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mes振龍減脂

    分享一個實驗研究的成果,可以說明一下肥胖與癌症的相關性。但也只是相關性,並不是明確的因果關係。因為肥胖引發的疾病具有滯後性,不能確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

    在2018年11月28日,頂級期刊《Lancent》發表了“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diabetes andhigh body-mass index: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系統的評估了全球範圍內,肥胖和2型糖尿病對於癌症負擔的風險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一共分析了2012年釋出的175個國家的癌症資料,並根據年齡和性別進行歸因分析,研究人員根據肥胖和2型糖尿病可能存在滯後性的特性,將此後10年的資料同肥胖和2型糖尿病進行歸因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BMI指數超過25被定義為肥胖。這一點需要注意,在國內超過23.9就會被定義為肥胖。

    1.不同地區由於肥胖和2型糖尿病引起的癌症病例

    2012年,糖尿病和高BMI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約792600件新增癌症新增,約佔2012年全年新增癌症新增的5.6%(n=14067894,GLOBOCAN資料)。

    其中,280100(2%)件癌症新增與糖尿病直接相關,544300(3.9%)件癌症新增與高BMI直接相關。

    保守估計,高BMI和糖尿病作為主要風險因素合計在2012年造成了626900例新增癌症病例。在由糖尿病和BMI引起的新增癌症病例中,女性人數(496 700例)幾乎是男性人數的兩倍(295 900例)。

    在男性中,由糖尿病和BMI的新增癌症中肝癌126700例,佔總病例的42.8%,(95%UI 95 900-159 400),結直腸癌63200例,佔總病例的21.4%。在女性中,由糖尿病和高BMI引起的乳腺癌共147400例,佔總病例的29.7%,子宮內膜癌121700,佔總病例的24.5%。

    2.具體地區肥胖和2型糖尿病造成的癌症負擔

    在與糖尿病有關的6種癌症和與高BMI有關的12種癌症中,15.0%的男性和13.3%的女性受到這些風險因素的綜合影響。在所有的糖尿病和高BMI相關肝癌患者中,23.3%(17.6–29.3)的男性27.3%(20.9–33.9)女性的發病歸因於糖尿病和高BMI。在女性癌症患者中,2012年所有子宮內膜癌病例中有38·4%(34.3-42.6)的病例受到糖尿病和高BMI的影響,而在卵巢癌中這一數字則為3.9%(0.9-6.7)。

    糖尿病引起的癌症病例比例與單獨的高BMI存在顯著差異。 與糖尿病相比,高BMI在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的普及度大約是糖尿病的3倍(5.9%/2.2%;31%/10.8%)。 相比之下,男性因糖尿病導致的肝癌(14.5%)和胰腺癌(12.8%)的比例則顯著大於高BMI(肝癌為10.1%,胰腺癌為5.8%)。在西方高收入國家2012年的資料中,792600例癌症中有303000(38.2%)例可以歸咎於糖尿病和高BMI所帶來的綜合風險。東亞和東南亞是糖尿病和高BMI綜合風險以及單獨糖尿病風險所影響的第二大主要地區,大於190900 (24.1%)例和105500例癌症發病與糖尿病和高BMI綜合風險以及單獨糖尿病風險息息相關。

    3.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造成的癌症負擔

    在糖尿病和高BMI相結合導致的癌症總負擔中,亞太高收入地區肝癌佔30.7%,東亞和東南亞佔53.8%,中歐和東歐僅佔7.0%。

    相比之下,在東亞和東南亞,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共佔癌症總量的18.5%,在高收入亞太地區,這一數字則為15.6%,而在西方高收入國家,中歐,東歐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這一數字則為40.9%。

    參考資料: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diabetes and high body-mass index: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綜上所述,安全起見保持正常的體重,或者說非肥胖狀態,確實有益於避免癌症。

  • 2 # 天涯70959812

    肥胖是多種疾病的發源地,特別是多種癌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肥胖人的體質是吃出來的。吃的最多的是糖類,肉類,煎炸類。等高脂肪食物。肥胖類人一般不喜歡體育運動。全身都是脂肪,沒有肌肉。本身吃的,吸收的都是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再不鍛鍊身體。天長日久,三高就會纏身。心,腦血管疾病,各種癌細胞相及出現。因此,肥胖是個危險體質。

  • 3 # 掙脫枷鎖的囚徒
    肥胖會導致多種癌症嗎?

    是的。

    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超重/肥胖與多達13種癌症的發生相關,這13種癌症也因此被稱為肥胖相關癌症(obesity related cancers),佔全球癌症的一半。

    這13種癌症分別是:食管腺癌、絕經後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癌、胃賁門癌、腎細胞癌、肝細胞癌、卵巢癌、胰腺癌和甲狀腺癌,以及腦膜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13種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6年4月專題報告所釋出的。

    IARC最新:肥胖的致癌性幾乎比肩吸菸

    當然,13肥胖相關癌症佔全球癌症的一半,並不是說所有這13種癌症的所有病例都是由超重/肥胖引起。

    那麼,超重/肥胖為全球所有癌症的發生作了多大“貢獻”呢?

    此前,科學家基於研究證據估計,所有癌症病例中的大約6%症是由超重/肥胖引起的。

    但是,科學家認為,這個6%顯然被嚴重低估。

    基於IARC關於肥胖基因如何影響腫瘤風險的證據,科學家最新估計,超重/肥胖導致的癌症病例大概可達12%,是此前6%估計數字的一倍,直追一直以來全球頭號致癌因素吸菸的15%。

    眾所周知,吸菸一直是全球癌症頭號危險因素,吸菸與幾乎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相關,其中與以下15種癌症的發生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吸菸導致全球所有癌症病例中的15%。

    肥胖為什麼會直接導致癌症呢?

    目前認為其中涉及多種機制,比如,肥胖與炎症相關,而炎症是一種已知的致癌因素。

    IARC最新

    最新的研究則認為,肥胖引發癌症更主要還是透過代謝改變發揮作用,額外的脂肪組織會向細胞發出更頻繁分裂的訊號,分裂越活躍,基因發生錯配出現致癌性突變的機會自然會增加,從而增加致癌風險。

    肥胖必將超越吸菸成為全球癌症頭號危險因素

    現在,超重/肥胖導致的癌症已經達到12%,直逼吸菸的15%。

    問題是,控煙運動導致全球範圍內多數國家地區的吸菸率大都出現顯著下降;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超重/肥胖率卻持續顯著升高。

    因此,科學家估計,假以時日,出現的肥胖必將超越吸菸成為全球癌症頭號危險因素。

    IARC的最新研究估計,超重/肥胖引發的腸癌、腎癌、卵巢癌和肝癌病例數明顯高於吸菸。

    我們應當怎樣避免?

    “很簡單”,既然是肥胖相關癌症,要想免受其害自然是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重:

    目前還沒有

    超重/肥胖的,積極保持目前的健康體重;

    已經超重/肥胖的,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減肥。

    一些證據顯示,減肥會降低某些癌症風險,特別是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

    至於如何減肥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但是,不簡單也得減啊,肥個胖還招上癌症了,真心不值得。

    當然,眾所周知,超重/肥胖可導致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病、阻塞性肺病、骨關節炎,以及不孕症等多種疾病。

    因此,積極採取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體重,防止肥胖;已經超重/肥胖者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減肥,是保持健康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且越來越重要。

  • 4 #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在2016年,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在發表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中提到,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經超過瘦子,而中國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顯示的一份報告提到,過度肥胖與12種癌症存在密切關係,而且肥胖在全球呈現上升的趨勢。那麼,肥胖會增加哪12種癌症的風險呢?

    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肥胖容易導致人類增加患這12種癌症的風險,它們分別是:口腔癌、胰腺癌、膽囊癌、食道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胃癌、肝癌、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腎癌。研究還發現,在18年期間,有將近1萬名女性患上了跟肥胖有關的癌症,尤其是肥胖女性在絕經後患乳腺癌和腎癌的風險都會增加。

    以乳腺癌為例,很多研究都表明女性的體重指數跟乳腺癌的發病率在絕經前沒有關係,但是在絕經後這兩者就呈正相關關係,就是說,女性在絕經後越是肥胖,患乳腺癌的風險就越高。

    健康減肥也有指標,並非一下子瘦下來就好。比如每週減重最多不超過6斤;體重和體脂下降的同時,身體圍度也下降。因此,預防和治療肥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控制飲食,肥胖無路可逃。減少主食、甜食和熱量的攝入量,主食可以慢慢遞減,同時可以制定減肥餐,少吃含澱粉過多或糖分較多的食物,以魚肉、雞胸肉、牛肉、西藍花、胡蘿蔔、紫甘藍等含脂肪較少,並且能保證足夠熱量攝入的食物代替。

    二、堅持運動,肥胖止步於此。管住嘴了,還得邁開腿。運動要多樣性,跑步、游泳、瑜伽等交替進行,有條件的,還可以報名健身房的減肥班,由專業的教練來制定減肥計劃和方案。

    三、制定目標,肥胖不再是煩惱。減肥,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擁有良好的心態。無論是控制飲食還是堅持運動,心態崩了,就什麼都堅持不下去了。所以,自信、毅力和堅持最重要。

    最後,還可以在家裡放一臺秤,當減肥有了效果,可以給自己一些小獎勵。

    肥胖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下定決心減肥,並且堅持下去,你會找到更完美的自己。

  • 5 # 不藥博士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百病之源,但是肥胖與癌症有關係嘛?

    根據多項大規模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已經確定肥胖是多種人類癌症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尤其是子宮、膽囊、腎臟、肝臟、結腸和卵巢等癌症。肥胖人群的腫瘤潛在發病率遠高於體重正常的人群。

    初步的機制認識

    目前,普遍公認的是,炎症反應是肥胖促進癌症發生的風險因素。尤其是出現區域性高脂肪與脂肪組織功能改變、脂肪細胞死亡和慢性低度炎症發生等情況時。而這些區域性微環境微妙的變化,通常人體是不怎麼能感覺出來的。

    事實上,大多數肥胖的人都有發炎的脂肪組織,類似於慢性損傷的組織。

    這聽起來比較恐怖,對不對?更重要的是,脂肪炎症及其主要後果可以在一些體重指數不被認為是肥胖或超重的人身上發現。也就是說,體重在正常範圍內但在不斷增長的時候,脂肪炎症已經開始了。

    這麼說,變胖了,就是離腫瘤不遠了?

    那也不是這個道理,但幸運的是,和其他致癌因素相比,肥胖是一種可以逆轉的致癌因素。

    如果肥胖的人能夠準確的描述自身肥胖的狀況,包括飲食,運動,生活等等各個方面,就能較好的降低風險,因為這個比單純的去看體重指數要更精確的多。目前也有一些標誌物,可能用於識別高危人群。

    腫瘤發生的風險,會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這樣的風險在不同器官、不同性別也上有差別。

    對於男性:

    BMI增加,對膽道的威脅最大。BMI每增加5,患膽道腫瘤的風險就會增加56%,而結直腸腫瘤看似風險較低,發病風險也會增加9%。

    對於女性:

    BMI每增加5,絕經期前乳腺癌的發病率就會增加 11%。腰圍臀圍比增加 0.1,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會增加21%。

    脂肪炎症是一個可逆的過程,打破肥胖與癌症之間的聯絡,其實就是減肥一條路!參考文獻:

    [1] Iyengar N M, Gucalp A, Dannenberg A J, et al., Obesity and Cancer Mechanism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nflammation[J]. J Clin Oncol, 2016, 34(35): 4270-4276.

    [2] Wright C and Simone N L, Obesity and tumor growth: inflammation, immunity, and the role of a ketogenic diet[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6, 19(4): 294-299.

    [3] Li X.Liu M, and Ji J Y, Understanding Obes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Uterine Tumors Using Drosophila[J]. Adv Exp Med Biol, 2019, 1167: 129-155.

    【不藥不藥】

    生命科學博士,執業藥師,高階營養師,守護生命健康,拒絕偽養生,手把手調養一個健康的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最近有的國產手機廠商抄襲蘋果劉海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