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山講歷史

    其實明朝的滅亡主要責任在於崇禎皇帝,咱們現在來複盤崇禎皇帝登基以後的所作所為,你會發現他幾乎沒有一個決定是正確的,換句話講,正是崇禎皇帝的瞎指揮讓大明朝再也延續不下去了。

    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雖然自己沒本事,但是人家知道放手讓下邊的人去幹,讓魏忠賢給他向作為東林黨大本營的東南省份徵稅,讓作為東林黨人的孫承現負責東北防務。魏忠賢收稅得來的錢,貼補西北乾旱饑民和東北的抗清費用,這樣整個國家還能運轉。

    但是到了崇禎皇帝上臺以後,這個人即沒本事,關鍵還很勤快,每次下邊的大臣做出正確的判斷,都會被崇禎皇帝改成錯誤的,就這樣大明王朝在崇禎皇帝孜孜不倦的犯錯下滅亡了。

    第一,崇禎皇帝上臺以後,沒找到替代品,就急匆匆的幹掉了魏忠賢。魏忠賢死了不要緊,但是整個大明的官場就失控了,東林黨開始全面掌控朝政,後果就是崇禎皇帝雖然很勤奮的工作,但是他的決定沒有人執行,因為大臣們每天忙於黨爭。

    魏忠賢死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東南各省本來是財稅重地,卻再也徵不到稅了。天啟年間東南各省每年光茶稅就能徵20萬兩,但是到崇禎年間,茶稅每年不到三萬兩。因為東南各省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大家想方設法一起糊弄崇禎皇帝少交稅,崇禎皇帝自己身邊又沒有一個得力的人選能抗衡東林黨,從東林黨身上掏出銀子來,所以崇禎朝就越來越窮。

    崇禎皇帝從東南富裕的地方收不到稅,他就開動了他愚蠢的腦子打起了西北災民的主意。崇禎皇帝開始幹蠢事,面對此起彼伏的饑民他不去賑災,反而加稅,加遼餉。

    明朝西北一畝地最多也就值十兩銀子,崇禎皇帝加稅加到最後,每年要從一畝地徵收十二兩的稅,搞的老百姓都不種地了,大家紛紛加入李自成的部隊要和崇禎拼命。不拼命,面對這麼蠢的皇帝,只能是死路一條,造反興許還有活路。

    所以,崇禎皇帝是明朝滅亡的第一功臣。

    第二,崇禎皇帝靠自己的愚蠢,成功把朝堂上有本事的大臣全部幹掉。崇禎一朝其實人才濟濟,如果遇到一個明白皇帝,靠這些下屬是能滅掉李自成和滿清的,只不過是這些能幹大臣遇到了難得一見的蠢蛋皇帝崇禎。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袁崇煥,本來這個人在東北幹得不錯,把滿清打得滿地跑,但是崇禎皇帝在北京就天天懷疑袁崇煥會造反,然後還找理由把袁崇煥給千刀萬剮。還有盧象升,熊廷弼等人,都是對大明朝忠心耿耿,但是都不得好死。有了這些案例,大臣們就明白給崇禎皇帝打工,做多錯多。大家看著忠臣一個個被崇禎皇帝殺掉,大臣們早就心寒了。崇禎皇帝在煤山上調以後,屍體在街上扔了好幾天沒人管,滿朝文武都不給他收屍,可見大家恨崇禎到了什麼程度。

    內有流民外有滿清,加上崇禎自毀長城,終於幹掉了大明王朝。

    第三條是崇禎皇帝還貪財,當時的史書記載稱崇禎皇帝是“錢鏽”,說是隻要錢到了皇帝手裡,就別再想見天日,皇帝的錢彷彿都鏽住了一樣。

    崇禎皇帝每年向西北饑民加稅逼他們造反,然後把加稅得到的錢鎖在自己的府庫內不給東北抗清計程車兵發軍餉,導致東北計程車兵們也隔三差五兵變。看到這裡大家會發現,崇禎皇帝這是何等缺德的一個玩意。

    後來實在沒辦法,士兵不給幹活要軍餉,崇禎自己不拿錢想從大臣那裡募捐,哪個大臣傻啊,敢拿錢出來。一拿錢,崇禎皇帝就馬上辦大臣一個貪汙,這種蠢事,崇禎皇帝是乾的出來的。

    看完這三條,你會發現歷史上還有比崇禎蠢的皇帝嗎?趙構也是一代人傑,如果把趙構放在崇禎的位置上,明朝根本不會滅亡,根本用不到成立什麼南明。

  • 2 # 尋根拜祖

    歷史很詭異,大宋和大明面對的竟然是同一個敵人——女真人,只不過跟大宋糾纏了一百多年的是女真人的第一個政權金國,跟滅了大明王朝的是女真人(後改稱滿族)的第二個政權後金(後改稱清)。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既然北宋被金國滅亡後,趙構能建立南宋,如果崇禎如法炮製,遷都南京,同樣可以建立南明政權與滿清對峙。

    事實上,南明政權確實存在過,只不過不是崇禎,而且很快被滅掉了,那麼換做崇禎就能做到嗎?我的答案是痴心妄想!

    一、從外部形勢看,金國和清國對待宋和明的政策截然不同

    金國滅了北宋以後,做了兩個重要工作,第一件事是將趙氏皇族及朝中大臣,全部擄掠遷徙到北方;第二件事是扶持張邦昌建立偽楚政權。

    這兩件事反映了一個問題:金國根本沒有做好統治中原的準備,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想吞併大宋,親自治理漢地。他們的策略是,透過偽政權間接控制漢人,從而實現坐收其成的效果。

    金華人為什麼這麼做?是在位者胸無大志嗎?我覺得關鍵的因素是金政權建立的時間太短,國家治理的模式,還處於部落聯盟與封建皇權統治的過渡期,皇帝還不能發揮其獨裁統治的威力,甚至連皇位的傳承製度,還受到原始的“勃極烈”議事會制度的限制。

    在這種狀況下,金華人根本不具備統治中原的政治基礎。但金人的“以漢制漢”政策能實現他們的理想嗎?答案是否定的!

    金華人的撤軍,以及張楚政權的主動“親趙”,給趙構建立南宋政權及生存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後來金華人意識到這個失誤,想彌補時,發現趙構已經羽翼豐滿,甚至有力量跟金華人打擂臺。

    所以,南宋之所以能夠有隔江對峙的能力,說到底是金華人自己犯了個錯誤,給了趙構足夠的喘息之機。

    滿清則不同,當清軍攻破北京後,吳三桂曾經奏請多爾袞,立崇禎的長子朱慈烺為帝,多爾袞一口回絕。這說明,滿清早就定下了自己做中原主人的計劃。所以,他們第一時間將都城遷到北京,並迅速開展剿滅各地反抗武裝的軍事行動,一點不拖泥帶水。

    滿清為了入主中原,實際上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的,皇太極時期,他就開始重用漢人,為滿漢一體做準備工作。正是這些漢人,在滿清的血液裡植入了中原文化的基因,為滿清統治中原,奠定了政治基礎。

    滿清入關後,沒有像金華人那樣,忙於燒殺劫掠,而是以主人自居,以長久統治為根本目標,左手刀,右手糖,對反抗力量無情剿滅,對老百姓積極安撫。

    在種種情況下,崇禎皇帝即便南逃,他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戰略空間。

    二、從內部環境將,大宋有三個大明不具備的條件

    宋朝的滅亡,根子在軍事制度和皇帝個人的腐敗。大明王朝的滅亡根子,在於黨爭的泥淖和積貧積弱的國力。這兩個根源導致大宋相對於大明,有一個重新崛起的先天條件——軍事力量的保證。

    南宋建立後,為了充分發揮武將的軍事指揮權,趙構進行了相應的軍事改革,武將擁有了北宋所不具備的權利,甚至出現了“私人部曲”,由此,南宋的軍事力量迅速復甦。大明王朝其實軍事力量一直很強,導致戰爭不力的原因,在於黨爭束縛了武將的指揮才能,這個病根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也永遠得不到解決。

    南宋王朝第二個優勢條件就是,民心和民間武裝始終保持對金華人的打擊。這跟金華人的政策有關,客觀上造成了漢人不服女真人的統治。金華人在黃河流域最早受到的軍事壓力,不是來自於南宋朝廷,而是中原地區的民間武裝。

    崇禎不可能得到這個有利條件,由於滿清很注重對漢民族的懷柔政策,從根子上瓦解了民間武裝滋生的土壤。大順和大西政權本來就是崇禎的死對頭,也不大可能跟崇禎媾和。不光如此,崇禎內部還面臨著投降高潮。

    趙構相對於崇禎的第三個有利條件是,趙構是南宋唯一的精神核心,崇禎及南明王朝的任何一位皇族子弟都不具備這個條件。

    事實上,南明王朝前前後後歷經六朝,都很短命,內部紛爭不斷,說白了,黨爭導致的皇權核心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即便崇禎親自打理南明,也不可能恢復榮光,否則他早就解決黨爭這個爛根子了!

    趙構的幸運還得感謝金華人,他們把趙氏皇族一網打盡了,反倒成全了趙構唯一核心的地位!

    從以上情況分析看,假如趙構代替崇禎,採取同樣的政策,那麼他能克服以上對大明王朝不利的因素嗎?

    答案很明顯,這些因素都是客觀的,不是靠哪個人就能改變的。趙構之所以可以建立南宋,並非他個人有多大本事,而是客觀的歷史環境決定。崇禎之所以無法做到南北對峙,實在是他不具備這些有利條件。

  • 3 # 天河水43507343

    不可能的!小宋朝偏安一隅,朝臣雖奸但不腐,且無內亂,民眾節氣還在,雖膽小偷安,但卻知共御外辱。明則不同,天災人禍,奸佞當道,官腐兵匪,民心意亂,已無鬥志!有如舊衣服,只靠幾塊布來補丁,衣服還是舊的。朝代相距甚遠,文化思想也不盡相同;無論北宋與南宋,民亂不成氣候,這都與文化思想有關。而明,亂象已定,氣候已成,任誰都無力迴天。比方一下,明末當時背景,有點近乎現代上世紀清末民初時期,如果沒有西方世界工業革命的崛起,勢力強大已為世界多元化,而不是日本一家獨大;假如不是整體世界格局的變化,日本佔領東北後,同樣也能吞併華夏!晚清時期,國家軍隊以為個人掌控,這與明末很是相似。軍隊只聽給他們利益的官員,而眼裡沒有國家與皇上(政府),這就是與南宋最大的區別。回到主題,朱由檢可去南宋,但小老趙回到大明,死的更慘!

  • 4 # WEZ-1

    根本不可能!首先趙構建立南宋政權成功延續150多年,不是趙構能力有多強,是金國的戰略失誤: 當年金國打下南宋開封(東京),只知道搶掠大量財寶美女,皇室宗親,並沒有派官員管轄治理,然後北撤回東北,北宋地方交給忠於皇帝的偽齊政權張幫昌管理。給南宋政權建立有了喘息機會!而明朝完全不同,李自成禍亂中原北京,張獻忠禍亂四川兩湖,地方政權幾乎被摧毀殆盡。清兵入關,幾路虎狼之師直入江南,追剿李自成和明朝殘部,包括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友德等投降滿清的漢族將領更是賣力南征以表忠心。南明政權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自身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還內鬥不止,爭權奪利!歷史趙構在世,沒有南宋時期的戰略喘息期也無能為力!!!!

  • 5 # 有得觀史

    崇禎最大的缺點是不會御人,而宋高宗趙構恰恰克服了這個弱點,如果把崇禎換成趙構,清朝最次也會形成南宋的局面。

    崇禎一上臺就遇到內憂外患,他是一個有志青年,想靠自己的努力中興大明,於是剛登基不久,就請來能打仗的袁崇煥對付關東崛起的大清,可是才兩年,他就把袁崇煥殺了。顯得非常沒有耐心。

    但凡有點本事的人,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毛病,袁崇煥愛吹牛、狂妄、擅殺毛文龍,身上毛病很多,但他的忠心沒有問題,能打仗也是事實。袁崇煥和岳飛非常相似。

    岳飛身上也有很多毛病。岳飛帶的部隊在當時的武將中已經是最多的了,趙構一直擔心岳飛尾大不掉,早想動他,但是對付金兵需要他,所以一直忍著。有一次,趙構一時糊塗要給岳飛加兵,後來趙構回過味兒來,又不想給了。岳飛很生氣,以辭職要挾。大敵當前,還要靠岳飛打仗,趙構放下架子去請岳飛回來。趙構沒有兒子,岳飛一而再再而三請求趙構立太子,這是捅趙構的痛處。岳飛掌握軍權,提出立太子是犯大忌諱的。老皇帝會想,你擁立太子是要對我不利啊!趙構聽到岳飛提出立太子之事鼻子都氣歪了,回答岳飛的話,“這是你該管的事兒!”

    類似這樣讓趙構生氣的事兒,岳飛沒少做,這是趙構,換作崇禎,得殺岳飛幾個來回。趙構殺岳飛,是宋金議和談的差不多了,殺岳飛是金國提出的議和條件,一旦議和成功,仗不用再打了,能打仗的岳飛也就沒用了,所以才殺岳飛的。崇禎是正需要用袁崇煥的時候把他殺了,從中可以看出崇禎和趙構的巨大差距。

    趙構要殺岳飛,他不親自動手,任務交給了秦檜,秦檜頂著罵名,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袁崇煥是被崇禎親自逮捕下獄,下令處死的。袁崇煥是忠臣,崇禎殺他,自己要承擔責任,趙構殺岳飛,有秦檜替他擔責任。

    趙構要南逃,朝廷中一幫人跟著,趙構要殺岳飛有人幫辦,趙構想幹什麼事兒基本都能幹成。崇禎要南遷,朝中大臣堅決反對,不管他內心多麼期盼,沒人支援,無法成行。崇禎要議和內閣不透過,崇禎下令勤王很多人不到場,崇禎讓捐款連他老丈人都不情願。崇禎和趙構兩個人駕馭人的能力相差太遠。這也就造成了兩個人不同的結果。

    如果崇禎換成趙構,當皇太極主動提出議和時,他能抓住機會達成和解,緩解壓力,然後集中力量對付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的問題解決了,後金再進犯大明,明朝就不至於兩線作戰,對付起來也要輕鬆得多。

    退一步說,後金進犯,北京不保,還可以退守南京。南京是大明的陪都,建得很牢固,比趙構南逃的落腳點要強得多。而且明朝末年,南方相對穩定,農民軍和清兵沒到過,經濟沒遭到破壞,經營得好,不會比南宋差。

    明末的局面是崇禎一手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他不會馭人,換作趙構,明末保持南宋的局面應該不成問題。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6 # 嗨181760979

    崇禎很可憐,在當皇帝前,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本來他大哥木匠皇帝就是把他養在宮裡,他自己也打算做一輩子的閒王,如果早一點出來,自開府衙,多見一些人間疾苦,從別的方面瞭解一下大明朝的問題,比如黨爭,貪腐,培養一批自己的人,利用好大力支援錦衣衛、太監,這兩個部門就是乾哭活髒活背鍋的,個人覺得還是可救的,崇禎上臺把錦衣衛基本費了,這是最大的錯誤,還有就是利用好太監,有的貪腐黨爭官員正常途徑一時解決不了,可以由太監和錦衣衛來做,發揮出錦衣衛的偵查作用,這樣文官的黨爭貪腐不會那麼囂張,在全國積極收選一批對國家忠心實幹的官員提拔上來,大力發展農業,早早調查好軍隊的實際情況整頓好軍隊,畢竟崇禎在位17年,如果17年都無法改變一個帝國打過半個東北的滿清,歷史結果是崇禎自己造成的

  • 7 # 打不死小強123

    崇禎不會用人。殺魏忠賢立王承恩。退守南京不現實畢竟祖宗墳在北京,壓力很大。再有必殺晉商。他們通報情報總是在剿滅農民軍清軍就入關。有些穿越小說都有共時。重開東廠錦衣衛,啟用孫承宗坐鎮遼東啟用袁可立登來巡撫。啟用袁承煥調滿貴共同訓練新軍。懲處魏忠賢派到南京做鎮守太監。立王承恩執掌東廠劉興作錦衣衛。打擊閹黨也削弱東林黨把抄家土地納入皇莊分給無地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NBA哪組組合的解散最令人惋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