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魚軒書畫

    中國的民間俗語,語言簡煉和諧、形象生動鮮明、寓意深刻、通俗易懂,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揣摩、錘鍊出來的語言結晶。

    《紅樓夢》中,作者匠心獨運,巧妙運用大量的俗語,透過豐富生動的人物語言來表達獨特迥異的人物性格,刻畫出有趣的典型環境,反映出深刻的杜會生活,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第六回劉姥姥:“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毫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劉姥姥用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表達她對賈家豪門的認識,既深刻描述了賈府的富貴,又符合她自身的農婦身份。

    丫鬟裡也有厲害角色,紅玉初次登場就出語驚人:“俗語說的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

    還有紫鵑情辭寶玉,一口氣說了“老健春寒秋後熱”“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四句俗語,徹底否定了封建禮教綱,表達了自己嚮往婚姻自由的渴望,讀起來真是酣暢淋漓。

    在第七回,焦大醉罵,嚷著“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又說“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這兩句俗語透過焦大自己的口說出來,讓這個眼光透亮的忠厚老僕形象逼真的呈現在讀者眼前。

    再看李嬤嬤說寶玉:“寶玉是個丈八的燈臺一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

    彩霞罵賈環“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邢岫煙對寶玉介紹妙玉時說:“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賈母罵寶黛兩人是“不是冤家不聚頭”。

    最厲害的當屬王熙鳳,第十六回他給賈璉彙報寧國府理喪一事時,一口氣說了“人家給個棒槌,我就認作‘針’”、“捻著一把汗”、“坐山觀虎鬥”,“引風吹火”,“站乾岸兒”,“推倒油瓶不扶”六句俗語,充分體現了“鳳辣子”的辣勁兒。

    綜上所述,作者在書中用到的俗語不勝列舉,經過統計,全書中作者透過各種人物之口,說出的俗語共有 315 條,有的俗語還多次引用。作者正是透過各種人物之口,用大量通俗易懂的俗語,把這些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現在我們面前。

  • 2 # 自樂堂主

    用俗語來塑造人物形象,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常用的手法。作為一位語言大師,曹雪芹善於根據人物不同的身份,用適合於他自己身份的俗語,來塑造出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

    這其中,最典型的是劉姥姥這個人物的形象塑造。

    我認為,劉姥姥是整個《紅樓夢》中,人物形象塑造最生動、風趣的一位。而曹雪芹,正是透過俗語的運用來完成的。

    下面,請看最精彩的“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鴛鴦笑道:“左邊‘大四’是個‘人‘。”

    劉姥姥聽了,想了半日,說道:“是個荘家人罷!”

    眾人鬨堂大笑了。賈母笑道:“說得好就是這麼說。”

    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稼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兒,姑娘姐姐們別笑。”

    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

    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

    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

    鴛鴦笑道:“右邊‘麼四’真好看。”

    劉姥姥道:“一個蘿蔔一頭蒜。”

    眾人又笑了。

    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

    劉姥姥兩隻手比著,也要笑,卻又掌住了,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

    眾人聽了,由不得大笑起來。

    多麼精彩!真正的荘稼人本色,說的全是荘家人的大白話,大實話。

    一個風趣、智慧、幽默的姥姥形象躍然紙上。

    曹雪芹真不愧是文學語言大師!

  • 3 # 穿上好看

    劉姥姥蹭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說東談西呢。劉姥姥只得蹭上來說:太爺們納福。頭暈目眩舔舌咂嘴之類……薛大醉罵薛蟠捱打之類雖也很精彩,不知為何印象最深的還是劉姥姥……

  • 4 # 六無書生

    《紅樓夢》中的俗語是指謠諺、古話、格言、成語、歇後語等,它凝練、深刻、深含哲理,是一種壓縮性的語言,言簡意豐,耐人尋味;它具有通俗性和流傳性的特點。《紅樓夢》的作者對俗語的運用是極為重視的,全書中共有三百多條俗語,大都用得精妙傳神。

    何仲英《〈紅樓夢〉的歇後語》從兩方面論證了《紅樓夢》中歇後語的獨特風格:“第一,《紅樓夢》選材適宜,力求形式和內容的一致,絕沒有庸俗粗糙或者偏僻難懂的歇後語。”“第二,《紅樓夢》的歇後語善於變化,不拘一格,要怎樣說得好就怎樣說。不因襲、也不捏造。不淺露、也不含糊。它的一切構成規律,總求符合於民族語言的傳統性,而又不可捉摸,極變化之能事,具有創造性和獨特的風格。”他總結《紅樓夢》歇後語有以下幾種形式:只有比方,沒有說明;先比方,後說明;先說明,後比方;下半截比方解釋上半截比方;幾個歇後語連用,或者跟別的俗語混合用。他說:“作者歇後語所以有這樣的成就,是由於能恰到好處地表現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這是作者的風格和個性的表現。”

    宋德胤《〈紅樓夢〉俗語論》認為:“曹雪芹就是這樣匠心獨運地把這些閃光的俗語熔鑄到《紅樓夢》中,用來刻畫人物,展開情節,增強作品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深化作品的主題。”

    那麼紅樓夢是如何運用俗語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紅樓夢》中用俗語來刻畫人物,不僅是讓人物自己說出極有個性的俗語來,還表現在由第三者客觀的評述上。”

    曹雪芹在安排情節時,他用這深含哲理的俗語來統攝全域性,這就引導和預示了情節的展開,使全書形成了完整的藝術整體。

    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曹雪芹就是在這波瀾起伏的情節中刻畫他筆下的人物的。這樣,用俗語來預示和安排情節、展開情節,無疑是增加了作品的廣度和深度,為人物性格的完善提供了條件。在曲折生動的情節中,俗語是起了特殊的作用的.

  • 5 # 翡翠妞兒信玉堂堂主

    巜紅樓夢》中,作者是如何運用俗語刻畫人物形象的?我們常常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往往打動人的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處細節,它就是俗語,聽起來簡單易懂,更走心。有人將《紅樓夢》中的俗語比喻成CROWN上的明珠,璀璨奪目。一般人看來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俚俗之語,一經曹雪芹的合理運用就變成了簡約、靈活、明瞭、生動的文學語言,而且已經融化在了人物的語言中,和作品的整體語言風格渾然一體,使人物性格更加形神兼似,情趣盎然,給人留下含意雋永,餘味無窮的藝術魅力。這就是曹老先生的過人天賦,不然怎麼稱之為鉅作,那麼如何運用呢?我們一起去探討:榮華易盡,須要退步抽身。《紅樓夢》第八十六回。這句話說對於榮華富貴的追求不能毫無止境,要見好就收,應該急流勇退時切莫猶豫,如這句話才能保全自己。第六回劉姥姥說的“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毫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這裡劉姥姥用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敘述她對賈家富貴的認識,極富粗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這句話是林黛玉《葬花詞》中的一句,借風霜如刀劍般摧殘花朵,暗指世道人心的險惡。第十三回秦可卿託夢於鳳姐時說道:“嬸嬸,你是個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事若求全何所樂。

    《紅樓夢》第七十六回。凡事追求完美,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呢?這句話是說為人處世要曠達,不必太執著。

    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第五回。洞明,洞察明白。練達,幹練通達。即,就是。觀察與瞭解世態人情,並掌握其運用法則,這就是學問,這就是文章。意謂學問與文章的學習並不是只有書本上才有,現實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就是一門大學問,就是一篇大文章。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的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第三十四回襲人和王夫人的一番話:“一家子的事,俗語說的‘沒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無頭腦的事,多半因為無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見,當作有心事,反說壞了„„俗語又說‘君子防不然’,不如這會子防避的為是。”第二十六回丫頭紅玉道:“也犯不著氣他們。俗語說的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紅玉用俗語“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來抒情,表達了對自身前途的擔憂。得饒人處且饒人。《紅樓夢》第五十九回。饒,饒恕、寬恕。這句話是說做人應當寬容一點。這種處世哲學其實是非常富有智慧的,因為一味得理不饒人、不妥協,勢必就會激化矛盾,最終陷己於矛盾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反之,對人寬容一些,就可以少樹敵,甚至化敵為友,這必然是有益於自己處世為人的。人怕出名豬怕壯。《紅樓夢》第八十三回。這句話以豬長壯即要被殺比喻人出名便會招妒,形象地道出了人性的弱點與世態真情。當著矮人,別說矮話。《紅樓夢》第四十六回。矮話,指有關矮人的話。說話做事要謹防觸犯了別人的忌諱。哪個耗子不偷油巜紅樓夢》。比喻壞人習性難改。耗子不偷油的時候,大概就是在不餓的時候,或者生病的時候,正常的耗子沒有不偷油的。就是說,當一個壞人暫時沒有幹壞事的時候,千萬不能對其掉以輕心,哪個耗子不偷油?他遲早會再幹壞事,一定要對其加強戒備。俗語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傳性。曹老先生對俗語的態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確了:“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賈雨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不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語。道破了俗語的大妙之處,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我們積累的少。所以多學習俗語,多背背都是對語言的表達及對寫作的提高都是受益良多!

  • 6 # 半瓣花上閱乾坤

    俗語即勞動人民口口相傳的,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它鮮活、靈動、原汁原味,帶著泥土的清香和潮溼,在文學作品中適當使用俗語,能夠增強文學作品的真實性和生動性。

    在《紅樓夢》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俗語,多出現於勞動人民口中,雖然有時候聽起來粗糙,卻也展現了一種原始生命的張力。

    比如,焦大醉罵時候說的“焦大太爺蹺蹺腳,比你的頭還高呢”“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之誤)這些話都出自焦大一個仗著曾經立過軍功就寵大爺的奴才之口,無不形象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劉姥姥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雖然很粗鄙,讓詩禮之家的賈家人聽起來難免不入耳,但是確是劉姥姥心中所想、劉姥姥口中能出之語,若劉姥姥者,雖入大觀園,終究難免鄉野之性,說話做事,總是混著野味兒。這也是賈府中人喜歡劉姥姥的原因之一,即她代表了那個她們難以真實接觸到的世界。劉姥姥雖然粗鄙,卻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鴛鴦在罵她嫂子的時候說的“什麼‘好話’!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什麼‘喜事’!狀元痘兒灌的漿兒又滿是喜事。......”這就把當時鴛鴦心中的那種恨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賈母的奴婢,鴛鴦平時是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這些話來的,但是她出身低下,從小耳濡目染,對於這些俗話、髒話、罵人的話,那可是如數家珍,因而在氣急敗壞之際,難免會罵出這種十分難聽的話來。

    芳官在和趙姨娘對罵的時候說的“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買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呢!”反映了芳官在遭受趙姨娘踐踏之際的口不擇言的還擊。

    尤三姐在面對賈珍等人的調戲的時候說的“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諒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難纏,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的鑼兒敲不得。......”一段話裡面包括了很多民間常用的俗語,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中的真實語言狀態,原汁原味,聽來粗鄙,細想卻十分有趣。

    賈赦在索要鴛鴦不成的時候引用別人的話“‘自古嫦娥愛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約他戀著少爺們,多半是看上了寶玉,只怕也有賈璉。”聽起來好像是詩詞中語,其實這首詞經常出現於青樓之中,出於青樓女子的口中,已經等同於當時耳熟能詳的口語,反映了賈赦那種好色的本性。

    除此之外,連一向十分謹慎不與人爭競的李紈口中,也曾經說過:“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裡去了?氣的我只要給平兒打報不平兒。忖奪了半日,好容易‘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裡不受用,因此沒來,究竟氣還未平......”這些話,反映了李紈在被王熙鳳揭了傷疤之後的氣急敗壞,恨不得一口咬死王熙鳳的心態。

    大體來說,《紅樓夢》中的俗語多出現於下層階級,多出現於生活場景中,並且多出現於人物之間矛盾衝突比較激烈的場景中,特別具有煙火氣和人情味兒,也特別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大多氣急敗壞(除了劉姥姥),讓人能感覺到那一個個的人物,好像活了一樣。

  • 7 # 日月星辰142764086

    一個莊稼人。(後金發源於小部落)

    大火燒了毛毛蟲。(後金滿清滅了大明)

    一個蘿蔔一頭蒜。(滿清金錢鼠尾髮型)

    花兒落了結個大窩瓜。(滿清取代明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諸葛亮伐魏為何要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