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觀止

    首先很榮幸回答此問題!

    康乾盛世也成康乾之治,屬於清朝時期,講的是從康熙、雍正到乾隆的三個統治時期,歷時130多年,是清朝的鼎盛時期,在此三人執政期間,清朝的各個方面都有卓略意義,比如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邊幅遼闊,盛世局面下隱藏著巨大危機,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各種衰敗之象逐步顯露出來,而清廷社會統治和管理能力日漸衰微。乾隆後期各種民變相繼爆

    發,也標誌著清朝開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蕭條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其實在本人看來,康乾盛世的的確確是存在的,從各個方面來講這個盛世造就的其實是對老百姓有切實意義的,在這130多年期間,百姓安居樂業,沒有出現前朝以古的昏庸現象,這是萬幸,也是執政者的功德;有人認為是一副虛假現象的原因是看見了後來的清朝覆滅,那也只能說明是覆滅之時的執政者當權者的原因,試問!假如你生活在那個康乾盛世之中,誰還會去說這是一副虛假之象!

  • 2 # 民族之捍衛者

    “康乾盛世”就是一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也可以說是一個殺漢人殺出來的“盛世”蟎清入關到康麻子死掉,清軍所過之處幾乎是無城不屠:沒糧食?殺漢人、死人總不吃飯吧!沒錢財?殺漢人、死後錢財都是蟎清的!那時一出北京城就能聞到空氣裡瀰漫著濃重的屍腐氣味.

  • 3 # 環韻燊

    看過百家講壇張宏傑講述成敗論乾隆嗎?據張宏傑講述當時英華人馬戛爾尼來中國看到的真實情況貧窮程度觸目驚心,人民被當作奴隸畜牲連尊嚴都沒有!軍隊跟叫花子軍隊差不多!老百姓已經飢餓的連殘羹冷炙都哄搶死掉的豬雞都不顧生命危險去搶。乾隆一個人獲得的享受豪奢到恐怖!這能叫做盛世嗎?乾隆製造的文字獄弄死了多少人,紅樓夢就是因為恐怖殘酷的文字獄才沒能完全流傳下來!打斷了中國文人的脊樑!迄今為止沒有站起來!看看這些真實的歷史滿清從乾隆統治後期就起義不斷,據張宏傑講述到嘉慶時期整個國家的弊病就已經如定時炸彈一樣一個接一個爆炸。根本沒有辦法根治。乾隆的自大不可一世傲慢造成了後來的鴉片戰爭,造成了中國的悲慘和落後捱打錯過工業革命!錯過了世界發展大勢!斷送了國家的前途幸福!滿清中後期落得個那麼悲慘滿目瘡痍最後被列強瓜分欺辱哄搶侵略被華人民拋棄推翻的下場也是因果報應因果迴圈吧!

  • 4 # 咆哮萬里撲龍門

    徹頭徹尾假盛世,用別人歷史記載清粉會說是造謠,咱用滿清官方編撰的異災錄說事,小冰川期一直延綿到乾隆後期才沒有大規模餓死人

  • 5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很多人,張口就是一句“滿清誤我三百年”,將清朝的貢獻全盤否定。不僅不承認清朝對今日中國疆域奠定的巨大貢獻,連清朝在人口增殖上的貢獻等也一概否定,康乾盛世更是成為口誅筆伐的物件,直言這個盛世的虛假。

    今天的很多人,總喜歡拿今天的幸福生活往古人頭上生搬硬套,將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對比古代的小農生活。得出古代的盛世,尤其是康乾盛世是“虛假盛世”、“飢餓的盛世”等結論。

    說康乾盛世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且當牛做馬的,難道文景之治就可以翻身做主人?開元盛世就不用承擔沉重的賦稅了?

    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無私奉獻和逆來順受的群體,他們習慣了卑微的奉獻,卻從來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

    中國從戰國時期出現小農經濟,難道千百年來的農民不是這樣被壓迫著走過來的嗎?怎麼在少數民族皇帝統治下是個下等人,在漢家皇帝統治下就不是了?

    和資本主義的民主只是面向資產階級一樣,中國古代的盛世始終是統治階級也就是地主階級的盛世,和農民兄弟沒有關係。農民需要做的,就是更加勤勞地勞動,為這個盛世“添磚加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

    所以,以民眾的生活水平來作為盛世的標準,那麼中國古代就沒有盛世!

    那麼,既然出現了文景之治和開元盛世,我們看兩個盛世有什麼共同點,然後就可以知道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

    1、社會穩定

    文景時期,漢朝對外對匈奴採取守勢,邊境戰爭較少;對內則延續無為而治的政策,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開元盛世時,唐朝國力強盛,四海賓服;對內則幾乎沒有社會動盪。

    到康乾時期,除三藩之亂和平定寶島戰爭,清朝在長城以南的戰爭基本消弭,保持了至少100年沒有大的戰事。此時的戰爭主要在東北、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及西域等地區展開,對中原地區影響較小。

    2、人口增長

    社會的穩定是人口大幅度增長的必要條件。

    文景之治時,中國人口獲得了巨大的增長,達到4000到5000萬人。即使經歷了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的人口損失,到漢平帝時期,中國人口仍然高達5960萬;

    而開元盛世時,官方記載754年的唐朝全華人戶約962萬戶,人口約5288萬口。而因為古代有隱匿人口的情況,實際人口估計已經超過7000萬;

    而到了清朝前期,人口再次出現迅速增長。1645年,清朝全華人口為1900萬戶,人口不超過6000萬;但是到了乾隆執政後期,人口已經超過了3億;到道光時期更是超過4億人。

    清朝人口的增長除了得益於內地的長時間穩定,更有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輔助作用,正是這些高產耐旱作物的大面積推廣,使得不適合耕種的山地也種上了作物,從而使得耕地面積迅速擴大,最終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很多人說,如果說人口多就代表盛世,那印度和非洲豈不都是盛世了?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實際上印度和非洲的體制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註定只有數量,而對於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巨大的人口數量卻是巨大的資源。

    人口在古代任何時候都是寶貴的資源。有了大量的人口,統治者可以進行小農經濟的擴容,創造更多的財富,滿足地主階級膨脹的慾望。至於說農民的生活條件,則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755年,也就是天寶十四年,杜甫寫下《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裡面的一句話成為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要知道,此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正是大唐盛世的巔峰時期,難道民眾的生活改善了嗎?

    “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運河而上去京城的日子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在普通華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洋洋的臉。”

    “他們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因為這基本就是中國民眾千百年來真實的生活狀態。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馬嘎爾尼使團想要清朝強取豪奪的狂妄想法被乾隆潑了冷水,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沒有達到。所以充滿怨恨的英華人如何將清朝社會主觀描寫似乎可以想見。

    但可悲的是,今天的很多人,將馬嘎爾尼的經過處理的觀點奉為至理名言,並藉此攻擊乾隆鼠目寸光,清朝的盛世徒有虛名。

    康乾盛世絕對不是民眾的盛世,佔到社會絕大多數的底層民眾並不是盛世的主角。但是,這一時期清朝確實完成了幾件大事,比如疆域實控面積達到歷史最大;社會保持100多年的穩定;人口出現了數倍的增長等。

    所以從文治武功上看,康乾盛世是名副其實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藍月亮TV

    古代封建社會盛世有幾個標準,一:軍隊要強大,二:人口要眾多,三:統治的國土要足夠的大,四:旁邊的附庸國要足夠多,五:國內的經濟同比以前歷朝更加繁榮。大清從康熙初年到乾隆未年,人口從一億增加到四億。國土是明朝的四倍,人口的數量更是達到了歷朝歷代的新高度。這樣一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軍力強大,經濟繁榮的時代。不稱為盛世,難道還有什麼時代能稱為盛世的呀!

  • 7 # 覃仕勇說史

    答:清朝有過“盛世”嗎?如果說有,最先提出這個說法的人,卻是康熙本人。

    查《康熙起居注》五十三年六月初六,康熙在熱河與滿洲大學士揆敘、松柱對話,以及《清聖祖實錄》同日上諭便知。康熙為了維護其滿人統治地位,爭取人數眾多的漢族接受其統治,一方面向民眾灌施基其“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論調,目的是要強化其合法性;另一方面高唱“承平之世”論調,目的則是要彰顯其合理性。

    康熙用以吹噓的資本,一則是其統治後期國帑積累到了四、五千萬兩;二是在康熙五十年實行三年內全國輪蠲一遍,隨後又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盛舉”。

    但是,不要忘記,康熙政府國庫的充盈,卻是以民窮財盡為代價而堆積起來的。

    衡量“盛世”的重要標準,應該是民間社會的富裕程度和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如果更苛刻一點,還應該看人民精神層面的東西,即人民的愉悅程度和幸福感。

    但是,翻看一下《清史稿•災異志五》,以及各地地方誌,包括“盛世”所涵蓋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諸如“大飢”、“飢”、“滿城飢”、“人相食”、“死者枕藉”、“民死大半”、“餓殍載道,鬻子女者無算”等文字不絕於冊,讓人觸目驚心。

    清朝統治中國長達二百七十六年;民間反抗清朝統治的暴動也此起彼伏,長達二百七十六年。

    這裡面,並非單一的民族壓迫因素,更多的是民眾為了生存,為了吃上一口飯。

    我們再看看康熙是如何實行大量蠲免的“德政”的。

    首先,清史研究者們都一口咬定明朝萬曆末期至崇禎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橫徵暴斂最黑暗時代。

    但要注意到這樣一組數字:明萬曆六年(1578年),全國在冊人口為六千零六十九萬餘口,而清順治八年在冊人丁下降為一千零六十三萬餘丁,康熙六十一年在冊人丁才回升到二千五百三十萬餘丁。

    即在康熙末年,清朝的人口土地在未超過明萬曆時期的情況下,賦稅收入卻較明萬曆初期增加了許多倍。

    不難看出,清廷統治者立國的基礎,就是依靠沉重的高額賦稅、暴力專制、思想禁錮。

    康熙實行的蠲免“德政”,其實是將竭澤而漁也無法獲得的“畫餅”宣揚成自己的惠政。

    在乾隆朝,華人口暴增,在乾隆二十七年,在冊人數為二億零四十餘萬人,我們應該驚歎於這個龐大的數字。

    但是,這數量龐大的人口群,主食卻是蕃薯、糠、野菜。

    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筆筆皆是”、“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相提並論”。

    另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不但沒有生產剩餘,還要負債。

    所以說,“康乾盛世”,只是一副虛假的現象。

  • 8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康乾盛世:封建社會一首淒涼而又輝煌的輓歌。

    康乾盛世(或稱康雍乾盛世)雖然是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年號並稱的統治時期,但是康幹盛世真正的其實時間並不是從康熙皇帝一即位開始的,也不是從乾隆皇帝退位以後才結束的。康乾勝是真正的起止時間應該是從公元1684年中央政府統一臺灣時開始截至公元1780年清高宗乾隆皇帝70大壽當年。

    康乾盛世(公元1684年至公元1780年)持續時間長達94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時間跨度最長的盛世,比大唐盛世(公元683年武氏太后稱制截至開元末——公元741年)的時間跨度還要長三十多年。康乾盛世又可以細分為三個時期: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是盛世的奠基時期。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盛世的巔峰期。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五年或乾隆六十年(公元1780年或公元1790年)是盛世的衰落期。

    盛世的表現主要有: 國家大一統局面的完成和邊疆地區的有效管理與開發。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及緬甸北部,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極盛時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

    雍正乾隆時期中央政府出兵安定西藏和平定青海叛亂,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統一。從此青藏地區成為了中國版圖上不可分割的神聖的一部分。“改土歸流”政策的實施,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廣等地,少數民族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當時的民族團結,遏制了民族分裂情緒。

    2.傳統經濟發展到新的高峰。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由於明朝昏君輩出賦稅繁重,農耕經濟一直是處於倒退狀態。清軍入關以後的40多年間為了統一天下又平凡的進行,統一戰爭,使得倒退的農耕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康熙中葉之後,各地的反請勢力幾乎都被消滅,天下重新安定。再加上這一時期的政治也比較清明,國家也適時的採取一系列生產發展政策,促進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所以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之後從明朝末年便開始凋零的經濟逐步回升,並走上了一個高速發展的軌道,很快便重新整理了農耕經濟,發展的歷史之最,農耕經濟的全面繁榮,是康乾盛世最為顯著的標誌之一。

    3.手工業的高度發達。

    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清朝一些開明的統治者,制定了相應的手工業發展政策——廢除了明代落後腐朽的匠籍制度,將天下手工業者從封建人身束縛下解放出來。這一政策的改變,極大的促進了手工業者的勞動積極性。因此,中國的傳統手工業,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能釋出對陣恆大的海報,海報中三個人騎三匹馬,這預示著李指導會用前場三叉戟戰術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