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趙括能以損失5萬人的情況下照成秦軍損失過半!也就是傷亡30萬的情況,還能突圍不出去?好像斷絕趙軍後路也就25000在加5000人吧!哪來的30萬人讓趙括殺? 就算長平之戰主戰場結束後,後面的太原保衛戰,皮牢保衛戰全算在長平之戰裡面也不是趙括打的啊?那也是邯鄲保衛戰的一部分啊? 趙括復活了啊?算在趙括頭上,那是廉頗打的吧!
8
回覆列表
  • 1 # 焙燒風味

    趙軍又不是死物,就算圍死趙軍也得是和趙軍一刀一劍拼46天。不要迷信弓箭,古代生產力保證不了在那樣的大戰裡弓箭能夠用,何況弓箭殺傷力沒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大,一個弓手能放三鍵保證力度就已經對得起軍餉啦,製造保養更加困難。史書上寫的輕鬆,趙軍拼命突圍四十六天,換成二流軍隊根本圍不住趙軍。長平之戰意義是不論代價殲滅了趙國計程車兵資源,秦可以承受和趙一樣的損失,但趙決不能損失四十萬

  • 2 # 公爵王

    這個是絕對不會,白起不是傻瓜,和趙軍打消耗戰,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戰神不是白叫的,他不會連這個也看不透。再說秦軍已經把趙軍引入包圍圈,從地形到軍隊數量趙軍都不佔據優勢。而秦軍居高臨下,可攻可守,形似口袋陣。而且秦軍弩兵是對趙軍突圍的重要的殺傷力所在,所以肉搏戰是白起竭力避免的。而且長平之戰打的還有心理戰,就是要把趙軍圍困到崩潰才下狠手。以秦軍的總兵力大概在三十萬到六十萬之間,如果傷亡過半,那就是十五萬到三十萬之間了,那就打成了消耗戰,所以秦軍絕不可能傷亡過半。所以傷亡大概保持在五萬到十萬左右,白起所說的損失過半應該是長平之戰期間的消耗,和邯鄲之戰失敗以後秦軍的傷亡總數!

  • 3 # cand203637803

    趙軍不是被圍死的,是被阻了糧道水源,不過主要是主帥掛了大軍失去統一控制沒有方向了,所以說趙括罪無可恕是沒錯的不過不是罪在無能而是罪在大軍激戰的重要時刻這貨竟然自己先死了

  • 4 # 從耗子胖成豬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明明是趙國實力不濟的錯,卻讓成王敗寇抹黑了趙括!》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閱讀一下。

    長平大戰是秦漢之前規模最大的戰爭,史書上能與長平大戰相提並論的只有武王滅商的牧野大戰。(尚書記載,牧野大戰,周軍斬殺了18萬商軍)

    因此,史書記載的“坑趙卒四十萬”應該是決戰之後,趙軍損失殆盡,秦兵打掃戰場,活人死人一起埋掉,一共埋了40萬人。而不是說趙國前後出兵45萬,只戰死5萬。40萬人就不抵抗了,乖乖接受秦兵活埋,這是不可能的。

    而長平大戰的關鍵階段,都是士兵的肉搏戰。在沒有武器明顯差距的情況下,面對困獸之鬥的趙軍,趙括還親自衝鋒,秦兵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在透過肉搏戰殲滅趙軍40萬的情況下,秦兵的傷亡肯定非常高。

    長平大戰之後,白起主張一鼓作氣滅趙,但范雎說服秦王退兵了。關鍵因素也是因為秦國計程車兵損失慘重。否則按照趙國戰死5萬,秦國作為勝利方,戰死低於5萬,那肯定沒有理由退兵的。因此,長平大戰,合理解釋就是趙軍45萬人悉數戰死,秦軍埋了40萬死人及傷兵,同時秦國也損失了幾十萬人馬。

    長平大戰一共可以分成6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上黨戰役

    1、南韓向趙國獻出上黨17城,趙國派平原君領兵5萬接收上黨,廉頗將兵20萬駐長平。

    隔了一年,秦國派王齕再次攻韓,拔取“緱氏、綸”兩地之後,領兵攻上黨。

    秦攻上黨,廉頗出兵相救,結果還沒趕到,上黨17城就已經淪陷……

    這是趙國吃的第一次敗仗。

    2、廉頗整編了上黨的潰軍(原南韓軍隊與平原君的5萬人馬)之後,就地紮營。並派出前鋒“趙裨將茄”向秦軍挑戰。

    結果趙國第二次大敗,前鋒被秦軍斬殺,廉頗的營地被攻陷。

    廉頗連遭2次大敗,只好龜縮在趙長城堅壁不出。

    第二階段就是戰略相持

    廉頗吃了虧,下令堅守趙長城拒不出戰。兩國形成相持局面。對持局面多久呢?從261年4月開戰一直拖到第2年的夏季,差不多15個月吧。

    期間兩國為了破局,動用了外交手段互相忽悠。但總的說,外交方面,趙國是失敗了,因為沒有爭取到其他國家的支援。

    第三階段就是趙括進攻階段

    趙王拜趙括為大將,再領20萬精兵開赴長平。——基本把趙國2/3的兵力賭上了,其時,趙國大概北方有10萬兵力防範匈奴,首都留10萬守兵,剩下40多萬軍隊全部歸趙括統帥。秦國也秘密啟用戰神白起代替王齕,同時也增兵長平,準備決戰。

    1、趙括掛帥之後,撤換了很多將領,並出兵進攻趙長城關前的秦軍,取得了整個戰役中趙國唯一的一次勝利。

    第四階段就是趙括被圍階段

    1、趙括全軍出擊,衝秦軍戰陣,秦軍苦戰,趙軍不得破!(最關鍵的一戰,秦趙主力決戰,趙傾力一擊,居然不能破秦陣,趙卒戰鬥力確實不如秦兵)

    2、白起反擊,精兵2.5萬斷了趙軍後路,5千騎兵堵住趙軍從長平出兵的關口,初步完成包圍。

    3、為了防止趙軍撤出包圍圈(畢竟只有3萬人斷了趙軍後路,趙軍如果主力反擊,3萬人是擋不住的。)於是,秦軍在此時對趙軍發動全面反攻!(關鍵的第2戰,決定了趙軍的存亡,結果趙軍再敗!)

    這是戰役裡面的關鍵,秦趙大軍的正面交鋒,均以趙軍大敗告終。從而徹底被秦軍包了“餃子”。

    第五階段兩國國君參戰:

    事已至此,這個時候,秦王得到一個大驚喜,趙王得到一個大震驚,兩國國王也擼起袖子加入PK。

    秦王:

    1、親自到河內郡(今河南沁陽及附近地區),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

    2、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軍和糧運.有研究學者曰,秦王大概帶來了100W人………

    趙王:1、親率國內剩下的兵力開往長平(但也帶不了多少了)

    2、四處派使者求救,沒有國家願意來。

    戰爭第六階段殲滅趙軍:

    趙括的部隊陷入重圍,而秦王帶來了大量的生力軍參與合圍,至此,趙軍的末日來臨。

    1、秦軍精兵再度突襲,趙軍被一分為二!(太TMD驚悚了!面對困獸之戰的趙軍,秦兵居然還能陷陣將其分割,戰鬥力何其懸殊!)

    2、趙括將殘軍修整,分為四部,拼死突圍,無法殺出!(第3次關鍵的正面野戰,趙軍再敗!)

    3、困守46天,趙卒相食,趙括親自領軍,背水一戰。(都混到人吃人,山窮水盡了,最後一搏!)

    4、秦萬弩齊發,趙括亡,趙軍瓦解崩潰。(作為一名將領,死得其所。)

    5、秦軍將殘餘趙軍悉數坑殺,只留下240個幼童放回趙國散佈趙軍戰敗的訊息(秦華人的傳媒戰也算的很厲害啊!)

    總結一下:

    1、真正的長平大戰其實就是趙括VS白起的最後階段。

    2、趙國的失誤在於錯誤低估了秦軍實力。(也許是因為10年前趙奢剛剛大敗秦兵8W,趙王誤以為趙軍有實力決戰)

    3、趙軍、趙括的意志還是很堅強的,困守46天,人吃人的情況下猶作抵抗。

    4、趙卒如此頑強,相比之下,秦兵簡直是開掛的魔鬼,從“王齕破廉頗前軍”、“守住趙括第一波進攻”、“斷趙括後路”、“第一次猛攻趙括軍防止突圍”、“分割趙括軍”、“反突圍作戰46天”、“射殺趙括”,一連貫的戰事下來,秦兵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從一系列的戰鬥中,秦軍都是勝利方。因此,如果說趙國只戰死5萬人,那麼秦國的損失肯定遠低於5萬,因此題主的說法是錯誤的。

  • 5 # 你別老是亂說

    損失過半是史記中白起的原話。這三十萬裡絕大部分是長平之戰損失的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為何發展成圍困的局面,應該是白起的補救措施。白起剛剛上陣的時候,採用了詐敗誘敵的方式引誘趙括出擊,對於趙括來說無論是否詐敗都是趙軍出擊最好的時機,恰好可以發揮騎兵的優勢。

    趙括出擊正好掉進了白起的圈套裡,白起用騎兵包抄趙軍,將趙軍衝散分割。秦軍的損失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這個階段,趙軍雖然被衝散,但是趙括的統帥能力應該出乎了白起的預料,趙軍迅速穩定中軍並且組織反擊。

    如果秦軍此時撤兵就算戰敗了,白起利用地形和工事截斷趙軍,讓他們無法突圍。所以才導致了這場困獸之鬥。

    秦軍因此打贏這場戰爭,但是也付出了代價。白起低估了趙軍的頑強,但是用超高的指揮藝術打贏了這場戰爭。細看這場戰爭,趙括是有能力的,但是他遇到了白起,並且因為他狂傲的性格,一直被人拿出來鞭屍,教育後人。

  • 6 # 草根天元

    長平之戰結束秦軍損失不可能超過三萬,這一點連傻子也可以算出來,趙軍參戰人員一共45萬人,投降時還有40萬。請用腦子想一下,趙軍投降時候戰死才5萬。如果這時候秦軍戰死了30萬,那趙軍可以說大勝了,他還投降幹什麼,再大幾天他都可以活捉白起和秦王了。

    那白起說的秦軍傷亡過半實際就是秦王讓白起打邯鄲,白起意思我開始要一鼓作氣打下邯鄲你不讓,讓他們去損失這麼多人打不下來你又讓我去,我白起開始是怎麼說的你們不聽。

  • 7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史記》記載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0萬趙軍,這是真的嗎?我們來逐一分析:

    第一、學術界質疑聲不斷,有說秦軍不到10萬的,但是白起說秦軍損失過半,國內空,秦軍不可能只有10萬。於是有人又說白起那是誇張的說法,這是滑天下之大稽啊!白起敢對著秦王信口開河嗎,10萬秦軍的損失可能讓國內空嗎?研究歷史,缺少一手資料,難免會用推理的方法,但是得符合邏輯才行!這樣腦洞大開的說法,就是胡思亂想了!

    第二、流行的說法是,在趙軍斷糧46天后,趙括死,40萬趙軍投降,被坑殺。不管是不是活埋,不重要。問題在於斷糧這麼久,趙軍一直衝不出去,白起既然不想要俘虜,幹嘛不再餓幾天,把40萬趙軍餓死不更簡單!白起雖然姓白,但他不是白痴!

    第三、2.5萬人拿下故關也是極其不靠譜,是痴人說夢!實地看過的人就知道,只要放個幾千人,那2.5萬人就算要拿下故關,少說得個把月,趙守軍只要放個狼煙,趙括馬上就會來救,這2.5萬人就包圓了!

    第四、趙括築壁壘固守待援。這種說法也很盛行。問題在於就算趙括是個書呆子,如果有長平40萬趙軍,趙國就沒什麼部隊了,哪裡還會有援軍來救?不可能不馬上突圍,必然是全力拿回故關,或者佔領百里石長城,也能突圍,秦軍2.5萬人,守故關可以,根本守不住百里石長城。趙括再笨也不會原地待著,他後面只有5000秦軍騎兵,這5000人還躲得遠遠的,有人說5000騎兵就能分割趙軍,趙軍騎兵當時戰國第一,這5000騎兵還不夠塞牙縫的。又有人說,趙軍不知道秦軍來的只有5000騎兵,不敢打,而且一動就會全軍混亂,拜託!要是指揮能力這麼差,趙括怎麼可能被圍46天,趙軍沒有崩潰?太荒謬了!

    從種種資料分析,趙括應當是戰國最出色的軍事戰略家,戰術大師,和軍事教育家,發掘和培養了李牧這樣的名將! 趙括被誤解,來源於史記關於長平之戰的記載,然而司馬遷畢竟不懂軍事,他寫此戰的過程,在軍事上是不可能達成的! 冷兵器時代2.5萬人想在幾天內拿下故關是不可能的,秦兵攻打百里石,趙軍會沒有狼煙示警?趙括隨便派一支部隊,就能全殲這2.5萬人! 秦軍必然是有內應的!這個內應就是馮亭的上黨軍!

    馮亭獻出上黨前,廉頗剛被秦軍打敗,損失2萬,2座城,趙王本來不想用廉頗,是藺相如拍胸脯保薦,結果2年不敢打,錯失先機,一開戰就敗的稀里嘩啦!史記記載, 長平之戰只打了半年,公元前260年3月到9月,所謂打了多年,是某些所謂專家的誤導!從3月廉頗長平首敗,4-6月秦趙談判,到七月廉頗徹底慘敗,趙軍損失近半,趙王立刻走馬換將,換上趙括。趙括10幾萬趙軍雖然全部戰死,但是秦軍損失大的多,40萬多(正規軍30萬,少年援軍10幾萬)! 所謂趙軍突圍殺死過半秦軍,那是天方夜譚,這樣的戰績,趙括就該封神了!趙括畢竟還是人,從史記記載可以看出,趙括利用西壁壘和丹水分割包圍了秦軍,打得非常漂亮,要不是馮亭上黨軍背叛,獻出故關百里石,白起能不能活著回去都難說! 最後馮亭上黨軍民還是被殺了,按照趙軍算人頭,算下來45萬! 這就造成秦王誤判,才會打邯鄲之戰,白起是自尋死路!

    歷史出人意料的並不罕見,就事論事,從邏輯上講,本文觀點最說的通。畢竟長平之戰疑點太多,而且在原址挖出的骨骸裡頗多是少年的,趙軍是沒有徵集少年軍團的,所以最可能是秦王援軍的骨骸,也就是說秦王援軍參與了堵截趙軍的戰鬥,死亡人數還不少!這說明在趙軍突圍前,秦軍已經受到重大打擊,不得不依靠秦王的援軍。 挖出骨骸的另一個特點是,斬首的人少,秦軍獲取軍功是需要斬首的,說明坑內大部分骨骸是秦軍的!從坑內骨骸數比例來看,秦軍損失遠大於趙軍!

    馮亭為什麼會反叛呢?廉頗兵敗,到換上趙括的間隔是很短的,半個月左右吧。這期間,馮亭及上黨軍對廉頗趙軍的前期不作為,後期不堪一擊,怨恨到了極限,推測這段時間,馮亭和秦軍有所接觸,或者說秦軍一直有間者在做馮亭的工作也有可能,只不過廉頗的慘敗,成為馮亭叛趙的最後一根稻草。從心理學來講,馮亭叛趙是可以理解的。白起所說的“趙卒反覆“,專家也不能給出合理解釋,白起上句還在說馮亭的上黨軍民,突然一下說到趙卒反覆,一直以來牽強地解釋為趙括的趙軍,然而這種觀點不合理,解釋不通! 但是把這個趙卒理解為馮亭的上黨軍,一下子撥雲見日,白起的意思就通順合理了! 同時2.5萬人毫不費力拿下故關的神蹟,也因為馮亭獻關,變得合情合理,戰爭有奇蹟,但是沒有神蹟!

    白起擔心馮亭軍再次叛秦,馮亭軍畢竟是南韓人,下一步他要打邯鄲,上黨不能留下馮亭,馮亭可以叛趙,也可以叛秦,他打邯鄲的時候,馮亭一個關門打狗,白起基本就要玩完了 。於是上黨20萬軍民被坑殺!這些人就被白起司馬靳當作趙軍上報。因此秦王對趙國軍隊數誤判,導致邯鄲之戰輕敵失敗。白起司馬靳因為欺君之罪同時賜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些可以培養幽默基因的段子或笑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