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以靜息波瀾

    我不知道朋友所說的“翼龍”指的是什麼,但《聖經》裡所說的龍本來是有翅膀的。先知說:”牠飛翔在天空,閃著耀眼的光。”牠就是引誘人類祖先犯罪的“古蛇”,之所以將“龍”說成是”古蛇”,它也是有《聖經》根據的。啟示錄12章9節:“大龍就是那古蛇(引誘夏娃犯罪的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

    龍曾是上帝所造動物當中最美麗的。牠有翅膀,也有足。就是因為牠引誘夏娃犯罪,受到了上帝的咒詛,創世紀3章14節:”你即做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皮行走,終身吃土。”所以龍變成了蛇的模樣。

  • 2 # 加勒比小海盜

    現在連恐龍怎麼滅絕的都搞不清楚,怎麼談翼龍?按小行星撞擊地球學說的話,當時的環境只有水裡遊的受到的影響最小,其他都會受到很大影響,你飛的再高也無濟於事,又飛不出地球,而小行星衝擊引起的地震,還有超級火山爆發所噴出的岩漿和火山灰都能噴到宇宙,遮天蔽日,所以會飛沒什麼用。

  • 3 # 小小小無語

    翼龍是中生代的空中之王,也是第一批飛向藍天的脊椎動物,整個天空都是翼龍的地盤,與陸地的恐龍和水裡的三大海爬瓜分了中生代的地球,共同構建了蜥形綱帝國。翱翔的翼龍

    關於翼龍的滅絕,許多人都認為是白堊紀末小行星撞擊的緣故,把翼龍與恐龍一起送進了墳墓。但是事實上翼龍的滅絕的趨勢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呈現了趨勢。棲息中的翼龍林間棲息的蛙嘴翼龍

    我們都知道, 翼龍是一個目的物種,其物種與生態的多樣性也是很豐富的,在中生代前中期也是成功的物種。翼龍不僅僅在藍天佔據著統治地位,而且在海邊的懸崖上也構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僅出現了捕魚的翼龍也出現了吃小魚小蝦的濾食者。此外更多具有樹棲性的小型翼龍還佔據了森林、灌木等低空領域。由於沒有天敵具備飛行能力,所以翼龍是當時的空中支配者。

    種類豐富的翼龍

    然而他們的霸權,在侏羅紀時期就已經受到了挑戰,這個挑戰者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源於自己的近親、同為鳥頸類主龍、中生代的地面霸主、赫赫有名的恐龍。這批最早向藍天探索的恐龍不是可怕的掠食者,而是一群弱小的、吃小動物的恐龍,他們進化出了至今仍舊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鳥類。那麼這些人畜無害的小恐龍是怎樣撼動根基牢固的翼龍王朝的呢?孔子鳥是中生代的早期鳥類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翼龍與鳥類的飛行方式。原來翼龍的前肢中的一根指骨變的特別長,而這根指骨的面板逐漸演化成了皮膜附著在身上,這種飛行結構與後來第三批飛上空中的脊椎動物、唯一具備飛行能力的哺乳蝙蝠類似,不同的是蝙蝠是三根指骨變長,指間的面板變成皮膜,都是透過翼膜來獲得空氣的升力進行飛行。而鳥類則是讓自己的三根指骨獰在一起組成了翅膀,但是毛髮卻變成了一根根羽毛,透過羽毛獲得空氣的動力進行飛行。在這點上,鳥類比翼龍更加先進,因為鳥類的飛羽即使掉了四五根依舊不影響其飛行,而且羽毛可以再生。而翼龍的皮膜只要一劃破,就徹底失去了飛行能力。雖然恐龍也演化出了類似翼龍用皮膜飛行的奇翼龍與長臂渾元龍,但終究被淘汰。翼龍、鳥類與蝙蝠的飛行方式奇翼龍新發現的長臂渾元龍

    此外翼龍由於是的皮膜和身體是相互連線的,為了更適合飛行,皮膜越來越大,甚至與後肢連線,所以翼龍的後肢也越退化,因此落地後只能靠摺疊前肢行動,變得十分呆板,這不僅僅是後肢短小的緣故,皮膜在此時也成了陸行的累贅。而鳥類則因為只需要長滿羽毛的前肢飛行,因此不需要犧牲後肢,哪怕不再需要飛行,也可以在陸地奔跑。所以極端特化飛行的翼龍在生存選擇的道路上不如鳥類。這也是為什麼目前沒有發現可以純粹的陸棲翼龍,而鳥類則發展出了竊鶴、叫鶴、企鵝、鶴鴕、象鳥等雖然不會飛但是可以陸地行走的鳥類。翼龍在地上只能四足行動雷鳴竊鶴與卡林肯竊鶴帝企鵝雙垂鶴鴕象鳥叫鶴

    在身體結構上,鳥類完全可以在更加複雜的低空環境裡生存。配合更快的生長速度,鳥類迅速搶佔了樹林、灌木、草甸、灘塗、河流、裸岩等複雜的低空領域。他們比起翼龍可以更加大膽地在障礙物裡飛行,在繁殖、覓食多方面擠走了許許多多的中小型翼龍。這也是為什麼侏羅紀時候翼龍里的小型物種為何如此豐富,可是到了白堊紀時候已經僅存那麼一些大型物種的原因。侏羅紀後許多小型翼龍滅絕

    在鳥類的挑戰下,小型翼龍被擠走了,而大型翼龍則在進化上越來越適合飛行,比如尾巴的縮短、翼膜的變大、牙齒的消失、後肢的退化。這讓他們獲得了更加優越的飛行能力,因此在這時鳥類是無法繼續在空中發起挑戰了。奇葩的掠海翼龍是大型翼龍龐大的妖精翼龍

    然而古人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用在翼龍上也不為過。翼龍在白堊紀變得更龐大,更能飛讓他們成為了空中的終極霸主。但是沒曾想到一顆直徑10km的小行星忽然撞擊了地球,這次無差別的撞擊帶來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不僅僅滅絕了恐龍,也讓翼龍遭遇了滅頂之災。原來撞擊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僅產生重大沖擊波,也引發了火山噴發。此時的火山噴發出大量的毒氣,哪怕在空中的翼龍也無法躲避,毒氣與水蒸氣結合在空中形成了強烈的酸雨更是雪上加霜,雨水落在海里,讓大海成為了硫酸直接弄死了許多魚類、貝類。在災難過後,塵埃遮住了太陽,許多植物枯萎,植食性動物紛紛餓死,而肉食性動物也由於沒有獵物而紛紛餓死。在這情形中,翼龍不僅受到了酸雨、毒氣、火災、衝擊波的打擊,還礙於龐大的體型卻無法找到充足的食物也餓死了。翼龍也無法躲避大滅絕的衝擊龐大化的風神翼龍需要大量的食物

    而比較小型的鳥類除了可以在地上躲避災難外,也由於龐大的數量和繁殖能力挺了過來,加上體型較小也不需要太大的獵物餵飽自己。儘管如此,鳥類依舊損失了反鳥亞綱的所有成員,也受到沉重的打擊。但是躲過災難後,翼龍已經呈現不可避免的滅絕趨勢,而僅存的今鳥類則在此時再次向空中發起了挑戰,沒有了翼龍的阻撓後,鳥類很快佔領了蔚藍的天空,征服了祖先不曾涉及過的領域。

    反鳥亞綱的長翼鳥空中翱翔的金雕

    我們感傷曾經的空中霸主的隕落,也為當今再也無法目睹空中飛翔的壯觀巨物而嘆息。但這就是生命的競爭,是殘酷的自然選擇,地球就是這麼無情。因此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大自然的環境,但是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適應一切的形式變化,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不被淘汰。這不僅僅體現在翼龍上,也體現在任何物種身上;這不單單表現在自然競爭裡,也表現在我們平時我們生活時候的各種競爭之上。我們再也無法領略到如此壯觀的阿氏翼龍和哈茲哥特翼龍的風采了

  • 4 # 來看世界呀

    生物滅絕是因為不能適應環境,會飛有什麼了不起?翼龍雖然會飛但是也得吃東西,6500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使地球環境大變,大量生物滅絕,翼龍缺少食物自然難以生存。

    飛行是一項了不起的能力,人類進化從靈長類出現開始算的話也有幾千萬年了,可並沒有進化出翅膀,可見這項能力並不那麼容易出現,但人類也有智商等遠超其他物種的能力,使得人類逐漸成為世界上最不能招惹的生物之一。以翼龍的體型和飛行能力,在天空上確實可能比較容易發現和捕捉食物,但是會飛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也只是它們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科學家發現,不少翼龍的下肢骨和嘴巴結構並不適合它們俯衝捕獵,很多時候要降落在地面上,參考蝙蝠,在天上飛的很快,可落到地面上就是個廢物。

    很多恐龍滅絕都和6500萬年前那次小行星撞擊有關,撞擊導致的核冬天使得地球發生了極嚴重的核子冬天,雲層增厚且充滿塵埃遮蔽了Sunny,使得大量植物死亡,地面也迅速降溫,又加劇了生物滅絕的速度,在那樣的環境下,不管是哪種生物都要面臨氣候的突變和食物減少的問題。翼龍雖然會飛,但是也還是得吃東西,食物種類的減少使得地球能夠供養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發生變化,如果翼龍不能適應那樣的環境,那就只有滅絕一條道路,自然界是無情的,並不會有因為會非就高其他生物一等。

    翼龍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但是骨骼結構等卻遭到了削弱,骨骼內部中空,翼展13米的風神翼龍才250公斤,也難以抵擋一些較大的食肉恐龍的衝擊。總之,生物滅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能否適應變化的環境是最重要的,會飛真算不上什麼牛逼的技能。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一項新研究表明,翼龍進化的方式非常不尋常,在地球上的1.6億年中變得越來越專業化。

    翼龍是第一種除昆蟲外能飛行的動物,它們比第一隻鳥——始祖鳥早5000萬年出現在地球上。但令人驚奇的是,它們直到鳥類出現後才真正開始進化。

    研究表面翼龍在7000萬年裡進化保守,在鳥類出現後開始嘗試各種新的生活方式。鳥類出現並獲得成功後,翼龍並沒有像人們所說的那樣被推向滅絕。它們似乎對新環境的反應更大,嘗試新的生活方式。許多新的生活方式適應出現在翼龍的頭骨形狀中,因為它們適應了不同的食物來源。有些是吃種子的,許多吃魚,後來一些甚至失去了牙齒。當考慮到身體形態必須保留許多特徵才能飛行時,身體的其他部分也顯示出不同群體之間驚人的差異。

    大約1.25億年前,翼龍正處於成功的頂峰,就像鳥類變得非常多樣化一樣。古生物學家對翼龍所有物理特徵新的研究表明,它們在早白堊世的適應能力是在侏羅紀始祖鳥和鳥類出現之前的三倍。

    翼龍在6500萬年前恐龍的大規模滅絕中減少並消失了。在它們的時代,翼龍是鳥類的公平競爭對手,兩個群體之間劃分了空中生態空間,因此避免了衝突。

    會飛行的翼龍雖然避免了與陸地恐龍、海洋爬行類同時滅絕,但災難引起全球性的氣候劇變,翼龍沒有鳥類的羽毛,保暖能力差,要命的低溫和食物短缺使翼龍逐漸滅絕。

  • 6 # 創客貼沒有膠

    其實這玩意誰真的見過?又或者就真叫這名字呢?

    滅絕的原因,無非就是不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然後就滅絕了。

    其中自然原因無非就是氣候突然變化,或者有螢石墜落,引發全球火災。

    不管怎麼樣,肯定有一種原因,這種自然環境的變化應該是全球性的,導致這玩意不能適應,或者來不及適應就都滅絕了。

  • 7 # 古生物趣談

    問題中提到,為什麼翼龍會飛也滅絕了?

    個人認為,會飛並不代表“無敵”,能適應環境變化才是王道!正如達爾文所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翼龍的滅絕也絕不是偶然,且看我一一道來。

    翼龍的滅絕猜想

    在距今6500萬年以前的白堊紀末期,統治陸地的恐龍和當時的空中霸主翼龍一起在地球上消失,說到它們滅絕的原因,主流的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另一種是火山噴發,不過更多的證據證明,恐龍滅絕的最直接原因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隨後導致全球氣溫下降,使得很多像恐龍這樣的變溫(中溫)動物無法生存,這次行星撞擊事件讓全球大約75%的生物滅絕。

    但身材較小、身體恆溫的哺乳動物在一些環境相對較好的地方生存了下來,它們也是如今所有哺乳動物的祖先。鳥類的祖先則由於已經進化出翅膀會飛行,所以它們尋找到地球上僅有的一些適合生存的地方生活,也留存了下來。

    那麼問題來了,翼龍會飛,他們為什麼沒有逃脫滅絕的命運,而鳥類的祖先卻存活了下來?

    解決這樣的疑問,我們就要拿鳥類和翼龍做一下對比,一個物種的是否能生存下來,要看它適應環境的能力。

    翼龍的“短板”

    1、巨大化

    翼龍無疑是最早飛向天空的動物,因為它們比鳥類祖先—始祖鳥要早5000萬年,然而正是鳥類的出現迫使翼龍朝著一種近乎偏激的方向進化,最後這種不可逆轉的進化方向,使得它們的生態位越來越窄,種群越來越單一,最終未能躲過那次災難。為什麼說是偏激的方向進化,因為鳥類普遍身體偏小,再加上鳥類迴圈系統和呼吸系統整體上都比翼龍要先進許多,所以鳥類能迅速佔領了中小型翼龍的生態位,迫使翼龍向著巨大化發展。

    風神翼龍和人類對比圖

    正是這樣一個看似變強大的進化方向,讓翼龍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為巨大的翅膀使得它們只能用滑翔的方式進行飛行,類似於現在的信天翁,滑翔的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省力氣,而缺點是靈活性差。想象一下,15米翼展的風神翼龍,想要調個頭轉個彎可能就要滑翔半徑幾公里,也只能在開闊平原或者海邊施展它們的滑翔技能。

    白堊紀晚期生態復原圖

    所以當災難到來,小型的鳥類能築巢鑽洞,哺乳類天生就是夜生穴居小型動物,至於在白堊紀末期巨大的滑翔怪物--翼龍,很容易就被淘汰掉了。

    2、皮膜結構的翅膀

    翼龍和鳥類最大區別,鳥類的翅膀是羽毛的,而翼龍的翅膀是皮膜,皮膜結構很大程度限制了翼龍對生存環境的選擇,而羽毛則更能適應新的環境,主要差別如下:

    第一,皮膜翅膀適應性差,就拿現在鳥類和蝙蝠比較(蝙蝠翅膀也是皮膜結構)。鳥類羽毛除了可以用來飛,還可以用來游泳,鳥類有一大類就是游禽類。而皮膜結構的游泳就笨拙很多,像蝙蝠要是掉進水裡,就算不淹死也只能在水上撲騰,並不能遊起來。翼龍雖然有不少捕魚的,但它們更像涉禽類站在淺水處捕魚,而不是下水游泳。

    翼龍站立捕食場景復原圖

    第二,羽毛的翅膀更結實,就算受損了也只是掉了幾根毛,不影響飛行,而皮膜類的就脆弱很多。同時,鳥類只有前肢用於飛行,後肢可以解放出來。而翼龍和蝙蝠的後肢也連著皮膜,所以它們的後肢比較無力,無法像猛禽那樣捕捉小恐龍或其它翼龍。

    鷹用爪子捕食獵物

    第三,羽毛有更好的保暖性,皮膜的面積很大,裡面有豐富的血管,所以很容易導致熱量散失。而羽毛不僅不怕冷,還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所以鳥類在全世界都有分佈,甚至在南北極也有存在。而蝙蝠就只存在於熱帶和溫帶,特別是大蝙蝠只有熱帶才有。

    企鵝的羽毛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白堊紀末期的氣候是急劇變冷的,所以鳥類更容易適應白堊紀末期的極端氣候,而翼龍在保暖方面則有些乏力,這也可能是翼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推薦幾本有趣的玄幻或者歷史小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