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月11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表示,由於“菲律賓(Philippines)”這個名字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他很可能會將菲律賓的正式名稱更改為“馬哈利卡(Maharlika)”,意思是“貴族”或“自由人”。
5
回覆列表
  • 1 # 麟州捉鬼

    菲律賓是東方國家,這個名字是西方殖民者的名字,有辱國格!早就應該改了。就如日本,西化再徹底,還是漢字的日本,從沒有改成“接盤(英語Japan 音譯)”對內使用!

    馬其頓比較複雜,歷史上曾經是過大國!現在南歐民族主義風比較盛,周圍的民族都很敏感。現在的馬其頓人比較分散,一個小地方叫馬其頓,容易引起其它地方的歪解和誤解!現在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地方,比如庫爾德人和地區,就是一個村鎮打出庫爾德國的稱號,土耳其伊朗等等國家也是要武裝干涉的。

  • 2 # SouthCross

    謝謝邀請。

    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爭端,始於1991年,該國自前南斯拉夫獨立建國。希臘認為,馬國以馬其頓為國名,等於暗示擁有希臘北部馬其頓省的領土主權,但馬國事實上只是與馬其頓省比鄰,僅有地緣關係,要「盜用」希臘的名號、甚至爭當「亞歷山大大帝的正統傳人」,完全名不正言不順。

    兩國數十年來,因國名爭議而爆發的大小示威抗議從未間斷。儘管獨立後的馬其頓積極爭取加入歐盟、北約,在國際舞臺上確立國家身分,卻也慘遭希臘連年行使否決權「懲戒」,拒於門外。就連1993年,馬其頓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也是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YROM)的折衷名字,才終於闖關成功。

    但在2015年,馬其頓之名的陳年爭論,因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上臺而出現轉機。將國名爭議視為首要之務的齊普拉斯,開始積極與鄰國喊話;2017年,札耶夫成為馬其頓總理後,又在美國外交官、聯合國處理馬其頓國名爭議的特使馬修.尼米茲(Matthew Nimetz)充當和事佬、居中牽線下,加速了兩國談判的程序。

    在希臘與馬其頓兩國歷經約5個月的積極外交對話下,12日,齊普拉斯與札耶夫在連日的跨國熱線通話中,終於達成共識,雙方同意將馬其頓國名命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至於菲律賓名稱來源於西班牙Nautilus畢雅羅勃斯在1543年時,為致敬當時仍為王儲的菲立普二世,而將群島命名為「Las Islas Filipinas」。近來,當地有線電視新聞網菲律賓頻道,在臉書徵詢網友意見,不少人贊同更名,表示「菲律賓早已不是殖民地,是該換掉西班牙人取的名字了。」眾議員加里也支援更改國名,認為維持殖民者給的名稱並不好。現任總統杜特爾特,日前出席活動時,豪語表示應變更國名。他強調自己並非首位想改國名的領導人,前總統、獨裁者馬科思執政時期就想過把國名改成「馬哈利卡」。不過,這一更名尚未正式實施。

  • 3 # 甜嘟爸爸觀察

    1.代表意義不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月11日提意將國名改為“馬哈利卡”,這帶有尊貴及和平的意思,而“菲律賓”則是“西班牙殖民者給的名稱”,具有殖民主義色彩。而馬其頓的國名,希臘認為馬其頓對其有主權要求。

    2.內外因素不同。菲律賓國名用了幾百年,國民也習慣了,改也行,不改也行,主要是國內民眾有呼聲。而馬其頓國名更改,內部不想改,但希臘不同意,若不改,馬其頓加不了北約,但馬其頓為加入北約與希臘爭執多年,只有妥協。

    3.國際看點不同。菲律賓改名,有反對美國干涉因素,美國自然不同意。馬其頓改名,只有希臘、保加利亞、土耳其幾個國家呼聲較高,其它國家無所謂。

    總之,雖是修改個國名問題,看似簡單,實際是個漫長之路。馬其頓已有結果,但菲律賓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 4 # 袁載譽

    至於為什麼這位總統會有把自己國家名字改了的想法?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主要是“菲律賓”這3個字對於當地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好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恥辱”。

    而恥辱從何而來?要從16世紀的一次航海和1個人說起。1513年33歲的資深葡萄牙裔Nautilus麥哲倫決定進行一次信仰之行,驗證他所篤信的“地圓說”。

    麥哲倫從25歲開始就在西班牙皇家艦隊服役,並沿非洲大陸航行,進入過亞洲,參與了針對亞洲的殖民戰爭,擁有非常豐富的航海資歷。

    由於麥哲倫相信“地圓說”,當他在亞洲服役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對著東方注目,想著那一天自己再到亞洲之時,不是自西方來,而是自東方來。

    但是遺憾的是當33歲麥哲倫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進行“環球航道”探險之時,被以全球貿易已被瓜分乾淨,再畫鉅額資金去幹這件事,回報率不是特別高,所以不支援申請,也不讚助經費。

    迫於無奈麥哲倫只好去到自己的老東家西班牙找錢,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他。出於說服國王一定要資助自己考慮,麥哲倫特意自治了一個地球儀當禮物送給查理五世,讓查理五世明白他一旦航海成功,找到“全球航線”,整個地球都將是西班牙的。

    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由特里尼達號、聖安東尼奧號、康塞普遜號、維多利亞號和聖地亞哥號5艘武裝商船組建的“環球艦隊”拿著西班牙國王的錢揚帆出港。

    杜特爾特

    1521年經過數百年的遠洋航行,麥哲倫橫跨過大西洋、太平洋拿到了亞洲的東邊,完成了年輕之時的夢想,自東方行使進亞洲。

    而今天的“菲律賓”版圖進入歐洲視野即是透過這次麥哲倫的航行。可能是出於報答西班牙國王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對自己“新發現”今“菲律賓”版圖進行命名之時,用了當時西班牙王儲菲立普(King Philip)名字的異音“菲律賓”。

    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菲律賓”的這次發現,菲律賓迎來了被歐洲人殖民的歷史,先是西班牙人來做主人,然後是美華人才掠奪。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菲律賓”這個國名對於菲律賓人來說具有很強的“殖民屬性”,代表了菲律賓人最不堪回首的被欺負歷史。

    現在部分菲律賓人想改掉國名的心態,就跟人不想把傷心事時時放在口中一個道理,越想越難過。

  • 5 # 國際視角淺說

    這兩個國家要改國民的原因截然不同,菲律賓是為了表明獨立自主之心,馬其頓是為了傳達尋求庇護之意。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提出有改國名的想法是因為“菲律賓”這個國名是殖民者給取的,世界上大多被殖民國家或地區獨立之後,都會恢復舊的國名或者改一個新的國名。菲律賓從被西班牙“發現”起,就一種用的這個名字,在後來的幾百年間“菲律賓”這個名字覆蓋了整個菲律賓群島。

    菲律賓想改國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認為這個名字帶有較強的殖民主義色彩,杜特爾特提議改成“馬哈利卡”,意思是貴族或自由人。對於追求自由獨立的菲律賓而言,改名可以表達其堅持獨立自主的決心。

    馬其頓改國名的原因就顯得很卑微了,還是馬其頓總理和希臘總理一起商討之後簽署的改名協議。這一行為不但讓別的國家瞧不起,也遭到本華人民的反對。從2018年開始,馬其頓扎耶夫政府一改前幾屆政府的態度,積極與希臘進行談判更改國名和地名等事宜,為的是能夠加入北約、加入歐盟。

    說白了一點就是用更改自己國家的名字來尋求歐美國家的庇護,雖然這一行為能夠穩定國內政治形勢,背後也有美國的支援和歐盟的承諾,但這些支援與承諾只是口頭廉價的隻言片語。而馬其頓的高層卻還是為了這一廉價承諾,不惜違背民意也要改名。而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也就是2019年2月12日,馬其頓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雖然最終能不能入歐盟還不得知,但是馬其頓目前已經能以受邀國身份參加北約各項活動。就馬其頓國內目前形勢看來,整體都偏向好轉,但是總給人一種犧牲尊嚴尋求庇護的感覺。

    兩個國家都改名,但是目的都不同,相比馬其頓,菲律賓改名似乎都顯得更高尚了。

  • 6 # 禪立雞群

    (一)

    那是十六世紀中期的1542年,西班牙Nautilus洛佩茲登上西太平洋一個島嶼,在向國內報告時稱為“菲律賓”。菲律賓是當時西班牙王儲腓力二世的譯音。1565年,菲律賓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佈獨立。然而好景不長,菲律賓後來又淪為美國的殖民地,直到1946年,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而菲律賓這個名字從未改變,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現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認為,菲律賓這個名字,具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要把它換掉。就連新的名字也想好了,叫〔馬哈利卡〕(意思是貴族,自由人)。

    馬哈利卡,多好聽的名字,涵義又好。剛開始叫的時候 ,可能有些彆扭,有些拗口。但是,“世上本無路,走多了就成為了路”。馬哈利卡念多了自然會順口。(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

    不過,別小看就是換幾個字,那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試想,一旦確定菲律賓改為馬哈利卡,所有的政府公函、街市招牌廣告 、學生的課本等等,通通都得更換。大百科全書修訂時,除了改名,還要加上一段文字,詳細說明改名的由來還有它的來龍去脈。這可是一項超大工程。

    或者有人會說,只要名字不帶有明顯的汙辱性,沒有貶低人的意思,更不更換都無所謂。何必“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留著,讓人們牢記這一段歷史,時刻得到警醒,這有什麼不好呢?

    (二)

    馬其頓原來是南斯拉夫的一部份。獨立後確立國名為《馬其頓共和國》。但是,由於鄰國希臘有一個“馬其頓省”。經過兩國協商,《馬其頓共和國》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作為區別。

  • 7 # 史裡淘聲

    先來說說菲律賓這個國家的名稱來歷。

    1521年,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率領探險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發現了這個地方。麥哲倫也最終被菲律賓的土著居民殺死,他領導的船隊最後完成了環行地球的使命。1542年西班牙Nautilus比亞洛博斯又來到菲律賓,這次比亞洛博斯以菲力普王子二世之名,把菲律賓群島命名為“菲律賓”。

    早在菲律賓前任總統馬克斯時候,就已經提出過要更改國名之事。本月11日,現任總統杜特爾特再次提了出來。他們認為菲律賓這個國名是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留下來的,總覺得不光彩,令人總想起被殖民者統治的歷史事實。所以一心想改掉國家名稱。

    新的國名可能會採用“馬哈利卡”。馬哈利卡是菲律賓史上第二大民族之名。杜特爾特及其他許多人認為馬哈利卡具有尊貴與和平之意。但其國內也有人認為沒什麼必要更改國名,改了國名,經濟也好不到哪去。

    而馬其頓更改國名是因為希臘而起。

    希臘國內北部有一個省的名字是馬其頓。而馬其頓國家憲法上的國名是“馬其頓共和國”。希臘人認為馬其頓擅自採用希臘人的象徵,竊取了希臘馬其頓帝國的榮耀,具有對希臘北部提出領土要求的野心。所以一直對馬其頓不滿。

    馬其頓地理和國家來歷複雜。自從1991年從南斯拉夫脫離出來以後,一直想加入歐盟和北約。而希臘在北約和歐盟組織裡具有一票否決的權力。所以馬其頓因為希臘的反對未能如願。

    新採用的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國內部分人認為新的國名仍舊含有馬其頓名字,因此馬其頓與希臘能不能達成協議,可能還是未知數。

    我是懷古頌今,期待您的關注。

  • 8 # 我是環球商務客

    我去年年初去馬其頓的時候還沒改名,剛發現改名了,在馬其頓就聽說,希臘人很不爽“馬其頓叫馬其頓”,因為希臘也有馬其頓,必須區別開來

    菲律賓不可能改名吧?

  • 9 # 風君子39

    對於菲律賓改國名一說,由來不久。根據《菲律賓世界日報》的報道,在今年2月11日的一次演講中,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直接了當的表示想把菲律賓改名為“馬哈利卡”。此種言論一出,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該國國內媒體一片沸騰,國際上也是議論紛紛。

    至於改國名的原因,想必各位“好事者”都早有耳聞,無非是“菲律賓”含有殖民主義色彩,“馬哈利卡”包含自由、貴族等美好願望,筆者在此就不做贅述了。

    其實對於改國名,筆者認為這繞不過菲律賓這位現任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想必大家對於這位於2016年6月30日才宣誓就職菲律賓共和國的總統並不陌生。杜特爾特其人一向以強硬、鐵腕手段著稱,對於其全國範圍內的犯罪和毒品活動的打擊更是雷利風行,尤其是在其治下曾充斥著槍殺、綁架、勒索和走私的達沃市治安明顯改善,成為以安全著稱的菲律賓城市。對國內毒品犯罪打響全面戰役,就職不到三個月,菲國內共有850人被處決,聯合國更是對這樣的“非法處決”和“殺戮行徑”表示譴責,杜特爾特更是不惜以髒話辱罵奧巴馬,警告美方不要對他主導的反毒風暴“指手畫腳”,強調菲律賓“不再是殖民地”,其作風之強悍可見一斑。

    杜特爾特“經典語錄”:

    “我不會在掃毒戰爭上退縮,我會賭上我的榮譽、生命,還有總統職位。”

    他也向毒梟及毒嫌公開嗆話,“我會殺光你們!”、“你想毀掉我的國家,我就毀掉你!”

    “希特勒屠殺了300萬名猶太人,現在菲律賓有300萬名毒蟲,我很樂意屠殺他們。”(沒有冒犯猶太人之意)... ...

    拒不完全統計,老杜經常掛在嘴邊的“髒字”,有「X養的」、「笨蛋」、「惡魔」、「殺」等。

    從以上基本可以看出,老杜在國內絕對是強硬、說一不二的角色,生出改國名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應該和其個人性格有關。先不談改國名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對於我們這些局外人來講,其實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可能是若干年後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會有這麼一個章節專門講述這一個歷史事件,而老師又多了一個出題思路,需要頭疼的是若干年後的學生了。

  • 10 # 風起雲飛揚51798741

    菲律賓改國名只是一種意向,不一定改成,不像馬其頓,為了加入北約,必須改名,因為希臘也有叫馬其頓的地方,所以馬其頓為了加入北約,不得不把自己國家改為北馬其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炸油條,怎麼活面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