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屈的陽光生活

    高俅原名高毬,本是東京一個潑皮無賴、市井流氓,連他的父親都容不得他,忍無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狀,結果,高俅被“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後來,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世權。

    不料柳世權不想長期收留這個無賴。經柳世權推薦,高俅回到了東京投奔藥商董將仕。董將仕也不願收留他,便打發他去投奔小蘇學士,小蘇學士又將他推薦給小王都太尉。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從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後,實際上已露出了發跡的契機,這時的高俅雖然還是一個幫閒者,但無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雲是遲早的事了。《水滸》作者別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個“小”字,說明凡為老百姓所深惡痛絕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賞識,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那個小舅端王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個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長項,所以東京人才稱他作“高毬”。當然,僅僅踢一腳好球是不夠的,高俅自有別的本事。且看他初見徽宗時的表現:先使個“鴛鴦拐”將恰好滾到自己腳邊的球踢還徽宗,這一手令徽宗驚歎不已;然後,在回答徽宗問話時連忙“向前跪下”,繼而又“叉手跪覆”,並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頭謝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

    看來,流氓無賴只能在老百姓面前耍無賴,耍威風,在權貴面前是耍不起來的。

    再說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這麼個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後,半年間便提拔高毬為殿帥府太尉。高毬發跡了,便將“毬”改做“俅”。大概他覺得“毛”字旁有禽獸之嫌,改作單立人,便人模人樣的了。

    大凡小人得志,第一件事便是公報私仇。高俅發現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正在其分管之下,而王進的父親曾揍過高俅。所以,高俅要報復王進了,害得武藝高強的王教頭連夜攜母出逃。當時宋朝邊患頻仍,正值用人之際,而作為國家有用之才的王進卻被逼得走投無路。北宋不亡、徽宗不被金軍活捉才怪呢!

    《水滸》開篇先寫一無賴高俅的發跡史,而隻字不提作為全書主角的梁山好漢,寓意甚明: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直至官逼民反,罪在皇帝和他寵任的貪官汙吏。七十年代舉國大批《水滸》時,人們都認為《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其實不然。在帝制時代,施耐庵不得不用曲筆而已。試想,高俅、童貫、蔡京、楊戩之流,又是誰在常識、重用他們呢?沒有昏君,何來奸臣?

    高俅的發跡史也表明,在封建專制體制下,討好巴結權貴是升官晉級的一大秘訣。“朝中無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若要做官,須找靠山;沒有靠山,難若登天。”此皆至理名言也。

  • 2 # 安八居士

    順風順水,百姓安居樂業,誰會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劫富濟貧?高球雖奸雄,沒有他推波助瀾,諂媚君主,欺壓百姓,如何能製造亂世,無亂世,怎麼會出英雄?

  • 3 # 清風佛面863121121121

    流氓有流氓的生存之道,靠準一顆大樹(皇帝老兒),想不發跡都難。這正是拍馬屁拍到點子上了,古往今來,概未如此會來事之人。

  • 4 # 見yun卸甲

    高俅可是北宋第一“國足”,好比現在的梅西和C羅的合體,無人能敵。

    宋初蹴鞠非常流行,特別受當時的皇帝宋微宗的喜歡。高俅登天,完全是自己的球技創造的,當時宋微宗安排北宋“國足”去遼國切磋,當時領軍人物為童貫、劉仲武和高俅,這三人當時確實給北宋長了臉,尤其高俅獨進三球!此一事件後,高俅的事業步步高昇!

    至此以後,高俅掌權禁軍,一個踢球的流氓是如何管理一支軍隊的呢?高俅明顯做的很好,而且充分發揮了自己運動員的特長,他硬生生的將一支部隊變成了奧運會!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過,高俅的部隊,有爭標競彩的活動。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後面的爭標競賽,也要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頗為熱鬧。宋徽宗趙佶就這樣被高俅這隊人馬的烏煙瘴氣燻熱了腦子,一步步踏上了黃泉路都沒有回頭!

  • 5 # 有夢的朋友

    高俅發跡這件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人生處處都是機會,只要你有善於抓住機遇的本領。高俅原來是什麼樣的地位呢?高俅本來是社會最底層的一個小人物,是一個很卑微的角色,但是高俅透過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善於展現自己,讓自己發生了逆襲,一躍成為了手中掌握權柄的重臣,成為了大宋王朝炙手可熱的人物。高俅的發跡,高俅的人生髮生逆轉絕對也不是偶然的事情,絕對也是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如果分析一下高俅發跡的整個過程,我們絕對能夠得到一些啟迪,明白一些人生道理。第一個道理就是:要遇到什麼樣的人很關鍵,想要出人頭地就要有自己的貴人幫助。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有能力的人,想要出人頭地,想要有一番作為,都要有一個合適的機遇,都需要有自己施展的舞臺。高俅很幸運,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就是北宋的大文豪蘇軾,高俅本來是蘇軾家的一個僕人,在蘇軾的引薦下將高俅介紹給了駙馬王詵,從而具有了政治資本,所以在人生中遇到什麼樣的人很關鍵。因為蘇軾的幫助,後來高俅發跡了,高俅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蘇軾被流放之後,高俅很關照蘇軾的家人,給予蘇軾家很多的幫助。第二個道理就是: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須要具有一技之長,這是安身立命之本。高俅能夠發跡,高俅也不是一無是處,人們都認為高俅是一個大奸臣,就認為高俅沒有什麼能力。這樣的想法還是有些偏激的,那些壞人,走到了高位,他們肯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高俅就是這樣,根據歷史的記載,高俅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才華,高俅也不會從底層走到高位。

    第三個道理就是:人生的發展還是需要機遇的,好的機遇很重要。歷史上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因為沒有好的機遇,就沒有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高俅的機遇是很好的,因為高俅在人生中,命運給高俅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高俅又善於抓住機遇,從而取得了成功。

  • 6 # 西梁山三少

    在這裡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須要具有一技之長,這是安身立命之本。高俅能夠發跡,高俅也不是一無是處,人們都認為高俅是一個大奸臣,就認為高俅沒有什麼能力。這樣的想法還是有些偏激的,那些壞人,走到了高位,他們肯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高俅就是這樣,根據歷史的記載,高俅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才華,高俅也不會從底層走到高位。

    高俅發跡這件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人生處處都是機會,只要你有善於抓住機遇的本領。高俅原來是什麼樣的地位呢?高俅本來是社會最底層的一個小人物,是一個很卑微的角色,但是高俅透過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善於展現自己,讓自己發生了逆襲,一躍成為了手中掌握權柄的重臣,成為了大宋王朝炙手可熱的人物。

    高俅的發跡,高俅的人生髮生逆轉絕對也不是偶然的事情,絕對也是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如果分析一下高俅發跡的整個過程,我們絕對能夠得到一些啟迪,明白一些人生道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大齊體育

    首先,我想說的是歷史上的高俅其實並不是一個地痞流氓,更不是十惡不赦之徒;

      歷史有記載的北宋其實有六個大奸臣,史稱北宋六賊,基本都是宋徽宗時期的重要的朝中大臣,這六個奸臣賊子分別是蔡京、童貫、王黼、朱勔、梁師成和李彥,之中並無高俅。也說明高俅其實在當時並非一個大奸大惡之人。那麼水滸上卻為何把他描寫成第一大惡人呢?

      其實高俅在歷史上雖然並不險惡,但是因為北宋的滅亡,難免讓人們恨他誤國誤民。首先其發跡並不是憑的真本事,而是靠的球踢得好,善於阿諛奉承,典型的小人得志。高俅雖然是文武雙全的全才,但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再者高俅掌管禁軍20餘年,不管訓練,專管為他營私出力。於是軍隊“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無用擺設,以至當國家面臨虎狼之師金軍的進攻,開封城內幾十萬禁軍很快瓦解,作為大宋的最高軍事統帥之一的高俅顯然難辭其咎。

    再回答為啥他能夠發跡呢?

    表面上是得利於他人的推薦,從董生藥到蘇大學士、王晉卿再到端王爺(也就是後面的皇上),一步步地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深層次來說的話,他之所以會被人一步步的舉薦,是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優點(或缺點):

    1、精通詩詞,更重要的是寫得一手的好字,幫了蘇軾不少忙,顧深得蘇東坡的賞識。

    2、踢球的好手,恰巧端王也痴迷踢球,所以深得端王的賞識。

    3、阿諛奉承,喜歡錶現;端王登基之後,高俅將阿諛奉承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樣深得皇上的賞識。

    總結來說,高俅之所以發跡,算事小人得志吧!另外大家又是什麼看法呢?

  • 8 # 張春龍

    高俅的發跡是透過陪皇帝打球而升官,升官而斂錢發跡的,採取對皇帝軟對相當的官拉和對下級硬的軟拉硬三種方法穩固地位,確保財源。從高俅發跡可以看出,只要統治集團成員亂了套,必然會亂了天下,才會有當時的起義反抗之烽煙四起。

  • 9 # 夏雨風

    高俅也是有一技之長,是古時足球明星。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他一路踢球踢到了宮裡,得到了愛踢球的皇上的欣賞,不當官發財才怪那。

    一個是任意球踢得好,一個是皇上任性,就粘在一起了。

  • 10 # 棲鴻看紅樓

    先來看一首詩: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俅的發跡,完全是適應了當權者的喜好而已。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可勝舉。也不一定全是壞事。比如漢朝建立幾十年,一直對匈奴採用和親的妥協手段,而漢武帝這個好大喜功、崇尚武力的皇帝當權,提拔了一大批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草根武將,為開疆拓土做出了貢獻,甚至對今天中國的版圖有影響。

    唐朝初年,則是另一個方面。經歷了隋朝末年連續的苛政與戰亂,民生凋敝。唐太宗輕徭薄賦之餘(當然不是說他完全不打仗),重視文化,由本人身體力行,對詩歌、書法等方面都有倡導,為中國詩歌史的高峰盛唐文學奠定了基礎。

    北宋末年,商品經濟繁榮,市民階層興起。皇帝除了寫詩、練字之外,對園藝、體育都很有興趣。於是捧紅了一個人品惡劣的體育明星,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因蹴鞠而受到端王重視、又因端王繼皇帝位而被封為殿帥的高俅,不是這樣一個政治水平差、人品低劣的地痞流氓,而是像衛青、像褚遂良那樣的人才,中國的歷史,肯定不會是那個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強險跟商業險不是一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