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造凡心
-
2 # 建房董小姐設計工作室
裝配式住宅推廣困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價錢太高!據我所知,一般現澆一千多每平米,做裝配則需要三千多,甚至有的達到了4000元一平方米;與此同時,施工速度還比現澆慢,而且懂這行的工人也比較少,現場的施工精度很難做好。
而且裝配式建築,還有一個很大的侷限性在於,只能用於中低層的建築,例如自建房或者低樓層的商品房,高層建築一般是無法使用裝配式建築的。
現在正規市場很多人都在關注這裝配式建築,但是據我們所知,大部分人都是處於圍觀狀態,真正願意去嘗試用裝配式住宅的還是少數,所以如今傳統的磚混結構依舊是主流。
至於願不願意買裝配式住宅,還是要看具體情況的,畢竟大家買房主要考慮的還是地段、價位和周圍配套環境為主,而主要原因不在於看他是否是裝配式建築。
-
3 # 鋤大地的
四月份去日本學習了,一切都為了適應政策導向。
我分析下國內現狀:
第一,我們的政府層面技術儲備是不足的。相關的規範技術細則是不健全的。一個簡單例子,內澆外掛體系。外牆計算是按填充牆考慮剛度,實際澆砼或掛砼外牆。剛度放大多少是如何計算的。結構外梁變成深梁。各種連線方式是抄搬日本,但又學的不到位。如灌漿料強度、耐久性等核心技術日本並沒給我們。技術儲備是一個長期過程,急於求成的結果極易產生極端問題。
第二,企業行業技術準備度不足,拔苗助長。造成工期、成本損失,尤其是質量不確定性。企業有很大的牴觸情緒。
第三,建築型別一刀切。從經濟性和工期來講,裝配式適合的建築體系是標準化程度高,模數單一體系。國內住宅戶型複雜、面積小,並不適合裝配式。反而大型工業、公建專案比較合適。另外高層超高層由於吊裝能力影響,裝配式成本加大。
第四,國內裝配式發展可以說和某些個超級地產公司有一定關係。航母級地產管控必須全國統一標準、統一做法、統一一切技術要求和目標結果。這就意味著他是不夠靈活的理解並充分滿足市場。在和中小公司競爭過程中是有部分軟肋的。
裝配式加全砼外牆加精裝交樓,一下把全部地產拉到一個跑道上。小公司想透過戶型,立面效果去競爭是不可能了。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價格,不同的成本,不同的質量,不同的品牌效應,市場會很容易選擇。
政策法規的制定出發點是節能減排,但有點被左右了。
-
4 # 輕鋼別墅在民間
裝配式住宅的推廣,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傳統住宅已經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與驗證,有廣泛的認可度,出了新型的建造方式,儘管是國家牽頭在大力推廣,因為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一時也難以完全信任。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筆者可以斷定,裝配式住宅在幾年內一定會成為住宅建造方式的主流:
1 國家環保等政策影響下,農村傳統建材的取得越來越不容易,價Grand SantaFe來越貴,甚至紅磚等常見建材很多地區都被禁止使用了!而輕鋼別墅材料環保安全,可回收利用。
2 農村建房從前大多是包工頭做設計,附近泥瓦師傅幫工的形式完成,質量沒有辦法保證,而輕鋼別墅從設計開始,生產,施工各個環節公司系統執行,專業人員負責,質量有保證,並且基本輕鋼別墅公司都提供50年的主體質保,售後無憂。
3 現在農村勞動力大多在城市發展,有自己的事業,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待在工地,而傳統建房方式大多是需要業主全程配合的,動不動就要建個半年以上,這點建過房的都應該深有感觸,而輕鋼別墅是在工廠生產,現場組裝,公司包工包料,除了地基,基本業主就不要操什麼心了,一般農村兩層住房,兩個月內就能夠完成,省時省力!
4 輕鋼別墅設計合理,造型多變,使用面積比例比傳統結構要大,造型更加的美觀時尚,透過公司合理的設計,也能夠大大增加居住的舒適性和便利性。
-
5 # 工保網
關於房屋結構,業界歷來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說鋼筋混凝土結構使施工從手工走向機械化,那麼鋼結構的應用就使得住宅施工轉向現代化。
尤其在裝配式建築的三大結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式木結構、裝配式鋼結構)中,裝配式鋼結構更是被視為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此次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工作要點的明確規劃,顯然將推動中國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向高潮發展。
1
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應用現狀
上世紀50年代起,歐洲國家開始採用工業化的方式建造住宅,建立起許多標準化的住宅體系。日本於1968年在“住宅工業化”的基礎上提出了“住宅產業化”概念(採用工業化的建造方式,且住宅用構件和部品大多實現標準化、系列化),並自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發展裝配式住宅。至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預製裝配住宅中鋼材結構系列比例已多達71%(木材結構和預製混凝土結構分別佔18%和11%)。
不難發現,裝配式住宅的實現以住宅產業化為前提,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則需要在此基礎上融合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鋼結構。
中國也於上世紀末開始了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研究探索。1999年,國務院釋出《關於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加強新型結構技術的開發研究,積極開發和推廣使用輕鋼框架結構及其配套的裝配式板材。
至2016年,中國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在鋼結構建築中佔比僅4%左右,且主要集中於公共建築領域。隨著2016年住宅產業化浪潮的再次來襲,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6年2月釋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隨後國家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標準》(GB/T51232-2016 )也於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總的來說,目前中國住宅的鋼結構裝配化程度較低,當然也昭示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
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築
是建築行業轉型的最佳選擇
國內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萬科集團於2003年最早提出“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其開發出的全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如今已成為中國裝配式住宅技術的主要代表。
與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相比,預製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具有模組化、標準化的特點,不僅工業化程度高,而且抗震效能好、建築品質高、施工週期短,整體而言綜合技術經濟指標高。
與此同時,鋼結構住宅也是建築節能的重要途徑:其天然的節地(得房率比混凝土結構提高6%-10%)、節水(施工用水比混凝土結構節約25.8%)、節能(單位面積能耗量降低14.6%)、節材(建築材料利用率可達70%-80%)優勢,助其成為綠色建築的典型代表。
不難發現,發展鋼結構住宅對於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以及消化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
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市場化任重道遠
中國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市場化工作,當前還面臨著來自造價和技術方面的雙重挑戰。
造價是鋼結構住宅發展滯緩的首要原因。中國住宅市場以中高層為主,根據2017年3月1日起執行的《裝配式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按照裝配率(PC率)不同,其估算參考指標在1999元/㎡和2277元/㎡間不等;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的估算參考指標則在2231元/㎡和2559元/㎡間。而裝配式鋼結構高層住宅的估算參考指標為2776元/㎡,遠高於混凝土結構。
雖然結合裝配式鋼結構住宅自重輕(單位平米自重減少30%-40%)、地基與基礎造價低(與採用傳統混凝土結構的基礎設計比能節約10%-20%的造價)以及工期短(主體結構工期能提前1/3左右)等優點,其每平米的綜合造價還會降低,但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綜合造價高的客觀事實,仍然阻礙了大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探索腳步。
技術則是鋼結構住宅推廣的另一難關。當前鋼結構住宅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但在鋼結構與外圍護系統、管線裝置系統、內裝系統等的匹配方面還有較多未解難題。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不僅增加了建築材料和技術體系(如引用BIM技術搭建虛擬設計平臺)的升級成本,還意味著額外的技術研發成本。
距離工作要點中“建立成熟的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體系”目標,我們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因此,在國家出臺宏觀政策推進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同時,稅收優惠政策和經濟補貼方案應配套制定:河北省石家莊市《關於加快推進鋼結構建築發展的意見》中對鋼結構商品房按照100元/㎡予以補貼的做法,便值得複製推廣。
另外在住宅裝配化的同時,裝修工業化也應齊頭並進:發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僅僅意味著“住宅結構產業化”,而只有實現建設全生命週期的產業化,才能真正朝“住宅系統產業化”邁進。
當前,裝配式鋼結構的政策導向、造價和技術水平均已呈現出利好態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展現在眼前的將是更為現代化的住宅產業。
-
6 # 卡本加固材料
正如很多回答所言,裝配式住宅推廣,存在一定的困難。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裝配式建築推廣的趨勢。
作為建築工業化的發展重心,中國裝配式建築市場正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機遇。在中央政府的裝配式建築發展計劃和激勵政策的引導下,各級省市紛紛開始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熱潮。中國裝配式建築開工面積由2015年的7360萬平方米增長到2019年的2.9億平方米(佔新開工面積13.9%),複合增速達59%。
1、分割槽域看,落地速度最快的地區為華東地區,其中2019年上海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超2000萬平米,佔新開工面積比重達74%,浙江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築5692萬平米,佔全市新開工建築面積達44%,江蘇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超2000萬平米,佔全省新開工面積比重達15%。
2、從施工企業看,由於裝配式建築並無特殊資質要求,具備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數量龐大)的建工企業均可承接相關建設工程,其中中國建築、上海建工等經營市場位於東部發達地區的龍頭企業優先受益。2019年,按PC裝配式建築構件收入計,遠大住工是中國PC裝配式建築構件市場的最大參與者,市場份額達到15.9%。市場競爭對手包括大型國有建築企業、地方構件製造企業和合資構件製造企業。其他主要參與者包括上海建工、中國建築、北京住宅產業化集團、上海城建等。
3、未來中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可達萬億元受益國家政策推動,2018年中國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達2.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81%(佔新開工面積13.9%),中性預測下,我們預計2019~2021年國內新開工房屋面積為20.1億平米、19.5億平米、19.1億平米,假設裝配式建築佔比為17.5%、20.5%、23%,對應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分別為3.5億平米、4.0億平米和4.4億平米,按每平方米造價2300元計算,2019~2021年中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分別可達8000億元、9200億元和10000億元(建築整體建安工程造價,含非裝配式建築部分)。
總之,當前中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僅3%左右,距離“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的目標增量空間巨大,隨著政策層面中央與地方持續推進,中國裝配式建築滲透率提升加快。
回覆列表
一、成本較高:
1、人工費節省不明顯,反而效率低下:以疊合板生產工藝來講,傳統的現澆混凝土樓板施工工藝僅需在施工現場一次性完成模板支設、鋼筋綁紮、混凝土澆築即可,而裝配式樓板(疊合板)需在加工廠開模、人工綁紮鋼筋、澆築混凝土、養護後運輸至施工現場,同時施工現場仍需人工支設模板、吊運並固定疊合板、其上層綁紮鋼筋、澆築上層混凝土,也就是說施工現場工序未減少,反而增加了加工廠的操作工藝。
2、塔吊及吊車機械措施費增加:PC構件出廠及施工現場吊運需要增加吊車吊運,同時由於單個PC構件重量較重(重達7~8T),按現澆結構設定的60塔吊明顯不能滿足吊運要求,需佈置80塔吊,機械措施費明顯增加。
3、工廠開模費較高:目前裝配式結構可以預製的結構構件品種不多,且非標準化產品種類偏多,加工廠對於任何一種非標準構件均需重新開模,且非標構架數量比較少,導致模板的攤銷成本較大。
4、賣方市場導致PC構件單價較高:由於目前處於裝配式的起步和初期發展階段,各地PC構件廠數量較少,導致了很嚴重的賣方市場的產生,對於PC構件的價格,賣方市場有很大的發言權。
二、工程進度未明顯提高:
1、加工廠生產自動化程度低:加工廠很多工藝依然採用手工完成,與設計協同依然透過手工圖紙,未能實現完全的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導致構件生產週期較長。
2、賣方市場導致供貨週期長:由於PC構件廠數量較少,而裝配式建築需求量大,形成了“僧多肉少”的局面,在施工現場急需PC構件的時候加工廠往往供應不了,施工進度大大拖延。
三、施工質量可控性仍需提高:目前各PC構件的連線方式比較單一,連線工藝創新不足,現行質量控制標準不完善,再加上操作工人熟練度不高,這些都是質量隱患存在的根源。
四、構件吊裝安全隱患大:如此重的PC構件在吊運和安裝的過程中對安全的考驗巨大。
五、施工預算較低:雖各地均出臺了相關裝配式結構的預算定額,但是定額中的材料單價和材料損耗均明顯低於市場實際價格和施工時材料損耗含量,施工單位存在嚴重虧損的情況。
六、開發商態度不夠積極:由於PC構件單價較高,以“三板”(樓梯板、內牆板、疊合板)為例,部分省市要求目前裝配式達到“三板”要求,其裝配率僅為20~25%,但造價較常規混凝土結構增加達15%,勢必會增加開發價格,導致很多地產商不願意去開發裝配式住宅,目前的裝配式住宅多適用於政府的經適房、棚改房等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