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石5340

    劉表字景升,魯恭王的後代,少時知名於世,後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恩威並重,招誘有方,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有甲兵十餘萬,先殺江東孫堅,北抗曹操,雄居荊江,其人生性多疑,好坐談,立意自守,無四方之志,我認為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好事,百姓可以安居樂業,葉帥有"劉表父子皆豚犬"詩句,後人對他褒貶不一,這也就是因為家庭關係處理不好,對兒女教育無方,死後兄弟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導致全家覆滅,這才有,徒有虛名之說。

  • 2 # A玩命流星

    初平元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命劉表前去接替。當時荊州群雄割據,盜賊四起,一時間劉表無法前往赴任,之後劉表隱姓埋名單騎入荊州,方才成功上任。他結交荊州大族,承認袁術南陽太守的地位,專心剿匪。在蒯氏兄弟幫助下,荊州八郡除了南陽都掌控在了劉表手中。

    然而袁術卻覬覦著荊州,他讓孫堅來攻打荊州,勇猛的江東之虎擊敗了黃祖,殺到了襄陽城下,孫堅極有可能要擊殺第二位荊州刺史。

    劉表命黃祖偷偷出城,調各郡軍隊來救。在黃祖率軍返回時,被孫堅擊敗,一路追擊。孫堅性格猛烈,追得太深,被暗箭所殺。

    失去孫堅之後,袁術不再能戰勝劉表,劉表斷了袁術的糧道,使他無法在盤踞在南陽,逼得他只能去和曹操搶地盤。

    遠離袁術的威脅之後,劉表的荊州在亂世之中暫時成為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而且劉表又素有喜愛交納賢士的名聲,各地名流也是紛紛逃亡荊州避難。從這個時間段看劉表的能力似乎還不錯,可是至此之後他就沒什麼作為了。

    作為漢室宗親,他享受到了好處,卻沒出過什麼力。各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作為漢室宗親的劉表並沒有參與。李傕,郭汜挾持漢獻帝后,劉表連譴責都沒有,還派人進貢,從他們那裡換來一大堆官職。收了錢的兩人封了劉表各種頭銜,讓他禮儀同三公,並督交,楊,益三洲軍事。

    虎踞千里,帶甲十萬,治下賢才無數的劉表對匡扶漢室沒什麼興趣,對外擴張的野心也不大。他雖然動過心思,但也只是想想,偶爾有點小動作。

    他一直守著荊州,誰來打我,我就把他趕跑。任外面打得飛起,與我荊州無關就行。

    曹操迎回漢獻帝后,袁紹與曹操有了矛盾。劉表既與袁紹交好,又向朝廷納貢,誰也不得罪。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派使者希望劉表攻打曹操後方。他表面答應,也不發兵,坐觀成敗。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劉備勸劉表乘機攻打許昌。劉表表示繼續觀望一會兒,等到曹操回來了,他才後悔,最後的機會也錯過了。

    曹操對他的評價很透徹:“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

    劉表的確軍事才能不足,他自己打仗也就打打土匪平平叛亂。估計也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劉表總是找人幫助自己防守。南邊靠著江夏太守黃祖,雖然黃祖一直被孫家人揍,但也算盡心盡責。北邊則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張繡幫助自己抵禦曹操,也是成功幫自己擊退了好幾次曹操。

    只是後來張繡被曹操拐跑,剛好劉備又來了,就讓劉備去接替抵抗曹操的任務。劉表自己待在襄陽也省下不少心

  • 3 # 華裳LED

    事實也確實是徒有虛表,白佔個這麼好的地方,籠絡了這麼多人才愣是被別人給奪了,實在費解。不知道這個名士頭銜是怎麼來的!

  • 4 # 魚羊文史

    劉表有計謀但是少決斷,善仁政少明察!

    因為劉表的實力,也因為荊州的戰略位置,袁曹雙方其實都想將其爭取到自己的陣營裡。袁紹派人前往襄陽,要求劉表相助。劉表表面上答應了袁紹,可實際行動上,卻是兩邊誰都不幫。

    對於劉表這種坐山觀虎鬥的態度,他手下的從事中郎韓嵩和別駕劉先持不同意見,二人進言“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於將軍。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將軍現在坐擁十萬之眾,卻只是安坐而觀望。所謂見賢而不能助(指曹操),請和而不能得(指袁紹),如此兩家必將歸怨於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從容自立了。”

    第一層意思表達的很清楚了,你以為你是在獨善其身,但很可能結果是兩邊都得罪了!那麼,二選一的話,歸附於誰?兩人的建議是,曹操。

    “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後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禦其大軍。所以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

    劉表手下持此觀點的,不止一兩人,可劉表依舊舉棋不定。於是,遣韓嵩往見曹操,以觀虛實。韓嵩考察歸來,對中央政府倍加讚揚,對曹操極盡推崇,並建議劉表把兒子送到皇宮擔任侍從。

    結果,劉表認為韓嵩已懷二心,大發雷霆。隨後召集全體文武官員,佈置刑場,欲誅殺韓嵩。最後,在眾人的勸說下,韓嵩總算逃過一死。可劉表怒火難熄,下令酷刑拷打。但因韓嵩最終沒有承認有罪,於是赦免死刑,只加囚禁。

    當然,“站隊”於曹操的建議也就此流產。於是在官渡之戰中,劉表以中立派的身份,自保於江漢(長江、漢水)之間,坐觀天下之變。

    可是,天下洗牌時,你劉表惜身自保,大局已定後,又能安坐幾時?

    後來,曹操大敗袁紹,穩定中原局勢後開始向南發展。而劉表的荊州,便成為曹操第一個進攻的物件。

    劉表在憂心之中病逝,而他剛一去世,他的兒子便率軍投降了曹操。

    保持中立、靜觀其變,的確不失為亂世中的一種生存方式。可是,一切皆在變化,當自重已經無法抵抗外力,你的原地不動,反倒可能被亂拳打死。

  • 5 # 野草的沉思

    “景升父子皆豚犬爾!",這是三國時期曹操對劉表父子的評價。

    漢朝的時候,荊州是個大州。劉表便是這個大州的首長一荊州牧。他有方圓數千裡的地盤,有十幾萬軍隊。在當時的諸侯中,是比較強大的。如果劉表有曹操的本領,那麼統一北方的應該是他,而不是曹操。

    漢末,群雄並起,互相兼併,戰爭不斷。在這樣的形勢下,劉表不積極進取,卻想保持中立。曹操與袁紹之間發生戰爭,袁紹派人連結劉表,劉表拒絕了袁紹,但也沒有助曹操。他手下的大臣認為這樣做很危險,勸他或者乘曹,袁兩家戰爭,兩敗俱傷時,發動進攻,爭奪天下。或者投靠曹操,以求保全。但他狐疑不決,首鼠兩端。

    劉表還有一件事做得十分錯誤,就是他寵愛小兒子劉琮,讓劉琮接他班,為荊州牧,卻把長子劉琦打發到江夏去做太守。劉琮也和劉表一樣,即無能又懦弱。結果劉表死後,劉琮便舉州投降了曹操,大好河山落入別人手中。

    從開頭我們看到,劉表身高八尺,儀表堂堂,有"八駿"的美名,卻如此行事不堪。難怪曹操給他那樣的評價了:劉表父子都是豬狗啊!

  • 6 # 約定9521

    虎狼之地,豈容中立。

    如果說曹操是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那麼劉表就是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庸人劉表作為荊州八駿之首漢室宗親,雄踞荊州,傲世天下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可惜劉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只求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他忘了,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荊州這塊肥肉,誰都想咬上兩口。

    劉表字景升,是漢室宗親身高八尺,容貌甚偉,放到現在,絕對是亮瞎你雙眼的帥哥一枚飽讀詩書,擅長政治他隻身隱姓埋名上任時,天下已定大亂,荊州已被當地豪強瓜分,他巧用計謀,不費一兵一卒拿下荊州,讓當地豪強對他刮目相看他遠交袁紹,近連張繡,內納劉備,襲擊袁術得南陽殺孫堅抗擊曹操一是威震天下,劉表廣納天下英才,各路精英紛紛來荊州這片世外桃源筆亂諸葛家族就是這時從山東避禍來到荊州的,劉表實力鼎盛時,兵甲十萬,擁有長沙,零陵,桂林,南陽等八郡,地廣千里,又有江漢水利之便,兵強馬壯,天下各路諸侯都眼饞按理說,劉表的公司做大做強了,下一步戰略目標是什麼謀士們提議,要不我們轟轟烈烈幹一場,挺身而出共誅國賊曹操,,要不我們就投靠曹操,,不能老是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在這裡待得劉表是個小富即安的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劉表辛辛苦苦折騰這十幾年,家底也有也就不願折騰了,荊州這樣強盛沒誰敢惹我,劉備從袁紹處投奔劉表,建議劉表,趁曹操征戰遼寧時,遠襲許昌,劉表不愛聽,劉表的小九九是坐擁天下,有小利而為之,雖有大禮卻有風險而不為之。謀士們對劉表說,你越是強大,就越可能遭到敵人的猜忌和攻擊。劉表的想法是,等等,再等等。我自己強大的,看看,再看看,反正我也不想打誰,劉表想錯了曹操一騰出手來,就先攻打荊州因為劉表擁有十萬人馬,還有水軍拿下荊州,就等於拿下消滅孫權的鑰匙,擁有荊州,就等於餓住了孫權的咽喉,劉表憂鬱而死,又因為寵愛蔡氏,傳位給劉宗,荊州不戰自降可惜了劉表白白戰友荊州這塊戰略要地。
  • 7 # 蘇沉船

    東漢奇士賈詡評價劉表說:“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是指劉表這人在太平的時代是可以官至三公的名臣,然其人缺乏應變的判斷力,多疑無決,在亂世中是無能之人。事實上東漢人對劉表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沒什麼真有資格說劉表是徒有虛名,只是劉表缺乏爭奪天下的雄主之才,站在曹操、劉表、孫權的角度才可以說劉表徒有虛名。

    東漢末年以來諸侯雖多,但是稱的上大諸侯的只有袁紹、袁術、劉焉、劉表、曹操、孫策、孫權、陶謙諸人,劉表僅不如袁紹、曹操、孫權。陶謙坐擁徐州,被曹操一戰打得一蹶不振,三郡糧草被笮融劫走,又信用曹宏等小人,搞的人心盡失。劉焉屠戮蜀地豪強,導致後來劉璋治蜀困難重重。袁術急欲稱帝,遭到群雄討伐。孫策也因為在征討中殺戮過甚,被刺客謀殺。劉表相對這些人來講還是非常明智的君主,如果這樣都能說劉表徒有其表,那麼公孫瓚、呂布之輩連一整個州都沒能夠拿下過的角色更是不值一提。

    這樣的邏輯就好比馬雲、馬化騰、王健林有資格說劉強東、丁磊窮,但是一般人怎麼有敢說劉強東和丁磊窮?尋常人小目標可能做個縣令就到頭了,有人比較有本事做了太守,而劉表先定一個小目標”雄踞荊州“。

    很多人知道劉表少年知名,卻不知道劉表因何知名。劉表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參與了168年的第二次黨錮事件,此事又稱為:“九月辛亥政變。”

    太尉陳蕃和大將軍竇武秘密兵變誅殺宦官,不想名將張奐受宦官矇騙,以為是竇武造反,於是率軍把這次政變鎮壓下來。

    事後大獄興起,竇武、陳蕃、李膺、杜密等人的黨羽、學生全部遭到肅清,上百位名士被下獄處死。劉表正是這次事變的參與者之一,他與好友張儉一同遭到朝廷通緝,儘管史書沒記載劉表是如何逃脫,不過他的好友張儉一路逃亡,但凡收留過張儉的人都被追究滅門,受牽連者有數十家人之多,可見劉表的逃亡過程亦很兇險。

    二十多歲的劉表就是在這種殘酷的政治變動中活下來,因此名揚天下。後來朝廷對黨人解禁,不再追究他們的責任,劉表很快就被大將軍何進徵為謀士,不久舉薦出任朝廷的北軍中侯,統領北軍五營的禁軍,他跟何進手下的虎賁中郎將袁術佔有差不多的地位。

    五營即是: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盧植、董卓曾率此五營討伐黃巾。

    隨著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劉表以憑著很高的政治資格被任命為荊州刺史,他單騎進入襄陽跟當地大族蔡瑁、蒯越等人聯手,一同平定了荊州。劉表沒有超絕的謀略,亦不擅長軍事,但他確實具有尋常人所沒有的英傑膽氣,受黨錮事件影響後又出仕的不止劉表一人,當時名士眾多,卻是劉表脫穎而出成為一方大諸侯。

    只是他推行仁義卻又嫉賢妒能,瞧不起南陽名士司馬徽、韓暨等人,又殺害同宗劉望之,搞得北方大量避居荊州的人才都不肯為他效力,尤其是跟司馬徽交好的諸葛亮、龐統都沒為他效力。建安七子之一王粲評價:“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

    這話真是一針見血,如果諸葛亮、龐統、韓暨、甘寧、杜襲、趙儼、繁欽、徐庶、石韜、崔鈞、和洽、孟建、司馬芝等逗留在荊州的人才皆為劉表所用,其陣容豈不勝於孫權?如何不能守住荊州?

    相較之下,孫權有效的拉攏江東和江北士族,建立下鞏固的政權。而劉表的政權在自己死後,就被蔡瑁等人轉手賣給曹操。他們也沒有能夠像袁紹的臣子那樣頑強抵抗曹操七年之久,因而劉表的英雄氣還不如袁紹、孫權。

    故而說一方面劉表確實是有那麼些浪得虛名,另一方面來講他之所以虛名是因為比不過曹操、劉備、孫權、袁紹那幫頂尖的英傑,在平世的時候他能夠官最大的三公,在亂世的時候他能夠成為雄踞一方的大諸侯。即便只是徒有虛名的劉表,亦還是他同時代人物中屈指可數的大人物。

  • 8 # 賀拔嶽

    劉景升實為漢末亂世之一厚道人也,說他徒有虛名是有些貶損他了,似有不公啊。

    劉表乃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人,血統純正,不似劉備假託自認為中山靖王之後,真實性存疑。

    劉表身長八尺,資貌溫厚壯偉,年少時就著名於當時,名列八俊之一。年輕時參與太學生與宦官的鬥爭,捲入了黨錮之禍,被迫逃亡,也是一位有抱負,有擔當的青年才俊。光和七年(184年)黨錮之禁得解,大將軍何進徵辟為掾,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以定荊州。李傕、郭汜等人據長安,挾獻帝,劉表又遣使封貢,擁戴獻帝,被任命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武成侯。足見劉表的政治手腕還是很老道的,很有政治眼光。

    劉表治荊州恩威並重,招倈四方英傑,使得境土肅清,士民悅服。又開經養士,廣博文教,使荊州一時成亂世中一方淨土。對外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表,據地數千裡,帶甲之士十萬,稱雄荊江,殺孫堅,數拒曹操。然而表性多疑忌,用劉備也只為抗外敵之鷹犬不欲重用,防其坐大。晚年立意自守,無進取之心,又寵後妻蔡氏,沒有處理好接班人問題,待死後蔡氏擁立幼子劉琮接班,為荊州易主埋下了禍根。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幼子劉琮繼位,曹操南征,劉琮舉州而降,荊州自此易主。其實劉表是一位好的學問家,一位好父親,一位好的地方長官,只是有些身不逢時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汗症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