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汶淐土著
-
2 # 重甲強弩長槊遊騎兵
首先要說主父偃弄死諸侯王這件事沒錯!你們看看拿著諸侯王都是些什麼玩意兒?貪婪貪色,亂倫的不在少數,死了活該!
主父偃錯在本身並不清正廉潔,而且身為中央官員皇帝心腹還想著攀附諸侯王,這是犯了漢武帝大忌。其實最後漢武帝也不想啥他,但他自己貪得無厭收取鉅額賄賂,漢武帝連個保他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
3 # 唐磚宋瓷
主父偃(?—公園前126年),山東臨淄人,出身寒門,學習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遊歷燕,趙等地,均未一展所長。公元前134年,上書漢武帝,受到重用,向漢武帝提出“大一統”的政治主張,漢武帝隨後頒佈推恩令。一時成為武帝身邊的大紅人,政治影響力巨大。
主父偃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大丈夫生不食五鼎,死當五鼎烹。在他聲望,權利達到頂峰的時候,沒有給自己留後路,倒行逆施,得罪了很多人。他在做諸侯國齊國的國相時,逼死齊王,得罪了很多人。當他去齊時,被趙王告發他的兩大罪狀:1受賄2謀害齊王,結果他承認受賄,不承認謀害齊王,但是因為此事進了監獄。武帝因為他很有才能,本不想處死他,但是副丞相公孫弘說主父偃讓諸侯王不安,不殺他,沒辦法向天下人交代。武帝不得不處死了他。
-
4 # 回望蒼茫歷史
在漢武帝削藩時主父堰衝在前面,也成了名人,很多人怕他就故意討好他,主父堰收了很多的禮,人也飄了!當漢武帝知道他受賄時,很生氣,聯想到他對劉姓諸侯的殘忍對待,就把他給殺了,也是他自己作死!
-
5 # 走著聊著
一、遊歷求職
主父偃齊地臨淄人,出身寒門,學過一段時間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兼百家之言。
主父偃年輕的時候,受到齊地儒生排擠,不得不效仿春秋戰國時的一些名人,到異地求職。先後遊歷燕、趙、中山等地,碾轉數千裡,有時連一頓飽飯也吃不上。求職的過程中主父偃遭受了很多的白眼、冷嘲熱諷甚至質疑。求職的艱辛不但沒有讓主父偃退卻,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出人頭地的決心。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眼看鬍子年紀一大把,主父偃始終懷才不遇。一個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整天誇誇其談,主父偃逐漸遭受到父母兄弟和族人的嫌棄。主父偃到處不受待見,他的人生倍受打擊,這對他日後的孤獨的性格產生了巨大影響。
古人云: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求職屢遭失敗,主父偃一直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喃喃:我的路在何方?在何方?
二、武帝重用
四十出頭的主父偃沒有坐以待斃,他做了一個連自己也吃驚的大膽的決定,向長安進發。
他先找到素不相識的大將軍霍去病(一說衛青),不厭其煩向他推銷自已,希望霍去病向漢武帝引薦他。不知霍去病沒有上心還是漢武帝不賣帳,事情就擱下了。
眼見最後的希望成為泡影,主父偃就親自上書漢武帝,希望引起最高層的注意。沒想到早上送出去的奏簡,主父偃正在忐忑等待中,傍晚就收到漢武帝接見,這效率在歷史上也太罕見了。除了主父偃,漢武帝一同接見了徐樂、嚴安兩位。武帝和三人進行了交談,對主父偃的八條陳詞交流了看法。據說主父偃的八大主張前七條有關法律受到武帝青睞,最後關於主張不針對匈奴用兵一條武帝持不同看法。
會見結束,武帝劉徹很是高興地說:你們怎麼現在才出現,早都幹什麼去了。於是三個人都被封為郎中一職。
主父偃好不容易謀到一個職位,受到賞識,很是勤勉,三番五次上書武帝慷慨陳詞,武帝認為他的主張針對時弊,能夠切中要害,一年之中破格提撥主父偃四次。
三、建議削蕃
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外廷有丞相負責,他又設定了內廷,主父偃為內廷核心顧問組成員之一。
主父偃經常對武帝說,以前的諸候蕃王勢小力單,如今他們的城池一座連著一座,有的諸候大國的國王出門比天子還要氣派,收藏的寶貝古玩比皇宮還要多,這樣下去可不是好兆頭呀!
漢武帝很認同主父偃的說法,就問他有什麼好的法子。主父偃答道:造成如今的局面是因為皇恩浩蕩落在了世襲長子身上,而別的同宗兄弟不能享受這種禮遇。所以應該打破常規,各諸候的土地以天子的恩惠賞賜給所有的諸候子弟,這樣不但顯得公平,而可以去掉諸候坐大的局面。
其實從歷代來看,諸候的問題一直讓當政者頭痛。武帝之前的景帝時期就因為削蕃引發七國之亂。戰亂平復了,諸候的隱患一直沒有解決徹底。所以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策略,實行了歷史有名的“推恩令”。推恩令一出,漢室江山的諸候問題基本消滅了。
漢武帝一邊實行“推恩令”,一邊任用主父偃監視各諸候國和朝中大臣的動態。不久,主父偃向武帝報告了燕王的一些醜聞秘事。武帝大怒,燕王自殺。自此,主父偃走向了一個反面角色,只要誰有負面訊息,他就上報,儼然一個酷吏。一時間人人自危,誰也不敢小瞧主父偃。
四、散金絕交
齊地是武帝時最大諸候封地,齊王劉次昌是劉邦兒子劉肥的世孫,武帝的堂侄。這個傢伙沉溺酒色,幹了有違道德的亂倫之事。小道訊息傳至武帝耳朵,武帝劉徹派主父偃去齊國任相,以查明真相。
主父偃到了齊國,第一件事召集了父母、兄弟、族人、朋友以及同窗。說:當年你們嫌棄我,厭惡我,現在又不遠千里來找我。我孤獨了這麼多年,也不在乎再孤獨下去。說完他拿了五百多兩金子擲在地上,以示斷絕和大家的關係。
很多的人知道主父偃是武帝的紅人,喜歡打報告,他們不敢接近主父偃,卻給他賄賂了大量財寶。有人提醒他讓他收斂一些,主父偃說:我結髮遊歷四十幾載,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兄弟不收留我,朋友離棄我,我窮困潦倒的日子太久了。再說大丈夫在世,“生當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算了!我日暮途窮,所以倒行逆施,怎麼樣行事都行。
“生當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的意思是男子漢大丈夫一生要吃滿桌的全席,一生要轟轟烈烈的,那怕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代價。此話後來成為激勵人的名句。
至於說自己日暮途窮,主父偃應該是他清醒認識到自已的下場,所以自暴自棄。有人批評他散金絕交是度量小不能容人缺點。可是從史書記載的這段話來看,也許我們誤會他了,也許他故意孤立自己,想來保護他的親人朋友。
五、身敗被殺
主父偃被空降到齊國為相,齊王劉次昌非常恐懼,也非常無助,更是非常絕望。
主父偃那可是武帝的人,沒事也巴不得整點事,何況他齊王劣跡斑斑。丫的,打一架吧,那劉徹可不好惹。高祖牛逼吧,也得和匈雙和親講合,劉徹打得匈奴滿地找牙呀。
齊王劉次昌自殺了,走了燕王的老路。不過臨死之前他給趙王寫了一封書信,稱自己被主父偃逼死了。
齊王沒有後代,他死後封地被朝廷收回,為了一視同仁,燕王土地也被收回。
趙王聽說燕王齊王死了,他怕呀。趙王趕忙回京去武帝面前告狀,說主父偃受收賄賂,栽贓親王逼死齊王,這傢伙想讓你武帝眾叛親離呀。
主父偃還沒回來,就被押解進京。廷審的時候,主父偃不承認逼迫齊王。諸候王國和朝廷很多人都恨主父偃,與其說恨不如說怕。很多人都在武帝跟前講他壞話,落井下石。武帝決定不下來,去問公孫弘(後來的丞相)怎麼處置主父偃好。公孫弘對武帝說:陛下不殺主父偃怎麼平息其它諸候的怒火,怎麼向天下交待呢。
主父偃被殺,誅三族。
-
6 # 智慧改變命運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間人親者不詳!
犯眾怒者不詳!
主父偃削蕃並勤行,削蕃動的是皇室血脈。
為臣道尊王襄臣,貴在適可的度。
主父偃聰明反被聰明誤。散金絕親意在互親,以貪自汙意在自保,但王孫的命是龍種血脈削蕃是抑制藩王坐大但不是剿滅。
-
7 # 楊朱學派
主父偃屬於鬼谷學派。他曾研習儒術,被儒生疏遠。他雖與法家一同是成為漢武帝的走狗。卻被法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法家代表君主的利益。儒家代表人民的利益。鬼谷代表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君主和人民的利益。蘇秦之言,是所有鬼谷門人的信仰——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在世,權勢金錢豈可輕乎!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的建議,幫助漢武帝削番。為漢武帝立下大功。最後卻被夷滅三族。
主父偃被滅族。原因有三:
一是逼死兩個諸侯王。漢武帝高興,卻激起了皇室宗族的不滿。更是成為群臣、萬民的千夫所指。漢武帝為了與主父偃撇清干係,主父偃必須死。並且是夷滅三族。以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韓非子有曰:事成則君收其功。事敗則臣就其罪。此之謂也。
二是貪贓枉法。就憑這一點,是死刑。連儒家的公孫弘也認為,主父偃是死罪,罪無可赦。
三是夷族連坐之惡法。
秦始皇創立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漢文帝時,儒家大師丞相張蒼廢除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漢武帝時,重用法家酷吏張湯為廷尉。重立暴秦的誹謗之法、告奸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主父偃面對的是法家之惡法。又落在法家酷吏手中。鐵定被滅三族。
法家酷吏誅殺法家酷吏張湯。是為捍衛漢武帝的君權。法家酷吏誅殺鬼谷主父偃,也是為捍衛漢武帝的權威——甩鍋!
儒家主張不罪無辜。孔子修訂的《尚書》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若儒家掌管刑獄,貪贓枉法的主父偃也必死。但妻兒不受株連。
-
8 # 謝金澎
不容否認,主父偃確實為漢武帝削藩做了很多工作,而且還卓有成效。特別是其空降齊國,把一個富庶的齊國幫武帝收入彀中了。還有他出的推恩令,也為漢武帝的削藩工作貢獻了不少力量。這麼能幹、忠心、肯做事的大臣,漢武帝為什麼要誅他三族?
主父偃原本也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好不容易才找上漢武帝的門路,漢武帝又好不容易才接見並任用他,雖然只是當了個郎中,那也比他以前落魄江湖,受人白眼強。所以有了工作,乾的特別賣力也特別賣命。
漢武帝原本就是一個雷厲風行、心狠手辣的雄主,自然比較喜歡主父偃這種幹起事情來不留後路、六親不認的人,漢武帝用過的張湯、主父偃、公孫弘等都是這一類的酷吏。漢武帝喜歡自然就是加官進爵委以重任,主父偃從當年那個連工作都找不上的落魄書生搖身一變位高權重成了武帝身邊的紅人,巴結他的人自然不少,送錢送禮他也是來者不拒。
這個主父偃既然是個酷吏,那心胸就不會寬廣,他在接連立功後,又舉報燕王與自己的女兒亂倫,武帝大怒,令他去查,還沒怎麼查,就把燕王給逼死了。逼死了好,原本就是要削你的藩,誰讓你又自產自銷搞亂倫那一套敗壞道德名教的遊戲撞槍口上?
藉著燕王自殺的東風,武帝把燕國的編制給取消了,燕地收歸中央,主父偃又立下了大功。
主父偃收拾完燕王后,益發的志得意滿,對自己的能力才華越發的自信起來。他的下一個目標對準了富庶的齊國。他為什麼要收拾齊國呢?你要以為他單純的要給武帝做事情就錯了,或者你要以為他是一個有偉大抱負的人為了自己平天下的理想也錯了。
主父偃打齊國的主意是有私心的,他從一介布衣突然飛黃騰達,便也想鞏固一下自己的地位,為自己的背景鍍金,他便想把自己的女兒嫁到齊國為齊王妃,但是齊國居然拒絕了,他很鬱悶,難道你齊國到現在還沒有把我主父偃放在眼裡嗎?今日的主父偃可不是以前到處找工作碰壁的主父偃,除了劉徹,我想搞哪個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他跑去給武帝說齊國那麼富裕,光稅收就逾千金,原本就不應該封給遠親,起碼也應該由自己親兄弟或者子孫來繼承。而且齊國以前在景帝任內發生七國之亂是也有反叛之心,不得不防。最關鍵的是齊王跟自己姐姐亂倫,這太不像話了。武帝見他辦燕國的事情辦的挺好的,一高興就讓他去齊國為相,所謂為相,其實就是中央派去的欽差大臣,檢查工作的。
他一到齊國,雷厲風行,首先查齊王亂倫的事情,把有干係的人,比如拉皮條的太監以及其他知情人抓了一大批,在嚴刑拷打時引導他們把矛頭全部指向齊王。齊王知道武帝劉徹的手段,眼看這次收拾自己是鐵了心的,一害怕,自殺了。
他也沒有白死,死前給武帝寫了一封信,說是主父偃貪汙腐敗,收受賄賂,栽贓陷害自己,自己無以為辯,以死明志云云。這封信一傳出去,諸王憤怒,原本都想收拾這個酷吏,可惜沒有機會,逮到了機會豈會錯過?比較有影響力的趙王就去找武帝告了狀,其他那些原本反感主父偃的都趕緊落井下石,告主父偃的貪贓枉法、目無綱紀、逼死兩王。
接連逼死兩個重量級的王,武帝劉徹也感覺這個遊戲玩的有點大,怕是要惹眾怒了,於是他問公孫弘,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理,公孫弘因為主父偃風頭出的有點多,原本心裡不爽,就對武帝說,如果不殺主父偃,你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待。
武帝做事情不是個拖泥帶水的主兒,立即下令逮捕主父偃,滅三族。對於武帝來說,主父偃只不過是一把刀而已,刀鋒利用著順手,但是也有可能傷到自己,刀就是刀,沒有傷主人的道理。主父偃貪贓枉法已經讓自己反感了,他平了燕國、齊國,潛力已經發掘完了,用處不大了,現在要把齊國收入囊中,總得拿點誠意平息一下天下人的怒氣。
於是,主父偃就是漢武帝劉徹獻給大家的一點誠意,以此換燕、齊削藩之怒,大家可以開心的隨便品嚐。
-
9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當然是為了給漢武帝背鍋了,不給諸侯王一個交代怎麼行,再來一次七國之亂麼,那可就真的內外起火了,這是老劉家的傳統了,劉啟不也幹過一次麼。
-
10 # 潤物細無聲水利萬物而
主父偃鋒芒太露,引起漢武帝時劉姓王群起而攻之,漢武帝為了平息眾怒,只得殺了主父偃的三族來安撫劉姓王的勢力!
回覆列表
酷吏,你看看那個酷吏有善終?給皇帝掃清障礙,用完了一殺,還能獲得名望。況且主父後期逼死諸侯王,漢武也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