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是野史誇張的成分。

    不過從當時太平天國的實際作為來看,殺人不在少數。

    1、“凡擄之人,每視其人之手,如掌心紅潤,十指無重繭者,恆指為妖”,統統殺之。濫殺的後果就是,楊秀清患眼病,懸賞銀子一萬兩求醫,結果無人應召,因為醫生都被殺了。

    2、1863年12月,南京城破之後,一個二三十萬人口的大都市只剩下萬把人,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可見之慘啊。沒有法律、沒有道德、就憑喜好。要生則生,要死則死,人間地獄。

    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運動由於侷限性對社會衝擊力很大,甚至可以說倒退了歷史。

  • 2 # 一壺濁酒品歷史

    這個資料明顯不靠譜。

    到民國時,中國才4億人,太平天國時期只會比這個數字少。1.6億就等於殺了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你覺得可能嗎?

    如果太平天國有這個能力,就不會被鎮壓了。

  • 3 # 山東濱州李春雷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自有社會以來都是如此。東漢滅亡人口降低了60%,五胡亂華,人口滅亡70%。如果再有世界性的大戰,估計傷亡還會更大啊,因為有核武器。

  • 4 # 鐵公爵

    少了多少人與殺了多少人是兩個概念。太平天國與清軍雙方可能直接戰死的幾十萬,雙方屠殺的平民可能有幾百萬,直正的大頭是長時間的戰亂和極端政策對社會秩序和基本民生的毀滅性打擊,而正好又發生在幾個人口最密集省份,饑荒、瘟疫造成上千萬人口死亡是可能的,同時又造成大批人口的外逃,再加上人口繁衍的停滯,戰亂結束後整個華東華中華南人口少了幾千萬是很有可能的。但要說達到1億以上,這是不可能的。

  • 5 # oOo獨自傷神oOo

    誰統計的,1.6億張口就來。滿清入關這樣明目張膽屠殺漢人,屠了1.5億左右,太平天國從未有屠城記錄,只不過殺光了地主階層而已,路過的地方能有一百萬地主?曾國藩才是屠夫,太平天國軍隊路過的地方,都被他以通匪的名義屠了。

  • 6 # 阿星33124007

    曾國藩,曾國荃攻破天京時把這個城市燒殺搶了七天七亱,殺了百多萬人,後人給曾國藩起了個外號:曾剃頭。在當年的《泰晤士報印度版》上,記載了一位英國士兵的描述:

    所有的女孩、少女、姑娘,先被清軍交給一群流氓強姦,再送上刑場。行刑的時候,劊子手用刀在她們的胸腹破開一個口子,掏出還在跳動的心臟……很多小孩,被劊子手帶走,當著母親的面被剖腹挖心……青壯年男子不僅被凌遲,割下的肉還被清軍用戲謔的態度分食……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冷兵器時代生產力低下,普通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尚且不能裹腹,尤其是江南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幾乎家家無隔日之糧,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就會餓殍遍野,饑荒連歲。

    所以,古代戰亂時期,戰場殺伐,參與作戰的可能只有幾萬人,可是在背後服務與支援的不下於幾十萬人。人們只能記住在戰場上叱詫風雲的將領大帥,連上陣廝殺計程車兵尚且不能留意到,就更不用說那些輔助兵種了。

    (冷兵器時代)

    比如,我們常說的斯巴達三百勇士浴血溫泉關,斯巴達人只有300人,可是還有1100科林斯人,還有幾千人的希洛人,其總兵力接近5000人。科林斯希臘城邦國家,算是盟友,希洛人則是奴隸與炮灰,他們甚至都沒能在史書上留下一句話。

    所以,戰場上的廝殺,決然不止陣亡數字,戰爭通常伴隨著饑荒、瘟疫、流寇、盜匪等情形,即原有的社會秩序全然被打破,人類最陰暗的性情都會被釋放。殺良冒功、搶劫民財等情形幾乎不可避免,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兵匪一家”。遇到一支遇到軍紀嚴明的隊伍,老百姓都要敲鑼打鼓來慶祝,還要送很多禮物,其實就是買個好而已,讓軍隊主官覺得拿了別人手短,不好再去強搶。

    (斯巴達三百勇士)

    所以,中國古代大多數軍隊不要指望著他能有人民軍隊的覺悟,他們是一群政府許可成立的暴力組織團伙。他們過境地方,通常會被當地老百姓認為是“兵災”,要去躲災。

    一個新政權要想在地方建立起長期統治,必然要找自己的政治同盟,尤其是外來政權。解決好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新舊政權交替的過程中,極容易發生針對政治敵人的大屠殺。如果政權交替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屠殺可能很快就結束了,新的秩序建立起來,太陽照常升起。怕就怕什麼呢,新老政權來回拉鋸作戰,這就是真正的神仙打架,屁民遭殃了。

    比如,太平天國不要老百姓剃髮,但凡不蓄髮的都要殺頭,因這緣故就殺了一波。清軍打過來,說但凡沒剃髮的都是太平軍餘黨,也是殺了了事。那麼請問,到底是剃髮還是不剃髮?當然,即使做的很好了,也免不了那一刀,為什麼?殺良冒功,還可以搶掠所謂的“無主財富”。

    (剃髮又一次決定了生死)

    太平軍與清王朝,在10多年裡往復拉鋸的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人口損失都達到了80%,越是富庶的地區,人口損失就越嚴重。

    那些僥倖逃的性命的人呢?大多也是活不成的,除非被太平軍裹挾了去。千里無人煙,落單的人怎麼去找世外桃源?所以,在亂世的人往往不是死於兵災,就是死於饑荒。那些被殺的人無人掩埋,時間久了,必然會發生瘟疫。瘟疫所及,焉能活命?

    所以,中國古人常說,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亂世之中,人活的還不如一條狗。

    另外,打仗通常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些錢從哪兒來?肯定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至於這個支援是不是自願的,那就管不了那麼多了。有人統計,清王朝為了平定太平天國,花了多少錢呢?2.9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六年的財政收入。太平軍花了多少呢?因為太平軍最後被剿滅了,歷史資料缺乏,據信也不低於1億兩。

    (西方人眼中的清朝子民)

    清王朝是對外賠銀子賠窮的,還是打仗打窮的?清王朝在其他地方橫徵暴斂,導致其他地方也官逼民反,造成大面積人口滅失。這個也應算作太平天國導致的人口損失。

    太平天國時期,雖然已是近代,但是清王朝的人口統計資料並不準確,其實到民國時也是一樣統計過,也沒有個準確數字,只能透過食鹽的銷售資料來反推人口數量。直到建國後,才進行了一次人口大盤點。

    不準確的資料記載,意味著還有更多沒有隱形人口損失沒有被統計到。以江蘇、浙江兩省為例,在1851年,江蘇的人口是4430萬人,浙江是3011萬人。但是在1865年,也就是平定了太平軍以後,江蘇人口總數只有1920萬人,浙江僅僅剩下了638萬人,只有戰前的三分之一,人口整整少了2400萬以上。

    安徽和江西是重災區,不比江浙強多少,戰前兩省的人口總數超過6000萬人。但是戰後已經不足2000萬。僅僅江南地區的損失就在4500萬人以上,再加上兩湖、廣西等地就更多了,所以說最少損失了5000萬以上。

    江南地區的人口,有很多地方直到建國時還沒有恢復到戰亂前的水平,所以,在老一輩人口中,經常用“髮匪”、“長毛”等來稱呼原本有改天換地的大志向的太平天國。如果把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損失算進去,那麼損失的人口就更多了。

    太平天國是很可惜的,他的規模太大了,造成的損失也太大了,可是卻沒帶來任何改變,除了打破清王朝的統治秩序,促成了漢族官僚的崛起之外,太平天國在制度上、思想上、文化上沒有絲毫建樹。這一點,被同時代的很多思想家,包括馬克思都抨擊過。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並非不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可是它還要推翻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他要把拜上帝教複製到全國去,取代孔孟之教。如果他成功了,就意味著中國歷史和文化都失敗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平天國輸的不冤,不然中國可能要經歷一次脫胎換骨的文化改造。

    中國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中,付出了沉重的民族犧牲,結果卻毫無所得。如果後世觀史者不能正視太平天國的起事的原因、過程以及失敗,那麼,這樣的犧牲就顯得毫無意義。

  • 8 # 宇宙無敵神話龍

    太平天國運動死了幾千萬肯定是有的,這種計算不是說戰場殺人而是整個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浩劫。大多數人不是直接死於戰爭而是被戰爭所引發的各種瘟疫,現代人看問題老是以現代標準來衡量古代社會條件,太平天國運動不同於中國古代任何一場農民起義,它已經是一場徹底的宗教信仰運動有自己一套完善的宗教綱領。太平天國和清朝都沒有和解可能宗教挑戰皇權必將死拼到底,所以,就出現雙方破城後都屠盡對方有生力量已到達減少對方資源地步,在農耕遊牧時代人口就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很多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古代戰爭雙方喜歡屠城就是因為人口是戰略資源的緣故一個國家強大與否就是看總人口數。所以,整個運動損失了幾千萬肯定是有的。上億有點誇張古代沒有現代精確的統計學,戰亂期間也會出現大規模流民現象就更沒法具體資料了。

  • 9 # 火器工坊

    關於1.6億人口的死亡資料出處,想必是出自胡煥庸將《東華錄》中同治三年(1864年)的2.5674億人與咸豐元年(1851年)的4.3189億人進行對比得出的,這兩個年代前後差了1.7515億人,因此胡煥庸得出了“華人口下降到驚人的程度”。

    不過後來證實這個資料並不準確,因為當時全國處於一個非常動盪的階段,在人口統計上出現的漏洞是非常大的。

    那麼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整個中國到底死了多少人。就當是的傳教士考證,也是好幾千萬的量級。美國傳教士安德魯在《中國紀事》發表的人口論文中提到,根據他對中國的走訪調查,這十四年間的總死亡人數大概在8300萬人上。而直接由戰爭造成的人口死亡數量大概是在5000萬左右。

    後來有臺灣學者王業鍵作出調查,根據《嘉慶一統志》、道光三十年戶部的《清冊》和民國元年的人口統計資料來推算。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江蘇省人口減少了1400萬左右。

    90年代以後,大陸的史學界有著突破性的進步,在很多領域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其中就包括備受爭議的太平天國運動導致的人口銳減。其中在這些調查中有著可信度最高的幾篇論文和文刊,分別是曹樹基於2002年出版的《華人口史》、江蘇省編纂的《江蘇省志·人口志》、周源和的《清代人口研究》、葛劍雄的《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等中都有提及或是探討了太平天國所導致的人口下降數量。

    其中《江蘇省志》根據各地方縣誌的人口統計,得出了江蘇人口在這14年間下降了1700萬的結論。周源和根據自己的推算公式,得出了浙江、江蘇和河北的人口下降數量在2000萬以上。曹樹基認為江蘇省人口下降了1413萬,戰後人口約為戰前人口的63%。謝世成論述的人口削減地方還包括了福建省,認為兩省總人口削減數量為1705萬,戰後人口為戰前人口的70%。

    考慮到江蘇和浙江是當時的戰爭中心區,而核心地區的人口銳減數量取平均值也大概在1400-1600萬左右,由於資料不足最後對於太平天國的人口損失數量也只能是去一個估值,大概是爭議最小的7000萬左右。

    至於這7000萬人的死法,自然不是說全部由戰場直接造成,還有就是說太平天國運動已經是一場熱兵器成分極高的戰爭了。根據葛劍雄的說法,當時的中國南方廣大地區都在鬧霍亂,其中人口損失的比率裡戰死人口最多佔30%,其餘的人基本都是死於霍亂和饑荒,這也是很符合的當時的戰爭環境的。

  • 10 # 一葦

    洪秀全蹂躪江南半壁,對於敢於反抗的城池,則屠戮淨盡。全州城破,“牛刀”初試,一城百姓片甲不存……太平天國的義軍在起義後的六年中,不過犧牲4千餘人;然而內訌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及親信6千餘人,兩個月總共殺了文武官員2萬人。後來又利用石達開來天京靖難,凌遲處死韋昌輝,將其屍體寸磔,割成許多塊,每塊皆二寸,掛在各處醒目的柵欄處,標上“北奸肉,只准看不準取”的字樣,真是厲害之至。“洪楊之變”導致了十幾萬人被殺。

    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後,殺害數十萬人的生命;整個天京城3萬多戰士,無一投降,全部戰死或者自殺。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曾剃頭殺過10多年後,到光緒登基時,南京也還不到50萬!

    太平天國爆發(1851年)前夕華人口4.3億,太平天國失敗(1863年)後,中國只有2.3億人,一場農民戰爭使中國損失了2億人[4000萬人死於戰爭中],這是何等的殘酷!到1911年全國恢復到3.4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硬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