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eandCr

    1.製造是將一個產品從原料到成品按流程生產出來,各個層次全部由人工去把控質量環節。原料的好壞,各環節的加工都沒辦法做到一個很明確的概念。

    2.智慧製造與製造的最大區別是可以很清晰的把控各個生產環節,而且各個生產環節能從原料到成品對生產的每個產品做出很仔細的資料出來。

    3.舉個例子,一個葡萄乾的加工使用智慧製造,原材料來自哪裡,加工流程中哪個工位做了什麼,具體做到了哪些精度,產品出售後消費者可以透過二維碼掃描了解整個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比如葡萄乾做到了多少溼度,含糖量多少等等工廠根據智慧系統分析各環節的利弊做好標準化生產同時還能精確把控生產環節。

  • 2 # 理查的鍋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們需要需要先知道什麼是“智慧製造”,再來說,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智慧製造,源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一般認為智慧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慧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

    智慧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慧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慧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慧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透過人與智慧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充套件到柔性化、智慧化和高度整合化。

    至於說能為企業帶來什麼,這時候,我們應該瞭解下“智慧製造”這個詞的起源以及發展歷史。

    1、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導的“智慧製造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計劃。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洲等參加了該項計劃。該計劃共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對100個專案實施前期科研計劃。

    2、毫無疑問,智慧化是製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技術可以用於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排程,故障診斷等。也可以將神經網路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的計算機智慧方法應用於產品配方,生產排程等,實現製造過程智慧化。而人工智慧技術尤其適合於解決特別複雜和不確定的問題。但同樣顯然的是,要在企業製造的全過程中全部實現智慧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遙遠的將來。有人甚至提出這樣的問題,下個世紀會實現智慧自動化嗎?而如果只是在企業的某個區域性環節實現智慧化,而又無法保證全域性的最佳化,則這種智慧化的意義是有限的。

    3、2015年9月10日,中國的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了2015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名單,有46個專案入圍。這些專案包括瀋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智慧機床試點、北京航天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航天產品智慧雲製造試點、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申報的化肥智慧製造及服務試點等。46個試點示範專案覆蓋了38個行業,分佈在21個省,涉及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慧裝備和產品、智慧製造新業態新模式、智慧化管理、智慧服務等6個類別,體現了行業、區域覆蓋面和較強的示範性。瀋陽機床也是本次金屬切削機床行業中入選的企業。

    4、工信部在2015年啟動實施“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主要是直接切入製造活動的關鍵環節,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注重試點示範專案的成長性,透過點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經驗與模式,在製造業各個領域加以推廣與應用。

    5、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議上表示,智慧製造日益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階邁進、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常態下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而推進智慧製造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這需要一個不斷探索、試錯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於求成。為此,“要用好試點示範這個重要抓手。

    6、2018年12月27日至28日,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對2019年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其中涉及智慧製造、資訊消費、5G等領域。會議提出,瞄準智慧製造,打造兩化融合升級版。大力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繼續開展試點示範和創新發展工程,深入實施智慧製造工程,研製推廣國家智慧製造標準。推行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掛帥”機制。抓好大資料產業發展試點,促進工業大資料發展和應用。

    根據以上資訊,我們再根據其他方面的資訊渠道獲知,工業智慧製造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產品質量:工業智慧製造透過生產前預防、生產中監控和生產後分析等質量管控方法,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實現精益生產:工業智慧製造透過觸發式自動資料採集,減少錄入環節,為各級生產管理人員提供所需實時生產資料。

    實現生產透明化:工業智慧製造透過實時採集生產資訊,全面瞭解生產進度,消除生產管理“黑箱”,實現生產的全透明化管理。

    提高生產執行能力:工業智慧製造採用先進的製造物聯技術,規範管理、將車間生產的“黑箱”透明化,提高製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利用生產線上的資料可以實現很多形式的分析,包括裝置診斷、用電量分析、能耗分析、質量事故分析(包括違反生產規定、零部件故障)等。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這些大資料,就能分析整個生產流程,一旦某個流程偏離了標準工藝,就會發出報警訊號,快速地發現錯誤或者瓶頸所在。

  • 3 # CIO40歲

    1-工業4.0不能一概而論,要因“業”制宜

    對於業內概念頻出、熱議不斷的現象,董輝首先表示,存在即是合理。因為無論是國家經濟發展、行業前景分析抑或是企業戰略規劃,都需要宏觀意義上的把控和謀劃,類似中國製造2025、智慧製造、工業4.0等概念,均是為了實現未來的長治久安而提出的,或許對於當下部分企業來講,不是特別接地氣,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那麼,該如何界定行業究竟發展到了怎樣的階段,製造業又是否真的實現了從“製造”到“智造”的轉型?董輝認為不應該一概而論,而是要視不同行業的特性而因時制宜。他表示中國製造業發展整體水平基本在1.5到2.5之間,首先發展較為突出的是航天航空業,因為基於行業的特殊性,有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援,所以發展相對較快。其次是汽車裝配行業,汽車對自動化要求較高,所以在智慧製造方面走得相對快一些,但是汽車行業的智慧製造更多是標準化製造,滿足汽車及相關配飾批次化生產的需要。

    然後是離散行業,最後才是電子電器等行業。但這其中有幾個行業是比較特殊的,例如食品、醫藥等行業的數字化程度會比較高;而服裝和傢俬的定製化程度會比較高。除此之外,有部分企業佈局較早,擁有相對完善的資訊系統和自動化裝置,透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在數字化和智慧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達到了2.5到3.0之間。

    今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上表示德國工業已經趨於3.5的水平,還沒有實現100%的工業4.0。董輝提到今年四月份去參觀一家德國工廠時,發現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基本都已經實現了數字化,但在最後一個包裝環節,卻依舊是人工操作。當時感到很詫異,瞭解之後才知道是因為投入和產出的效益不成正比,所以在最後的包裝環節沿用了人工。據此,董輝表示,工業4.0對於目前的中國企業來講,沒有一家可以完全達到標準,這是中國企業不能否認的事實和現狀。

    2-量入為出的中小企業式工業4.0:成本、成本!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個性化、定製化產品逐漸成為市場趨勢,對於製造企業來講明顯增加了製造難度。工業4.0、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良方。但同樣的,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講,由於成本、時間、資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在智慧製造專案上的投入無法達到年度銷售額的1%。董輝則表示,離散行業的智慧專案投入基本是年度銷售額的1%,快消行業大概在3%。

    所以,中小企業要發展工業4.0,必須找好切入點,量入為出。董輝表示,“在整個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從採購部門,到生產部門、生產車間、製造部門.......到最後的成品。切入點和回報點最快是在總裝和包裝線方面。因為有些公司在包裝線方面的人員是最多的,裝置需要採集的資料也是最少的。這時企業上線了一套MES系統,可能並不需要開發MES系統的全部功能,企業就可以實現短、平、快的投資回報,清楚瞭解訂單數量、出貨額、資料採集,與ERP、SCM、CRM等系統的對接資料情況。

    在實操過程中,中小企業很難拿出一百萬投資在某個系統上面,MES、WMS等軟體系統和實施方面的投資僅僅只是智慧製造中一部分成本。那麼,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實施智慧製造,最大的投資成本是在哪些方面呢?董輝認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現場的生產裝置上,例如移動端的PDA、包裝線上的RFID條碼、藍芽印表機、ESOP、AGV、RGV、中控室,立體倉庫等硬體投入,這部分成本在智慧製造總投入中至少佔比70%以上。

    除此之外,就是裝置改造。目前很多工廠裝置基本都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十多年前的自動化裝置,另一部分是新裝置。但十多年前的裝置是沒有資料介面或網路介面的,隨著資訊化發展,當企業需要採集這部分裝置的資料時,就需要去改造這部分裝置,這又是一大筆成本投入。

    最後,企業要做智慧製造,首先就要做現場管理、精益管理、質量管理等等,基於這部分建設而產生的人員培訓、生產體系打造的費用,也是企業前期需要付出的成本。董輝表示,針對這種情況,以廣東、珠江三角洲為例,在當地省政府的工業網際網路資源池內也有很多軟體公司在提供智慧製造服務時,一套售價三四十萬的MES系統,往往會附贈四到五萬塊錢的中國產移動端裝置, 那麼中小企業就可以以總裝/包裝線來切入,因為三四十萬的成本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基本是在可控範圍之內,可以用來試錯。當企業從總裝線包裝線上,感受到透明化、數字化、自動化以及資訊化帶來的效果或回報之後,自然會慢慢加大投入。

    所以,中小企業在推進工業4.0時,一定要清楚這一點,量入為出,不要盲目跟風,從實際需求著手,逐步完善。

    3-中國工業4.0本質是提質增效

    無論是德國工業4.0,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還是中國製造2025,代表的都是一種趨勢和未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也是不可否認的,企業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這種變化。

    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真正的智慧化,不是上線一套昂貴的系統或選擇庫卡、ABB的機器人就可以實現的。董輝認為,中國目前智慧製造其實還是停留在提質增效的階段,距離實現真正的智慧化,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不是一步到位的。所謂的中國製造其實是一個長遠的願景,但在實現的過程中,可以遵循一個方法論,就是先將底部資料透明化,將整個生產過程,包括工序、工藝等全部透明化,為什麼要透明化呢?因為只有透明化之後,才能真正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以某家電行業為例,透過大資料,將原本某一個工序上的不良率從6%降到了3%,滿足了整個資料的透明化和視覺化的管理,同時實現了提質增效。

  • 4 # 智造圈的事

    提到智慧製造,我想先講一下"工業4.0"。

    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業界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本質是透過物聯網等技術提高德國製造業水平。而工業4.0的核心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建設一個資訊物理系統,研究智慧工廠和智慧生產兩大主題,實現橫向價值鏈企業整合、縱向網路製造系統整合與端對端整合。

    2014年12月,"中國製造2025"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016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製造2025》。透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正式拉開了全國企業積極開展“智慧製造”工作的序幕。

    那究竟什麼是智慧製造呢?

    智慧製造源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一般認為智慧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慧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智慧製造應當包含智慧製造技術和智慧製造系統,智慧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蒐集與理解環境資訊和自身的資訊,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2015年9月1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了2015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名單,全國範圍內遴選出的46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進入該名單,其涉及了38個行業、21個地區。

    智慧製造到底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智慧製造”將諸如新型感測技術、模組化、嵌入式控制系統技術、先進控制與最佳化技術、系統協同技術、故障診斷與健康維護技術、高可靠實時通訊網路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特種工藝與精密製造技術、識別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在製造業得以發展和應用,並不斷形成智慧製造系統。這讓企業製造效率不斷提升,製造成本不斷降低,製造質量不斷改善,可以讓企業及時準確地做出決策,近而在市場競爭中抓住先機,立於不敗之地。而企業透過不斷研究與應用,也會推動整個行業乃至國家的智慧製造技術不斷向前發展,讓中國成為真正的製造強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織毛衣裙冬季如何選擇和搭配才能不顯胖、更時尚還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