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樂國終極智慧
-
2 # 浪險心理學
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在日常社交場合中表現為過度焦慮和過度自我意識的焦慮症。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人有一種持續的、強烈的、慢性的恐懼,害怕被別人觀察和評判,害怕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感到尷尬或羞辱。他們的恐懼可能非常嚴重,以至於會影響到工作、學校或其他活動。儘管許多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認識到,他們對周圍人的恐懼可能是過度的或不合理的,但他們無法克服這種恐懼。他們常常在可怕的情況出現之前擔心幾天或幾周。此外,他們經常經歷低自尊和抑鬱。社交焦慮障礙可以被限制在一種情況下,比如害怕公開演講,或者一個人只要和其他人在一起就會出現症狀。如果不加以治療,社交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例如,它可能阻止人們去工作或上學,或阻止他們交朋友。身體上的症狀,通常伴隨著社交焦慮症的巨大壓力,包括臉紅、出汗、發抖、噁心和說話困難。由於這些明顯的症狀加劇了人們對不被認同的恐懼,它們本身也可能成為恐懼的另一個焦點,從而形成一個惡性迴圈:當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擔心經歷這些症狀時,他們患上這些症狀的機率就越大。社交焦慮障礙通常是家族遺傳的,可能伴有抑鬱症或其他焦慮症,如恐慌症或強迫症。一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用酒精或其他藥物進行自我治療,這可能導致上癮。據估計,在給定的12個月內,約有7%的華人患有社交焦慮症。社交焦慮障礙在女性中發生的頻率是男性的兩倍,儘管尋求幫助的男性比例更高。這種疾病通常始於兒童或青少年早期,很少在25歲以後發展。
-
3 # 餘立國8
因為現時代在美好環境中人人建房買車,建立一個美好家庭,而一旦差距思想鞭策自己,越想越相比,就產生精神上障礙。
-
4 # 小鴨鴨丫丫丫
下文是對社交恐懼症的一些原因分析和具體的治療方法
這種現象的造成,一般有以下可能:
1.內向的你與社會角色要求的衝突
在心理學中,內向是指大多的心理能量來自內部。大多數人都不是純碎的內向或者外向,外界能量與內部能量都是被需求的,如果你的需求中內部能量佔更大比重,你就會更喜歡獨處,閱讀、看劇、單機遊戲會成為你的愛好。
但是我們的社會要求我們要積極、活潑、善於交往,在中國,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是對一個人的重要評價標準。
這時候一組衝突就會形成:我喜歡獨處,但我不得不去交往。
一般這種情況會形成以下痛苦模式:
1.
因為我注重自我感受,所以我的性格很敏感,
2.
當我不得不去交往的時候,我會很敏感的關注別人的感受。
3.
因為關注到了別人的感受,我會更加尊重別人的需求,
4.
我不知道如何調和別人的需求與自己的需求的矛盾,只能偽裝自己,討好別人。
5.
討好久了,我變得非常累,覺得自己不是自己,越發討厭與人相處,
6.
喜歡獨處時的自由,但我又不得不去被動交往。
案例:
這是我帶的一次戶外素質拓展,我同事與她的女兒。
這個小姑娘很文靜,在草地上玩的時候喜歡看書,坐在帳篷裡面很愜意,偶爾還會看看外面的小孩玩耍,大多數時間都是陶醉在她手中的故事裡面。
媽媽和其他家長交談的差不多了,關注到自己的女兒不合群,就去讓女兒出來和其他小孩玩,有了以下對話。
媽媽:小艾出來玩好不好,你看天氣多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吧。
小艾:我喜歡看書,等下和其他小朋友玩好嗎?
媽媽:在家裡也可以看書啊,這次機會難得,出來玩玩吧。
小艾很捨不得的放下書,出去了。
戶外拓展裡面女孩子比較少,大多都是男生,小艾明顯跟不上節奏,就在旁邊看,看得出來她還是蠻開心的。可能看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她又跑回去看書了。
媽媽看到了有點怒了,就去指責小艾。
媽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花這麼大心思陪你出來玩,你就躲在那裡看書... ...
媽媽越說越氣,小艾被嚇哭了,看到小艾哭了,媽媽可能覺得丟臉,就打了小艾一下,還把書扔了。
2.過多的自我指責並且否定自己的不完美形成的評價系統
有一種不開心叫做:“我潛意識裡面不能讓自己開心”。
有一種心理疾病叫做:“我媽媽覺得我有病。”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兒時接受的教育中大多是關注自己的缺點,有了成就也不能開心,因為那樣會驕傲。遇到任何失敗都是自己的錯,任何外部歸因都是逃避責任。
這樣的教育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母親過於要求我們成為“好孩子”而極力的否定我們的每一個失誤,會使得我們恐懼於自己的每一個錯誤,關注缺點卻又恐懼缺點,生活裡面除了恐懼還能有什麼?
大多數喜歡撒謊的孩子都有一個特別“完美”的母親。
在我小時候有一次眼鏡掉了,整整一週我都沒說,母親問起來的時候我都說忘記在學校了,一週之後實在瞞不住了,在配眼鏡的路上被媽媽數落了一路,到了配眼鏡的店媽媽還是在不斷批評我撒謊這件事。
配眼鏡的老闆看不下去了,對母親說:
別說孩子了,他之所以撒謊一定是你特別嚴厲,他不敢說真話。
當時我感覺遇到了知音。
每當有人問我自己的孩子或者伴侶總是撒謊是為什麼?怎麼辦的時候?我都會回覆他:
他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只能透過撒謊來維持自己的生活,當他和你交往的時候發現依舊需要這樣。
我們透過撒謊來掩蓋自己的缺點,撒謊騙得了別人,但是騙不了自己,我們否定自己的缺點,極力的營造出一個完美的自己,但是我們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相,我們欺騙不了自己的自我評價系統。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好,但是很明白自己其實不好,這樣,焦慮就形成了。
接受自己的不好其實沒那麼難,你只要試過就明白了,那種自由的感覺很棒,再也不用時刻評價自己了,能真實的感受到生活裡面的每一個細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3.對沉默的大多數的悲觀解讀
朋友的背叛,同學的嘲笑,再加上較大的學習壓力使得我們敏感脆弱,使得我們的自我評價降低,敏感於人際關係,並且做出悲觀解讀。
這些事情過去之後,我們依舊會發現自己與陌生人的接觸中的敏感與擔心,因為我們把過去帶到了現在。
藉助與社會評價的悲觀或者樂觀,本質都是幻覺。
你很優秀,有幾個人讚揚你,你就會誤以為所有人都喜歡你,其實大多數人都對你沒有感覺。
你不是那麼優秀,有些人不喜歡你,你就會誤以為所有人都討厭你,其實大多數人對你沒有感覺。
自信與自卑的區別就是如何解讀這些沉默的大多數。
你被一個朋友背叛過,不代表接下來所有的人都會背叛你,你被幾個同學嘲笑過,不代表所有的同學都會嘲笑你。一段良好的關係的前提就是真實的,當你與陌生人接觸焦慮的時候,使得你焦慮的不是他,而是你的過去。
被嘲笑被背叛是痛苦的,要度過這些痛苦,我們必須超越這些痛苦。
接受自己的錯誤,好好的想一想過去是因為什麼使得自己遭遇了這些,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就會否定自己的全部。
只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分析出別人的錯誤,我們就能上帝的貴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這段經驗的總結能夠指導我們下一次的交往。
如果自己錯了,那就改正,下次的社會交往自然沒有問題。
如果是對方的錯誤,下次遇到的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人了,不用擔心歷史重演。
4.一些建議,改善社會焦慮
a.在虛擬中練習,擁有更多試錯與成長的機會
在網路匿名交往中,不要演繹,表現真實的自己,看看別人到底會不會討厭自己。
即使別人討厭自己也沒關係,換個id又是一次機會,改正上次的錯誤,不斷無壓力的成長。
b.跑步、拉韌帶、鍛鍊身體協調性
我以前做班導的時候陪學生軍訓,一般正步走同手同腳,協調性很差的學生,在後來的接觸中都有人際畏縮的現象。
更好的協調性,更加靈活的身體能夠使得你在人際關係中更加自由。
c.讀人際關係的書,不是為了讓你虛情假意,而是更加了解別人。
讀社交禮儀的書,不是為了讓你蠅營狗苟,而是學會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善意。
d.人際關係是讓人開心的,如果你實在不喜歡,就好好的一個人待著,技術型人才可以不要人際關係也能活的很好
-
5 # 小楊剪輯vlog
由於科技發展智慧產品功能越發強大,外出社交的時間和語言交流逐漸變少了,都喜歡宅在家裡面,刷影片,玩遊戲等等,感覺現在社交見了面都有點尷聊,都是各自玩手機。。
-
6 # 米琪說
作為一個90後的我,對於社交恐懼症,我我個人覺得是應該是害怕,就拿我來說剛今日社會的那幾年,感覺不到累,到哪裡都覺得還小。於是特別愛玩,從去年開始,慢慢的好多的聚會都不去了,也不怎麼愛玩了,說到底應該是說長大了吧,90後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想談戀愛,又想有錢有房有車,但現實也是殘酷的,所以就患上了所謂的“社交恐懼症”不是嫌麻煩,只是我們懂得了自己想要什麼,遠離了無用的社交,也有一些原因,可能是心理在作祟吧,同時進入社會的,人家比你混的好,有錢有車有房有女友,而你啥也沒有,人家穿著名牌,而你全身穿著地攤貨,總覺得面子過不去,乾脆就不參加了,其次是沒有錢,90後特別講義氣,也好面子,可以說是打腫臉充胖子,結果只有自己知道,但也有的90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找到了人生奮鬥的目標,在不懈的努力著,從而沒有了社交,因為他們知道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才是永久屬於自己,就拿我來說,我總覺得時間還很長,我還小,可是現在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應該是長大了吧!
-
7 # 牧馬人之名
社交恐懼症在90後這一代人愈發顯著,據說中國的社交恐懼症達到2000萬人,其中90後的佔據了絕大部分,不僅僅是面對陌生的場合會恐懼,就連發個朋友圈,在三分鐘內沒有人點贊都會把朋友圈刪除掉。社交恐懼、玻璃心已經成為90後的標籤。
為什麼90後會出現社交恐懼症呢?
一、缺乏社交的閱歷
二、期望太高
很多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其實內心是期望與別人交談,可是就內心渴望與別人有一個好的對話,卻太在乎別人的想法。這時候說話就會造成自己內心的恐懼,害怕別人看出自己緊張,從而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說什麼。
三、假裝融入圈子
很多人在自己熟悉的社交圈子侃侃而談,這說明了這類人在社交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一到陌生環境,就會感覺自己跟別人沒有共同語言對話不上。有時候甚至還會強迫自己假裝融入圈子,這樣容易造成自己的更加不自信。不要假裝融入圈子,要尋找屬於自己的圈子。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成就感,往往社交困難是缺乏周圍人的認同。我以前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屬於不敢跟陌生人交談,上大學之後為了克服自己的社交困難證,就去大學演講社群裡學習演講,經過自己的的努力,依靠演講在校拿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獎勵,後來還做了演講社的社長。慢慢的我與別人的交流自然了很多,慢慢把恐懼症變成了厚臉皮症,現在也開始幫助身邊的人去克服這個社交恐懼症,以下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去分析一下我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一、培養自己的興趣
首先我們不是以把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克服為主,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圈子。就像我學習演講的一樣,在我學習演講的過程中, 因為找到演講社的這個小群體,大家有了一個共同的愛好,這些共同的愛好無形的拉近我的距離。
二、放下自己的面子
害怕社交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太關注於自己的內心感受,其實並沒有很多人去關注你。舉個例子,一場演講比賽中,你突然把自己背的內容忘記了一部分,你在臺上停頓的幾秒,這幾秒是不是感覺好像自己的世界末日來臨了。其實不必的,忘記了就忘記了,別人不會去取笑你,取笑你的只是你內心的自己。把自己想的太完美也是會使自己陷入社交恐懼中,學會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
三、少看心理雞湯
心靈雞湯能讓你自信滿滿,甚至瞬間擊中你內心深處,讓你沉醉於那一份自我感動當中,然後呢?繼續害怕社交恐懼。我們需要是不是心理雞湯的腐蝕,而是實際行動的改變。一味的從自己口中說出來的改變都是白費的,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惘然,在做無用功。
-
8 # 茫茫長夜1
社交的利益沒有浮出水面!不管哪一方只要得到了社交的利益都不會退縮。一切都是Sunny的,又有什麼恐懼。
……
回覆列表
說到90後,我們經常聽到的詞彙就是”好累“”我好睏“或者就是”遊戲“。
其實現在的90後想法多且愛創新,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比較好動,愛結交朋友的這樣的一個群體,但是現象卻是現在很多的90後都患上了”社交恐懼症“說到底,還是因為嫌麻煩。
第一:無論是在公交上還是在地鐵上,我們可以看到大家都低著頭看自己的手機,即使遇到朋友兩人也是打了個招呼然後繼續看手機
第三:90後是一個很依賴網路依賴手機的群體,手機能夠解決的問題就絕對依靠手機解決,這樣就減少了很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
網路時代的發達確實方便了90後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但是卻讓更多的90後產生了依賴,減少了交流,懶得話時間去交流,也就是所謂的”社交恐懼症“
目光所及皆是祝福——大樂上師之終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