孩子的培養和培訓都是功利的,要引導孩子正確理解社會需求與自我價值實現的共通點,讓她們能從自己克服困難的行為中感受到周圍環境和社會認同的快樂感;
3、能力培養: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不盲從的能力,逐步掌握必要的生活、生存技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敏銳的判斷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
-
7 # 教少年強中華
舉例說明吧。比方說早上按時起床,首先 ,晚上睡覺前要對孩子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早上一定能按時起床 ,對吧?”。然後你要給他定個鬧鐘,可以提前十幾分鍾。不到最後時間,你千萬別去叫他。讓鬧鐘去叫他。他起來後要說:“寶貝真的長大了,能按時起床了”。用不了幾天,他一定能按時起床。不信你試試。
-
8 # 梅花媽媽育兒
首先,在實踐中鍛鍊孩子,從易到難,逐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顯示生活其實就是最好的鍛鍊孩子的環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鍛鍊孩子,讓孩子從學習,磨鍊中,建立自信。例如,1歲多的孩子最初是不能順利用勺子將食物送到嘴裡,但經過觀察大人如何操作,多次反覆實踐練習,最後就做到了,這種透過實踐獲得某種能力非常有利於自信的形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在孩子各個成長階段選擇合適的事情來鍛鍊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其次,教孩子學會分解困難,逐個環節攻破,最終解決困難。
其實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剛開始遇到困難時,不知道如何下手處理。教孩子學會將困難分解,困難被瓦解後,再逐個環節攻破。記得女兒她爸爸有次教女兒穿鞋,她爸一直說:“你看就是這樣穿啊,很簡單,就是這樣!”她爸一邊說一邊示範。但是女兒一臉沮喪,一點兒沒弄明白。見證了全過程的我走過去,一邊示範一邊講解:“我們先把鞋口扒開,再把腳塞進鞋子,然後再把鞋後跟用力往上提起。”同樣是穿鞋子,我是將穿鞋子一連串動作分解,逐個講解和示範,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孩子明白並掌握了這種解題思路,面對其他問題或者困難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
-
9 # 小猴貝的生活錄
針對孩子目前的年齡階段,適當鍛鍊他做一些努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務(孩子太小就先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訓練),並對他的結果給予積極正面的鼓勵。
比如,我家娃4歲了,他現在吃完飯(他吃飯最慢,有時就剩他一個人)後我要求他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廚房洗碗臺上,他現在的餐具已經是瓷的了,他剛開始有點擔心害怕,在我堅持吃飯最晚的要自己收拾的原則下,並給予他相信能做到的鼓勵,他自已就做到了,端得碗盤戰戰兢兢的,事後再給他表揚下,讓他繼續保持。
再比如,自己疊衣服,他剛開始把這個當遊戲亂疊一氣,但是我會用激將法讓他看到,要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可是很厲害的,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做到的,激發他的求勝欲, 他會努力做到完美的。
如果孩子能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那以後他在面對困難時,也會傾向於自己想辦法解決。家長在引導時,儘量教他解決問題的一些思維能力,有什麼問題,難處在哪裡,想什麼辦法能解決,如果真得有困難或者自己真得做不到,那就有沒有外援方案,這種思路很有必要向孩子傳達。
-
10 # 松鼠聊心理
引導獨立解決困難的三個要點
一、適合孩子的心智發展水平
很多家長會盲目地去刻意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譬如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報道,說一個父親為鍛鍊孩子,帶著孩子去游泳,結果連自己都被困在了大河中央的漩渦中。幸好在父子兩精疲力盡時被救了。孩子經歷了這樣的“鍛鍊”,很可能不緊沒有得到能力的鍛鍊,反而可能因為這次恐怖的經歷體驗,會變膽子更小。
科學研究發現,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會自動地出現對某些事物的自主探索的興趣。譬如三歲左右的孩子,會非常有興趣地模仿大人的日常行為,於是搶著要去做一些事情,如掃地等。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稱孩子這樣一種出現回去主動嘗試探索某些事物的階段為最近發展區,通俗的理解就是,孩子即將出現某些方面的能力萌芽。
正確地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恰當時機,就是在某種能力即將萌芽的時候,即孩子的心智發展進入最近發展區的時候。
過早地去鍛鍊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是拔苗助長的行為。不僅不能有效地鍛鍊到孩子的能力,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喪失興趣,再嚴重可能就是厭倦甚至排斥,如果像前面說到的那位游泳的父親那樣做得極端的話,很可能在孩子心中種下恐懼的陰影。
二、為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間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急於讓孩子學會一些東西,不停地教孩子要這樣做要那樣做,把教育變成了一個講道理、灌輸和替代的過程,甚至變成了一個與孩子進行情緒對抗的過程。其實,每個孩子都具有遵從自己的天賦,自由地深入地探索事物的能力。而且,兒童處於這種依從天賦自由探索*的狀態下,學習和成長是最有效率的。所以,最有效率引導孩子鍛鍊能力的方式是,給孩子提供充分自由探索的環境和相應的條件後,家長或老師要做的就是陪伴、鼓勵、支援孩子去自由探索,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方式,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急於去指導、干預孩子,更不可替代孩子,必要時做一些示範,最好是能讓自己進入到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分享
孩子能力的成長,其基礎是親身的體驗。但僅僅只是體驗,習得的能力僅停留在經驗的層面,不易上升到規律的歸納與總結層面。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和語言,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分享的體會和想法,會促進孩子對所觀察、所經歷、所體驗的資訊進行歸納總結。如此便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同時也鍛鍊了孩子思維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引導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尊重、順應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個人特點。不能簡單地聽取一些缺乏科學原理的指導建議或個人經驗,甚至是按照個人的沒有科學基礎的觀點去進行。
回覆列表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在我“溫室”裡成長,遇到一點問題或者困難家人都幫忙解決,從而小孩就習慣了遇到什麼事就第一時間叫大人來幫忙。那怎麼才能讓孩子肚子解決困難呢?
1. 先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問題,先引導孩子認識問題所在。
如果一發生什麼困難,即使很小問題,爸媽可能會沒耐心教導那麼多,直接自己去處理就好了,覺得這樣更省時間。但是這樣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不獨立,小問題都無法解決。所以,每當遇到困難,即使很小,爸媽都要耐心教導孩子認識問題在哪裡,只有認識問題所在,才能慢慢引導他怎麼去解決。多引導孩子講更多,這樣他也會自己去思考。
2. 嘗試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
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免不了會搶玩具玩,搶來搶去的,孩子可能會哭,硬要搶回來。這時候,可以問下他:為什麼要搶玩具?或許他會說因為玩具被搶了很生氣,不想自己的東西被搶走。那麼,爸媽要先理解他心情,說:”媽媽理解你的心情,玩具被搶了肯定不開心,但是你搶回來了,小朋友他會是什麼感受呢。”這時候孩子就會思考,也會覺得其他小朋友也會一樣不高興。
3.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思考解決辦法的後果
怎麼引導?接著,媽媽可以說“怎麼才能做到讓你們兩個人都開心呢”孩子可能會提出一兩個方法,“我可以請他先給我玩。”“這樣的話又可能會發生什麼呢?”“他會拒絕。”“那你還能想出其他的辦法嗎?”“我可以說服他,每個人輪流玩這個玩具多長時間,或者等他玩久了,我可以拿其他引起他注意的玩具跟他玩,來換他手裡的玩具。”“這個主意不錯,很棒,你願意試一下嗎?”
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孩子想的辦法可能不好,但千萬不要立刻否定,而是要委婉地告訴他們或者引導他們可以想其他不同的辦法。
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嘗試著讓孩子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大人都去幫忙“撲火”,重點是要讓孩子自己學會去思考,再去處理解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獨立去解決困難,並且享受這個過程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