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傲驕老豆

    具體根據小孩年紀來調整“嘮叨”頻率。五歲以前孩子做事沒有意識,需要適當“嘮叨”提醒,五歲以後,經過與同學或其他人的接觸,有獨立思考,減少“嘮叨”

  • 2 # 大W小M

    先說嘮叨產生的時機,嘮叨產生一般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無助的時候,或者是沒有辦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的時候,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保護自己,才開始產生去用嘮叨的行為去要求孩子。

    嘮叨的行為實際就是情緒產生的一種表現。

    思想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那父母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因為它簡單、耗時短,技術含量低!

    正因為嘮叨很容易就能做到,所以家長動不動就用起來。

    那嘮叨究竟對孩子有沒有用呢?

    父母的嘮叨,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不管孩子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媽媽開始嘮叨模式,初期對孩子可能會產生一種心理傷害,時間長了,孩子更加不在乎你的嘮叨,聽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自動選擇關閉模式,採取不聽取模式,如果 媽媽還在不停的嘮叨,孩子會選擇反擊或迴避逆反心理解決父母的嘮叨。

  • 3 # TT辣媽愛美麗

    雖然這些演影視作品演繹的過於誇張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成年人身邊遇到了一個有事兒沒事兒就長篇大論婆婆媽媽唧唧歪歪非常嘮叨的人,大家為了自己耳根清淨,都會敬而遠之,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

    雖然父母的嘮叨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想要改正孩子行為上的偏差,但是採用嘮叨的這種方式,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反而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進而生出逆反心理。具體的危害如下:

    1、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4歲以後就已經具有了自我意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犯錯,父母給予適當的提醒是有必要的,但是無休止的嘮叨就相當於在變相的指責孩子,無休止的將孩子一時的錯誤和短板一次一次的放大,孩子會產生自我質疑的心態認為自己總也做不好才會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拿出來講,長此以往將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損,變得膽怯,小心翼翼害怕犯錯等。

    2、嘮叨影響親子關係

    有些父母的嘮叨表現出了強勢的地位,孩子根本沒有解釋的機會,即使解釋了也不被父母相信,那麼長期以往,被人控制的感覺會使孩子更加的叛逆,更希望和父母對著幹,即使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建議,孩子也不會採納。

    久而久之,孩子會拒絕與父母交流,影響親子關係。

    結語

    所以建議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多采用尊重、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指手畫腳。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對孩子提出原則性的建議,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感和認同感。過度的嘮叨只會加重孩子的負面情緒,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那麼家長的一片苦心就付之東流了。

  • 4 # 洋洋媽媽要努力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家人把孩子慣的無法無天,導致孩子脾氣越來越大,要什麼必須得買什麼,其實嘮叨我覺得有兩方面的觀點。

    第一,嘮叨涉及到孩子的學習,看電視,玩手機穿衣,吃飯等等。其實現在孩子都很聰明的,家長就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其實這是不相信孩子,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第二,我們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引導孩子,每天不停的嘮叨,很難解決本質上的問題,反而讓孩子越來越反感。有的父母有很強的控制慾,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但孩子也有獨立個體,也有他的人生道路,所以我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去規劃他的理想。千萬不要去嘮叨孩子了,這樣會適得其反。

  • 5 # 生活就要充滿歡樂

    只要是正常的一個人,誰都不喜歡被嘮叨。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如果家長嘮叨多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能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嘮叨是一種關心,也是父母"愛之切,恨之深"的表現,如果沒有愛的關係,絕少出現嘮叨的。既然嘮叨那麼招人反感,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嘮叨?

    、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

    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第二、過度關愛,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父母對孩子事無鉅細的照顧,那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是“小不點”了,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必然不願意聽。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千萬別嘮叨。

    第三、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

    第四、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第五、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

    一般孩子對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第六、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每當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總是按照成人的處事原則來判斷孩子的對錯,完全忽視孩子的發展特點。所以,只看結果的做法,不僅會用自己的話打斷孩子的話,還認為孩子是“狡辯”。

    這直接導致父母失去信任,並使孩子自尊心遭到傷害,嚴重的會自我封閉,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情!

    第七、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太強。不能否認,很多父母也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時間、金錢和精力上。

    但父母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聽自己的“話”,如果孩子幼小沒有反抗力量而不啃聲,父母就感覺自己沒有威望,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當面對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時,孩子的對立就讓家長不停“訴苦”,變成了一個“怨婦”!

    第八、父母的嘮叨,往往是家長有過高的期望。不少家長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期望考入名校,並作為教育“成功”標誌。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驟去做,父母就忽視孩子豐富的感情,指望透過督促來促進孩子。其實,這種無情和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

    第九、父母的嘮叨,往往出於家長對孩子什麼都想了解。現在許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於是事無鉅細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願說,父母就會不停的嘮叨追問。

    可問題是,幼小的孩子難於記住當天所發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後的孩子,假設沒有良好親子關係,他們甚至連露臉的事都不願說。

    廣告

    檢視詳情

    高分輔導,就選三好,先上課,滿意再付費!

    中高階教師 | 線上1對1+智慧硬體好學寶

    試聽課

    三好網

    第十、嘮叨的出現,是交談雙方的興趣點不一致。不少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說,比如關注孩子的成績、人品、健康等,而這些對孩子都不是重要的東西。

    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結果而忽視過程,就使親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語言。所以,家長經常會插孩子的話,孩子由於思維被打斷很難恢復,交談直接變成了父母的嘮叨。

    其實,父母的嘮叨都是一種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從理論上說,適度的焦慮是比較好的現象,促使人們改變。

    只是當父母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變得嘮叨時,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們是否能承受你的負面情緒宣洩?所以,父母要儘可能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負面情緒已經累積時,就不要再絮叨了,因為此時你說的話,孩子已經聽不進去了。

  • 6 # 貝貝豆育兒課堂

    母親本是好意,卻因嘮叨,備受孩子嫌棄。一個家庭的關係原本可以很和諧,但是經常卻因為父母的嘮叨,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多有爭執,以下這三句,是父母嘮叨頻率最高的幾句話。

    1、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總是不成熟,不懂事的,他們急需父母的指導。所以只有在孩子做的事情符合父母的要求是,父母才會覺得孩子是聽話的,這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但是孩子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只能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裡是不聽話的,自己是被父母不斷否定的。所以這樣的嘮叨,給了孩子很多負面的情緒。

    2、你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其他都不用管

    在教育的問題上,很多父母都更注重於學習教育。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學習好,不惜花重金買學區房,報很多的培訓班。在這些家長眼裡,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學習搞好,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用管,包括家務,孩子自己的事情等等。

    孩子其實也需要自由,他的世界不只是學習。父母總是把他的學習放在第一,其他的任何事情都被父母否定,孩子自然會厭煩。在父母這樣的教育理念灌輸下,很多孩子變成不能自理的巨嬰,即使到了社會上,也無法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3、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只是,絕大多數的父母也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就是將自己自認為最好的東西強塞給孩子,並不會去在意這是否是孩子想要的。並且在孩子提出拒絕之後,父母總是一副:我都是為你好的姿態,這樣的姿態只會讓孩子更反感。

    父母有父母的角度,孩子也有孩子的思考。父母總是把自己以為的“好心”強加給孩子,只是好心會有好報嗎?並不一定,反覆的嘮叨,會養出以下幾種型別的孩子。

    1、嫌父母煩,親子關係差

    就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小白,其實他母親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自己的兒子不駝背,不近視,有一個好的習慣。但是在孩子眼裡,就是媽媽一直在煩自己,一直在嘮叨自己,一直在嫌棄自己。這樣,只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差。

    2、叛逆

    孩子嫌棄父母到了一定的境界,他就會開始叛逆,尤其是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此時父母種種的嘮叨就會如炸彈一般,將孩子的情緒全部炸裂。父母說向東,他絕對要向西,無論對與錯。

    3、極端

    父母用嘮叨辛苦養育出一個高材生,外表看似非常光鮮,只是這樣的高材生,真的是一個有品德,有擔當的人嗎?不一定。他們可能是大家眼中聽話的孩子,但是他們內心可能已經很極端,這樣的孩子也很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 7 # 思呈育兒說

    媽媽的嘮叨可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容易聽到的聲音。這種聲音貼切而又平凡。也就是這樣的聲音,讓孩子不斷的成長。媽媽的話一般要比爸爸多。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是這樣認為的。但其實媽媽反覆嘮叨,有的時候也可能會讓孩子非常的反感。

    第一種,喜歡命令式的嘮叨。

    有些媽媽習慣用命令的語氣不停地嘮叨。比如反覆的命令,孩子寫作業,反覆的命令,孩子要補課外班兒,反覆的命令讓他快吃飯。這些本身孩子就不喜歡做的事情。媽媽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就會讓孩子覺得更厭煩。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掌握孩子的生活技巧,讓他儘快的獨立起來。而對於這些無知的孩子。父母過分的幫她規避成長中的風險。其實有的時候也不見得就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不如讓他們更好地自我去感受,減少一些這樣命令式的嘮叨。

    第二種,諷刺似的嘮叨。

    很多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媽媽會經常說,哎呀,你怎麼又考這麼點兒分。誒呀,你看別人家孩子怎麼樣怎麼樣。或者總是否定自己的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啊?將來怎麼辦?媽媽的這些摧殘式的口頭禪。不停地在孩子耳邊嘮叨。其實並沒有給孩子與鼓勵和安慰,有的時候會讓孩子感覺更不舒服。尤其是這種語氣。五姨是傷害孩子的。而且有的時候還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閉和內向。

    第三種,帶著情緒的媽媽。

    聰明的爸媽在家中其實是會控制情緒的。也會把工作一天,或者遇到的其他事情的一些負能量壓制下來。但有一些媽媽,他們會把這樣的氣撒在孩子身上。總是在言語上不停地說著同樣的話。其實這樣的情緒有的時候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家長想要把孩子培養的好,那麼首先自己就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把孩子的性格培養的好一些。

    第四種,么五喝六的媽媽。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可有些媽媽在家裡總是挺直了腰板,絲毫不給孩子尊重的感覺,總是指指點點,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生活,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的壓抑。也是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掌控力總是太強。在語氣和態度上都讓孩子沒有辦法接受。其實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學會相互尊重。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每一位母親的千叮嚀萬囑咐,其實應該是孩子前進路上的一盞明燈。應該為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所以。平時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並不是我們單純的用重複的語言就可以讓他有所改變。有的時候我們注意的還有我們的語氣,態度和想法。不然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反感。即使母親付出了再多,往往也會教不出優秀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晏含怎麼沒打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