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羽軒王者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不同的人肯定是有不同的觀點的,有人會說阿里巴巴的產品是最好的,也有人會說騰訊的產品都是抄襲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在bat中騰訊的所有產品的粘合性是三家巨頭中最好的。

    我們都知道騰訊是做社交起家的,從騰訊建立之初就在做社交,而這麼多年了也一直到沒有改變過。而且越做越大,現在市場中基本都是基本都已經形成了一定壟斷的地位。而且騰訊的很多產業基本都是從QQ和微信輻射出去的,對於產品的粘帶性真的比其他的很多公司強太多了。

    騰訊遊戲,騰訊遊戲早之前就是從QQ衍生出去的,騰訊遊戲在QQ遊戲的時代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然後將QQ遊戲細分出去,從QQ對戰平臺再到cf。慢慢的把遊戲產業細分出去,形成了騰訊遊戲產業鏈。而且現在的粘性也是非常的強,無論是王者榮耀還是LOL,隨時可以分享到微信,也可以邀請微信好友或者進行微信組團。這樣的粘性基本是國內公司沒有的。

    再看看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現在線上下支付做的比支付寶好,其實也是因為微信的粘帶性。因為微信說以支付更加方便了,不僅是消費者,連商家也都是更加喜歡微信支付。而微信支付在未來的新零售業其實也會有很好的發展,這是由於微信的使用者量有近8億的體量。很多的零售超市和商家都是非常眼紅這樣的流量的,從沃爾瑪和步步高等商家對微信支付的青睞就可以知道了。

    最後再來看看騰訊所投資的直播平臺,前兩天騰訊大手筆投資了鬥魚和快手。我想這樣的投資應該有很多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騰訊的遊戲本來就是需要直播的推廣的,而騰訊遊戲的開發對於遊戲直播又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雖然同樣的,支付寶也是有比較多的粘帶性,而且我們開啟支付寶,裡面的功能實在是太多了。我說的多是太多,並沒有幾個功能是可以拿出來獨當一面的(除了理財產品),而百度就更加不要說了。

  • 2 # 科技小木木

    我是小小傅,多謝悟空平臺邀請,很榮幸為您回答問題。所謂BAT其實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網際網路三位大佬公司(百度,阿里,還有騰訊)應該說各有各的特色吧,不過這個陣營當中百度雖然資質最老,但是處境卻是最糟的,無論是融資力度還是產品廣度都相比其他兩家差很多,在處境差不多的情況中,其實我更看好網易一點。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題主所感興趣的騰訊系產品。

    首先說到騰訊系產品,我們應該第一個就可以想到的是陪了80.90整個青春的小企鵝。這個小企鵝應該說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企鵝帝國。騰訊系應用現在應該說已經不下一百個了,涉及的服務面更是基本覆蓋整個生活休閒娛樂領域。在從qq進化到微信,基本就是從日常進入了職場,非好友的遮蔽,沒有華麗的會員和收費的介面設定,以及沒有更多桌面遊戲的繫結。都使得微信註定更為私密。而qq則更為開放,空間對所有人都是可見的,而且wegame的遊戲,以及好多社交軟體都是支援qq登陸的。除了兩個壓山頭的招牌之外,其他的應用也是多的數不過來,現在你能想到的熱門遊戲,在各大直播平臺能看見的遊戲,百分之百九十都是騰訊出品或者代理的。包括現在的鬥魚直播都收歸騰訊門下了。當下大熱的絕地求生國服馬上也要投奔騰訊的懷抱。這樣一來騰訊基本可以統治百分之九十的遊戲領域,不管是手遊還是端遊。

    目前來看騰訊得優勢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量販方面,第一方面騰訊在qq上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使用者基礎,使用者在執行騰訊代理或者開發的遊戲時,完全不需要重新註冊賬號,同時,在充值等方面也是十分方便,支援支付寶和微信充值,充值的q幣可以在所有的遊戲中使用,完全不用擔心這個遊戲不玩了q幣會浪費。第二方面騰訊運用自家的伺服器代理眾多遊戲,保證了客戶的粘度,保證了軟體的絕對控制權。

    雖然網上罵騰訊的人成千上萬,但是良心說沒有騰訊很多遊戲都沒法很順利的進入國內,這樣一看雖然騰訊的收費十分不合理,但是騰訊確實也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是小小傅,一個忠於原創的科技狂客,如果您對我的回答還滿意,請留下您的贊。如果您也對科技數碼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多謝各位支援,小生有禮了。

  • 3 # 湘南Samuel

    騰訊系產品好的標準?

    網上有個段子,如果創業需要找人,有人就會說要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美團的地推,看似是個玩笑,卻符合所有人對於BAT產品的看法,而這個看法本身或許百分之90%基於對他們主流產品的認知(百度搜索、阿里淘寶、騰訊QQ和微信)。三節課創始人之一的LUKE老師曾精闢總結產品大致歸為4個型別:

    一、 運營驅動型產品:產品的價值在於更高效的完成使用者原本存在的需求,所以效率優先,允許體驗方面有高容錯率。如淘寶,你本身就有買買買的需求,淘寶只是幫助你更容易買到想要的東西;

    二、 技術驅動型產品:此類產品大部分為工具性產品、推薦類服務,注重演算法效率,其中代表就是百度,當年李彥宏老闆帶著技術人才從矽谷回來創業造就了今天的百度搜索,而評判他好壞只會是演算法和效率;

    三、 資源驅動型產品:這裡大多說的是壟斷型的企業,比如12306,雖然產品體驗很差,但是你仍然會在上面買票;

    四、 體驗驅動型產品:這類產品幾乎均出自社交、內容平臺,對這類平臺,使用者消費的是一種感覺,或者針對內容本身有很高的興致,所以是否有足夠好的體驗才是產品的關鍵,顯然騰訊是屬於此類產品,暫且我們拿出2個維度來看騰訊系的產品:

    A、 品牌基因/產品形態

    B、 體驗和細節

    騰訊系產品為什麼好?

    A、品牌基因/產品形態

    阿里系、騰訊系、百度系因為領導者的經歷不同,在最初的創業階段就註定了品牌基因:

    百度是基於百度搜索競價排名廣告變現價值;

    阿里是依託於淘寶/天貓整合商業鏈條變現價值;

    騰訊則是依託社交關係變現價值,更注重讓使用者很容易的使用產品,並獲得愉快的享受,我們來舉個例子:

    (1)阿里淘寶:千人千面的曝光圖

    圖:阿里的魯班千人千米面

    阿里2016年淘寶雙十一就具備透過魯班系統做出千人千面拖片,但是也能看到,是透過畫面構圖和文字的組合更改尺寸來滿足運營位的曝光需求,但是好看與否我們保留意見,但是文字內容的組合和圖片的傳達已經足夠到位,幾乎換個構圖不影響購物體驗,所以對於阿里明顯在使用者體驗上以解決問題效率為優先順序,再深一步,阿里側重點是業務生態。

    來微信就是來社交,資訊交流是第一優先順序要素,但是還要滿足小程式增加入口,還不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流程,或許也是因為更方便找到瀏覽過的小程式,而把它放在了微信主頁的下拉選單。試想如果是淘寶,是否可能考慮增加一個頂通廣告位,進行不停輪播呢?所以騰訊系是從細節去考慮如何讓你的生活更富有樂趣,再深一步,騰訊更注重提高體驗,研究產品本質到底為使用者提供什麼服務並有效輸出落地方案。

    B、體驗和細節

    產品的體驗大部分來自良好產品邏輯下透過互動展現出來的設計感,而騰訊給我的感覺,可以歸納為畫面邏輯順暢,畫面表現細膩,而這種細膩和過渡順暢帶來的直觀體驗就是爽/產品好,當然這種直觀的更高逼格不作為討論範疇(但是我仍想說,騰訊系列的產品在作圖上都是蠻舒服,看起來很高逼格的樣子)。

    舉例1:邏輯順暢

    場景:乘地鐵中,只是想看下影片中的動畫,不想有聲,怕遇到尷尬的影片發出尷尬的聲音,然後大家異樣的目光,場面就很尷尬了;

    這個功能很小,但是卻代表了騰訊做產品的態度,哪怕在小,只要有需求,就肯定會跟著服務。

    總結,其實產品上不是隻有騰訊做的好,騰訊也不是沒有過失敗的產品,只是我們所謂的好都是圍繞著使用者體驗,和洞悉使用者需求來說的。如果換一種形態,讓騰訊去做阿里系/百度系的產品也不一定能做好,這是因為它所處的產品類別決定了驅動因素。

  • 4 # 武當黃酒小哥

    大家好,我是@走心農人,很高興能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題主的問題讓我想起有一次馬雲曾說:我們的技術也是很牛的,只是我們的運營很膩害!所以業界一直有: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15個字分別概括了BAT的特點!那麼,為什麼騰訊的產品很好呢?個人認為原因是:1.離使用者最近,騰訊核心產品是社交,或者乾脆說QQ和微信,這是騰訊旗下最棒的2款產品,可以說騰訊是離使用者最近的!因為近所以會越來越離不開它,並不是說阿里的淘寶、天貓、釘釘、1688以及支付寶等產品不好,我是商人我都用過挺好的,甚至很多功能比微信好多了,但是它是基於商業開發的,離普通使用者太遠,只有當大家有購物需求才會點開;2.騰訊模仿中創新,尤其是遊戲,只要有公司開發了比較好玩的遊戲,騰訊能在一夜之間迅速開發一款比你體驗更好的出來,然後基於社交基因迅速幹掉你,你會發現騰訊不會自己去單獨開發或者創新一個全新的產品,無論是當初的QQ還是微信,還是遊戲等各種產品,都是模仿的對手的,但是人家能模仿做出來比你更好,所以最後使用者選擇了騰訊!但是這種特點是在中國這個複雜的、不健全的商業環境中誕生的,如果是在美國,騰訊分分鐘面臨各種各樣的起訴。因為騰訊離使用者更近更容易佔領使用者的心智,因為騰訊能在模仿中創新出比競爭對手更棒的產品,所以我們認為騰訊的產品非常膩害!您的看法呢?歡迎探討!您的每一次轉發、評論、點贊都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是@走心農人,農盟網路創始人,走心農人、一起飯醉品牌創始人,一位走心不走腎的3年草根創業者,歡迎來撩我!

  • 5 # v遠古巨人12369

    對於一家企業內部來說,價值觀及聚焦非常重要。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速度非常關鍵。而對於自己來說,認真、努力、使命則是支撐著騰訊及自己一路走到現在的“秘密武器”,團隊的價值觀和內部競爭一直是騰訊快速發展的動力。

    BAT分別在搜尋、電商、社交上發力,而在網際網路領域發展空間巨大,大家可以有更廣的視角; 騰訊“多賽道”對外投資; 微信的設計出臺是騰訊內部QQ的PC團隊,QQ的移動團隊、QQ的郵箱團隊的3個隊伍同時開發的,最後QQ的郵箱團隊以時間上略微優勢,在內部勝出;對外,微信的成功只是因為在時間上領先了其他對手和在功能上的“群功能”領先其他同。 微信出來後,打擊了QQ的業務,QQ做了巨大犧牲,但也是戰略必須。

    遊戲依靠創意,內部同一型別的開發,自己可以立項,內部競爭實現; 兵貴神速,一個創意出來,第二天就會有100多個業界團隊會跟進開發;留到明天起步都太晚,必須今天就開始啟動開發; 騰訊促進了業界的幾大併購

    在滴滴、快滴,Uber的併購的燒錢大戰很慘烈,但是補貼大戰推動了“移動支付”的普及,是意想不到的一個收穫; 網際網路行業大戰,第一第二會打得很厲害,越走越快,第三及往後的隊伍很快會被甩得很遠了; 對於還在業界打架的投資物件, 騰訊發展會關注、專注、發掘痛點;例如開發票,耗時、易錯,為什麼不可以設立雲端資料,與稅局對接,發票入微信卡包,點選就能報銷?沒有訊號的地方,可以不可以設立預設消費碼,先消費交付,有網路了再交割劃賬?大資料可以做信用背書,支援高頻小額支付;

  • 6 # 人生哲學天賜

    在"BAT”時代,三巨頭的核心競爭力各自不同:作為社交及娛樂巨頭的騰訊,產品能力最重要,運營能力其次,故而浸透著"產品經理文化”;作為電商巨頭的阿里,運營能力最重要,產品能力其次,故而浸透著"執行力文化”。

    一、關於企業文化

    “在騰訊不鼓勵反向坐電梯,在阿里不反向你上不了電梯” 文化是一個組織真正的能力所在,是它的內心深處的使命和願景、做事方式、協作方式、思考習慣、價值主張。

    決定短期的是技巧,決定中期的是戰略,決定長期的是文化。 好的文化會讓一個企業越來越好,壞的文化會讓一個企業越來越壞。但是,我們批判一個企業文化的好壞,不應該是用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來評判。 企業文化並沒有好與壞,只有適合和不適合。 企業文化一開始跟創始人有關係,這是最早期被遺傳下來的基因,不可能隨便變異,並一直也都會跟掌舵人有很大的關係,所謂“將熊熊一窩”是有道理的。

    但是,變異會慢慢發生,創始人也會不斷學習和進化。 當我們把時間線拉到足夠足夠長的時候,會發現只要一個企業能夠在反思中不斷活下來,企業文化是會跟著企業的業務性質,以及企業面對的社會環境、競爭環境在不斷變化。 比如:騰訊。

    它的基礎業務是社交,核心賺錢業務是遊戲,多年來騰訊的模式都是保證社交產品的統治地位,網際網路上賺錢的和社交能關聯上的業務它都在嘗試發展。

    社交產品的特點是無法預測幾年後的形態,更好也必須的策略應該是圍繞著使用者需求和體驗不斷打磨產品和服務,不斷的從一線開始創新,所以造就了今天騰訊“以使用者價值為依歸”的價值主張。 強呼叫戶體驗,強調產品創新,從Pony(張志東)開始的管理層都極其熟悉自己的每個產品和細節。

    於是騰訊也足夠保守和斯文。在騰訊不鼓勵反向坐電梯,在阿里不反向你上不了電梯。 社交這個產品是極其需要感情信任的,於是他們也會有“最受尊敬的科技公司”這個願景。我們跟騰訊人打交道時的感受是:從下至上的產品驅動,對使用者體驗的極度關注。雖然不太理解商家和零售,但能夠保持給消費者好的體驗。

    比如他們為了這個生態的公平跟我們任何開發者都保持著足夠的距離,最早的時候還一起吃飯聊天,現在儘量少見。

    “打賞”也是個極其牛逼的產品,讓作者在直接面對讀者的同時可以站著賺錢,可以安心的不斷創造好內容。 有贊也應該把自媒體分銷做好,讓作者可以給讀者推薦符合他人設的商品,一樣是站著賺錢,而且可以讓作者的人設更加完整、飽滿。 我很喜歡跟Tony聊天,他非常非常的通透,思考深度非常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的深蹲問題該怎麼做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