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朱學派

    經過李世民、李治父子的開疆擴土。至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國力疆域達到華夏政權的巔峰。

    大唐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滅國無數。萬國來朝。華夏文明達到巔峰。

    在武則天手中,把太宗、高宗父子開闢的疆域喪失了一半。

    其原因有二:

    一是武則天重用法家酷吏周興、來俊臣。羅織罪名,製造冤獄。大肆屠戮群臣和皇族。賢良之士被屠殺。武則天提拔了一大批奸惡之人。如《神探狄仁傑2——血色江州》中的假薛青麟。

    二是武則天稱帝后,很多將領起兵討伐。削弱了國力。

    武則天時期,政治不如李治時期清明。疆域喪失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百姓日子大不如前。但由於李世民、李治打下的底子太好。大周王朝依然強大。

    武則天的罪惡遠遠大於功績。

  • 2 # 我本不是蓬蒿人

    武則天雖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奪國於李唐,奪權於李治,從道義上來說,她是虧欠李家。但是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講,她無愧於英主之名。她知人善任,啟用了很多治國能臣,在武則天統治的近半個世紀,唐朝的國力仍然在穩步上升。武則天特別尊重人才,重視科舉,首創殿試和武舉。同時,她設定了北庭都護府,將西域大片土地納入了中央管轄之下,邊疆局勢得以穩定。經濟方面,她重視農業水利發展,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總之,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穩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國力蒸蒸日上。因此對她有“貞觀遺風”的美譽。同時,她的治理還為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堅實基礎,可以說她是一位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有為之君,得到了歷史的認可。

  • 3 # 一夫82

    武則天用她女人特有的魅力,以及政治上的鐵血手腕,用數十年的時間掃平了通向皇位的一切障礙,在她六十六歲那年登上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真正女皇!

    武則天從天授元年(公元690年,66歲)九月九日登基,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82歲)正月二十四日還政退位,武周政權存繼將近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當中,武則天在掌大周政權的前期,主要是鞏固政權,繼續打壓李唐家族;到中後期,主要是想創造一個太平盛世,大量啟用各類人才,如狄仁傑等。

    因此,當時的社會經濟還是處於比較好的狀態之中。加上對外沒有什麼戰爭,對內僅平定了徐敬業的反叛,沒有出現大的天災,武周倉廩充實,人丁興旺,河清海晏,國泰民安,帝國的版圖比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時期還大,為後來的唐玄宗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 4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唐高宗李治一直被史學界認為“懦弱”和“無能”, 大多數的影視作品裡也塑造的形象也是如此。其實,褪去影視作品裡的虛造浮誇,揭開歷史的真相,他也算的上是一個愛國愛民,英明神武的皇帝。

    李治初年曾有“永徽之治”之美譽,除了勤政愛民,在軍事上的成就也是頗為搶眼。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後李治又派蘇定方、劉仁軌、薛仁貴等滅亡了百濟和高句麗,設立了安東都護府、熊津都督府,在這個過程中的白江口海戰,打的日本倭國狼狽而逃,1000多年不敢染指北韓。在西北方向,永徽六年,李治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年),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部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經過連年的征戰,大唐的版圖逐年擴大,東西南北各設定了都護府,形成了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史書上把李治皇帝寫的很是文弱,可是看看他在任期內的成就,一股腹黑之氣撲面而來。武則天是李治培養的政治助手,以李治的實力、能力,武則天怎麼可能失控?實際上,人事權、軍權一直牢牢掌握在李治手裡,武則天能被稱為二聖,一方面是李治刻意為之,一方面也是為了籠絡制衡朝臣而做出的姿態。李治這麼做,是由於當時的雙頭政治的政治現實問題,皇帝是最高決策者,可是下面需要一個最高執行人,這也就構築了雙頭政治格局。

    李世民及其秦王府舊將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在唐朝政治生活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繼的皇帝們對皇室宗親、功臣集團防範甚嚴,唐朝皇帝多數都是沒有安全感的,這也是唐玄宗時期的“守外虛內”釀成安史之亂的禍因。

    李世民執政團隊留給李治一個強大的班底,這使得李治的皇權顯得並不那麼穩固。在前期李治一直生活李世民的光環之下,那些老臣動輒以“太宗皇帝說過你應該如此如此之類”擺起老資格來。李治翻看唐代以前的歷史課本,改朝換代要麼是農民戰爭,要麼是大丞相篡位,要麼是北方那些遊牧民族一窩蜂地湧進中原。所以,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李治選擇了在上位以後,先是藉著外戚專權剷除了對他有威脅的宗室,又拿後宮人選當作藉口,除掉了外戚(以誅殺長孫無忌為標誌)。之後開始扶持寒門,打壓豪強,提升皇權,大肆開邊。

    可是唐朝初期,關隴軍事貴族的勢力異常強大,北周-隋-唐三代皇權的基本盤即是關隴軍事貴族,所謂樹大根深,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李治打壓門閥勢力,也不得不再三思量。李治要打壓門閥,不可能將所有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不然,稍有差池,李治皇位就將面臨傾覆之禍。

    可是,唐朝的公卿士族都是門閥私相授受,油鹽不進。何為為之?如果授予大臣太大權利,大丞相奪權的事情在歷史上又不是沒有出現過,魏武揮鞭的豪邁霸氣可是寫進了歷史課本。因此,作為李治在政治上的幫手,武則天既是李治的老婆,更是李治自己培養的政治助手,作為雙頭政治格局的對手盤,對李治統治管理偌大的帝國來說,比其他人可靠多了。

    同時,武則天還是李治孩子的母親。在這之前的歷史中,有很多老皇帝死了,權臣造反、篡位的事發生。皇帝為了預防這種情況,刻意培養太子。結果太子羽翼豐滿,在權臣教唆或者自己野心膨脹的情況下,造反的事又屢見不鮮。 所以培養提拔武則天做“二聖”之一,可以說是李治的一種新型的政治嘗試,看著頗似神仙眷侶。他的孫子李隆基也想著有樣學樣,做起了同樣的事情,可惜操盤失當,釀成了災禍。

    在李治看來,以皇后代替權臣的位置,那麼將來太子登基,受到的威脅就要小很多,頂多讓老媽罵兩句,不會怎麼樣的。所以李治臨死,才授意武則天巨大的權利,這是為了給太子保駕護航。當然,李治不是沒有預防武則天在他死後失控,實際上當時的朝堂布局,是有足夠的制衡力量的。只不過,新皇帝急於佈置自己的班底,讓李治留下的制衡力量倒向了武則天。武則天也因勢利導,掌握了實際上的皇權,並且把種種制衡力量清洗掉了,才有了後來的稱帝。實際上,武則天稱帝也是迫不得已,如果能有一個傀儡皇帝站在前臺,而皇太后大權盡操其手,豈不快哉?只是皇子都已經年長,不甘願作為傀儡了。所以,武則天在試探2次不遂人意後,無奈自己走上前臺,做起了皇帝。

    武則天做皇帝,雖然婦女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武則天絕無將唐朝社會打造成“女兒國”的雄心壯志,她依然延續著男權社會的政治生態。

    武則天改朝換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變她參政到輔政的從屬地位,實現她親自稱帝治國的政治目的。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來,惟周、漢而已。

    唐太宗治世崇漢法,“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武則天對此頗不亦為然,她向來堅持應承周的觀點,所以以“大周”為號,也是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業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抱負。

    周王朝的政治特點是親親善恩,諸侯封建,聯邦共治。這對於經過幾百年中央大一統的中原政治生活而言,早已是不合時宜,更難說未沐華夏禮儀的蠻夷之邦能尊奉闕如了。所以,當武則天以駐遠費靡,勞民傷財為由,戰略放棄西域四鎮時,被吐蕃鑽了空子,佔領了整個西域,並開始威脅唐朝的河西走廊以及陝西關中一帶。

    為了應對西南、西北地區的邊疆危機,武則天不得不再次派出大量的軍隊前往收復。經過多次拉鋸作戰,才最終回到高宗時的態勢,只是這當中所費可不止鉅萬了。

    再往後來,河北地區由於民族壓迫政策,引發契丹叛亂,武則天數次調遣軍前往平叛,損失浩大,名將王孝傑也於此役戰歿。

    待到武則天稱帝,後突厥以要求武則天歸政李氏為由,率700家丁起事,居然在數年之內,在漠北一帶打出來了名氣,連東北的契丹都要向後突厥表示臣服,最多時擁有勝兵40餘萬,因此,在武則天稱帝前後,漠北一帶就不再為武周所有,直到唐玄宗時期才再次收伏,只是此時的收伏已經異化為羈縻統治,唐朝已經失去對北疆的絕對掌控了。

    武則天稱帝前後,唐王朝內部的反抗也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武則天對內部敵人從來毫不手軟,大肆誅殺唐朝宗室。這對年幼的臨淄王李隆基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使得他一輩子都不再信任任何人——嫡親祖母都可以毫不留情地殺戮骨肉,那麼世間還有什麼可以值得信任呢?李隆基玩弄了一輩子權術(帝王之術),與李唐皇室內部的激烈政治鬥爭的影響不無關係。

    要說武則天時期的國力,實際上僅僅是在唐高宗李治的基礎上沒有明顯的下滑。後世所稱道的武則天打壓豪強,重用酷吏,大開科舉,遷都洛陽等等舉措,無一不是想將皇權從門閥手中集中到中央朝廷。《資治通鑑》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武則天時期基本維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於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更由於均田制的逐漸瓦解,使得府兵減少,國家防禦力量較弱,“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即由那時而來,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對外戰爭頻頻失利,隨著統治的穩定又勉強挽回了頹勢。

    當然,雖然外事方面武則天有所過失,私德方面也為後世封建禮教學者大加撻伐,甚至武則天死時也意識到這一輩子是非功過難以評說,就立了一塊無字碑,與李治和葬,實際是以李家的媳婦走向最終的歸宿的。後世的唐朝皇帝都是武則天的嫡系子孫,也不會對其有什麼指摘,直到宋朝封建禮學興起後,才對武則天有了很多負面的評價,比如重用酷吏,任人唯親等等。不過,武則天執政期間主張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戶口數永徽三年(652年)為380萬戶,到武則天退位的神龍元年(705年)增長到615萬戶,這些可是都能算作武則天的功勞。

    不過,此時唐王朝的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武則天對此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這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不過民戶逃亡也使政府稅收受到了損失,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均田制的瓦解,也造成了府兵制的衰落,唐王朝的軍事制度逐漸向募兵制轉向,節度使越來越多,權力也越來越大。盛世天下,已經暗藏危機。

    唐朝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打下了的基礎。客觀的來說,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5 # 安穩147258

    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處理階級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現。武則天繼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項重要制度,特別是武則天十分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她不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養和選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 她曾經撰寫過一本專門講述為臣之道的書,叫做《臣軌》,對於能夠稱職,且政績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夠予以獎勵或破格提拔。如婁師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則天手製褒美。對於不稱職的官吏,特別是貪汙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時予以貶黜或打擊。如索元禮“坐贓賄”,被武則天處死。由於武則天非常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善於用人,所以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吏治較好,從中央到地方,掌實權的以賢才為多,辦事認真,行政效率很高。 雖然當時也出現過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寵,但這三種人在武周政權中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他們根本不能左右國家政治。又由於武則天善於納諫,當時的言論也是比較自由的。比如在武則天臨朝稱制時,曾設定過“補闕”、“拾遺”等官。有人對武則天的用人政策不滿,在公共場合說:“補缺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聖神皇。”御史官認為這是誣衊武則天,遂將此人捉來,請求武則天治罪。還比較善於處理階級矛盾和民族關係。在武則天當政的數十年間,除發生過徐敬業等人的叛亂和少數民族貴族的幾次侵擾外,社會是相當安定的。 在農業方面,她非常重視農業生產,武則天主張“勸農桑,薄賦徭”。她繼續推行均田制,並把勸課農桑、開墾土地和安扶百姓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標準。以農業收成的好壞和戶口的流移作為考核地方官政績的標準,還編寫《兆人本業記》的農書,以指導農業生產。武則天統治時期,文化得到振興。史載,武則天能詩善文,精通書法,著述甚豐。在宗教方面,佛教成為地位最高的宗教,禪宗成為影響最大的佛教宗派。大力提倡佛教,因佛教徒著《大雲經》,宣稱是彌勒佛下凡,即位後,廣造佛像,造明堂天樞,還禁止捕魚抓蝦,令天下斷屠,在文學方面,詩歌和散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像“初唐四傑”和陳子昂這樣的詩歌革新者。武則天統治時期,國力也很強盛。從輔佐唐高宗時起,武則天就認識到加強國防的重要意義。臨朝稱制以後,更加註意與周邊少數民族和鄰國的關係。對於少數民族貴族所發動的侵擾和叛亂,武則天則予以堅決打擊。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樹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當時國力強盛的歷史見證。武則天當女皇15年(690—705),史稱其政權為武周。704年12月,武則天患病,住洛陽宮長生院。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聯絡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復唐國號。11月,武則天崩於上陽宮,年82歲。彌留之際,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附葬高宗乾陵,立一石碑,上不書一字,一生功過,任後人評說。 千百年來,有許多學者曾對武則天進行過評價,但評價的結果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人說她荒淫殘暴,無所作為,把她貶得很低;有人說她用人納諫,明察善斷,把她抬得很高。雖然海內外學者對武則天進行了長期研究,並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理財的習慣嗎?如果有,那麼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進行理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