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歷史觀

    李廣之死的背景是“漠北之戰”,“漠北之戰”是漢武帝與匈奴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決戰。這一戰之後匈奴在後來的很長時間內都沒有能力再南下,漢朝也因這一戰消耗嚴重,短時間無法組織大規模作戰。這一戰對漢軍消耗最大的是戰馬,到漠北的戰馬共十四萬匹,回來的只有三萬匹,戰後漢武帝設立“大司馬”一職,由衛青霍去病同時擔任。就是這麼重要而慘烈的一戰 李廣表現如何呢?衛青與霍去病兵分兩路,各自帶五萬騎兵和數十萬步兵,李广部隸屬於衛青,衛青找到伊稚斜單于率領的匈奴主力後,讓李廣和趙食其率領他們的部屬從側翼襲擊匈奴兵,自己則從正面進攻。

    戰前,李廣曾經向漢武帝主動請纓,表示想成為大軍前鋒,當時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一直以不能封侯為憾,所以想在抓住最後的機會。在李廣的一再請求下,漢武帝授予他前將軍的職位,但是暗中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為前鋒。李廣個人能力很強,精於騎射,早年曾經做過邊境七個郡的太守,與匈奴多次作戰,聲名響亮。但是他對於指揮這種大規模作戰卻不擅長,李廣善射,喜歡靠近敵人數十步之內放箭,箭無虛發,但是也很容易被敵人擒獲。因此漢武帝對他還是不放心,加上他又老了,所以表面上讓他做前將軍,背地裡卻只是想讓他隨軍滿足他的心願。

    衛青把李廣換到側翼,還有另外的私心,那就是讓公孫敖作為前鋒立功,公孫敖是衛青的朋友,曾經救過衛青的命,因為在之前的作戰中失敗而被削去侯爵。李廣聽到這樣的部署非常生氣,“我是前將軍,怎麼讓我去東路?”李廣大失所望,但是衛青拒絕改變決定。爭執不過的李廣賭氣走了,他沒有帶嚮導就和趙食其率兵走了,也沒有和衛青告辭。衛青部遇到的是伊稚斜單于率領的匈奴主力,而且他們也是嚴陣以待,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衛青將單于的部隊團團包圍,單于率領幾百騎從西北角突圍逃跑。而李廣和趙食其的部隊卻沒有出現在單于部隊的側背。這一戰衛青消滅匈奴一萬九千人,而霍去病部向大漠的更深處挺進,他們遇到匈奴左右賢王部隊,殺敵七萬多。此戰後霍去病部將都得到了封賞,衛青部沒有任何人受到封賞。

    一開始的時候說了,這一戰回來的軍馬只有三萬匹,而李廣和趙食其卻因為迷路沒有參與戰鬥,這三萬匹馬恐怕多數是他們的。別人死傷慘重,你卻完好無缺。李廣沒有出現在他該在的戰鬥位置,這種情況戰後會得到什麼樣的處罰呢?翻看漢武帝時期的戰例,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死刑,可以交贖金免罪。李廣這次是又氣憤有羞愧,他說:“迷路是我的錯,與校尉們無關。”於是拔劍自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從軍法的角度看,李廣並不冤枉,衛青有權利調配他的位置,他應該服從,但是他因為賭氣錯過了戰機,他是有錯的。

    從情感的角度看,漢武帝既然答應了讓他做前將軍,就不該臨陣反悔。西漢時期計程車族非常注重氣節和名譽,所以很多人的結局都是自殺。很多位居高官的人寧可自殺也不下獄,不願意受辱大概是當時的一種共識。李廣將此視作恥辱是非常正常的,後來李敢去毆打衛青,說明他也覺得這是衛青侮辱了他的父親。衛青身處重要位置,他不得不做出他認為最好的安排,無形中傷害了李廣的感情,如果李廣不迷路也能立功,偏偏他又迷路了,這又何嘗不是命運呢?

  • 2 # 劉一千五

    飛將軍李廣的自刎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工作"上的原因。這工作就是在集團軍長官衛青的統一指揮下進攻匈奴。不管長官出於何種目的考慮,李將軍的不服從命令就是不對的。結果戰績不好。這是要追究責任的。責任大小,要把行軍戰鬥中的情況說清楚。而李將軍向來不喜歡向上級彙報工作。更不喜歡讓官吏鑽牛角眼地問問題。衛青要部下說清楚,他得向皇帝交待。結果是李廣將軍不對薄。不回答官方訊問。就任性自刎了

    第二,治軍方式特別。生性簡單明瞭。武藝高強,又自負才氣。行軍打僅,把自已的生活方式貫穿于軍隊中,特別是"莫府省約文書籍事"。這一點碰上愛管事,喜歡彙報,勤於政事的專制主子。就是李將軍的不幸了。一個治軍人物,連個軍隊方略報告都不整清楚讓上頭瞭解。失敗是怎麼失敗的,勝了,功勞又擺在哪裡?教訓是什麼?李廣將軍少有辦妥過,這無疑是個妨礙勾通的虧欠痲。李將軍的同事程不識一絲不苟地按上頭意思辦,結果很快就升上去了。族弟李蔡,什麼都比不上李廣,但封侯拜相,遠比李廣滋潤。所以,性格上的原因,桎梏了他的處世為人,長久失落,自卑而閉塞,一旦碰上錐子,刺破了皮層,便陡然破裂,走向極端,造成個人悲劇。

    兵敗是常事,能否轉禍為福才是能力。李廣將軍的死,讓許多人同情。嘆息之後又讓人覺得很不值。

  • 3 # 史學達人

    李廣是因衛青而死,但是並不是衛青害死的。

    衛青是需要為李廣的死負責的,多多少少都要付那麼一點責任,因為李廣是死在打匈奴的路上,當時的大將軍就是衛青。

    李廣為什麼要自殺,還不是因為衛青的人世安排不妥當引起的。

    當時的李廣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本來這次出征漢武帝和衛青是不想讓老將李廣出發的,畢竟年齡這麼大了,打匈奴是年輕人乾的事情,本來是想讓他休息休息的。

    可是李廣不同意,他把未封侯看作是自己的恥辱,所以,這次他必須要出征打匈奴,而且還要建不世之奇功,最好是能活捉了匈奴大單于,回來也弄個侯噹噹。

    李廣的心情大家應該也理解一下,畢竟六十多歲的一個老頭了。在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這一生也就真的封不了侯,若是打了一輩子仗封不了侯,對於李廣這樣的人來說簡直是生不如死。

    但是,茫茫大漠中打匈奴這個事情,很不好說,不是說你想立功就能立功的。你光有實力還不行,你還得有運氣,二者缺一不可。

    最後,漢武帝拗不過李廣,就讓他出徵了

    這一次李廣是抱著必勝的把握去打匈奴的,他像以往一樣,在前面帶兵,向著有匈奴的地方殺去。

    說起這一次李廣打匈奴來,他的運氣還算不錯,因為經過探子打聽,在不遠的前方就駐紮著匈奴的大部隊,而且匈奴大單于也在裡面。

    這對於立功心切的李廣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就在李廣高興的時候,主將衛青發話了,衛青以李廣年邁不能打前鋒為由,把他調到了右路軍去了。

    李廣原來的位置被衛青換成了公孫賀,對於李廣來說這個前鋒的位置換成誰都行,就是不能是公孫賀。因為公孫賀是衛青的救命恩人,在衛青沒有發達之前,劉嫖漢武帝的這個老丈母孃,因為衛子夫得寵,想對衛青下殺手,就是因為公孫賀在關鍵的時候,把衛青給救了出來,衛青才大難不死的。

    李廣一看自己的前鋒位置換成了公孫賀,這不是明白著衛青想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想讓公孫賀立功嗎?在李廣看來公孫賀就是走了後門,被暗箱操作了。

    但是大將軍的命令他又不能不聽,所以他只能去右軍了。衛青命令李廣和他這個前鋒隊伍,分兵兩路進軍匈奴。可是這個李廣的運氣太爛了,他竟然又迷了路,誤了和衛青混合的期限。

    到了衛青這支先鋒部隊,把匈奴打的跑了幾百裡地後,再回軍的時候,李廣才趕過來。衛青就要派人去問李廣,為什麼會誤期?

    衛青派去審問李廣的人是一個無名小卒。這在李廣看來是奇恥大辱呀,我堂堂一個名將打了一輩子的仗,豈能讓一個刀筆小吏來問東問西,結果李廣是一個字都沒有說。

    不過事後,李廣還是親自到了衛青的大帳中,把事情的緣由說了一遍,說完這些李廣也就自殺了。

    當然也有人說給李廣換位置是漢武帝的意思,但是到底是誰的意思,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反正李廣就是因為這件事而亡的。

    李廣的死,衛青肯定也是會自責的,要不再後來李廣的兒子李敢射殺衛青的時候,衛青也沒有什麼怨言。

    總之,李廣是死了,而且最終沒有被封侯,這是李廣自己的遺憾。也是後來無數文人的遺憾。

  • 4 # 南方鵬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連續打擊後,匈奴勢力收縮,漢武帝在河西地區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命令移關東72萬貧民實邊,開荒造田,河西地從大草原變化農業生產區,連場失利喪失大片領土,匈奴餘部被壓縮在東北境,伊稚邪單于不甘失敗,與左右賢王多次騷擾邊境,元狩四年即前119年春天,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

    衛青部有前將軍李廣、中將軍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霍去病部有李廣三子李敢等校尉而無裨將,士卒都是精銳之選。在出徵選將時,年逾花甲的老將李廣堅決請求出徵,至於以死相威脅,武帝勸說無效,便命他為前將軍歸入衛青部,而又交代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匈奴單于接戰,“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怕因為運氣問題而誤事。

    李廣自殺前也說過一番話,“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自悲自嘆,情實堪傷。把一切歸於天意,也說了自殺的原因“不能復對刀筆之吏”,作為沙場老將,被拿筆的後生小輩質詢是無法忍受的。

  • 5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漠北之戰,漢武帝讓李廣作為衛青部的前將軍,衛青卻想讓公孫敖父子立功,仗著他和漢武帝的親密關係,找個理由讓李廣繞路迂迴攻擊單于,可是,他把步兵和輜重隊給李廣,還讓李廣走很難走的遠路。 衛青自己帶著騎兵和武剛載兵車,速度至少快李廣一到兩倍,所以衛青漠北打完,李廣也沒過漠南。

    衛青沒想到單于兵微將寡,他數倍於單于的兵力,卻還只是慘勝,損失比匈奴大的多,士馬十餘萬,匈奴才損失1萬多。單于也沒抓住,回去必然被治罪!所以衛青決定拿李廣做替罪羊,反正衛青蘢城首戰就幹過一回,漠南之戰蘇建也被做了替罪羊,這次衛青誣陷李廣迷路誤期,他以什麼要挾李廣?

    史記記載, 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李廣見大將軍時,衛青為什麼不問失道的事?為什麼等李廣回營再問?為了讓李廣承認迷路,衛青先派長史送酒食給李廣,李廣沒說迷路,又派長史以諸校尉性命要挾李廣,李廣為救校尉們才說自己迷路,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可見衛青有多著急讓李廣承認迷路!只有做賊心虛的人才會這樣,顯然衛青很怕李廣不承認迷路!

    李廣死後一年,先是李廣堂弟丞相李蔡被誣陷致死,接著衛青和李敢發生衝突,李敢痛打衛青,衛青表面說不聲張,實際卻暗地裡教唆霍去病,暗殺了李敢,難怪漢武帝以後再也不用衛青!

    漠北之戰行軍分析。衛青西出定襄1000多里,急行軍7天,李廣步兵和輜重隊一天80裡就是極限,而且繞遠路,20-30天才能到!衛青到了漠北馬上開戰,根本沒等李廣,他有十萬人,打單于3萬多,還需要等李廣嗎?打完單于追擊到趙信城,往返3天,也不過10天,回軍遇到李廣,李廣走了一半多一點的路,當然還在漠南! 說到右將軍趙食其,就有點毛骨悚然了,李廣自刎,趙食其被貶為庶人後,再也沒有記載,人去哪兒了?失蹤了!呵呵,背後有什麼貓膩!

  • 6 # 漩渦鳴人yy

    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關於李廣之死,很多人都對衛青感到有點不滿,你說說看好好的一個對抗匈奴的將軍,就因為帶錯了路,最後迷路了,把人家說到死你是不是有點兒不夠格,但事實上你如果這麼說,衛青的話,所有參與北伐匈奴計程車兵都會替衛青感到冤枉。

    這一場漠北之戰是最終的決戰,勝了漢朝,就可以徹底驅逐匈奴人,將他們趕出草原,永葆北方邊境的安靜。失敗了漢朝就繼續蟄伏几十年,然後再出擊匈奴,所以這一次戰爭只允許勝利,不允許失敗,任何一個紕漏都會出現很大的破綻,讓敵人抓住以後你這支軍隊的生死。就不是你所能決定的。

    李廣確實犯錯了!獨自帶一支軍隊已經算得上是給李廣足夠重的作戰任務,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證明自己,但是沒有打下來軍事上面可不講什麼人情。如果說軍事上面因為講人情出現一點點失誤,把腦袋丟掉了,你覺得值得嗎?不是當兵的,就不會懂那種軍令如山的意思。

    李廣之前在漢朝邊境作戰屢創佳績,這一點也是要基於他熟悉當地的地形,再加上他長期的在這片區域作戰比較知道這種戰法,但是這件事情換到漠北之戰裡面完全行不同。這場戰爭就是騎兵的快速突襲,快速衝鋒,照準敵人弱點一擊致命,這是類似於二戰時期德華人使用的閃電戰了,李廣有一些跟不上那個時代的步伐了。

    至於說這個時候任務沒有做好,那真的不是衛青能夠左右的事情,給你任務了,你沒有完成,軍令如山吶,你過來的時候以死相逼,立了軍令狀,你現在沒有完成任務,那對不起,軍法無情。

    李廣這一死,實際上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他為什麼要死?他死了以後,底下的部下就不用承擔責任了,罪責全部可以推到李廣的頭上,反正都是我犯的錯,跟底下的人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同時,李廣自己心裡也清楚,這一次匈奴的大單于逃掉了,等於走了一個流毒,後患無窮啊!這一次最大的責任在誰?在自己身上,其他人都已經把作戰任務完成到了百分之百,自己迷了路,沒有截斷敵人的退路,這就是自己任務沒有完成。李廣一輩子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把匈奴人全部殺光。這一次因為自己出了這麼大的紕漏,搞出了這種事情。李廣自然也是覺得有些對不起自己。幾十年的軍旅生涯,自己這一死,算得上是為自己前幾十年,一直為了這個目標奮鬥的自己去賠罪。

    最後的最後,李廣實在是受不了侮辱啊!底下的那些小吏,說白了就是漢武帝的走狗,他們為了能夠自己升官發財,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往你身上抹黑,這已經算是小兒科了萬一,讓你人格受到侮辱,那就是大事情,自己已經快七老80了就這麼一種脾氣,在那裡擺著,也受不了那幫人指指點點,乾脆一死了之。

    所以說李廣之死更多意義上是,他自己跟本人過不去,衛青,漢武帝本就沒有料到李廣脾氣會這麼暴躁,李廣自殺的時候,都吃了一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中的段正淳武功怎麼樣,算得上高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