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GIMI極米

    8K電視應該是從今年CES上開始被廣泛關注的,多家電視廠商都在CES上亮相了自家的8K電視,但是目前來看,上市銷售的8K電視還是寥寥無幾。2011年4K就已經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直到今天4K體系也還沒有建設完全,4K片源的數量也還不能讓人滿意,所以8K電視想要真正普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相比於8K顯示裝置的技術發展,真正阻礙8K的發展的其實是整個內容生態的問題。以4K為例,4K從2011年開始廣泛進入我們的視線,此後4K電視的價格門檻逐漸下探,慢慢走向普及。尤其是極米萬元級的鐳射電視皓·LUNE 4K的出現,讓100英寸的4K電視也成為了每個家庭都消費得起的產品。相對於硬體的普及速度,4K內容生態的完善相對緩慢,到今天,4K內容越來越豐富,2018年央視也開通了首個4K頻道,但這是多年來發展形成的局面。

    4K尚且如此,可想而知8K還離我們有多遠。8K內容的製作對於裝置的要求又非常高,專用的8K攝像機價格昂貴,目前最強大的單反,也只是勉強能夠實現拍攝。再者,即使影視公司不計成本的採購了8K攝像機,但是8K製作也是一個難題,8K影片對影像處理器等元件的要求也非常高,目前大多數的影像處理裝置都不能完成8K影片的處理和製作,也就是說影視公司如果要拍攝一部8K的電影,不但要採購新的攝像機,還需要對儲存、影像處理等裝置進行全面的升級。

    而影視公司生產內容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其盈利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所以他們的影片製作是以影院放映裝置為主要參考的,目前市面上的8K商用投影都寥寥無幾且價格高昂,電影院甚至連4K影廳都沒能普及,影視公司又怎麼會願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去製作8K影片呢?所以4K、8K生態的完善還是要看4K、8K影院的發展,即使市面上出現了8K電視,其和4K電視一樣也會遇到內容荒的局面,想象一下用8K電視看1080P的電影,那種畫面“太美不敢看”。

    看到這裡,我也想提出一個問題,如今電視急需升級的真的是解析度嗎?畫面清晰度體現在人眼觀感上最直觀的指標是PPI(pixels per inch),PPI的意思就是每英寸有多少畫素點。蘋果將自家PPI超過300的螢幕稱之為“視網膜屏”,也正是因為當PPI達到300時,畫素點的邊界將不再為人眼所察覺,人眼將不再感受到畫面的顆粒感,據等效PPI公式計算後在2米距離觀看55英寸4K電視的等效PPI約600左右,遠遠超過人眼所能分辨的數值,所以如今電視應該升級的主要方向已經不是解析度了。

    我們追求電視畫面解析度高,是為了在觀影時有更好的沉浸感和臨場感。而影響電視沉浸感和臨場感的並非只有解析度一個指標,當解析度指標已經超出人眼極限時,色彩的真實程度、畫面的尺寸將成為重要因素。

    色彩真實程度就是要最大程度還原色彩,這裡就要提到色域這個指標了,我們人眼所能分辨的顏色在1000萬種以上,人們根據人眼的可見光繪製了下圖,中間的面積就是我們人眼可見光的範圍,而色域就是這種範圍的一個統稱。

    由於現在技術的瓶頸,目前的顯示裝置還無法完全覆蓋我們人眼所有可見光,而且不同顯示裝置間的RGB色彩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為了消除使用者在不同顯示裝置間切換帶來的色差,所以就有了色域標準的制定。但是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進步,色域的標準也越來越多,例如Rec.2020、DCI-P3、Rec.709等色域標準。

    我們可以看上圖,不同的色域標準對於人眼可見光的覆蓋也有所不同,覆蓋的越多也就意味著可以呈現出人眼可見光更多。目前大多數傳統電視、投影都還在沿用標準較老的REC.709,而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已經選用了對人眼可見光覆蓋更多的DCI-P3色彩標準,也就是說目前市面大多數液晶電視已經無法還原出電影本身的色彩,更不要說色彩的真實了,所以如今電視升級很大程度需要提升的是色域指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蘋果、索尼等國際品牌已經在談DCI-P3色域標準,包括我們最新推出的極米鐳射電視皓·LUNE 4K也透過新的原彩色輪技術將色域提升到了DCI-P3,目的就是為了給使用者帶來更真實的畫質,讓使用者可以獲得更具沉浸感的體驗。

    既然是提升沉浸感和臨場感,那麼畫面尺寸是不可能迴避的,這是帶來觀影沉浸感最核心的一點,不然電影院也不會那麼火了。當然畫面尺寸也是目前傳統電視的一大痛點,液晶面板工藝的瓶頸,讓超過100英寸的液晶電視價格成幾何式的增長,甚至到達了幾十萬,這也是為什麼在傳統液晶電視下滑的時候,家用投影卻可以逆勢上揚,穩步攀升的原因。所以如今電視還需要升級的方向是在成本、售價可控的情況下,帶來更大尺寸的畫面,55英寸、65英寸的傳統液晶電視對於消費者刺激已經喪失,需要更大的畫面帶來的視覺衝擊力來滿足使用者更高的家庭觀影需求,這也是我們極米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 2 # 每天聊點數碼

    需要,但不是現在,甚至可以說我們在近2年都可能不會需要8K電視。

    之所以能夠 “武斷”的表述這個結論,是基於筆者對現階段電視的認知。

    2018年10月1日,國內首個上星的超高畫質電影片道CCTV-4K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正式開播,同時有訊息表示一直到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都會持續完成全臺4K超高畫質頻道技術系統建設。

    而此時距離第一臺4K電視面世已經過去了7年之久。7年過去了,我們終於能夠在最為常見的中央電視臺看到4K內容。

    這種情況不得不讓人筆者對8K電視的普及感到擔憂,從而認為現階段的使用者壓根就不需要8K電視,原因如下:

    一、內容層面

    如同上文所提及的,就連國內面向使用者最廣泛的央視直到去年才有了第一個上星的超高畫質電影片道,更別說其它省級頻道在4K內容方面的建設與投入了。這就使得人們即便擁有真4K電視,也無法有效地利用好這個硬體優勢,因為壓根就缺乏4K內容啊!

    當然,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影片網站有4K節目播出,但那往往是一些時效性不強的內容,如影院下映的電影、娛樂綜藝類節目等等,且這些號稱4K內容的位元速率往往低到令人不能忍。同時,這些影片網站所研發的APP在電視上的操作有時候也讓人難以適應,這就導致這些4K內容也通常只是呈現在大家的電腦顯示屏上或者手機裡,而非4K電視。

    除此之外,UGC這個老生常談的內容也不容忽視。透過檢索UGC最為活躍的B站可以得知,現在絕大部分使用者在錄製上傳影片時,依舊以1080P解析度為主,相信這也跟大家手上的相機規格有很大關係。畢竟相機的售價擺在那裡,大家在購買相機後往往會使用幾年,而前幾年發售的消費級相機很少有支援4K錄製的。特意更換支援4K影片錄製的相機等於又要支出一大筆費用,這對僅僅靠興趣支撐製作內容的UP主來說太強人所難。而面向普通使用者的消費級相機裡,還沒看到有支援8K影片錄製的機型出現…...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以電視臺為主體、還是影片網站跟UGC所呈現的4K內容,都嚴重偏少。

    在4K電視以及4K內容量都還沒跟上的情況下,8K就更不用談了。

    內容,終究是王道!

    二、終端售價

    2019年AWE期間,三星公佈的旗下最便宜8K電視售價是35999元,螢幕為65英寸大小。這可能也是目前我們能買到的最便宜的真8K電視。而這個價格,顯然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使用者不太友好。雖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花數十萬買臺電視的人相信也是寥寥無幾,即便這臺電視或許會陪伴大家數十年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網路上流行的"價效比"一詞,則充分說明著普通使用者對於產品的本質需求:物美價廉。

    在2019年,售價高昂的8K電視顯然與"價效比"毫無關係。與之對比的是,現在不少4K電視的終端售價甚至下探到了2000元內,讓大家購買起來幾乎不會有負擔。至於這種極致低價的4K電視好或壞,不是本文探討的物件。

    但萬物怕對比。普通使用者是選擇需要一線城市一平米房價的價格才能買到的8K電視,還是用比旗艦手機還便宜的價格買臺4K電視呢?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

    三、觀看體驗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更高的解析度會帶來更清晰的顯示,從而能夠提高我們的觀看體驗。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因為一旦螢幕的PPI到達一定數值時,我們就很難看清螢幕上的畫素點了,尤其是我們不會想看手機那麼近的距離去看電視,一般的沙發距離電視都有2米以上的距離。所以,目前來看4K電視時能夠充分滿足大家需求的。

    但是,4K的解析度是夠了,那是否就意味著現階段選擇4K電視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呢?答案是否。因為,觀看體驗是一個綜合的表述,它由多方面的體驗來構成,例如電視解析度、螢幕尺寸、螢幕色域、音響效果等等。

    其中,在達到4K解析度後,解析度的繼續提升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了,我們更應該關注其它指標。

    以色域為例,色域覆蓋的範圍越廣,我們所看到的色彩就更豐富,即更真實。從技術標準來看,現在最新的色彩標準為BT.2020,這也是8K電視所追求的標準,但市售的4K電視由於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採用的大多為較老的BT.709,這是一項1990年獲批的標準,距今已有快30年。

    與BT.2020相比,BT.709的色域範圍要遠低於BT.2020 。不過可惜的是,以現在的技術水平難以實現100%的BT.2020範圍,即便是目前最先進的螢幕也只能覆蓋到最多80%的BT.2020,而且這還是終端售價極其昂貴的情況下。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相比較BT.2020的難以實現和BT.709的古老,我們現在也有其它解決辦法——DCI-P3色域,一項介於BT.2020與BT.709色域範圍之間的標準。

    與BT.2020相比,DCI-P3的色彩範圍要稍弱,但是相比BT.709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電視電影在製作過程中就採用DCI-P3色域,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用只有BT.709色域範圍的電視來觀看這樣的影片,就會“顏色失真”,影響到影片想要達到的效果。

    好萊塢已經率先開始採用DCI-P3色域。大家熟知的iPhone也在iPhone 7之後全面支援DCI-P3色域。

    但遺憾的是,即便DCI-P3色域已經較為成熟,但在售的4K電視裡支援DCI-P3色域的依舊只是少數,也許是因為成本的考慮,也許是因為覺得普通消費者不關注這個。

    與傳統電視不同,新品類鐳射電視在色域指標上往往更加“激進”,以極米鐳射電視皓·LUNE 4K為例,透過充分最佳化光路,採用RGB原彩色輪讓紅光佔比大幅提高,使得色域達到了DCI-P3超廣色域的覆蓋。可能一方面是因為崛起的投影廠商更捨得投入成本帶給消費者出眾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鐳射電視的鐳射特性,使得其實現DCI-P3色域要更加容易,甚至不止是DCI-P3色域,就連在OLED電視上難以實現的BT.2020標準,在三色鐳射電視上也更容易實現,所以我們很大程度上能夠在未來率先在鐳射電視上看到BT.2020的普及。

    (熱售中的極米鐳射電視皓LUNE 4K就支援DCI-P3色域)

    色域之外,電視的尺寸和音質效果也格外重要

    大家在進電影院看大片時,通常都會選擇iMax或者巨幕等,這其實就是螢幕尺寸對於觀看效果的重要性。但即便是數萬元也只能買到百英寸以下的電視,想要高於100英寸,費用則直線上升到數十萬元,這是讓普通人負擔不起的價格。不過想要低成本實現大尺寸也並非難事,換種思路,將固定尺寸的電視變成“投影”不就行了嗎?

    就像鐳射只要擺放位置合理,投出100英寸、120英寸的畫面都輕而易舉。極米鐳射電視皓LUNE 4K在距離牆面55.7cm時,甚至能夠投出150英寸的大屏!充滿整面牆的電視畫面讓人想想都覺得十分激動。

    鐳射電視不僅是在畫面尺寸極具優勢,音響效果往往也要好過傳統的液晶電視。

    由於傳統電視追求輕薄的特性,導致電視內部空間範圍極為狹小,因此其音響效果往往只是“聽個響”。不同的設計理念使得鐳射電視擁有更充足的內部空間,因此有條件搭載功率更高更出色的音響來發聲。

    就像前面提到的極米鐳射電視皓LUNE 4K,直接與國際知名音響品牌哈曼卡頓合作,內建由其設計並提供的整套對稱式聲學模組,能夠營造出雙聲道環繞立體聲效果,這是液晶電視所不敢想象的事情。

    因此,如果是追求觀看體驗的朋友,追求上8K解析度倒不如多關注關注電視的色彩、尺寸以及音響效果,這些對觀看感受的提升,會遠比解析度提升來的明顯。

    總結

    8K解析度是未來的趨勢不假,但嚐鮮往往是極客的追求。如果是普通使用者,現在則更推薦購買解析度足夠(4K)、色彩更真實有層次(至少是DCI-P3)以及音響效果更好的電視產品,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對觀影體驗提升不那麼明顯的引數上。

    畢竟,相對成熟的技術才能帶來最出色的體驗。

  • 3 # 萍山相逢48477946

    2016年初買電視時,很多內行人不準買4K的,理由是根本沒用,到2018年,想買2K的都沒了。2018年底8K同樣開始普及,到2020年,可能你想買4K的也同樣沒有了吧。節目源嚴重不足,是廣電不願投入忽悠人的,同樣的節目源,4K看起來比2K舒服多了,8K比4K舒服多了。所以,強烈建議買8K,價效比划算的。

  • 4 # 威海控

    現在不要說8k電視,就是4k電視片源也沒有普及。我們國家現在的網速根本就帶不起原生態的4k。所以我個人建議還是從提高網速做起,第一步先達到4k的片源,普及之後再來做8k,大概是五到十年之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貓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