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urunding

    第二, 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壓迫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 ;

    第三, 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阻滯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序;

    第四, 太平天國的反抗精神掀開了華人民對於反封建反帝制反侵略的革命鬥爭的序幕;

    但是,這場太平天國也有著它自身的侷限性:

    一、崇尚拜上帝教,中不中、西不西的宗教代替了本土宗教,本質上還是一個以封建迷信為主的運動;

    二、洪秀全做為領導人,自稱“天王”,其實際意義仍舊是帝制為主,換湯不換藥;

    三、同時反清王朝和外國侵略者,兩線開戰,沒有用一個相對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沒有分化瓦解兩者之間的關係,造成兩強結合共同撲滅了這場運動。

    上述講了這麼幾點,其主要就是為後面的回答做一些鋪墊,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為什麼洪秀全不聽從部下的話,在兵圍天京期間選擇突圍呢?

    一、大家看到,我說的是部下,原因是勸洪秀全突圍的是李秀成,而不是陳玉成,兩人都是在太平天國後期著名的年輕將領,是洪秀全後期的左膀右臂;二、有句話很能符合當時洪秀全的心境:“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做為太平天國的“天王”來說,他認為天平天國是由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因此誰都不能把它從自己身邊奪走,哪怕就是死;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錯誤的估計當前的形勢。

    自太平天國在天京建都以來,無數次打敗了清王朝的進攻,形勢大好,使得洪秀全開始盲目自信,哪怕在“天京事變”之後,雖然元氣大傷,還是啟用了很多年輕的將領征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因此,常年在深宮裡待著的洪秀全盲目自大起來,他認為現在的情況只是暫時的,各地的太平軍隨時能夠來勤王護駕,只要自己能夠堅持到底,鼓舞人心就行。

    殊不知,這次兵圍天京早已不同以往(早起剛建都時也被圍過),各地的太平軍早已不像當年的軍隊了,自“天京事變”後的元氣大傷的後遺症越加的凸顯,同時還有外國侵略者的助紂為虐、添風加火,太平天國的滅亡是註定的;

    四、另一種可能就是“自信爆棚”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在於洪秀全是建立拜上帝教起家的,自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兄弟,那麼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就是自己也信以為真、深信不疑呢?

    有句話我記得大致意思是:“想要騙人首先要騙自己”,所以,為了太平天國上下都能團結在聖父聖子的周圍,把自己代入角色並且深信不疑的可能性也挺大的。

    正因為如此,在最後關頭,“病及投醫”,深信自己的聖父“上帝”能夠幫他、幫天國渡過危機也不是不可能不是。

    綜上三點,就是我對於洪秀全個人不肯突圍的原因分析,用四個字的成語來囊括一下,可以用:“剛愎自用”來形容,所以封建迷信害死人也不無道理……

  • 2 # 大瀚聞史

    首先,天平天國當時氣數已盡,即使選擇突圍也改變不了最終的結局。

    太平天國鼎盛時期控制了江南很大區域,並分兵北伐和西征,給予清王朝很大打擊。但經歷了天京事變、石達開遠走等一系列動盪後,太平天國再也無法重現往日的榮光。此時天京又被重重包圍,太平天國沒有穩固的後方和兵源,即使選擇突圍也無濟於事。

    其次,洪秀全深居宮中已久,已喪失了革命的鬥志和熱情。

    洪秀全自從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就極盡奢靡享受之能事,將政務軍事拋之腦後。加之原本東王楊秀清就大權獨攬,使得洪秀全長時期只作為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而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洪秀全已經陷入到奢靡的宮中生活不能自拔,一點僅有的革命鬥志也早已經消磨殆盡,此時讓洪秀全讓城別走,拋棄自己的“溫柔鄉”,已變成奢望。連曾國藩也感慨:"洪賊深居簡出,從不上朝發令”。

    最後,天京被圍時陳玉成已經不在了,勸說洪秀全選擇突圍的應該是李秀成。

    陳玉成死於1862年,他被叛徒奏王苗沛霖出賣,解送到清營被殺,終年26歲。而天京被圍發生在1863年,當時天京城外圍要塞盡失,城中糧食也消耗殆盡,忠王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準,併發瘋似的以毒草充飢,最終中毒身亡。

  • 3 # 毛驢縣令

    我們看看,當時太平天國的版圖就這麼一點,江浙,福建一點,江西,湖北湖南一點,這個版圖佔大清國版圖很小的,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等都遠遜於清。

    洪秀全於1851年在廣西起兵,1853年打到南京並定都於此,南京也就是天京。一路的血雨腥風,一路的顛沛流離,一朝進入這繁華的煙花之地,就迷失了自己。於是開始花天酒地聲色犬馬,還開始爭權奪利,最終導致1856年的天京變亂,這是一次嚴重的內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石達開於是出走,留下來的將領,也是矛盾重重相互猜疑。當時清廷跟英法聯軍打仗,沒法騰出手來對付太平軍而已。此時的洪秀全早已變了,貪戀榮華富貴,貪戀這種舒適的日子,他再也不想活著那種顛沛流離輾轉騰挪的軍事生活了,還有,他身體也不好,真的難以適應這種軍馬天下的生活了。

    另外,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也應該清楚當時的形勢非常嚴峻的。太平天國範圍就那麼一點,周圍都是清軍,而且還是經過團練後的湘軍淮軍這些。而此時清政府處理完了跟洋人的事後,可以騰出手來專門對付太平軍,這樣就更加危險了,如果突圍出逃,是很難逃脫湘軍淮軍的圍追堵截的,而且缺穿少吃的,各種物資很匱乏,還不如賴在天京城裡一天是一天了。

  • 4 # 不書公子

    首先糾正一下,建議洪秀全突圍的是忠王李秀成,而不是陳玉成,陳玉成在1862年6月就已經被俘就義!

    “永安建制”中,太平天國分封諸王。但事後不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就在戰鬥中犧牲,太平天國的實際權力落到東王楊秀清手中。

    “天京事變”後,東王楊秀清被殺、北王韋昌輝被誅、翼王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幾大元勳死得死、逃得逃,整個太平天國因此由盛轉衰,洪秀全麾下精幹能臣損失殆盡。

    為穩固現有局面,洪秀全大力提拔李秀成、陳玉成等青年將領。陳玉成去世後,李秀成獨木難支,天京面臨著隨時被攻破的危機。李秀成戰功赫赫,卻做不了洪秀全的主,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洪秀全自身來說。多年驕奢淫靡的生活,已經使這位本就靠著楊秀清這幫老兄弟及裝神弄鬼起家的平庸天王喪失了鬥志和方向,再無重振雄風的野心。李秀成勸說洪秀全突圍時,曾鬧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做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由爾理。爾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爾怕死,便是會死”——火燒眉毛,洪秀全仍對會有“天兵下界救己”深信不疑!

    其次,李秀成資歷尚淺,根本勸不動洪秀全!“天京事變”後,洪秀全猜忌之心日盛,任人唯親,石達開因此負氣出走,李秀成雖忠心耿耿,但他的精明強幹與洪秀全的安於守成發生了碰撞,故而李秀成並不討洪秀全喜歡!

    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本在於內部腐朽!

  • 5 # 最後的騎兵90

    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開始,僅僅數萬之眾,圍長沙、克武漢定都南京轉戰千里,席捲南方是何等氣勢磅礴。

    讓城別走的建議是忠王李秀成提出的,洪秀全不接受也不是沒有原因。

    1.敵我雙方攻守逆轉。

    太平天國自起義以來,一直處於攻勢。北伐西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面對圍剿自己的湘軍也是毫不畏懼,統帥曾國藩幾次被打的差點自殺殉國。

    一場天京事變,天國精銳死亡殆盡,戰鬥力直線下降,而湘軍卻是越戰越強,曾經兩次打破江南江北大營的太平軍英勇不在,其他戰場上太平軍也接連丟城失地,天京深陷包圍。

    洪秀全不是不知道,如果真的讓城別走,滿清的軍隊定會窮追不捨。太平軍一旦出城,面對氣勢洶洶的湘軍決然難以抵擋,還不如堅守天京,憑藉堅城或許還有希望。

    太平軍戰力下降,可以參考包村戰役,此前太平軍幾次派兵圍剿這麼一個小村莊,都以失敗告終,侍王李世賢組織起二十幾萬人前去攻打,也是在付出慘重代價才消滅幾千人還沒有外援的小村莊。

    2.洪秀全個人原因

    天京再次被包圍,洪秀全身患重病,根本不可能再出城逃亡,更何況洪秀全十幾年不理政事,到這不代表洪秀全就是糊塗蛋,不然,也不會在天京事變後,提拔重用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來維持局面。

    享受了十幾年醉生夢死的生活,洪秀全也知道此時的天國已經無力迴天,這一生也算值了,讓城別走,也不過多苟延殘喘幾天。

    洪秀全以拜上帝教起家,當了十幾年的天王,不是明主,也絕非十足笨蛋,締造了太平天國曾經的輝煌,也親手造成天國的沒落。

    拒絕讓城別走,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太平天國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太平天國是歷史上最後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但埋下了反封建反殖民的種子。

  • 6 # lamajoy

    首先題目就錯了,陳玉成早死了。天京被圍建議洪秀全讓城別走的是李秀成,但是天王不聽。原因估計有二:

    一是洪秀全在王宮享受了十來年荒淫無度的奢侈生活,肥胖不堪,身體多病,行動不便。作為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中的鄉下人,能享受這麼久的帝王生活,也知足了,身體狀況不允許二次創業了。

    二是他長期呆在後宮,周圍人多年的讚美、阿諛奉承早就讓他麻木飄飄然,感覺自己真的是上帝之子。到天京被圍,依然覺得會有天兵天將在最後時刻挽救天京,保天國江山萬年,所以他覺得不用逃離。把自己徹底忽悠了!

  • 7 # 山楂樹2094

    逃?能往哪裡逃?四下都是清軍,再加僧格林沁的馬隊,天京城破後幼天王不是逃了嗎?逃脫沒有?沒逃脫嘛。

    不逃,還可憑藉堅城作最後抵抗,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不逃,還可把戲演下去,餓死病死也不丟面子;如果逃跑,不但立即土崩瓦解,被抓住後會被千刀萬剮,太可怕了。

    所以洪天王哪裡也不去,寧願迴天堂。

  • 8 # 歷史倒著看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李秀成提出的讓城別走,是死中求生的唯一辦法。然而,洪秀全卻勃然大怒,說出了“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的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的昏話 ,而且真的坐困孤城,將萬千太平軍將士和國運,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雖然洪秀全算不上是個軍事家,但以其多年的征戰經歷,他不會不知道死守天京的結局是什麼,那麼他還為什麼一意孤行呢?

    個人認為,除了大家分析的原因外,洪秀全的人格缺陷,即疑心過重,是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定都天京後,洪秀全的疑心病就開始持續發作,先是疑心楊秀清陰謀篡權,假借韋昌輝之手搞了個天京事變,一時間是血流成河。而後又疑心石達開懷有二心,大肆封自己兄弟為王牽制並最終逼走石達開,造成軍隊嚴重分裂,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天京被圍後,我相信洪秀全不是沒想過突圍,但他自知自己在太平軍將士心目中,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神的光環。一旦離開天京,李秀成等將領若是擁兵自重、心懷不軌,自己的身家性命恐難有保障。同時,洪秀全作為一個半吊子文人,也懂得一些歷史知識。當年李自成的大順軍倉皇逃離北京後,一路上軍心渙散、鬥志全無,還沒到陝西,隊伍已是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太平軍如果離開天京,其狀態未必強過當年的大順軍。與其如此,還不如讓軍隊死守天京,用恐懼凝聚軍心 、固守待援,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或轉機。

    基於這些疑慮 ,病體纏身的洪秀全遂放棄了突圍的想法 ,靠著天父天兄等鬼話自我麻醉、自欺欺人,最終在惶惶不可終日中一命嗚呼,並讓萬千太平軍將士做了他的殉葬品。

    當然,假使洪秀全突圍成功,靠著李秀成率領的太平軍殘部,扶王陳得才的20萬大軍(已佔領漢中等地),以及北方的捻軍,依然無法對抗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統帥的湘軍、楚軍、淮軍等虎狼之師 ,結果不過是使戰亂時間更加延長,百姓遭受更多的流離失所之苦罷了。

    從這一點看,洪秀全困守天京,導致太平天國迅速滅亡,亦算是為百姓做了一件功德,儘管他從未按著神愛眾生的教義,將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更別說給予百姓太平安寧的生活環境了。

  • 9 # 機房日子

    這個建議應該是忠王李秀成提出來的,時間大約為1863年11月25日左右,此時天京尚未被湘軍完全包圍,要撤出天京理論上的確有可行性。但撤出以後往哪裡去是個大問題,而且此時洪秀全已經在天京過了10年左右聲色犬馬的生活,再讓他出去過顛沛流離的日子很難適應了,洪天王已經病情嚴重,他應該覺得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了,何必出去冒險呢?

    如果要離開天京,能去的無非也就是浙江、江西和西北,這幾個地方還有數量可觀的太平軍。蘇南和浙江地區已經處於曾國藩湘軍、左宗棠楚軍和李鴻章淮軍以及以上海外國勢力的幾面夾擊下,太平軍壓力極大。儘管這些地區太平軍數量仍然高大幾十萬,但這些太平軍猶如驚弓之鳥,軍心不穩,人員素質差,沒有什麼戰鬥力,甚至大批太平軍將領隨時可能叛變。所以如果撤出天京後與蘇浙地區太平軍匯合,原來死死纏住太平軍的幾股清軍威脅如舊,負擔絲毫沒有減輕。一旦沒有了天京那麼堅固的城牆防守,效果有可能適得其反。

    往江西去也好不到哪裡去,天京城破後幼天王就是在江西被俘的。可行性較高的的方案是向西北去和陳得才、賴文光等人率領的西北太平軍匯合,但轉移的路途遙遠,這麼大批的人員,在曾國藩等幾股清軍的圍追堵截下長途跋涉,能甩掉追兵順利脫身的勝算能有多大?洪秀全自己的病體能不能堅持到那個時候也難說。

    所以沒采納這個建議也不能算是個大失誤,太平天國大廈將傾是誰也無法挽救的,突圍無非是給後人增加了更多的聯想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beautiful最後一句特耐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