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視而必見

    華人一般講究中庸之道,尤其在官場上更是以“明哲保身”作為官場智慧,但是這樣的結果是使得朝廷只是統治者奴役民眾的工具,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卻淘出幾萬敢於言真事,客觀態度去對待國家和歷史的人。比干、伍子胥、華佗、崔琰、田豐、荀彧、魏徵、晁錯、方孝孺、楊漣、左光斗,鄒應龍、林潤、周興、司馬遷、盧熊......。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監獄寫史記

    在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就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領三萬兵馬去攻擊匈奴。但是最後戰敗了,李廣利逃了回來。他的孫子李陵帶領五千步兵與匈奴人艱難作戰。他們殺死了五六千匈奴兵馬。但是面對源源不斷來增援的匈奴人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最後戰敗李陵投降。這個訊息傳回朝廷後,整個朝廷都震驚了。武帝更是非常的生氣,他把李陵的家人都抓起來,召集大臣們審判他。

    諸多大臣都認為他這是貪生怕死,唯有司馬遷一人為他辯護,認為在這種敵人多我方人少的環境下,也許他投降是因為其他的安排。武帝因此震怒,認為他替一個投降之人辯護等同於對國家謀反。於是將他抓起來丟到大獄裡去,經過定罪之後人們認為他應該受腐刑。司馬遷沒有出錢來抵罪,只好受了刑罰呆在監獄裡。他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恥辱的刑罰,所以就想要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在監獄裡司馬遷寫出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他寫的《史記》記錄了從軒轅黃帝到漢武帝兩三千年間的史事。

    盧熊糾正朱元璋讀錯字

    洪武年間,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盧熊走馬上任。過去說“私憑文書官憑印”,他到兗州後首先要啟用官印,釋出文告。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來,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袞州知州,這官印是根據皇帝的詔書刻制的,這兗州自然變成袞州了。可是山東歷來只有兗州而沒有袞州。   

     

    盧熊當時要是將錯就錯,袞州就袞州,這是皇帝改的,誰還敢怎麼的,也就沒事了。可是盧熊是個搞學問的,辦事就是認真,他認為兗州就是兗州,怎麼能改成袞州呢?於是,他就向皇上寫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過來。

    朱元璋一見奏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的確是寫錯了,他是親自打天下的人,對全國地理州名縣名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應該知道兗州不是袞州,這袞字的讀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認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強,他的潑皮脾氣上來了,就大罵道:“盧熊好大膽,竟然在朕頭上咬文嚼字,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朕授他袞州知州就是兗州知州,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州,這不是要朕***?混賬東西,刑部尚書聽旨,將盧熊斬首。”可憐盧熊為了一個字,竟然送了一條命。

  • 2 # 陽光總在風雨後1125

    布魯諾,在當時神權的壓迫下,依然堅決宣傳哥白尼日心說,反抗教會愚昧的宣傳!歷史上最敢於說實話的人之一!

    1583年,布魯諾到英國,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1585年去德國,宣傳進步的宇宙觀,反對宗教哲學,進一步引起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85年布魯諾重返巴黎,併到歐洲各地出版著作。他又應威尼斯貴族Giovanni Moncenigo之邀,返回義大利當其私人教師。1592年,他因Moncenigo的告發而被天主教宗教法庭控以“異端邪說”罪,在威尼斯被捕入獄。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魯諾始終堅持自己的思想,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於1600年2月17日在羅馬鮮花廣場被燒死 。這裡必須指出的一點是,布魯諾在1600年遭受的火刑,並非因為他支援日心說,而是因為他的泛神論等的宗教思想。 布魯諾的主要著作有《論無限宇宙和世界》,書中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並明確指出:“宇宙是無限大的”,“宇宙不僅是無限的,而且是物質的”。

    布魯諾的專業不是天文學也不是數學,但他卻以超人的預見大大豐富和發展了哥白尼學說。他在《論無限、宇宙及世界》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他認為宇宙是統一的、物質的、無限的和永恆的。 在太陽系以後還有無以數計的天體世界。

    人類所看到的只是無限宇宙中極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過是無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布魯諾進而指出,千千萬萬顆恆星都是如同太陽那樣巨大而熾熱的星辰,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馳不息。它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行星周圍又有許多衛星。

    生命不僅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於那些人們看不到的遙遠的行星上……。布魯諾以勇敢的一擊,將束縛人們思想達幾千年之久的“球 殼”搗得粉碎。布魯諾的卓越思想使與他同時代的人感到茫然,為之驚愕!一般人認為布魯諾的思想簡直是“駭人聽聞”。

    甚至連那個時代被尊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無法接受,開普勒在閱讀布魯諾的著作時感到一陣陣頭目眩暈!布魯諾在天主教會的眼裡,是極端有害的“異端”和十惡不赦的敵人。 他們施展狡詐的陰謀詭計,以收買布魯諾的朋友,將布魯諾誘騙回國,並於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監獄裡,接連不斷地審訊和折磨竟達8年之久!由於布魯諾是一位聲望很高的學者,所以天主教企圖迫使他當眾悔悟,聲名狼藉,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切的恐嚇威脅利誘都絲毫沒有動搖布魯諾相信真理的信念。

    天主教會的人們絕望了,他們兇相畢露,建議當局將布魯諾活活燒死。布魯諾似乎早已料到,當他聽完宣判後,面不改色地對這夥兇殘的劊子手輕蔑地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還要大得多。

    ”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英勇就義了。由於布魯諾不遺餘力的大力宣傳,哥白尼學說傳遍了整個歐洲。 天主教會深深知道這種科學對他們是莫大的威脅,於是公元1619年羅馬天主教會議決定將《天體運動論》列為禁書,不準宣傳哥白尼的學說。

    布魯諾不畏火刑,堅定不屈地同教會、神學作鬥爭,為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的科學精神永存!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 3 # 人者仁義也

    朱元璋時期的山西平遙儒學訓導葉巨伯

    大明朝建立初期,當時的朱元璋分封諸子為藩王,洪武九年那一年發生了星變,按照慣例朱元璋下旨請求諸臣之言,當時的山西平遙儒學訓導葉巨伯就上言直書,他直接說朱元璋分封諸子是錯誤的行為,並且提出了漢朝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而且葉巨伯說自己害怕明朝經歷幾世之後,這些藩王就尾大不掉,到時候又要削藩王的地和奪藩王的權,到時候藩王心生怨念,甚至起兵反對朝廷,到時候就不好辦了。葉巨伯直接指出朱元璋依賴親屬是錯的。國家政治的根本在於用忠臣義士。這番話還是有道理的,但是朱元璋不聽,明太祖朱元璋認為這是葉巨伯在離間自己的骨肉,想要射殺他,但是最後還是把葉巨伯關在監獄,最後葉巨伯在監獄死去。後來建文帝時期燕王造反,奪了建文帝的江山。

    文字獄——康熙年間的明史案

    清朝文字獄的一個案例,清朝文字涉及範圍之廣和規模之大,相比而言舉世罕見。明史案到現在很多人以為就是文字犯了忌諱,比如直呼“努爾哈赤”為“奴酋”,清兵為“建夷”。所以清朝對此進行嚴厲打擊,但是實際上他揭露了一段往事,那就是建州女真一直作為明朝的臣子的往事,這也是清朝統治者一直企圖掩蓋的往事,但是莊廷鑨編寫出了《明史輯略》把這些全部記載了下來,但是後果很悲慘,凡參與《明史輯略》編書的、組織的、刻書的、裝訂的、印刷的、買賣的以及有書不上繳的,都必須處死刑,各家財產藉沒。莊廷鉞也被凌遲處死,全族被處死。莊家全族十五歲以上的盡數處斬。因此案入獄者2000餘人,審訊後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遲處死。

  • 4 # 小亮歷史匯

    什麼是說真話?巴金說過:“說真話不應當是艱難的事情。我所謂真話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確的話。自己想什麼就講什麼,自己怎麼想就怎麼說,這就是說真話。”是啊,說真話就是遵從自己的本心,社會上說真話的人多了,那麼社會就會被正能量所包裹。說真話的人,會得到大家的尊重與信任。

    敢於說真話最為出名的當屬一個人,此人唐朝時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諡號“文貞”,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說贊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他就是魏徵(現作“魏徵”)字玄成,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魏徵早年是跟著李密混的,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後來跟著太子李建混。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鍾愛,要嫁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開始準備嫁妝,李世民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我和皇后都很喜歡她。今天要嫁人了,嫁妝要加倍”。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進言請求給雙倍嫁妝,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說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李世民並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並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援,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不久魏徵晉升爵位為郡公。

    陝縣丞皇甫德參上書向了李世民彙報工作時言情很激動,聲音很大,李世民認為這是毀謗。魏徵進言說:“從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陛下你應該仔細想一下這樣的事對還是不對。”李世民覺得魏徵說的有道理,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帛二十段。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東巡洛陽,住在顯仁宮,因州縣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譴責。魏徵告訴李世民當初隋煬帝楊廣曾在此讓附近的百姓上貢,貢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費。

    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現在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要下車,用違反制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李世民說“:你們自己的地位都尊貴,就輕視我的兒子嗎?”魏徵進言說“:從古至今,親王列在三公之下。現在三品都是皇帝戰友和長輩,為親王下車,親王受不起。”李世民說:“太子,是準備他做國君。太子的兄弟也是準太子,怎麼能輕視我的兒子呢?”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於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李世民對侍臣說:“貞觀以前,跟隨我平定天下,輾轉奔波於亂世,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後,盡心對我,進獻忠直的勸告,安國利民,敢於冒犯國君尊嚴直言規勸,糾正朕的過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過他們。”於是親自解下佩刀,賜給他們兩人。

    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開會之機,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上奏《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寶古玩、好女色、勞役百姓、親近小人、疏遠君子、崇尚奢靡、經常遊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於徭役等十條過錯,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後,欣然接納,並對他說:“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遂賜黃金十斤、馬二匹。

  • 5 # 大塊頭看古今

    中國歷史說真話是隨著君權加強而迅速減弱。春秋戰國時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敢說真話的,到時百國爭強,各國統治者為了自己生存,廣開言路,出現百家爭鳴,各國史學家也繼承不怕死精神,秉筆直言。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不需要那麼多言論,就開始焚書坑儒。進入到漢朝,特別事漢武帝時期,乾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然此時還有被處過宮刑,憤而著書司馬遷,也是敢於針砭時弊。中國歷史進入盛唐,李世民透過政變登上歷史舞臺,第一次由皇帝組織大規模篡改歷史,這也是開了歷史壞的開始,從此史官徹底淪為皇家筆桿子。到了明朝,言官制度給社會一個口子,海瑞就是一個不怕死官員,上書大罵皇帝也成為千古第一奏書。到了清朝,因為異族入主中原,清朝統治者對文字社會控制更加嚴格,多次出現文字獄,導致社會萬馬齊喑,很多人也只能沉迷考據,不敢絲毫說真話勇氣。民國時期,因為舊制度崩潰,加上中國積貧積弱現實,外國入侵亡國滅族危險,還有軍閥割據對意識形態控制衰弱,中國出現難得百花齊放萬家爭鳴景象。出現像魯迅等這樣敢於針砭時弊揭露現實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有哪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明星其實是同學?