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工仔阿雲
-
2 # 君事成
泥石流在中國的暴雨季節多有發生,給當地交通、電力、通訊等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泥石流的成因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鬆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後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積、體積和流量都較大,而滑坡是經稀釋土質山體小面積的區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流水 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通常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
泥石流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只有幾分鐘,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狀況地區的自然災害。這是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介於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達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壞力。
二、泥石流的分類
全球泥石流按成因主要分為三大類:
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和共生型泥石流
而其成因無外乎擁有流體流動的路徑,傾角較大的滑坡和改變摩檫力系數或者強勁的外力使之滑動。
泥石流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災害地質現象。它是指攜帶大量粉砂、岩石及其它碎屑而快速運動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爆發突然且來勢迅猛,並伴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因此對人類、植被、農作物等破壞力極大。
(一)冰川型泥石流
冰川型泥石流分佈在高山冰川積雪盤踞的山區,其形成、發展與冰川發育過程密切相關的一類泥石流。它們是在冰川的前進與後退、冰雪的積累與消融,以及與此相伴生的冰崩、雪崩、冰磧湖潰決等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
可分為:冰雪消融型、冰雪消融及降雨混合型、冰崩——雪崩型及冰湖潰決型等亞類。
易發區示例
(二)降雨型泥石流
此類泥石流的一種,此圖為火山型泥石流
(三)共生型泥石流
共生型泥石流是一種特殊的成因型別。根據共生作用的方式,它們包括了滑坡型泥石流、山崩型泥石流、湖岸潰決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和火山型泥石流等亞類。由於人類不合理經濟——工程活動而形成的泥石流,稱為“人類泥石流”,也是一種特殊的共生型泥石流。
三、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1.地形地貌條件
在地形上具備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床縱度降大,流城形狀便於水流彙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的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為瓢狀或漏斗狀,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游流通區的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谷床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的地形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泥石流常發生於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錯落、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另外,岩層結構鬆散、軟弱、易於風化、節理髮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能為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一些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採礦、採石棄渣等,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3.水源條件
四、泥石流的發生規律
泥石流發生的時間具有個規律。
1、季節性
中國泥石流的暴發主要是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是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因集中降雨的時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四川、雲南等西南地區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6-9月;而西北地區降雨多集中在6、7、8三個月,尤其是7、8兩個月降雨集中,暴雨強度大,因此西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7、8兩個月。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在這兩個月的泥石流災害約佔該地區全部泥石流災害的90%以上。
2、週期性
泥石流的發生受暴雨、洪水的影響,而暴雨、洪水總是週期性地出現。因此,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週期性,且其活動週期與暴雨、洪水的活動週期大體相一致。當暴雨、洪水兩者的活動週期是與季節性相疊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動的一個高潮。
五、泥石流逃生
1.脫離險境
泥石流來臨的時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許只是第一次遇到,否則我也沒有必要來和大家說這個問題了,首先要做的是,儘快逃離泥石流來臨的方向,尤其是選擇相對高度較高的區域,比如,泥石流來臨反方向的山坡;
2.提高速度
其實泥石流一旦來臨,我們要做的就是和泥石流一起賽跑,泥石流跑得快,你更加加快速度,否則你就可能和泥石流一起去旅遊了,那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加快你的速度,你必要的;
3.自救措施
再好的逃生方案都需要自己的日常好的逃生習慣,這包括你對周邊環境的熟悉程度,對自己的認識程度,和對周邊建築物的瞭解程度,比如,我們要遠離那些出現相對危急的建築物和設施,選取具有漂浮可能的物體,是一個選擇;
4.迅速組隊
當你面對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首先是保持冷靜,而不是著急忙慌,因為越是亂,你越要冷靜,這個時候給你思考問題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不至於太緊張而忘記本來的基本操作步驟,迅速和你身邊的人建立聯絡,相互扶持最為關鍵,危難時刻,生命最關鍵,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次要;
5.避難場所
在那些容易發生泥石流地方,應該是有應急場所的,在你跑的時候,也要給身體留下足夠的能量,保持別人來救你的時候,有再次脫險的可能,不是簡單地放棄,因為放棄意味著一切都將可能結束;
6.強大心理
危難,任何時候都會出現,什麼事情也都可能發生,這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就應該讓你自己心裡有根弦兒,所有的經驗都是靠你的積累而來,這個時候不像考試了,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足夠強大的內心,是你活下去的可能;
7.絕不可為
和泥石流保持同一個方向的行為是堅決不可以的,因為那樣你生還的機率機會降低很多,也是一個非常不可取的方法,這個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極端的關鍵,不僅僅是保持冷靜,而且要有思考的餘地,這樣你就有可能獲救了;
8.關注天氣
夏天來臨的時候,要時刻關注天氣預報的情況,並時刻提醒自己,什麼情況下要採取什麼樣的操作,多留心,沒壞處,至少為生命新增一次可能性,如果你自己都不關注,拿別人要想救你,那也是枉然;
9.調整心態
有人救你,當然是好事,但是當別人未必救得了你的時候,最好的方法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和自然抗爭的準備,你要相信,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已經是冠軍了;
10.儲存體力
儲存必要的體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無論是別人救你,還是你自救,都需要儲存體力,尤其是體力快不支的時候,不要大聲呼喊,用鈍器敲擊你周邊的物件也是可取的方案,因為那樣可以節省體力。
最後: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併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據統計,中國有29個省(區)、771個縣(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泥石流災害發生的頻率為18次╱縣,近40年來,每年因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數達3700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建國後的50多年中,中國縣級以上城鎮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數已約4400人,並威脅上萬億財產,由此可見泥石流對山區城鎮的危害之重。目前中國己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脅的縣級以上城鎮有138個,主要分佈在甘肅(45個)、四川(34個)、雲南(23個)和西藏(13個)等西部省區,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脅的鄉鎮級城鎮數量更大。
結合泥石流的成因和發生條件等綜合因素,一般短期內在同一地方再次發生泥石流的機率較小,鑑於其危害巨大,預防和預警還是有必要的。
-
3 # 漁人影視
泥石流爆發突然猛烈,持續時間不長,通常幾分鐘就結束,時間長的也就一、二個小時。由於泥石流較難準確預報,易造成較大傷亡,因此,泥石流發生之前對其進行正確判斷,是很有必要的。
影響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多樣。它們包括巖性構造、地形地貌、土層植被、水文條件、氣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塊與水體組合在一起並沿一定的溝床運(流)動的流動體,那麼其形成就要具備三項條件,即水體、固體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溝谷,三者缺一不可。
水體主要源自暴雨、水庫潰決、冰雪融化等。固體碎屑物來自於山體崩塌、滑坡、岩石表層剝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積物及由人類經濟活動,如濫伐山林、開礦築路等形成的碎屑物。其地形條件則是自然界經長期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
當具備了泥石流發生的以上三項條件,那麼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暴發的呢?一般有三種形式:
一地表水在溝谷的中上段侵潤沖蝕溝床物質,隨沖蝕強度加大,溝內某些薄弱段塊石等固體物鬆動、失穩,被猛烈掀揭、鏟刮,並與水流攪拌而形成泥石流。
二山坡坡面土層在暴雨的浸潤擊打下,土體失穩,沿斜坡下滑並與水體混合,侵蝕下切而形成懸掛於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區農民常稱之為“水鼓”、“龍扒掌”。
三溝源崩、滑坡土體觸發溝床物質活動形成泥石流。既崩、滑體便發生潰決,強烈衝擊並帶動溝床固體碎屑物的活動而形成泥石流。
當一個地方如果再次出現以上情況或者具備形成泥石流條件那麼就有可能再次發生。
-
4 # 茗月銘史
當地氣候和地貌可能導致同一個地區重複出現泥石流,但是如果能加強意識,植樹造林愛護環境,同一個地區將不會再出現泥石流
-
5 # 星輝650
泥石流的形成有幾個條件,
土質丘陵,多雨水,
在中國治理泥石流最有力的方式是種植茶葉,
茶葉喜溫溼,植株是低矮灌木叢,多年生
每年只採嫩葉葉尖,大量茶樹葉子是不採的,
這是一種丘陵經濟模式,最能治理丘陵多雨泥石流,
-
6 # 南樓閱影
可能性大,泥石流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只有幾分鐘,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狀況地區的自然災害。這是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介於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達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壞力,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半乾旱山區或高原冰川泥石流
區。這裡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塊等堆積物較多,樹木很少。一旦暴雨來臨或冰川解凍,大大小小的石塊有了足夠的水分,便會順著斜坡滑動起來,形成泥石流。
環太平洋褶皺帶(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帶、歐亞大陸內部的一些褶皺山區。世界上有近50多個國家存在泥石流的潛在威脅。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哥倫比亞、秘魯、瑞士、中國、日本。
中國有泥石流溝1萬多條,其中的大多數分佈在西藏、四川、雲南、甘肅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則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國有70多座縣城受到泥石流的潛在威脅。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同一個地方再次遭受泥石流的可能性問題。首先了解一下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泥石流是一種自然災害,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地質現象。由於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等)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夾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它的運動過程介於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間,是各種自然因素(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等)、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泥石流災害的特點是規模大、危害嚴重;活動頻繁、危及面廣;且重複成災。
一般情況下,泥石流的發生有3個條件:大量降雨;大量碎屑物質; 山間或山前溝谷地形。連續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區會發生山洪暴發。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亂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渾濁的泥石流。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它不僅可以沖毀所經路程碰到的一切,還可掩埋鄉鎮農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災害的特點是規模大、危害嚴重;活動頻繁、危及面廣;且重複成災。
綜上原因所述,重複發生泥石流這個情況的可能,如果滿足以下原因仍然會發生的。雨水多發而且集中的地區,提供足夠的水量;地勢較高的地區,提供泥石流開始流動的勢能;地表鬆動的地區,提供泥石流形成的物質基礎,剛發生過地震的地區以及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多見這種情況,所以泥石流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