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流香巖茶

    德照天地,道貫古今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就算曆史上記載 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師,老子又是太上老君,那孔子是不是那個關門弟子玄都大法師呢!···

  • 2 # 郭小巾

    孔子是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學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統的整理了周朝以來朝廷與民間的禮制文化精華的學者,是中國歷史開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師作為一個偉大的職業區分於“神職”或者“官職”,這一點西方的耶穌等人皆沒有做到,因為他們不是學者,而是神職或者官職。他同時也是第一次把“正直”與“仁愛”這些文明社會構成的基礎思想系統化的人。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華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 3 # 有思想的蘆葦

    孔子活著的時候主要成就在於教育和學問,死後尤其進入大一統時代後,成為了統治者政治說教的武器,他的地位由普通人變成了侯,王,帝,聖人。帝王時代結束後,迎來了西學浪潮和愛國救亡運動,孔子作為舊時代的標杆被連根拔起,棄之一旁。新國家誕生後,我們極力打造屬於自己文明的獨特文化,孔子再一次被高高捧起,文革又被砸了牌子,現在的中國無比強盛,孔子的招牌被掛在了世界各國,中國的孔子世界化了,新儒學時代又一次來臨。

  • 4 # 何偉讀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諸子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個學派最為著名。儒家雖為顯學之首,但不立於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對孔子的譭譽不一。

    孔子門人及其後學者均推尊孔子。門人中以子貢為代表,他對孔子讚美備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擬為高天、日月、木鐸,凡人是永遠不可企及的,認為孔子是天生的聖人。亞聖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聖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準則。然而當時民間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 5 # 賈小亮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晚期魯華人,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偉大的教育家,被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

    “他先後傳援弟子三千人,學業優秀者七十二人,時稱”七十二賢“。著有“六經”後人尊稱為“至聖”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

    其中有贊同歌頌孔子的!也有反對孔子思想言論的!

    贊同歌頌的有:

    孔子門人及其後學者均推尊孔子。

    門人中以子貢為代表,他對孔子讚美備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擬為高天、日月、木鐸,凡人是永遠不可企及的,認為孔子是天生的聖人。

    亞聖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聖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準則。

    然而當時民間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戰國末期大儒荀子,雖然其禮的思想根源於孔子,然而他有濃厚的“法”思想的成分。

    他以繼承儒家正統自任,稱頌孔子,認為孔子的美德永遠不可泯滅。但他貶斥子張、子夏、子游為“賤儒”,批評子思、孟子。

    他的著作多處稱引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錶達他重視禮法和“親賢用知”的思想。

    秦漢時代是儒學發展中的關鍵時期。

    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諸子之一,儒家雖號為“顯學”,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此居於統治地位,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

    反對派也有:

    墨家對於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於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度。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戰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

    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

    各個朝代對孔子學說是這樣評價的:

    秦始皇雖焚書坑儒,但秦朝博士中有許多儒生,祖述孔子,傳播儒學,秦尚法術,儒學並未居於統治地位;

    西漢前期,崇尚黃老,博士諸儒具官待問,未見尊顯;

    漢武帝以後,定儒術於一尊,此後進入儒學統治時期。

    漢代儒學的特點是:

    1.融攝百家,綜合吸取諸了各家之長來充實儒學,使儒學更加豐富;

    2.由於定儒術於一尊,孔子的地位愈來愈高;

    3.神化孔子和經書,使孔子由聖人變為神人,經學變為神學。

    魏晉南北朝評孔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

    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

    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漢魏之際,曹操崛起於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採取的政治措施皆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節,從而影響了整個時代。

    在思想理論上,體現道法結合的刑名之學曾一度佔據主導地位。

    魏晉之際,道法的結合逐漸趨於破裂,以道家思想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揚棄魏晉早期的名法思想,轉而批評儒法之士。

    這樣,魏初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玄學進一步得到強化。

    西晉後期,玄學思潮同極端發展,至此,玄學所主張的放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行為上,都對封建政權構成破壞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學內部及儒家學者的不滿,從而掀起對道家和玄學的批判思潮。

    東晉時期,佛教的流行,特別是般若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於道家、玄學的思想、語言及方法,故出現玄佛合流的趨向。

    因此,這一時期的儒家學者,除繼續批判道家、玄學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義和人文傳統批評佛教。他們站在維護儒家名教的立場上,分別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響,力圖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但都缺乏足夠的理論系統和創造性。

    南北朝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於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於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

    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

    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係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

    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儘管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趨於複雜化,但儒學不但沒有中斷,相反,卻有較大發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學說經過玄、佛、道的猛烈衝擊,脫去了由於兩漢造神運動所新增的神秘成分和神學外衣,開始表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就魏晉南北朝的學術思潮和玄學思潮來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改革、發展和補充儒學的願望。

    他們不滿意把儒學凝固化、教條化和神學化,故提出有無、體用、本末等哲學概念來論證儒家名教的合理性。

    他們雖然倡導玄學,實際上卻在玄談中不斷滲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於老莊,名教符合自然。此時期雖然出現儒佛之爭,但由於儒學與政權結合,使儒不始終處於正統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倫理作認同,逐漸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趨勢。

    隋唐評孔

    自南北朝以後,迄於隋唐,佛教盛熾,儒學統治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宋元評孔

    宋元時期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上是對孔子推崇備至,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聖光環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封建統治。

    宋元時期,中國結束了晚唐以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確立了以官僚地主階級為支柱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宋元時期的哲學運動以更典型的形式表現了中國中世紀哲學思維的特點及其邏輯發展的曲折。

    從以前儒教、佛教、道教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從而產生了宋元時期十分精緻的官方哲學:以儒家綱常倫理為核心內容,以精巧的哲學學說為理論基礎,吸取佛老思想營養而建立起來的理學唯心主義。

    孔子學說是理學的理論基礎,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在宋元時期作為至聖先師也被塑造得更加完美與高大,無論是皇家朝廷,還是學林名流,對孔子都極力頌揚,對孔子的學說也極力闡發光大。

    明代評孔

    繼宋元之後,明代理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心學極盛。

    與之同時,還出現了與之對立的所學。呈現理學、心學和氣學三大思潮鼎立的局面。

    三者對孔子及其學說亦各自有其闡發和評述。

    清代評孔

    在清朝時代,孔學由盛而衰。

    論孔者依時代之不同而歧見紛呈,其要者有:

    1.治統、道統合一論;

    2.朱學即孔學論; 以孔學批評理學;

    3.以孔、孟之學批評君主專制;

    4.“經學即理學”論;

    5.“六經皆史”論;

    6.“中體西用”說;

    7.“孔子改制”說;

    8.以夷變夏論; 孔子尊君論; 儒學汗漫說。

    近代以來評孔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近代社會經歷了空前的民族災難和巨大的社會變革,制約和影響著思想文化領域裡的鬥爭。

    圍繞如何評價孔子及其儒學的爭論,不僅有學術意義,而且反映了各個不同階級、階層的政治、經濟利益。

    洪秀全及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不但以物質武器批判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秩序,而且從思想上衝擊了一切束縛人民的繩索。

    但是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他並未完全擺脫儒家綱常思想的影響。

    早期改良派目睹當時中國嚴重的民族危機,關心時政,熱心西學,提出了“器變道不變”的“中體西用”思維模式。

    甲午戰爭後,面臨列強瓜分中國的危局,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變法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派展開了猛烈的批判,並發動革命與改良之辯,深化了近代評孔運動。

    辛亥革命後在意識形態領域裡出現了尊孔復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使當時一些資產階級民主激進分子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制度未能建立,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觸動舊思想、舊道德。

    五四以後,圍繞評孔問題的爭論仍一直繼續,最後由毛澤東作了科學的總結,提出:“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幷蓄。

    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

    “對於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於推進中國的新文化。”

    並強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闡明瞭馬克思主義者評孔的應持態度和方法。

    臺港評孔

    1.現代新儒家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力圖恢復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重建儒家的價值系統,並以此為基礎吸納、融合、會通西學,以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2.儒家資本主義又稱“第三種現代化模式”或“東亞工業文明”。

    現代新儒家設想的以儒家文化為背景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來實現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或模式。

    3.儒學第三期發展,現代新儒家對儒學的現今發展階段和可以展望的未來前景,及其在儒學發展史中的地位所提出的一種看法。

    康有為曾說:“中國之國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國一切文明,皆與孔教相系相因。”

    “國魂”稱號較之“素王”似乎更加崇高,並且難以超越。

    梁啟超說:“苟無孔子,則中國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

    又說:“蘇格拉底之後,容有蘇格拉底;而孔子之後,無孔子也。”

    這是說孔子是影響中國最大的一個人物,空前絕後。康、梁顯然是近代尊孔派的先鋒人物。

    宋明理學家甚至說過更加極端的話:“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這就是說孔子是宇宙間的太陽,沒有他的降臨,人類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難怪明代思想家李贄對此嘲笑說:怪不得三皇五帝時代的人們白天都點著蠟燭在走路。

  • 6 # 猛哥厲史

    歷史是人寫的,人是有好惡的。中國的歷史,每逢改朝換代,就大幅度篡改一次。同一個人物同一件事,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評價。就孔子個人來說,古代的歷史,都是由儒家信徒篡改無數遍的東西,官方將孔子評價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大成至聖文宣王等崇高的評價。

    從扒灰公朱熹開始,甚至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當然這個讓別人“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滅天理、縱性慾”的傢伙的話,我們只能反著聽。

    但在崇尚民主、法制、人權、自由的反蠕人士看來,孔子就是一個跑官要官的二皮臉、鄙視勞動的二流子、蔑視人權的狗奴才(等級尊卑)、歧視婦女的大渣男、貪圖享受的寄生蟲、反對法制的包庇犯(親親相隱)、口是心非的偽君子、草菅人命的劊子手(人殉、夾谷之會)、開創邪教的邪教主(以禮殺人)。

    這樣的人,不同的階級自有不同的評價,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要有獨裁者想復辟,孔子就會被抬起來;只要人民想要民主,孔子就會被踩下去。中國的歷史,還在週期率中迴圈。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主播腐團兒,身材超好,卻自嘲是個單身狗,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